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方法在网络链接研究中的应用&以社会网络分析、网络空间分析和虚拟民族志为例_社会网络论文

社会科学方法在网络链接研究中的应用——以社会网络分析、网络空间分析、虚拟民族志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网络论文,为例论文,社会科学论文,民族论文,链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G353.1

1 网络链接研究概述

Web已成为众多学科领域学者们关注的对象。从图论的角度可将Web抽象理解为由节点(网页、WORD、PDF、PPT、多媒体文件等)和连线(链接)形成的网络图。情报学领域学者借助情报学研究方法——引文分析法研究Web中的链接,以此形成了情报学新的研究方向——情报学视角的链接分析(ISLAA)[1]。

在情报学领域之外,还有其他多个领域的学者从事着网络链接研究。计算机科学领域与理论物理学领域学者借助网络链接研究网络拓扑模型与网络增长模型,如Shi Zhou等人发现了网络中的Rich- Club现象[2],Barabasi和Albert提出了网络中的BA模型[3]。数学领域学者借助链接研究网络结构与复杂性。社会科学领域学者对链接的研究存在一个明显特征——将本学科传统的理论方法移植到Web中。例如,将情报学领域的引文分析法移植于Web中,形成链接分析法(Link Analysis),以研究学术网络中组织、个人的科研绩效与被链接数之间的相关关系,筛选核心网站等;将社会学领域的社会网络分析法移植于Web中,形成超链接网络分析法(Hyperlink Network Analysis),以研究Web环境的社会特征;将传播学的方法移植于Web中,形成网络空间分析法(Web Sphere Analysis),以研究链接中的信息交流行为;将人类学领域的民族志法移植于Web中,形成虚拟民族志法(Virtual Ethnography),以研究链接行为的社会角色。

2 社会科学方法在网络链接研究中的应用

从社会科学视角研究链接时,与计算机科学、理论物理学、数学等学科的视角不同,它将链接置于一个特殊的社会环境中,链接不再是中心角色,但研究结果通常能深化我们对链接的认识。此外,不同的方法可以为情报学领域从事网络链接研究的学者提供不同的研究视角。

2.1 社会网络分析在链接网络结构特征研究中的应用

2.1.1 方法介绍 社会网络分析(Social Network Analysis,SNA)是用于描述和测量行动者之间关系或通过这些关系流动的各种有形或无形东西(如信息、资源等)的一种方法[4]。其研究的“节点”可以是单个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就是节点间的连线,这样就形成一个数学上的网络结构或图表,如网页和链接形成的网络。社会网络分析应用于网络链接研究旨在用链接网络替换人际网络,借助已有的社会网络分析指标(平均最短路径、聚类系数、网络直径、入度与出度的分布、中介度、Freeman中心度、小集团、K-核心等)研究链接网络的特征,由此已引申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超链接网络分析(Hyperlink Network Analysis,HNA)。

2.1.2 应用实例——Lennart Bjrneborn在2004年对英国学术网络的结构特征分析 2004年,Lennart Bjrneborn选择了英国109所大学网站的7669个子站相互之间的48902个链接形成的链接网络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这个网络的聚类系数、特征路径长度、直径、入度与出度分布等特征[5],如图1所示:

图1 网络最短路径长度的分布[5]

图1显示最大的最短路径长度为10,即网络直径为10。平均路径长度为3.46,按照“六度分离”的含义可解释为:这7669个子站中,从任意一个子站到达另一个子站平均需要经过大约4个站点。Lennart Bjrneborn借助Pajek软件计算出7669个节点的平均聚类系数为0.09038,即如果节点v1分别与节点v2、v3相连,那么节点v2、v3相连的可能性约为9.0%。

Watts和Stogatz提出小世界图包含以下两个特性[6]:①聚类系数远大于随机图(与小世界图相比,节点数相同,平均每个节点的边数相同)的聚类系数;②平均路径长度与随机图的平均路径长度同样小。Lennart Bjrneborn算出7669个节点和48902条边形成的随机图的平均最短路径为5.04;聚类系数为0.00084。比较而言,Lennart Bjrneborn认为所研究的英国学术网络具有小世界特性。

此外,Lennart Bjrneborn还分析了所研究的英国学术网络中各站点入链(Inlinks)与出链(Outlinks)的分布特征,如图2和图3所示:

图2 7669个子站的入链分布规律[5]

图3 7669个子站的出链分布规律[5]

图2和图3都是对数尺度图,图中入链与出链的数量(纵轴)和子站的数量(横轴)之间近似呈线性关系,表明两者之积为常数,即入链与出链的分布近似符合幂定律。

2.1.3 启示 社会网络分析法可用于Web网络分析,有助于揭示Web网络的结构特征,但该方法并不是在任何类型的Web网络中都适用。Mike Thelwall认为:SNA是一个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领域,但是定性理论不会应用到Web网络中,因为Web网络与社会网络特征不同;这些定量方法也应谨慎使用,因为在很多情况下,它们的意义取决于被分析的网络(学术网络、商业网站、新闻网络等各有不同)[7]。

2.2 网络空间分析在链接习性研究中的应用

2.2.1 方法介绍 “网络空间(Web Sphere)”作为分析单元,是指一组动态的数字资源(网站)集合,这些数字资源通常与特定事件、概念、主题相关,并且通过超链接互连[8]。链接的作用便是将孤立的网站连接成一个网络空间。此处的“空间”是指三维空间,其范围通常受时间和对象的限制。“网络空间分析(Web Sphere Analysis,WSA)”最早由Foot等人在2002年提出,是研究关于某个特定主题的在线行为的框架(方法、策略),框架中主要包含网络资源生产者与用户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通过网站的结构与特征要素、超文本、超链接等得以建立与加强;这种框架有助于分析网络生产者与终端用户跨时间的交流行为与关系以及链接习性的动态性[7,9-10]

按照空间的三维概念,Schneider,S.M.将网络空间的三个维度概括为[9]:①网络空间主题可预见性,可用于预见网络空间的出现;②网络空间成员可预见性,是指研究者预见网络空间成员类型的能力,如政府机构、慈善组织、新闻媒体、市民等;③网络空间资源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的三个决定因素分别是:网络空间成员增减的频度、网站增添链接的数量与频度、网站内容变化的幅度与频度。

2.2.2 应用实例——Kirsten A.Foot等对2002年美国大选候选人网站的网络空间分析 网络空间分析过程中,首先需要确定网络空间。Kirsten A.Foot等将该实例中的网络空间确定为“所有竞选参议院办公室职务的候选人的网站(共535个)”。而在数据获取与研究方法上,Kirsten A.Foot等则兼顾了横向性与纵向性两个方面:①在三个月的竞选期间,从候选人网站上收集三个有代表性的独立样本数据,汇总得到一个更具代表性的大样本,该样本能充分体现出各候选人的链接策略;②在竞选期间,先后三次分析这组候选人的网站链接类型,以评估链接策略随时间的变化。

以2002年11月大选之前的三个月为时间段,对网络空间的数据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表中行标题是候选人的基本信息(政党类型、竞选职位、任职状态、竞争力),列标题是候选人网站的基本信息(出链频率、出链比例、出链习惯的变化)。

各候选人网站的链接目标共有4种类型:市民/拥护团体、政党、新闻媒体、政府机构。从出链频率角度看,25%的候选人网站有3种或4种类型的出链,35%的候选人网站有1种类型的出链,平均出链类型数为1.67。从出链比例角度看,政府机构是最受候选人网站欢迎的链接目标占51%,其次分别是政党(43%)、市民/拥护团体(38%)、新闻媒体(32%)。逻辑回归分析表明:“竞选职位”统计意义不显著;第三党、竞选众议院职位的、竞争力低的候选人更倾向于链向市民/拥护团体。从出链习惯的变化的角度看,三个月时间里,链接习性发生变化(即增加或删除链接)的网站占10.4%。

最终,依据统计数据,作者认同“链接代表认可,未被链接则代表未被认可”[11]这一观点,并认为“添加链接代表从不认同到认同,而删除链接则代表从认同到不认同”,这种链接习性代表着各候选人的政治策略。

2.2.3 启示 从实例中看,网络空间分析方法与情报学领域的链接分析方法相似,都是通过统计链接数量揭示研究对象的特征,但与链接分析方法有两个方面的不同:①网络空间分析方法包含了浓厚的信息传播色彩,即将链接视为一种信息传递,而不仅仅是用数量反映质量;②网络空间分析方法特别适用于快速变化的网站,如新闻媒体网站、个人博客等,而链接分析方法则更适用于相对静态的网站,如学术网站等。

2.3 虚拟民族志(Virtual Ethnography)在链接动机研究中的应用

2.3.1 方法介绍 民族志(Ethnography)是20世纪初期由文化人类学家所创立的一种研究方法,主要指人类学家对其研究的文化对象或目的做田野调查,深入到其特殊的社区生活中去,从其内部着手,通过观察和认知,提供相关意义和行为客观的民族学描写而形成民族志,然后再对这些民族志描述进行分析、比较,以期得到对此文化的基本概念[12]。

Hine提出的虚拟民族志的研究目标是与在线活动相关的用户行为,网络出版是一种潜在的在线行为,创建链接也是如此。该方法可以全面的展现创建链接这一行为在社会中的角色。

2.3.2 应用实例 实例一:英国保姆Louise Woodward在美国的审判事件。Hine调查研究了对特殊媒体事件感兴趣的人是如何使用网络的。她在审判的主要环节中进行调查,对象包括网页、新闻组公告以及与因特网用户间直接来往的邮件[13]。虽然Hine的虚拟民族志研究的主要目的不是分析链接动机,但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一些与链接动机相关的结论:①被研究网站的管理员都在有意识地推销其站点,如在搜索引擎上注册URL、在线散布URL、将URL附在邮件中等;②缺乏经验的网站管理员主要将新闻链接指向非官方网站,这导致了大量访问者流失。因为从链接动机的角度来看,链接旨在向访问者表达来源站点的真实意图,并告知访问者目标站点包含有用信息。

实例二:日本同性恋文化。Mark J.McLelland通过对同性恋网络社区的虚拟民族志研究证实了Appadurai的观点:网络为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同性恋者提供了建立关系的良好契机[14]。

实例三:网络空间的性(Cybersex)。R.Coomber对毒品贩子进行虚拟民族志研究(网络问卷调查方式)发现:无论出于“职业道德”还是商业利益的考虑,毒品贩子很少在毒品中掺假或缺斤少两[15]。

2.3.3 启示 从实例中可以看出,虚拟民族志方法是民族志方法在网络中的延伸,其主要目的并不是研究链接动机,但Mike Thelwall认为虚拟民族志将是一种能有效地、深入地分析链接动机(尤其是学术链接动机)的方法[7]。链接动机研究是链接分析的基础,只有明确了链接动机才能进行有效的链接分析研究。当前,国内外的链接动机研究主要从链接分类的角度入手,而链接分类研究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①分类体系杂乱;②仅从来源页面与目标页面的内容判断链接类型的方法不够准确,需要考虑链接所处的整体环境。相比而言,从虚拟民族志的角度入手,深入到链接所在的整体环境中,通过观察与认知判断得出的链接动机将更准确、更有效。

3 结语

在各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引文分析法在网络链接研究中的应用最为常见,因为引文网络与链接网络如此相似。就上述三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而言,目前除了社会网络分析见诸中文期刊与专著外,与网络空间分析与虚拟民族志相关的中文文献极少,实证研究则更少。笔者认为:社会网络(如人际网络)与链接网络也有相似性,所以社会网络分析中的一些指标能够迅速被应用到链接网络研究中;相对而言,网络空间分析与虚拟民族志则并非以类似的网状结构为依托,因此并未引起从事网络链接研究的学者们的注意,或许是限于其应用领域,也未引起国内其他领域学者们的注意。

需要注意的是,社会科学方法移植到Web环境时,必须先考虑Web环境与传统环境的异同。情报学领域将引文分析应用于Web环境时,也需详细分析Web环境与期刊文献环境的本质差异,如果机械移植,不仅得不出有效的结论,也无益于方法自身的发展。

收稿日期:2008-09—21修回日期:2008-12-11

标签:;  ;  ;  ;  ;  

社会科学方法在网络链接研究中的应用&以社会网络分析、网络空间分析和虚拟民族志为例_社会网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