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县文化馆
摘要: 中国民族声乐是反映思想感情和意志, 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门艺术。 他根植于中国土壤,由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 民族声乐实际上是对传统的民歌, 戏曲、 曲艺唱法和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创新的各种唱法的总称, 它体现了民族声乐艺术的特点, 是在长期待的艺术实践中初步建立了以中国文化为背景, 以民族语言为基础,以科学的发声为原理的中国式唱歌艺术。
关键词: 民族声乐, 发展.
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一种, 是一门综合艺术, 它集生理学、 物理学、 心理学、 音响学、 哲学等学科元素一体, 利用声学上的各种技能和技巧, 最终反映人的思想活动和精神面貌。 它通过歌唱来传达思想感情, 又被思想感情作用而生。必须在人们自身的生理基础上,通过正规,系统的训练, 甚至达到一定高难度或者近乎残酷的训练水平才能完整地抒发其情感。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我酷爱民族声乐, 然而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却被民族声乐学习者忽略,我就这方面的问题谈谈自己浅薄的观点。
一、浅谈中国民族声乐
中国民族声乐是以目前我国音乐院校中民族声乐专业为代表的,既不同于民歌、说唱、戏曲的演唱,又是在继承并发扬了这些传统演唱艺术精华与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欧美声唱法的歌唱理论和优点而形成的独树一帜的,具有科学性、民族性、艺术性和时代精神特征的新民族歌唱艺术。从广义上讲,主要包括传统的戏曲演唱、 曲艺说唱和民间的民歌演唱三大类民族演唱艺术, 也包括中国民族歌剧的演唱和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演唱等; 狭义的民族声乐艺术, 则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现代人所说的“民族唱法”。 我探讨的民族声乐艺术是后者。
二、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
上世纪40年代,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一些新文艺工作者, 为了使自己的演唱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他们研究传统民歌、说唱和戏曲的特点和规律、并努力学习这些传统声乐艺术的演唱和表演, 又借鉴西洋美声唱法, 形成了当时风格独具、举世无双的“戏歌唱法”。这种歌唱方法最大的艺术特色在于民歌演唱的亲切自然和戏曲演唱的韵腔韵味。 然而它又不同于传统的声乐和戏曲的演唱, 可以说“戏歌唱法”开启了中国现代民族声乐表演艺术的大门。 新歌剧《白毛女》 的诞生催生了新的民族演唱表演方法、其中尤以郭兰英为代表的把传统的戏曲与民歌唱法, 灵活地融汇于新歌剧与民族风格浓郁的歌曲演唱之最为成功。 她的艺术经验对中国民族歌唱与表演艺术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1957 年的“全国声乐教学会议”明确指出: 我们的历史任务是努力创造社会主义民族的声乐新文化。 对西洋欧洲唱法要民族化; 对民族传统唱法要继承、 学习,并进一步发展提高。这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声乐教学的方针, 为以后我国声乐事业的繁荣和提高打下了良好基础。 沈阳音乐学院1956 年率先设置了民族声乐专业。1958 年上海音乐学院设置了民族声乐专业。同年受国家文化部和中央民委的委任, 开办了民族班,提出“要在保持他们民族风格的基础上提高和发展他们的演唱能力。 ”在王品素等教师的努力下, 取得了巨大成功,培养出了才旦卓玛、 何纪光等非常优秀的少数民族歌唱家。1964 年在周恩来同志的倡议和决策下,建立了中国音乐学院。民族声乐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高水平的音乐会与民族歌剧演唱人才。 对民族传统声乐要继承和发展、 创新, 对戏曲、 曲艺既要学习, 又要融化创造, 而不是使其“戏曲化”“曲艺化”。 正确借鉴西洋唱法, 突出民族风格, 努力建立自己的教学体系, 制定一套训练方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发展到 80 年代, 已有许多成功经验并已自成体系。 其中尤以中国音乐学院金铁霖教授的教学令人瞩目。 他认为中国民族声乐仍是一门新的学科, 需要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去充实和完善, 要始终把握住“科学性、 民族性、 艺术性、 时代性”这个 方向, 并将其贯穿在教学中 。他还明确提出了培养民族声 乐人才的7字标准 :“声”“情”“字”“味”“表”“养”“象”。 金铁霖成功地培养了民族声乐第一位硕士研究生彭丽媛及大量优秀的民族声乐人才, 为民族声乐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改革开放后, 我国的民族歌唱艺术迎来了一个万紫千红百家春的新时期。 这时期的民族声乐艺术不论是在作品创作的难度、 深度, 还是对演唱声音的认识、 技巧发挥上, 以及演唱作品的个性、风度、 艺术表现上都突出了时代的气息, 增添和发展了民族色彩, 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在声乐表演和教学方面, 一批国际知名的声乐教师和世界级的歌唱家纷纷来中国传经送宝, 为我国的声乐教学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我国各音乐学院和音乐系逐渐出现了一批声乐教育家, 如沈湘、 周小燕、郭淑珍等。 这些声乐教育家们对欧洲美声学派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从而打开了我国声乐教学的新思路, 使我国的声乐教学质量有了极大的提高。 另一方面, 在借鉴欧洲声乐技术的同时, 如何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文化遗产, 发展和完善我国的民族声乐, 加快对民族声乐理论及教学理论的研究, 也成为声乐教育家们广泛重视的问题。 在声乐艺术家们不断的摸索实践中, 现今我国的民族声乐唱法, 在传承中国传统艺术瑰宝的同时, 大胆充分吸收了美声唱法的精髓, 在尊重科学发声规律基础上革新求变; 在保持我国民族语言、 民族风格、 民族气概的原则上, 在发声方法上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突破。 我国的民族声乐唱法在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缓慢发展后, 目前正以崭新的姿态向前迅跑。 随着声乐艺术的进步, 中国唱法的概念也得到了更多专业人士的认可。 中国唱法的理论与实践逐步得到完善和发展。 本文所探讨的中国唱法是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声乐传统精华与特点的基础上, 借鉴、 吸收西洋美声唱法的演唱技巧和先进的教学方法手段, 在深入的改革实践中形成的。 它既不同于我国民族声乐的传统唱法, 又和民族声乐的自然唱法有着密切联系, 具有时代特征。 这种唱法既能演唱民族风格较强的歌曲, 又能演唱艺术性很强的艺术歌曲、 歌剧及一些难度较大的创作歌曲, 并能适应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 因此, 我们认为这种演唱方法应予以大力提倡和维护。 而以金铁霖为代表的一代民族声乐教育家在实践过程中, 不断将其完善并趋于成熟, 形成了一套中国民族声乐体系。 一批在这种体系下成长起来的歌唱家(如彭丽媛、 阎维文、 张也、 宋祖英) 的成功,也证明了这套体系的科学性和民族性。 这种声音塑造能力强, 音色更加纯正, 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堪称为当代的中国唱法。 因为金铁霖培养的歌唱人才不仅能演唱创作作品, 还能胜任大型歌剧的需要, 更能驾驭不同风格的地方民歌。 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并被广大专业声乐工作者认可和接受且深受老百姓的喜欢和热爱。 同时它具有科学性、 民族性、 艺术性和时代性, 是具有中国民族气派的声乐体系。再到近几年来以王宏伟、吴碧霞、龚琳娜、雷佳等为代表的处处体现出民族唱法科学性的第三代,这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民族声乐演唱人才在他们的演唱风格上或许不尽相同但是他们每个人在其演唱的过程中都体现出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和传统韵味的美学艺术。因此,可以说经历了几千年的民族声乐艺术一直都是在继承传统民族声乐之精华的基础上进行着不断的自我改进和完善发展的。这就是中国民族声乐的努力方向和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金铁霖: 《金铁霖其民族声乐教学艺术》
沈 湘: 《沈湘声乐教学艺术》管林: 《中国民族声乐史》
论文作者:刘小龙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5年11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2
标签:声乐论文; 民族论文; 唱法论文; 中国论文; 艺术论文; 音乐学院论文; 戏曲论文; 《文化研究》2015年11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