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部门失控了_华夏证券论文

业务部门失控了_华夏证券论文

营业部失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营业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债投资引发命案

2003年2月初,华夏证券北京总部接到上海分公司的求助,无力处理上海市青浦营业部被上海善民贸易有限公司(下称善民公司)告上法庭一事。

据华夏证券法律部负责这起官司的有关人士介绍,2002年1月22日,善民公司与青浦营业部签订了一份《代理国债投资协议书》。协议约定:善民公司委托青浦营业部代理买卖国债,委托期限从2002年1月25日至2003年1月25日;委托期内,青浦营业部应保证善民公司资金安全,期满后足额归还本金,并支付投资收益;如果合作的任何一方未能按规定时间将款项汇入另一方指定账户,违约方须向对方支付每日万分之三的违约金。为了确定投资国债的收益率,在善民公司的要求下,双方又签订了一份补充协议,约定投资年收益率达10%。签约后,善民公司马上将1500万元悉数打入证券营业部指定的账户上。

此后,两家一直相安无事,就在这风平浪静的背后,一场暴风雨正向华夏证券袭来。据了解,在善民公司将1500万元打到青浦营业部指定的账户后,营业部总经理姚海川并没有用这笔钱投资国债,而是将钱打入另一股票交易账户,由营业部的一个“大户”金纪忠操盘。

华夏证券法律部丁建强分析,姚海川勾结金纪忠,是因为金纪忠乃营业部的大户,手中有几百万资金,看上去俨然是一个很有钱的腕级人物。姚一直把金纪忠当财神,但姚万万没有想到,金纪忠在外面挥金如土,尤其是三次到澳门赌钱,将自己的所有本钱输光,还欠朋友1000多万元。朋友逼债急,金纪忠决定吞吃善民公司的1500万元。

《新民晚报》记者在上海市青浦看守所探访金纪忠了解到,金从2002年7月开始谋划暗杀姚海川,并雇佣了杀手。三次暗杀未遂,直到2002年9月,被债逼的走投无路的金纪忠下狠心从湖南雇拥三名杀手,于2002年9月19日下午潜入姚海川的别墅。发现姚海川还没有回家,而姚的妻子先回家了,三杀手一不做二不休,先杀害了姚妻,不到半个小时,姚海川也随妻命归黄泉。

营业部老总夫妻双双被杀,瞬间“9·19命案”惊动了上海滩。不到20天,血案主谋金纪忠被抓捕归案,三杀手潜逃在外。此时,惊闻“9·19命案”的善民公司如梦初醒,急急到青浦营业部找姚海川,结果发现自己的1500万元委托投资款没买国债而是买了股票。善民公司在调查中获得了一份“营业部大户持仓股票市值估算”的证据,上面清晰地记录着股东姓名为善民公司、资金账号为7007476、证券名称为“海油工程、天地科技”等,股票价值为14653791.54元的内容。之后,青浦营业部先后分两次还回善民公司1370万元,还欠善民公司130万元本金。2003年2月,善民公司将青浦营业部告上法庭。

华夏证券很重视此案,尽管派出强势律师阵容,还是输了官司。上海市青浦区法院一审判华夏证券输的理由是:青浦营业部明知购买国债年收益率不可能达到投资资金的10%,却做此许诺;同时,营业部也无法提供双方有购买股票合约的证据。法院还认定,双方签订的《代理国债投资协议书》及《代理国债投资协议补充规定》违反了我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不支持善民公司要求营业部支付收益款人民币150万元和偿付违约金人民币1.68万元的请求。法院判决,青浦营业部返还善民公司全部投资本金,并按照同期流动资金贷款年利率5.31%的标准赔偿善民公司的利息损失79.65万元。

丁建强称,“9·19命案”纯粹是姚海川的个人行为导致的,拉善民公司委托理财资金,也是姚海川勾结金纪忠的个人行为;其实,中国哪有年收益率达到10%的国债?应该说善民公司知道姚海川会将钱投向股市,后来姚海川死了,没有了活的证据,三方背后还有什么协议也不得而知;但是,当时签约时姚用了营业部的公章,所以,善民公司就死死抓住华夏证券不放。丁建强称,总部接到上海分公司的请求后才知道此事的真相,事先一直被蒙在鼓里。华夏证券总部对青浦营业部一案保持相当低调,认为营业部的事跟总部没有关系,是营业部老总利用营业部的名义从事的个人行为。

官司儿子搞懵老子?

“9·19命案”引爆的营业部违规挪用客户资金,给华夏证券带来了一场冲击波。

“总部一点都不知情,如果不是姚海川殒命,我们还不相信这样的事会发生在华夏证券。”全权负责此案法律事务的丁建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满脸惊讶。

其实,上海命案还只是华夏证券旗下营业部违规的一个案例。目前,四川经济侦查总队正通缉原华夏证券成都展览馆营业部总经理、中关村营业部副总经理陈准。据南方某财经媒体报道,陈准以营业部的名义通过私募资金炒作华润锦华(000810),涉案的还有河北分部的一位副总经理,私自动用营业部资金2800万元。

券商内部人员经济犯罪引发惊人命案敲响了营业部监管的警钟。目前,因证券公司管理不善引发的营业部违规违法行为已到“最危险时刻”。

前不久,海通证券经纪业务部以书面形式向媒体发出辟谣通稿,强调该公司没有参与坐庄世纪中天(000540)股票,针对海通证券福州营业部原总经理李新因为世纪中天一案向上海市经济侦查总队投案自首一事,海通证券强调与总部无关,只是李新的个人行为。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调查了解,李新曾经是海通证券深圳红岭中路的总经理,开拓市场能力强、业绩突出,被派往福州开辟市场,任福州营业部总经理。

据李新的朋友介绍,到福州后,李新竟然将客户的委托理财资金用于支付世纪中天原董事长刘志远的世纪中天股票质押款,直到世纪中天崩盘,李新败相方才显现。难道李新真成了海通证券一匹管不住的野马?事实上,李新的每一笔业务合同都盖了海通证券福州营业部的大红公章。据称,直到李新主动飞回上海投案自首,海通证券总部才知道此事。

“管不住”营业部的案例同样在西南证券上演。2003年2月18日,上港集箱(600018)的一则公告将西南证券上海定西路营业部推到前台。上港集箱称,2002年公司将1.5亿元人民币交给定西路营业部进行为期一年的委托国债投资,双方约定每半年营业部向上港集箱出具一次国债库存情况的资金对账单。随后,定西路营业部分三次购入1.47亿元21国债(10)。定西路营业部2002年6月30日向上港集箱出具了一次国债库存资金对账单,但自2003年1月起上港集箱多次向该营业部要资金对账单时,该营业部已无法出具表明公司国债库存情况的资金对账单。上港集箱的律师函以特快专递方式送达西南证券总部后,一直未接到西南证券的书面答复。

1.47亿国债丢失了,西南证券颇为尴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一直强调总部不知道此事,所以没有必要回复,而定西路营业部一直称其中另有原因。

很快又爆出另一则消息,定西路营业部将1.47亿的国债变现,将现金融给了上海中经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经投资已经用这笔钱联手另一庄家坐庄民丰实业(600781),因遭遇司法问题资金链断裂,1.47亿的国债灰飞湮灭。

上港集箱董事会秘书陆卫国表示,定西路营业部到底用1.47亿国债去炒什么股票,都与上港集箱无关,现在上港集箱只要国债,别的都不管。

8月1日,上海仲裁委员会做出裁决,上港集箱去年与定西路营业部的两个《国债托管合同》无效,定西路营业部应于8月10日前向上港集箱返还托管款,并赔偿实际占用该款项的经济损失。

西南证券同样没有摆脱输官司的命运。营业部违规何其多?据《证券市场周刊》数据室统计,目前有20家以上上市公司委托证券营业部进行投资理财,其中50%为国债投资,没有一家营业部接收委托时承诺的投资收益在5%以下。据不完全统计,非上市公司委托证券营业部进行投资理财的资金达100亿元之多。一位券商法律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像华夏证券、西南证券等券商这样因营业部的官司而搞懵总部的情况,目前经过媒体曝光的只有冰山一角。

营业部官场现形记

营业部官司不断,券商脸上光色渐淡。营业部老总为何不断铤而走险?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利润与犯罪的关系时称,只要有300%的利润可图,资本家就会铤而走险。难道在营业部老总的面前,300%的利润真让他们像总部手中的野马,放荡不羁吗?

某证券公司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市场周刊》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撇开官司来说,在这样低迷的市场中,总部不可能拿钱来养活营业部,而营业部如果没有利润,总部常用的办法就是换掉总经理,也就是说营业部总经理一直生活在利润指标的压力下。这已经是券商中公开的事儿,说实话这对企业来说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

曾经在营业部担任部门经理的张某向记者讲了一段他的传奇经历。张某两年前从某名牌高校证券投资专业毕业后,进入了某证券公司中关村营业部。进入公司的第一个星期六,营业部副总经理约其去喝茶,原以为是上级对下级的关怀与鼓舞,结果副总却向张讲述了营业部仕途之道。

副总经理很直接地告诉张:“现在监管机构在不停地批综合类券商牌照,不少地方性券商开始疯狂攻城掠地,券商靠中规中矩生存已经没有环境了,像我们这样的营业部,作为一线的斗士,按照总部的条条款款去做,永远都完不成任务,所以我们得想方设法开拓融资渠道。只要你能拉到资金,你很快就可以坐到我这个位子。你不要觉得在营业部很难混,只要你表现出色,说不一定还会成为总部招安的对象。”

张某说,听了副总经理的一席话,当天就给很有背景的父亲打电话,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从某贸易公司的老板那里拉到2000万元的资金,名义上投资国债,结果用于申购新股,双方皆大欢喜。第二个月,因表现出色,在副总经理的建议下,张某顺利地当上了业务3部的部门经理,副总经理还负责为张某招募了3个业务员。

张某回忆说,当时简直不敢相信,毕业没3个月就在营业部混了个部门经理。但是张某一直感觉不爽,因为这个经理名头一直没有得到总部的认可。

张某因为拉到2000万元就轻松得到一个部门经理头衔,一位营业部总经理认为这是典型的另类“卖官鬻爵”。当前营业部与总部的关系名义上是父子关系,实际上早已被畸形化了。

据了解,南方某家地方性券商在获得综合类券商牌照后,马上在北京收编了一家营业部,并从总部派了一个亲信骨干来北京主持工作。可这家营业部的周围全是大券商的地盘,业务很难开展,如果按照公司总部的规定,副总级别的人物一定要从总部带到北京的人中培养。在竞争与业绩的压力下,这位老总违命在北京本地招揽了三名业务副总,要求只要搞到钱,一切好说。老总自己只管财务盈利,别的都视而不见。

就这样,副总们大量圈钱,见得了人与见不得人的资金与勾当都敢做,违法拆借资金、违规私募、配合庄家炒股坐庄、在营业部秘密搞自营、违规利用国债回购炒作股票、挪用股民结算资金私自为自己申购新股、允许大户透资炒股、私自接受客户委托买卖证券等等,像这些事,嫡系老总并不向总部汇报。

熟悉此类事情的业内人士说,一旦出事,肯定上演的剧本是,副总人间蒸发,嫡系老总如果参与程度高,要么逃跑成为公安机关的通缉对象,要么投案自首。

券商空壳绝对秘密

在“卖官鬻爵”的背后,营业部的“官场现行记”不亚于清朝的《官场现行记》。营业部口口声声是总部考核让自己压得难以喘气,到底是什么考核导致一些营业部如此嚣张,视法律于不顾呢?难道隐藏在券商的背后还有见不得人的秘密?

7月9日,一位证券界的重量级人物C先生向记者揭开了谜底。C先生说,营业部的“卖官鬻爵”只是表面现象,在这些交易的背后,证券公司内部治理一直存在很大的漏洞。C先生称自己从营业部干到总部,见到最多的就是营业部一直在四处拉资金。拉到的资金主要有两个去处,一是自己有项目建“老鼠仓”跟庄,或者帮助庄家锁仓、配合庄家行动;二是上供总部,因为总部没有多少融资渠道,自有资金又非常有限,业务要发展,需要更大的资金运转,因此除了违规从银行套出少量资金,只有寄望营业部弄点钱回来。

很多总部在给营业部定考核标准的时候,都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要求营业部每年必须为总部融到一定数量的利息不高于6%的资金,如果不能完成任务,将从营业部的经纪业务中提取一定的准备金作为惩罚,很多营业部老总也会因此而失去自己的位置。C先生说,业内哪能融到如此低息的资金呢?除了关系非常铁外,就只有想方设法搞灰色资金。C先生认为,有很多券商知道营业部的所作所为,但为了钱,只能对营业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随着综合类券商数量的增加,一派繁荣景象背后却是券商们举步维艰的窘境。看上去是一券商大鳄,实际上是一空壳。泛海系的卢志强就是从刚通过验资的民生证券抽逃资金的。“对于空壳的券商,银行资金一直控制得很严,而变相募集又违法,所以总部力所能及自己搞点资金的同时还会下任务让营业部去搞。”C先生认为多数营业部犯事儿,总部难逃其咎。

原东方证券北京安苑路营业部总经理史建平告诉记者,C先生说的是事实,但是很多营业部老总的确还会私自开小灶,就像西南证券上海定西路营业部,他们为什么有这么大的胆子?在业界有这么一种事实,当跟庄的大户知道有人在坐庄,他就会去游说有钱人,鼓动他们以投资国债的名义找券商委托理财,双方背后商量好后,再去找券商谈判,要求将这笔委托投资国债款打入股票账户。有人拿着钱来谈条件,你定西路营业部不答应,我再找别的营业部,券商营业部在上海有400多家,量你不敢把送上门的肉放走吧。史建平认为,在资金“逼宫”与诱惑下,营业部的头儿们经常私下接活单干,与总部的规定甚至是法律法规开赌。更何况,券商为了利益,在鼓励营业部为自己融资的同时,还赋予了营业部总经理人事任免权以及福利分配权,从而导致营业部成为一方诸侯。在财务主管、电脑主管面前,总经理是“上帝”,有特权,想盖章就盖章,也是营业部失控的一个重要因素。

法规戒律与“鱼水论”

券商空壳,有总部纵容的营业部更像脱缰野马,法理上似乎说不通。在圈内,“鱼水论”成为券商解释现状的理由,也是他们并不担心出大事的心理筹码。

北京中关村某证券营业部总经理坐在记者对面时坦然相告:“现在那么多营业部违规违法,你看有几家因此而受到处罚?营业部出事有总部担着,怕啥。干,钱搞得多,总部的老总才高兴,营业部的生存才乐观。”看到记者一脸愕然,该总经理也很奇怪:“难道你没有听说过水至清则无鱼吗?你说券商没有资金如何生存?券商都撑不下去,证券市场如何开?现在证券方面有很多法律法规,并且每家券商都按照《证券法》、《公司法》、《交易制度试行办法》、《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管理办法》等等制订了诸如《公司内部管理办法》、《公司制度》、《营业部管理办法》等条文,并且有不少券商还单独立有《违法违规条款及防范措施》等专门约束营业部的条款,但是又有多少人按照这些规定执行呢?如果照章办事,有很多营业部都有问题。虽然关闭了大连证券,退了鞍山证券,托管了富友证券,但是监管机构管得了‘大学生’却管不了‘小学生’,现在全国2000多家营业部,监管机构能管过来吗?现在营业部经纪业务难以养活自己,而且还有大量的融资压力,不是等死就是找死,你说营业部不乱来,用什么去博?”

前文提到的C先生的说法更激进:“券商空壳,营业部乱来,最终还是制度问题。现在国内谁公然坐庄?基金公司为了筹钱,想方设法设计一只基金,很快就可以融得十几亿元的现金,他们可以拿这些所谓的公募资金公开买股票,而券商能公募什么资金?基金可以公募,为什么券商不能?”

面对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局面,难道真没有办法?

雷霆行动中的生死前程

“其实我们一直对营业部管得很紧,在姚海川被杀后,华夏证券于2003年1月25日召集全国所有营业部、证券服务部的经理在京开会,会议整整开了两天,就是教育营业部的经理们要记住姚海川的血案,按照总部的规定办事,不能乱来。现在华夏证券已经将委托理财业务全面收到总部,营业部只能从事经纪业务。”丁建强说。对于具体的监管措施,丁建强称是企业内部机密,不便向媒体提供。

违规募集资金、利用国债回购套资金,银监会也在查银行资金进入股市的问题,所以华夏证券将大力加强内部监管。华夏证券下属营业部还有多少官司要打,丁建强拒绝诱露。

长期从事证券公司内部风险控制研究的一位专家认为,目前国内券商很少设立首席风险管理(CRO)一职,利用经理人制度控制内部风险。一般国外的经验是,各部门和业务经理定期向CRO提交本部门或业务的风险评估,CRO确认他们是否按照《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并对内控系统的有效性做出评估。各部门及业务经理向公司管理层每月提交业绩和年度计划的差异分析报告,CRO侧重对导致这种差异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对潜在的可能风险进行新的评估,不定期向管理层提交风险评估报告,并对重大风险提出预警,以便风险控制委员会以及决策委员会做出决策。该专家指出,券商要规范营业部,首先应规范总部,如果总部的某些决策是与营业部不透明的沟通,CRO得不到真实的材料,自然难以监测。

华夏证券深圳分公司总经理张德江在《证券交易营业部风险管理指引》一书中写到,作为证券市场两个轮子之一的证券经营机构,营业部的风险可能会导致客户流失、收益下降或公司倒闭的风险,总部必须从经营策略、制度、操作权限、财务会计等管理类风险;柜台业务、债券业务等经营风险;客户不良行为风险等几个方面控制营业部,坚决杜绝营业部违规接受委托理财、国债回购等可能产生灰色资金的业务,作为第三方监管,一定要向总部汇报,以便总部掌控风险。张德江认为,现在券商的融资渠道很狭窄,目前解决券商总部的融资可以杜绝营业部融资的现象,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营业部风险问题,所以监管的同时,透明化的制度创新同样重要。

史建平的观点是,目前国内虽然有对于违纪违法的营业部将取消其资格,但一直没有真正建立起营业部淘汰机制。建立有效的营业部淘汰机制是首要任务。

标签:;  ;  ;  ;  ;  ;  

业务部门失控了_华夏证券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