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制造业的结构调整及其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墨西哥论文,结构调整论文,制造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墨西哥是较早全面实施进口替代工业化政策的发展中国家,建立了规模庞大、体系完整、较为发达的制造业部门。制造业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0世纪80年代,墨西哥放弃了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模式,转而采取新自由主义的发展模式。在这一发展模式下,墨西哥制造业部门进行了长期的、艰巨的结构调整。结构调整呈现出外向化、客户工业化、与美国经济一体化和生产高度集中化等特点;它带来了工业制成品的出口繁荣及部分产业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结构性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一 1982年以来制造业结构的变化
制造业是墨西哥国民经济的支柱,也是经济增长的引擎。制造业部门的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在20%以上,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占总出口的比重高达90%左右。2000年,制造业部门的就业人数约642万人,占就业总人数的19%。(注:INEGI,Anuario de Estadísticas por Entidad Federativa,México,edición 2003,p.276.)
表1 1980年和1999年制造业产值构成比较(%)
制造业 1980年
1999年 增长幅度
食品、饮料和烟草23.7 24.0 0.2
纺织、服装及鞋帽4.6 4.4 -0.2
木材加工0.7 0.6 -0.1
造纸及印刷业5.8 4.8 1.0
石油化工及塑料制品 12.3 17.9 5.6
非金属矿产品(石油除外)7.0 4.8 -2.2
基础金属业 20.1 7.9 -12.2
金属制品、设备及机械25.7 35.4 9.7
其他0.1 0.2 0.1
总计
100.0 100.0
资料来源:INEGI,Anuario de Estadísticas por Entidad Federativa,México,edición 2000,p.356.
从表1可以看出,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墨西哥制造业结构有三个明显的变化。第一,纺织、服装及鞋帽,木材加工,造纸和印刷业,非金属矿产品(石油除外),基础金属业等产业衰退。衰退幅度最大的是基础金属工业。第二,食品、饮料和烟草,石油化工及塑料制品,金属制品、设备及机械等产业有所增长。增长幅度最大的是金属制品、设备及机械。第三,经过结构调整,汽车、电子和通讯设备,化工及石化,水泥,玻璃等行业不仅成为主要的出口行业,而且成为制造业部门的主导产业。
1982年以来,墨西哥制造业部门的结构调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危机年代的重组(1982~1987),转向客户工业(1988~2000),衰退阶段(2001~2003)。
2001~2003年,由于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墨西哥制造业出现了全面衰退,对美国出口大幅度减少,生产大幅度下降(下降幅度达11%),51万人失业。(注:Abelardo Maria Flores,Balance y Perspectivas de la Industria Manufacturera Mexicana Tras Veinte Aos de Reestructuración Neoliberal:Integración Subordinada a Estados Unidos,Desindustrialización y Precarización del Empleo,UAM,México,2004.)
本文重点分析第一和第二两个阶段的结构调整。
二 危机年代的制造业重组(1982~1987)
1982年,墨西哥爆发了债务危机,经济陷入严重衰退。经过努力,墨西哥经济于1987年开始出现复苏。因此,1982~1987年被墨西哥学者称为“危机年代”。
1982~1987年,导致制造业重组的两大关键因素是国有企业的私有化和开始实施贸易自由化。国有企业的私有化使一部分工业集团、企业家和政府官员获益。在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过程中,新生了一些金融工业集团。为了在危机中求生存,这些集团进行了大规模的生产结构调整。
1986年,墨西哥加入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由于国内企业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面对突如其来的激烈竞争,数以万计的企业倒闭,一些企业由生产商转变成销售商,一些行业消失了。
在重组过程中,生产下降,就业机会和投资大幅度减少。直到1994年就业才恢复到1981年的水平。制造业部门的投资由1981年的258.51亿比索(按1970年的不变价格计算)减至1987年的80.7亿比索。(注:María Luisa González Marín,La industrialización en México,Grupo Editorial de Miguel Angel Porrua,2002,p.36.)1982~1987年,工业生产的年均增长率仅为0.6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为-8.4%,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年均增长率为0.2%),就业年均增长率为-1.2%。进口的年均增长率为-8.5%。(注:María Luisa González Marín,La industrialización en México,Grupo Editorial de Miguel Angel Porrua,2002,p.36.)
墨西哥制造业虽然因重组而陷入全面衰退,但仍有三个亮点。一是工业制成品出口稳步快速地增长,年均增长率高达21.81%。(注:María Luisa González Marín,La industrialización en México,Grupo Editorial de Miguel Angel Porrua,2002,p.36.)二是墨美经济开始走向一体化。新生的工业金融集团借重组之机进行大规模的生产调整,加强了其在制造业部门的地位。生产调整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墨美经济一体化实现的。为了能在生产方面与美国企业实现完全对接,基本上采用了“即时生产”的技术。三是化工、食品等行业取得了较快的增长和发展,基本金属制品和非金属矿产品行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长和发展。
在此期间,企业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寻求生存。
(一)因国内市场萎缩而转向出口。经济危机和衰退使国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大幅度下降,进而使国内市场严重萎缩。面对严峻的国内市场形势,企业要想生存,就必须寻找国外市场,即转向出口。那些从属于跨国公司或工业金融集团的大型企业拥有较好的出口条件,通过大量出口产品,渡过了危机;而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在短时间内没有出口能力和出口机会,纷纷倒闭。
出口增长速度较快的是啤酒和化工产品。通过与跨国公司建立联盟,两大啤酒生产企业获得了大量投资和尖端生产技术。它们不仅垄断了国内啤酒市场,而且还向美国大量出口。1982~1986年,啤酒出口年均增长38%。(注:Presidencia de la República,Informe de Gobierno de Vicente Fox,Anexo Estadístico,México,2001.)
在化工产品出口方面,出口量较大的是自然资源密集型的基础产品,且主要是跨国公司的内部交易。跨国公司设立在墨西哥的化工厂,其90%以上的产品用于出口,而出口产品的80%以上又是通过跨国公司的内部交易完成的。
(二)跨国公司纷纷在墨西哥设立于公司。典型例子是汽车工业。为了降低整车价格,提高国际竞争力,福特汽车公司将其在美国克利夫兰的汽车装配厂整体搬迁到墨西哥。克莱斯勒和通用汽车公司也采取了类似的做法。这些跨国汽车巨头将其设立在墨西哥的工厂作为汽车装配车间或汽车零配件生产车间,充分利用墨西哥的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材料以及靠近美国市场等优势,为国际市场组装汽车。1987年,墨西哥72%的汽车产量供出口。(注:Unger,Kurt,Las Exportaciones Mexicanas Ante la Reestructuración Industrial Internacional.Las Evidencias de la Industria Química y Automotriz,FCE,México,1990.p.132.)
(三)企业并购。工业金融集团所属的大型企业,有的进行了大规模合并,有的收购了其他企业,还有的与外国资本建立了联合体。较典型的是玻璃行业和水泥行业。比特罗集团和墨西哥水泥公司这两大企业分别控制了墨西哥的玻璃和水泥生产。1982~1986年间,水泥出口年均增长率高达131.1%,玻璃出口年均增长率为43.9%。(注:María Luisa González Marín,p.42.)
(四)内向型生产企业纷纷转变为商业企业或转入客户工业。所谓内向型生产企业是指主要为国内市场生产产品的企业。纺织、制鞋、玩具、家电以及资本货等内向型行业受打击的程度最深。
在纺织行业,面对进口纺织品的竞争,棉纱、棉线以及化纤类纺织品受到沉重打击,其国内市场丧失殆尽。生存下来的纺织企业,要么成为服装经销商的加工厂,要么转入客户工业。
在制鞋行业,设立在墨西哥的加拿大制鞋企业因无力与进口产品进行竞争,除压缩生产(仅保留少数几种产品的生产)外,转为经销进口鞋。原来控制着墨西哥70%以上鞋生产的中小型企业,大多数转入非正规经济部门,有些专为经销商生产一种或几种鞋,有些转入专门生产出口产品的客户工业。
资本货行业与公共部门有密切的关系。为了应付危机,政府采取了财政紧缩政策,公共投资大幅度减少,对资本货的需求急剧下降,致使大多数资本货生产企业倒闭或停业。生存下来的企业除只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外,主要利用其在国内的市场营销网和市场知名度,销售进口的资本货(机械和设备)。
玩具和家电生产行业几乎完全消失,其原有的生产企业要么转入客户工业,要么变成经销企业。甚至有些跨国公司也关闭了其在墨西哥的工厂,转而到北部边境地区设立客户工业。如菲利浦公司关闭了在托卢卡的工厂后,在华雷斯城重新建立了一个客户工业工厂。
三 转向客户工业(1988~2000)
1988~2000年是墨西哥制造业结构调整最剧烈的阶段。
在此阶段,墨西哥制造业结构调整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客户工业化。客户工业成为墨西哥的贸易顺差大户,年贸易顺差达100亿甚至200亿美元以上。出口型客户工业的出口额占制造业部门总出口额的比重超过了50%。客户工业的产值占制造业部门总产值的比重也超过了50%。由于客户工业发展迅速并在墨西哥制造业部门居主导地位,因此被称为“新自由主义的‘靓女’”。
贸易自由化、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以及客户工业政策的调整等是影响墨西哥制造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1987~1993年,墨西哥全面实施了贸易自由化改革。1994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3国正式签订NAFTA。NAFTA生效后,墨西哥政府逐渐修订了客户工业政策,墨西哥全境向客户工业开放,允许客户工业企业的产品在墨西哥国内市场销售。
下面,笔者将对墨西哥制造业部门的4大部分(出口导向型工业、内向型工业、中间产品工业和资本货工业)的结构调整情况分别作介绍。
(一)出口导向型工业。1987~2001年,主要的出口产业是汽车、电子和通讯设备、化工及石化、水泥、玻璃以及客户工业。除水泥和玻璃外,其他产业均由跨国公司主导,而且跨国公司都是各自产业内最大出口企业。1995年以来,制造业部门的出口增长速度低于客户工业。1995~2000年,前者的年均出口额增长率为12.6%,后者为20.6%。(注:Presidencia de la República,Informe de Gobierno de Vicente Fox,Anexo Estadístico,México,2001.)
(1)汽车工业。墨西哥汽车工业完全由跨国公司控制,是此阶段制造业结构调整的典型代表,集中体现了结构调整的诸多现象(如企业内部贸易,灵活生产,客户工业,全球化生产,灵活就业,与美国经济一体化,尖端技术的使用,等等)。三大汽车生产商(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公司)设在墨西哥的分公司均位列墨西哥10强企业中,排名分别位居第3至第5位,仅居墨西哥石油公司和墨西哥电讯公司之后。大众汽车公司和尼桑汽车公司在墨西哥的分公司规模虽较小,但也向美国出口汽车。汽车工业的调整给墨西哥经济带来了两大突出后果,一是加深了墨美经济一体化,二是强化了生产专业化。这意味着墨西哥汽车工业完全服从于跨国汽车巨头的全球战略,也意味着墨西哥汽车工业主要依赖美国市场。
(2)电子工业。1981~1987年,电子工业严重衰退。1988年以来,电子工业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客户工业。其特点是:基本上集中在北部边境地区,自墨西哥北部的蒂华纳市到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形成了一个电子工业的客户工业产业带;基本上是组装工业;商附加值零配件全部依靠进口;存在巨大的贸易赤字;绝大部分出口为企业内部贸易(如在计算机组装企业中,100%的出口和80%的进口都是企业内部贸易(注:Mattar,Jorge y Claudia Schatan,El Comercio Intraindustrial e Intrafirma México-Estados Unidos.Autopartes,Electrónicos y Petroquímicos,Comercio Exterior,México,Febrero de 1993,p.117.));完全由跨国公司主导(如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惠普等),其在墨西哥的业务仅仅局限于组装,高附加值的零配件从美国或远东地区进口。1999年,电子类产品的出口占客户工业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2.9%。通讯产品和家电产品的组装企业所需的零配件和机械设备完全依靠进口。通讯产品组装企业的进出口比例为20∶1。(注:María Luisa González Marín,p.48.)
(3)化工工业。1988~2000年,化工工业经历了痛苦的转型。首先是政策调整,政府允许外资向国内石油化工业进行投资,允许外资居控股地位甚至完全控股。其次,跨国化工巨头重返墨西哥,引起了企业间的合并,减少了产品的种类,关闭了部分工厂,最终导致产业链的断裂。例如,墨西哥的化工企业只生产少数几种中间产品,而三菱和壳牌等跨国公司却利用这些中间产品生产无数的化工产品。同时,跨国公司重返墨西哥,进一步提高了墨西哥化工工业的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程度,并形成了几个民族资本与跨国公司联合的大型化工工业集团。
(4)客户工业。墨西哥从1971年开始吸引外资。20世纪70年代,大批美国企业到墨西哥北部边境地区设立了第一批客户工业,利用墨西哥廉价劳动力和靠近美国市场的优势,主要从事组装业务。这些客户工业被称作是“第一代”客户工业。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第二代”客户工业,其主要特点是普遍使用现代生产技术,不仅有先进的设备,还有先进的工艺,同时引进了全新的劳动组织管理模式。目前,正在建设“第三代”客户工业,其突出特点是拥有产品设计和研发中心。
到目前为止,客户工业带给墨西哥的好处主要是就业。20世纪90年代,客户工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1999年,客户工业的就业人数占制造业部门就业总人数的29%(自2000年以来,客户工业的就业人数略有减少)。(注:Presidencia de la República,Informe de Gobierno de Vicente Fox,Anexo Estadístico,México,2001.)而在其他许多方面,客户工业对墨西哥经济产生了不利影响。一是虽然吸引了大量外资,带来了巨额外汇收入,但却产生了更大的贸易赤字,最根本的原因是客户工业所使用的投入物中只有5%是由墨西哥本国提供的。二是几乎完全依赖美国。客户工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制造业的调整,尤其是美国汽车、电子和纺织等行业的调整。在墨美两国制造业的生产链中,墨西哥处于上游环节。墨西哥客户工业的繁荣或萎缩取决于美国经济的增长或衰退。三是非工业化,其主要表现是越来越多的出口产品和国内消费品不是由墨西哥的企业生产,而是由客户工业企业生产。
(二)内向型工业。食品、饮料和烟草,纺织、服装及鞋帽,木材加工,造纸等行业是内向型工业,其大部分产品用于国内消费,面对新的竞争环境和形势,内向型工业也进行了剧烈的调整,食品及纺织和服装两大行业最为典型。
(1)食品工业。面对对外开放和经济政策的变化,墨西哥食品工业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表现出以下特点。1.国际竞争力低,只有少数几种食品具备出口的质量和价格优势。2.生产链断裂。开放农产品市场使食品加工企业优先选择进口的农产品,以降低生产成本。进口量大幅度增长的农产品主要有油料作物、玉米等。3.非正规部门扩大。国内市场萎缩以及政策调整使许多食品企业倒闭。为了生存,它们进入非正规经济部门。许多劳动力和失业人员也转移到非正规经济部门,促进了小型非正规食品企业的发展,“小店铺”式的食品企业扩散到整个食品加工领域。4.技术差距迅速扩大。绝大多数食品生产企业使用陈旧的或传统的技术,只有大型企业才拥有现代生产技术。5.形成工业集团。大型食品工业企业一方面通过与外国资本联合来获取大量投资和先进生产技术,另一方面通过收购其他企业而渗透到其他工业领域或进入商业和服务业领域。利用这些手段和措施,在墨西哥形成了几个大型食品工业集团(如格露玛、莫德罗、宾博、麦萨萝,等等)。
食品工业的结构调整导致了墨西哥农业—食品工业生产链的断裂,特别是菠萝、苹果、油料作物和玉米等的大量进口,严重破坏了国内的生产。
食品出口集中在少数几家大型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的分公司手中。几家墨西哥的大型食品企业成为其他跨国公司的客户工厂。几乎所有的中小型食品企业都被迫进入非正规部门,以寻求生存。墨西哥学者认为,在整个制造业部门,食品工业遭受的打击最重,食品工业已沦落为“小店铺加小作坊”式的工业。
(2)纺织和服装工业。纺织和服装工业曾经是墨西哥制造业部门的第二大工业,它所经历的调整过程与食品工业类似。纤维和棉线的生产与纺织和服装的生产之间的生产链也出现断裂,加之进口的原材料和机械设备大量增加,纺织和服装工业的贸易赤字一直居高不下。1996年,全国有3000家纺织企业,其中只有5%是大企业,10%是中型企业,85%是小型和微型企业。(注:Isabel Rueda Peiro,Nadima Simón Domínguez,María Luisa González Marín,La Industria de la Confección en México y China Ante la Globalización,Colección Jesús Silva Herzog,2004,p.77.)中小型和微型企业(注:1999年3月30日,墨西哥商业和工业促进部对大、中、小和微型企业进行了界定。微型企业:1~15人,年销售额90万比索以下;小企业:15~100人,年销售额90万~900万比索;中型企业:101~250人,年销售额900万~2000万比索;大型企业:250人以上,年销售额2000万比索以上。根据2002年公布的统计数字,1998年墨西哥92.8%的制造业企业为小型和微型企业,5.3%为中型企业,1.9%为大型企业。1000人以上的大型企业只有449家。资料来源:Isabel Rueda Peiro,Las Micro,Pequeo y Mediana Empresas en México en Los Aos Noventa,Universidad National Autónoma de México,2001.p.9;INEGI,Anuario de Estadisticas por Entidad Federativa,México,edición 2002,p.354.)没有能力进行生产性投资,无法提高竞争力,不能获得贷款。面对外国的竞争,内向型纺织企业日趋消亡。只有出口型纺织企业因从属于大型工业集团而能够获得贷款和先进技术,进行现代化改造,得以生存并取得发展。绝大部分纺织企业削减了在机械设备方面的投资,1989~1995年,纺织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率为-6.9%。(注:Isabel Rueda Peiro,Nadima Simón Domínguez María Luisa González Marín,La Industria de la Confección en México y China Ante la Globalización,p.78.)
大多数大中型纺织企业转为客户工业,以求生存。绝大多数中小型纺织企业,要么转入农村地区以家庭作坊的形式进行生产,要么进入非正规经济部门。
(三)中间产品工业。水泥、玻璃和钢铁等行业是较为典型的中间产品工业,它们集中反映了中间产品工业结构调整的特点。
(1)水泥行业。该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周期性波动非常敏感,同时深受政府部门减少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的影响。结构调整的结果是生产集中于两家水泥集团(墨西哥水泥公司和阿帕斯科公司),它们通过与外国资本联合而获得尖端技术,发展成为跨国公司,实现了市场多元化。墨西哥水泥公司在北美洲、拉丁美洲和欧洲收购了22家水泥企业,其国外经营收入占总收入的50%以上。
(2)玻璃及玻璃制品行业。该行业中最大的工业集团是比特罗公司,拥有50多家分公司,控制着全国80%左右的玻璃及玻璃制品生产。该集团通过与外国资本联合或与跨国公司建立联盟,实现了现代化改造,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发展成为一个跨国集团,在美国、哥伦比亚、秘鲁、玻利维亚、危地马拉、哥斯达黎加等国开展业务。1995年以来,其销售额和出口额的年增长率均保持在40%以上。同时,该集团还成功地实施了多元化战略,通过收购相关企业,进入塑料及铝制品生产领域。随着汽车工业和建筑行业的发展,该集团还生产汽车零配件和建筑材料。近两年来,该集团还进入了电冰箱和洗衣机的组装行业,并经销微波炉、空调机及其他家用电器。
(3)钢铁行业。钢铁行业是墨西哥国有基础工业结构调整的典型。在私有化前,绝大部分生产由两大国有钢铁企业集团(AMHSA和SICARTSA)控制。为了便于出售这些巨型国有企业,墨西哥政府对它们进行了重组,主要措施有:修改集体劳动合同,裁减大批工人,关闭陈旧过时的工厂,采用新的劳动组织管理模式,等等,最后几乎是以赠送的方式将它们卖掉。重组的代价远远大于出售收入。
钢铁企业的私有化改变了产品结构。私有化前,钢铁企业基本上只生产建筑业所需的钢材。私有化后,汽车工业和家电行业所需的钢材生产迅速增加,且产品主要出口。然而,墨西哥钢材的进口远远大于出口。1997~1999年,钢材出口额约为78亿美元,而进口额为114亿美元左右。同期,客户工业的钢材进口额为80亿美元左右。仅钢材一项,贸易赤字就达116亿美元左右。(注:María Luise González Marín,pp.61-66.)
(四)资本货工业。资本货工业是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在进口替代工业化时期,该行业没有取得很大发展。墨西哥的资本货工业可分为电子设备和非电子机械设备两大类。同其他行业相似,资本货工业的一些企业成为跨国公司的分公司,另一些企业发展成为客户工业。电子设备生产企业、尤其是转变为客户工业的电子设备生产企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但非电子机械设备生产却陷入长期衰退。
四 制造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特点
墨西哥制造业的结构调整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技术差距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较少。现代技术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和个别中型企业。在机械设备方面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缓慢,1990~1999年,其年均增长率仅为1.7%。(注:María Luise González Marín,pp.61-66.)较先进的现代化设备和技术主要有程控设备、数控机床、机器人以及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墨西哥只有极少数企业(如汽车、石油化工以及少数机械加工和电子设备生产企业)拥有这些现代生产技术。1994年以来,在制造业中,16.77%的企业引进了程控设备,其中能算得上是先进设备的只有4.9%;只有1.2%的企业引进了数控机床、计算机辅助设计及机器人技术。(注:De La Garza y Arnulfo Arteaga,Modelos de Industrialización en México,STPS,Cuaderno de Trabajo,México,Núm.15,1998.)
(二)引进新的管理模式。与灵活生产相对应,采用灵活就业。灵活就业的突出特点是企业根据市场和生产需求,不受法律约束地随意雇用和解雇工人,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虽然只有极少数企业真正采用了灵活生产和“即时生产”技术,但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灵活就业的管理模式。劳动力市场的改革也为企业采用灵活就业的管理模式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企业规模缩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了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需求的个性化,企业缩小了生产规模,变大规模和标准化的生产为小规模和灵活化的生产。在墨西哥,钢铁、汽车、电子、纺织以及其他行业也出现了企业规模缩小的现象。大部分企业通过将服务性业务(如清洁、维修等)对外承包或将部分加工业务承包给家庭或其他企业的方式缩小了企业规模。
(四)跨国公司在出口中居主导地位。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主要由跨国公司和从属于工业金属集团的大型企业完成,尤其是汽车、交通设备以及通讯设备。1999年,这三大类产品的出口占总出口的40%以上(不包括客户工业)。汽车及交通设备的出口居第一位,由克莱斯勒、通用、福特、大众和尼桑公司控制。居第二位的出口产品是机械设备类产品,占总出口的14%左右,主要出口企业有AJFA、SALTILLO等金属工业集团。第三是电子设备及家用电器类产品,占10%左右,主要由惠普、摩托罗拉、STB等跨国公司控制。其他主要出口产品有化工、纺织、服装及鞋帽、食品等。(注:María Luisa González Marín,p.70.)
(五)客户工业迅速发展。墨西哥成为电子设备、家用电器(主要是电子计算机及其配件)、服装、汽车及其配件、部分工业设备的生产国。在客户工业的出口中,有两大主要产品,即电子类产品和服装。电子类产品出口占客户工业总出口的一半以上,服装约占一成。20世纪90年代,客户工业的生产和就业增长速度高于非客户工业。1990~1999年,客户工业生产年均增长率为18.3%,就业增长了3倍。(注:Informes 2002,Banco de México.)
(六)生产链断裂。导致生产链断裂的关键因素是贸易自由化。由于能够以较低的价格大量进口原材料和技术,工业制成品的国产化率大幅度下降,使国内生产链发生断裂。受此影响较大的产业有纺织、机械和设备、食品、化工、制鞋、电子产品和家用电器等,其生产几乎完全依靠进口,同时其产品也高度依赖外部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主要根据外部市场的情况决定生产和经营,较少考虑墨西哥本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
(七)制造业部门长期存在巨额贸易逆差。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制造业部门一直有巨额贸易逆差(只是在1995年和1997年出现过顺差)。2000年,贸易逆差高达257.27亿美元。(注:María Luisa González Matín,p.73.)制造业部门的巨额贸易赤字主要依靠举借外债、外国直接投资和在国外(主要在美国)工作的墨西哥人汇回的外汇来弥补。
(八)信贷匮乏。在制造业结构调整中,信贷严重缺乏,尤其中小型企业几乎得不到银行的贷款支持,只有那些从属于工业金融集团的大型企业才能获得所需的贷款。银行部门向工业项目提供的贷款非常有限,其资金主要用于购买政府的债券和外汇。
(九)形成工业金融集团。在1982~1987年的银行国有化和后来的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墨西哥形成了十几家巨型工业金融集团,这些集团控制着银行部门,掌握绝大部分生产资本,控制主导产业的生产活动和出口,与跨国公司结成联盟,影响经济政策的实施。工业金融集团的形成加重了贫困、产业结构不均衡和腐败等问题,还增加了政治不稳定因素。
五 几点认识
通过以上论述,笔者有以下几点初步认识。
第一,围绕本国的比较优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已不可逆转。目前,经济全球化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即金融全球化、生产国际化和贸易自由化。经济全球化已经或正在改变着许多国家(地区)的比较优势。墨西哥的比较优势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拥有相对丰富且成本较低的劳动力资源(同美国和加拿大相比),二是靠近美国这一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当然,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客观地讲,墨西哥是根据其两大优势进行制造业结构调整的。贸易自由化使墨西哥的制造业企业和外资企业能以较低的成本进口质优价廉的中间产品、零配件和资本货,利用墨西哥的劳动力资源,加工或组装最终产品。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墨美两国相邻,为墨西哥的工业制成品进入美国市场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墨西哥在劳动力资源方面的相对比较优势受到了威胁。
第二,重新认识客户工业的作用。对墨西哥而言,除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外,客户工业是弊大于利的,其根本原因是客户工业与非客户工业之间的配套关系较弱。换言之,墨西哥客户工业的国产化率很低。墨西哥学者在赞叹中国客户工业的成功发展时,发出了“墨西哥错在哪里?”的感叹,其“错”就在配套关系上。如果不考虑配套关系,仅就客户工业而言,墨西哥的客户工业还是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可以说,墨西哥的客户工业不是发展过头了,而是发展得不够。对于中国、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来说,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而资本、自然资源、原材料、技术等生产性资源相对短缺,因此,在这些国家大力发展客户工业至少有以下好处。一是可以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以产品出口的形式“出口”劳动力。二是可以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培育新的国际竞争支点和相对比较优势。三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客户工业的突出特点是“大进大出”,即从东道国以外的国家(地区)大量进口质优价廉的原材料、中间产品、零配件、资本货等,充分使用东道国相对丰富的资源(特别是劳动力资源),大量加工、组装和出口制成品,这样,可以为东道国节省相对短缺的资源,有利于东道国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正确认识新自由主义改革与制造业结构调整的关系。一些墨西哥学者认为,新自由主义改革导致了墨西哥的非工业化,其实不然。新自由主义改革虽然没能有效地全面推动墨西哥的工业化进程,但至少局部地促进了墨西哥制造业部门的发展(如出口导向型工业发展迅猛并成为主导产业),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主导产业和大型企业集团的现代化程度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出口快速增长。结构调整进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产业集中度提高、生产链断裂、产业结构进一步失衡、不同产业和不同企业间的差距扩大等)也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比较优势法则的。如产业集中度提高的问题,有这样的现实现象:在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存在着产业的“2∶8垄断格局”(也有人认为是“3∶7垄断格局”),即在某一产业中,前2家或3家企业拥有该产业80%或70%的市场份额。墨西哥制造业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就是这一现实现象的反映。
第四,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弥补“市场失灵”。事实已经证明,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墨西哥制造业在其结构调整进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就是“市场失灵”的表现。解决这些问题,仅靠市场机制是不够的,需要发挥政府干预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