如何快速摆脱落后:印度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和网络经济的实践与启示_信息技术产业论文

如何快速摆脱落后:印度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和网络经济的实践与启示_信息技术产业论文

一个大国如何迅速摆脱落后——印度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及网络经济的做法与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印度论文,信息技术论文,网络经济论文,大国论文,启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印度信息技术产业及网络经济的发展,始于1986年印度政府制定《计算机软件出口、软件开发和培训政策》后。经过短短十多年的努力,印度信息技术产业取得了高速的发展,特别在软件出口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成为全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软件出口国。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1999年,印度软件总销售额57亿美元,其中出口额达37亿美元。印度有关专家乐观地预计,到2008年,全印软件总销售额可达850亿美元,其中出口额达500亿美元。印度正努力成为全球重要的软件研发中心。软件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印度的网络革命。自1995年因特网在印度正式投入使用以来,因特网用户以惊人的速度在印度成倍增长。据国际数据公司统计,1998年底,印度因特网用户仅为17万,1999年底剧增至95.5万,目前已超过2100万.随着因特网的迅猛发展,各种网站也像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据世界最大的网络域名注册公司、总部设在美国的网络应用公司统计,1998年印度在该公司注册的域名只有2.3万个,而1999年猛增至8.4万个,目前已达10万个。也就是说,印度平均每天有246个网络公司问世。

经济相对落后的印度何以能在知识密集、技术含量极高的信息技术产业及网络经济有所作为?

1、“硅谷”效应。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印度政府制定了重点开发计算机软件的长远战略,并首先在班加罗尔建立了全国第一个计算机软件技术园区。如今,班加罗尔已成为印度软件之都,吸引了海内外400多家著名信息技术公司,1999年班加罗尔的软件出口达到8.4亿美元,2000年的项目投资额达12亿美元,占全印软件出口的1/3,被誉为世界十大硅谷之一。现在,印度硅谷从地域概念上已走出了班加罗尔,马德拉斯、海得拉巴等南部城市的高科技园区接踵而起,成为印度南部著名的计算机软件业“金三角”。印度政府又将园区由南向北推进,发展成由全国各地的17个计算机软件技术园区组成的、相互连接的“硅网”。每个园区都有一流的工作环境、一流的数据通信环境以及一流的生活环境。这三个“一流”对于以脑力劳动为主的软件工作者以及高度依赖数据通信的出口型软件开发公司而言无疑是重要的。目前进园的软件出口公司总数达1300多家,全印软件出口的70%以上都由园区内公司完成。从经济发展的意义上看,印度硅谷已被注入了更多的内涵,印度正朝着以信息技术产业为龙头、改善传统产业的管理与效率、以拉动经济全面增长的方向迈进。

2、政策扶持。为加大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力度,1998年印度成立了“国家IT和软件发展特别工作组”,去年10月专门成立了信息技术部,并推出一系列争取将印度在2008年建成“超级信息技术大国”的计划和政策。瓦杰帕伊总理年初宣布,政府今年将把科研投入从目前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86%提高到1%,在未来的5年内提高到2%,把印度在信息技术方面的成就扩展到其它领域,将印度建成世界“超级知识大国”。为鼓励海内外投资,印度政府对海内外公司都实行优惠政策,免除进出口软件的双重税赋,放宽对中小企业引进计算机技术的限制,允许外商控股75%—100%,全部产品用于出口的软件商可免交所得税等。为了鼓励厂商进行软件研究开发,印度还规定公司两倍于R&D费用的收入部分免除收入税等。这些措施极大地刺激了国内外投资。世界上许多著名的信息技术公司,如微软、英特尔、商用机器公司、西门子、惠普、康柏等都在印度设有研制中心和生产基地。

3、人才支撑。印度十分重视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来留住本国的杰出青年和吸引留洋人才回国效力。孟买名牌学府印度理工大学的信息技术学院正在推行一项计划——通过立项和获得风险资本来鼓励创业,以便留住学院中最优秀的人才。目前印度大学入学率达6.15%;教育产业规模占GDP的4.7%,高出中国一倍多。1998年,其在校大学生已超过中国,科技人员总数仅次于美国而居全球第二。目前的印度软件业大约有28万人就业,其中10万人直接面向欧美和世界各地的客户。该国的程序设计员英语好,加之英特网的发展又填补了他们同西方的鸿沟,使得他们能轻易地争取到海外合同,竞争力变得日益强大。而反观流入美国的“技术移民”,他们也是一股不小的“海外势力”。在英特尔、太阳微系统等公司的实验室里,你会发现不少印度人在办公司开发最尖端产品;在硅谷新崛起的2100家公司中,有820家是由印度年轻工程师创立的;此外,数以千计的印度高技术人才已进入美国公司的高级领导层。现在,由于国内提供大量机遇,在硅谷和华尔街工作的印度人已经开始带着他们的各种资本回国,成为印度风起云涌的新经济领导者。照此趋势发展,当年美国的人才外流给台湾电子制造业带来繁荣的历史将在印度重演。

4、策略精明。印度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一个成功策略,就是以市场需求推动信息技术产业化。其软件开发基本上是为了出口国际市场,因此他们按市场竞争的原则组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以承接项目的形式推动软件产业的发展,这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信息技术产业化的做法,有力地提升了软件企业的开发水平和面向全球的技术开发能力。目前印度有100多家计算机公司获得了ISO9000质量标准认证,是世界上获得质量认证软件企业最大的国家。在得到卡内基-梅隆大学软件工程学会最高级别(第五级)的全球19家计算机软件公司中,有14家是印度公司。目前全球500家大公司中有200多家采用印度生产的计算机软件。据世界银行调查,在全球按客户要求设计的软件开发市场上,印度占据了16.7%的市场份额,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计算机软件王国。

5、立法保障。在立法程序繁杂且受诸多因素掣肘的印度,许多法律往往要拖上数年时间,经过反复修改才能通过。相比之下,《信息技术法案》可谓一帆风顺。该法案草案于去年出台,今年5月即获内阁、议会通过并于今年8月15日正式生效,使印度成为当今世界12个在计算机和因特网领域专门立法的国家之一。制定《信息技术法案》的目的主要有两个:确认电子商务活动的法律地位,规范电子商务活动并防范打击计算机和网络犯罪。法案明确规定,“电子商务”得到法律承认和保护,包括“电子合同”在内的一切“电子文书”和“数字化签名”只要经过适当的认证手续,即有法律效力。为有效防止和惩处计算机及网络犯罪,法案明确规定了未经许可侵入他人计算机、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私自下载他人计算机或系统中的数据信息,制造和散播计算机病毒等行为构成“破坏计算机和计算机系统”犯罪,法案还专门对“黑客行为”做出界定,并规定对黑客的刑事处罚,法案还提出成立一个“计算机法规上诉法庭”,专门受理计算机和网络领域的争议案件。法案的出台,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企业和消费者对网上交易能否安全可靠,一旦发生商业纠纷能否依法保护自己权益的顾虑。因此专家预言,印度电子商务的黄金时代很快就到来。据国际数据公司估计,去年印度电子商务交易额为970万美元,预计到2004年将增至43亿美元。

印度信息技术产业及网络经济的发展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们提及信息技术产业尤其是软件业,往往认为国内的科技基础、经济及技术支撑环境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在这样的环境下是不可能生产出高质量的软件,更不要说向美国、日本这样的发达国家出口。而印度信息技术产业及网络经济的成功则证明了环境与技术水平没有必然的联系。从硬环境上讲,印度1999年互联网上网人数仅有100万人,而中国去年上网人数是890万人。印度一些城市甚至不具备上网条件,软件公司经理不得不拨打长途电话上网。就社会的基本发展水平,一些专家认为印度比中国落后至少10年。印度就是在相对落后的环境下发展了信息技术及网络经济。所有这些,都表明只要采取得力有效的措施,究全可以使国内信息技术及网络经济尤其是软件业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在措施上:

第一,要全力实施《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政策)。今年7月,国家颁布了《政策》,这是我国迄今为止在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较为完善的一项政策措施,确立了力争到2010年使我国软件产业研究开发和生产能力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政策》提供了投融资、税收、产业技术、产品出口、收入分配、人才引培、软件采购、软件企业认定、知识产权保护、行业组织与管理、集成电路产业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和服务支持。二是相关各方面顾大局、识大体,认真贯彻实施《政策》,不折不扣地把各项优惠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切实为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第二,要制定完善推动信息技术与网络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1998年初,国家信息产业部发布了《软件产品管理暂行办法》,这对规范软件产品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对于一个新兴产业的发展来讲。这还远远不够。今年“两会”上,30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制定《中国电子商务法》的议案,被列为“一号议案”,反映了立法的迫切性。事实上,立法的滞后已经给产业内部和市场带来了许多弊端。当前迫切需要确立电子商务活动的法律地位,规范电子商务活动,预防和打击计算机及网络犯罪。立法部门应当会同相关部门,抓紧调研论证,尽快制定出符合中国信息技术产业及网络经济发展实际的法律法规,以使企业有法可依、违法必纠。

第三,要注重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保护。据统计,目前国内软件专业人才只有10万人左右,由于软件人员待遇相对其他国家较低,一些国家多年来苦心培养出来的人才纷纷流向国外,人才匮乏已成为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要扭转当前我国软件人才不足的被动局面,必须制定相应政策,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创造一个稳定人才、吸引人才、激励人才创新的环境。要加大用人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力度,建立开发流动的竞争激励机制,创造与国际接轨的工作环境,依靠政策的力量保留和吸引一流人才。特别要积极创造条件,大力吸引海外学者回国开办软件企业。

第四,要重视构筑“硅谷”机制。当前,国内许多人将硅谷简单地理解为密集的科研院所和有风险资本支持的园区,对此,中山大学毛蕴诗教授认为:一批高科技企业坐落在一起并不一定是真正的“硅谷”,“硅谷”不只是一种地方,而应是一种系统、一种机制。从美国、印度硅谷的实践看,硅谷系统犹如大自然生态系统一样,为企业的“灵活再循环”提供机制上的保证与环境条件。在这个稳定的机制框架下,形形色色的利益实体相互争食又共同生长、共同作用。这个生态系统里有风险资本家、各个知识领域内的专家和研究机构、错综复杂的服务设施以及大量的客户、主导型用户和新技术的早期使用者。在这个系统内,企业的“灵活再循环”不断地创造发明、推出新技术,从而为系统的刷新与演进提供资源。目前,我国民营高科技企业有6.5万家,仅在北京市就集中了1.5万多家。为了形成自己的硅谷,各地还纷纷建立了国家级和地方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但由于措施之间缺乏联系,同时不注意对硅谷本质及其内在的系统特征和机制的认真研究,因此效果不甚理想。现在的关键是要改善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软硬设施,改变目前高新技术企业小而散的局面,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集中度。更重要的是将硅谷机制植入各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形成一种围绕知识聚集资本,技术组织生产要素的新机制,形成科技人员(长期智力投资)——拥有技术和发明——获得风险投资——组织生产的生产要素组合方式,使现有的高新技术开发园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硅谷。

标签:;  ;  

如何快速摆脱落后:印度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和网络经济的实践与启示_信息技术产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