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目标框架和实施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新技术产业论文,对策论文,框架论文,开发区论文,目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我国政府在世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推动下,根据自己的国策和对世界科技、经济发展趋势的认识所作出的战略选择。考察和研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中的有关问题,不仅对认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整体格局非常重要,而且可为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科学思路。
1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育现状
自从1989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讲话以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目前,我国已建立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近100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近500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对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对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区域乃至全国经济结构,对推动现代科技与市场经济的紧密结合,以及对推动并形成我国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开放格局,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纵观89年以来尤其是92年至94年这三年的情况,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
1.1 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基础设施建设,遵循“依托老城区,着眼长远,全面规划”的思路,在充分利用城市原有基础设施的基础上,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道路、供电、煤、通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2 有关政策相继出台
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税收、资金信贷、建设、进出口关税、人事管理、产品价格、高新技术的领域范围、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条件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和明确的规定。各省市也根据自身的特点,进一步制定了有益于本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有关优惠政策,为开发区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1.3 支撑服务体系开始正式运作
大部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立了以行政管理中心、社会化服务体系、商业生活设施体系等“三位一体”的支撑服务体系。法律事务所、审计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合同仲裁事务所、人才服务中心、信息发展公司等一批为区内企业服务的社会化体系已经建立或正在积极筹建之中。
从上述特点可以看出,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总体上来讲运行是良好的,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由于受现有体制和环境的制约,各区在建设发展中还存在着许多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1.3.1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过滥
除国家控制建立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外,地方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势头过猛。层层建立开发区,重复建设,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出现“高热”的病态状况。由于在建时只凭一股热情,没有经过严格的科学技术经济论证,盲目圈占大片良田沃土,一厢情愿地等待外商投资,结果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据初步统计,近几年因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已损失良田3000余万亩,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
1.3.2 资金匮乏
经济发展需要资金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更是如此,在一定程度上说,资金制约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速度与规模。在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筹集发展所需资金还有很多困难,普遍存在着基础设施资金和外资项目国内配套资金的短缺问题。资金匮乏主要是由于一些开发区不从当地实际出发,在项目和资金不落实的情况下,盲目扩大开发区规模。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有发展前景的重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由于受前一时期金融紧缩的影响,致使国内配套资金跟不上。
1.3.3 产业结构不合理
一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目前引进的外资项目,主要是工业项目,而对第三产业却涉足不够。在招商引资中存在饥不择食的现象,在少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术档次低,外向出口比例小。同时,还用非技术项目拼凑,甚至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办成了集市贸易区,纵使短期内有所收益,从长远看也将因产业结构不合理而付出沉重的代价。
1.3.4 人才开发滞后
兴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不仅需要足够的财力和物力,而且还需要大量的人才。从目前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现有的人才未能充分发挥作用。这主要是因为,社会保障改革不配套,致使人才流不动,大多仍停留于停薪留职、兼职、短期巡回、定点挂钩等形式,短期行为严重;企业主“家长”意识浓,人才进修机会少,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受到压抑。与此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还缺乏一批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并熟悉国际贸易惯例的优秀企业家及工程技术、工商财会、商检等方面的高级人才。
此外,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中还存在着优惠政策单一化、管理体制跟不上、市场机制发育不全、软硬环境建设滞后、与国际接轨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应该加以注意并应该认真加以解决的。
2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目标构想
任何开发区的发展,首先需要有一个正确的发展目标,以利于指导其按照统一规划和方向顺利地发展。作为国家火炬计划重要组成部分的“跨世纪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也不例外,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还存在着的一些问题,主要就是因为发展目标不明确造成的,因此必须尽早构筑科学的目标发展框架,保证它的健康发展。
2.1 构筑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目标的依据
构筑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目标的出发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1 必须体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主要功能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功能主要包括(1)加速高新技术研究成果产业化商品化进程的功能。在开发区内,大学、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企业相对集中,有利于形成大学、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企业间的相互支持机制,使现代科技从发明、试验到使用几乎融为一体。这就必然导致加速技术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商品化进程。(2)提供高新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的功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易于对高难技术、重大技术进行攻关突破,从而能不断地向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提供新兴技术、新型材料和优质产品。(3)促进中心城市和区域经济迅速发展的功能。建立在中心城市或城郊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既是该中心城市的智力中心和科技人才集散地,也是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振兴和高度发展的推进器。
2.1.2 必须突出地方的特点,发挥地方优势
每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都要有自己的支柱产业和项目发展规划。要突出当地优势,兼容当地经济、科技和历史文化的特色,采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量力而行,滚动发展”的方针,做到既不降低标准,又不脱离当地经济、环境条件,实事求是地确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目标。
2.1.3 必须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成和发展
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突破口,必须从一开始就立足于市场经济,按照市场经济的体制和机制运作,逐步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做到“开发一片,形成一片,收益一片”,不搞盲目发展。
2.2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目标框架
2.2.1 近期发展目标
近期发展目标的主要内容是努力完善投资环境,理顺区内外的各种关系,形成一批生产性项目,走经济开发为主、高新技术开发为辅的路子,形成兼有自由贸易区和出口加工区特点的工业园区。工作的着重点应该放在:(1)按照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国际上通行的惯例优化投资的软硬环境,以便形成对外资和国外高新技术较强的吸引力。(2)多层次地引进高新技术项目,既要注重引进项目的生产和创汇能力,也要注重引进项目中高新技术项目比重,形成初步的科研体制和技术开发扩散机制,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提供资金和技术上的积累。
2.2.2 中期发展目标
中期发展目标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完善开发区的运行机制,经济开发与技术开发并重,形成兼有我国经济特区和科学工业园区部分功能的工业园区。工作的着重点应放在:(1)强调引进高新技术和发展新兴产业,形成一批生产、科研、开发相结合的实体组织。(2)广泛地开展对外高新技术合作,并争取在体制方面有所创新,为全国的改革开放示导向作用。(3)与本地区工业建立广泛的联系,推广原材料、零部件的国产化,从而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2.2.3 远期发展目标
远期发展目标的主要内容是将开发区建成在经济开发与高新技术引进方面均能达到国家办区总体要求并具有各自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的着重点应放在:(1)引进我国急需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2)发展新兴产业并促进开发区内产业结构优化。(3)形成一大批充分利用本地和国内外资源,扩大出口创汇的高新技术项目。(4)广泛深入地开展对外高新技术交流,搞好合作研究设计开发高新技术和研制高新产品,形成高效灵活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引进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设想用三个阶段左右的时间建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一项总的要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目标框架也就是开发区的多数情况而言的。实际上,由于各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基础条件上不同,规模大小各异,因而可能会出现与总体目标框架不相吻合的情形,这就需要各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发展进步不必强求一致,也不排除有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采取相异的发展模式。只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目标符合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意图,经过充分科学的可行性论证,只要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都应允许尝试。
3 加速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对策探讨
我国建立起相当数量和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已经成为现实。完善和发展我国众多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亦是我国经济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大课题。这项工作做得怎样,将关系到我国今后经济运行的质量,因此,我们必须在思想上高度认识,在行动上高度重视,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目标框架的指引下,采取综合措施,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健康有序地成长壮大。
3.1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要转变观念,突出改革
观念是行动的向导,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崭新的观念,如科学决策观念、信息观念、风险观念、竞争观念、人才观念、时间观念、效益观念、创新观念、开放观念、信誉观念、法制观念、务实观念等。这些观念的培养和形成,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良好思想环境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应从依靠享受优惠政策转变到依靠新体制、新机制上来。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应抓住机遇,利用自身旧体制成分少、机构设置精干等优势,尽快与旧体制彻底脱钩,努力创造一个按市场规则运作、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小环境,为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做出示范性的贡献。
3.2 严格控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数量,大力完善现有开发区的功能
突出重点对于办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很有必要的。首先,要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严格控制,要统筹规划,量力而行,坚决制止盲目征用土地,县以下一般不得再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兴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应认真落实国务院有关地方国家双重审批的规定,省以下没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批准权,新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必须报国家批准。其次,对已经兴建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行整顿,未办理审批手续的要补办,条件不具备的要取消,还占地为农田。再次,下大力气对符合开办条件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行完善功能,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形成真正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运行格局。
3.3 理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管理体制,健全其运行机制
从现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管理机制来分析,必须彻底改变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现象。一是建立间接为主、直接为辅的宏观调控体系,按照“政企分开”、“小机关,大服务”的原则,转换政府管理职能。在宏观领域,政府运用规划指导、组织协调、法律规范、行政管理、财政金融等手段,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总量平衡和结构调整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控;在微观领域,逐步实现企业法人化,积极创造条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使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具有统一的管理规范和制度约束。二是建立内向联动、外向突破的大市场经济格局,健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市场体系,主要包括金融市场、重要生产资料招标市场、进口批件与出口配额招标市场、技术交易市场、固定资产及房地产市场等。
3.4 多渠道筹集资金,挖掘资金潜力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资金问题是个大难题。在当前信贷资金,比较紧张的形势下,银行应尽最大限度地吸收和搞活资金,一是大力发展新的储蓄种类,扩大吸存范围、增加储蓄存款。二是正确引导发行股票和债券,积极争取扩大中、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三是积极协助开发区内企业建立库存制度,减少不合理的库存资金占用。四是切实加强以货吸存,协助开发区内企业加项三项资金管理,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吸纳企业闲置资金,稳定企业存款。在银行尽最大限度吸收和搞活资金的同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企业也应有所作为,一是充分利用资金市场,调剂资金余缺,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引进区外资金。二是积极争取世界银行贷款,采取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国际租赁等形式,吸引多边外贸。
3.5 优化产业结构,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最佳产业效益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产业结构要向高级化、合理化方向发展,使区内产业协调配套,并逐步向国际化、现代化方向迈进,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高起点的产业配置为基础,以金融、贸易业的发展为重心,优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化第三产业,积极拓展先进的外向型工业,重点扶植高新技术产业,建立起新的产业优势。鉴于近期内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区内产业发展不够平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较慢的实际情况,当前区内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贯彻二、三产业并重,适当向高新技术产业倾斜,以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科技先导型企业和企业群体,建成高效、配套和相对齐全的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发展与功能发挥的协调。
3.6 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政策体系,保证开发区健康发展
要加强政策的整体性和全局性,改变过去仅仅是单一优惠政策的状况,建立明确、具体、配套的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开发区政策的整体效益,搞好投资环境的综合治理。同时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政策应突出自己的特色,不要搞优惠政策上的盲目攀比。对现有的各种优惠条款特别是税收优惠条款加以清理,对在诱导外资投向中相互矛盾的条款、有损宏观经济效益的地方攀比性优惠条款、造成企业在相同经济条件下不平等竞争的税负条款等要加以修改、调整。同时,要十分注意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不断完善有关政策,确保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取得实效。
3.7 实行分配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度
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重要保证。贯彻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实行分配向有贡献的人员倾斜的办法,形成分配与效益挂钩的机制。企业个人收入不封顶、不保底、能升能降、对为开发区做出突出贡献者,在荣誉、子女就业等方面给予优惠。开发区所需人才,不受居住地、部门和单位所有制限制,人事部门优先办理调入手续,公安部门优先安排落户指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技术人员的技术职称评聘不受指标限制。开发区企业与员工实行“双向选择”、“双辞制度”,实行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录用。同时,从现在起,对开发区内原有人员按照开发区的发展需要举办“再培训”工程,力求在较短时间内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人员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