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对强迫症患者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效果观察论文_杨仕芬

云南省普洱市第二人民医院 665000

【摘 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强迫症患者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40例于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来我院采取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强迫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2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Y-BOCS评分相当,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Y-BOCS评分显著降低,其而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记忆力减退、头痛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采取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强迫症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强迫症水平,并显著降低患者的记忆力减退和头痛并发症的发生率,应用效果显著。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强迫症;无抽搐电休克

强迫症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精神性疾病,其主要的临床症状是行为无法控制、呈现强迫样的思维。强迫症给患者自身及其身边的家人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因此,临床一直致力于探寻有效的治疗方法。无抽搐电休克是目前临床上较为有效的一种强迫症治疗方式,其治疗效果已经获得了临床的认可[1]。临床研究表明,对于采取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强迫症患者,在其治疗过程中辅以科学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其治疗效果。笔者将人性化护理干预引入并应用到了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强迫症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采取方便抽样法抽取40例于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来我院采取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强迫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20例患者。观察组20例患者,男12例,女8例,患者年龄19—56岁,平均年龄(32.9+2.7)岁。对照组20例患者,男11例,女9例,患者年龄21—55岁,平均年龄(33.4+3.4)岁。两组研究对象的基本资料之间的比较,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1.2临床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人性化护理: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通过与患者交流,来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据此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对其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疏导患者心理压力。同时运用非语言方式,通过手势、眼神给予患者安慰和鼓励[2]。②健康教育:患者由于不了解无抽搐电休克疗法,因此容易对治疗产生疑虑和顾虑,此时护理人员需积极地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疾病知识,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目的、意义和有效性[3]。③治疗护理:在患者治疗过程中,严密的对其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关注患者病情变化情况,记录患者的意识对麻醉药物的反应情况。④行为干预: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情景模式,引导患者通过正确的行为缓解其内心的焦虑,从而帮助其缓解强迫症症状[4]。

1.3统计学方法

数据的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3.0软件,在分析过程中,对计数资料使用(x-±s)的方式进行表示,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的方式进行表示,用X2检验,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Y-BOC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Y-BOCS评分相当,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Y-BOCS评分显著降低,其而降低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学数据如下:

3讨论

综上所述,对采取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强迫症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强迫症水平,并显著降低患者的记忆力减退和头痛并发症的发生率,应用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陆惠.强迫症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与护理进展[J].上海护理,2013,13(2):62-65.

[2]何芳梅,曾小清,林永娟.认知行为疗法对强迫症患者的治疗效果[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3):74-76.

[3]徐朝英,韩宏云,徐桂红,等.综合护理干预对强迫症患者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5):532-535.

[4]张华.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的性格特征及心理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8):86-88.

论文作者:杨仕芬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2月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9

标签:;  ;  ;  ;  ;  ;  ;  ;  

人性化护理对强迫症患者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效果观察论文_杨仕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