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接再厉,奋进开拓,积极培育和发展旅游业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1999年1月3日在全国旅游暨“创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增长点论文,再接再厉论文,旅游业论文,工作会议上论文,讲话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同志们:
1999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会议现在开幕。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地旅游局长,有首批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代表,还有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同志,充分体现了各级党委、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国家旅游局向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向各省市的同志们,向到会的同志们表示热烈欢迎,感谢大家对旅游工作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大家百忙之中参加我们的会议!
这次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的任务,是继续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认真研究和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战略任务,总结经验,交流情况,分析形势,部署工作。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同志将亲临会议,听取汇报并作重要指示,还将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颁奖。这次会议意义重大,任务繁重,希望大家集中精力,共商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大计。
一、1998年旅游工作的总结
199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我国旅游业经历了90年代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一是受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形势动荡的影响,周边国家出游率整体下降,同时以货币贬值的优势与我们争夺远距离客源市场,使我国的入境旅游承受了双重压力;二是发生在暑期旅游旺季的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涉及华中、华东、东北几大旅游区域,对全国旅游业的发展也带来了较大的负面影响;三是旅游企业在适应市场化的过程中,随着我国经济多年积累的深层次予盾的显现,经营环境和经营状况较为困难。面对严峻的形势,全国旅游行业的同志们不气馁,不怕难,千方百计努力工作,仍然取得了好的成绩。预计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6250万人次,实现旅游创汇125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8.5%和3.5%;国内旅游6.59亿人次,收入239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4%和13.2%;旅游总收入343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0.2%。总体来看,1998年旅游业的发展形势是:国际旅游稳中有升,国内旅游持续增长,关联带动作用更加突出,可持续发展潜力巨大。
1.克服金融危机影响初战告捷
全行业抓住金融危机对旅游市场的突发性、连锁性影响这一主要矛盾,以“抓重点市场,促新兴市场”为指导思想,以'98华夏城乡游、'99昆明世博会等为促销主题,积极寻找工作突破点,开创了宣传促销新局面。一是促销投入整体有了较大增加。国家投入的促销经费保证了大型促销活动的开展,地方的促销投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一些地方建立了促销经费稳定增长的机制和渠道。二是促销频率加大。国家组织了大型展销活动17次、促销团队9个、邀请海外旅行商和记者48批。三是举办'98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将宣传促销推向高潮。这次交易会云集38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多个旅游机构和企业、3000多海外旅游界人士和国内1万多业内人士,成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档次较高的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旅游界首次以买家和卖家的双重身份参加交易,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旅游同行们同时登台亮相,展示了中国旅游的整体形象。成功举办这样大型的国际旅游交易会,本身就是中国旅游业对克服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困难有信心、有魄力、有能力的最好宣传。四是促销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改进也初见成效。通过在美国最大的广播电视网CNN上连续近百次的电视广告、在美国最大的商城举办中国旅游节等活动,探索了直接面向公众的促销;许多省市加快了利用国际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宣传促销的步伐。五是加强了与主要客源国和国际旅游组织的交往。国家旅游局组团访问了俄罗斯、印度、乌克兰等新兴客源国和美国、欧洲、日本等重点客源地,多次会见WTO负责人,出席太亚旅行协会第47届年会,与有关国家签署了旅游合作协定,全面介绍和宣传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变化,加强了官方与民间两个渠道的旅游合作关系,进一步扩大了中国旅游业的国际影响。
各地的旅游促销工作,立足当地优势,找准市场定位,寻求市场突破,发掘了现有的潜力,开辟了新的工作局面。广东省以新产品巩固老市场、以老产品开辟新市场,通过对生态旅游等专项新产品的开发促销,保证了港澳台市场的增长,为全国入境市场的整体增长奠定了基础;江苏、福建等省采取突出重点、兼顾全面、持续促销的战略,基本保持了入境旅游的稳定局面;云南在全国各地的积极协助下,围绕'99世博会强化旅游促销,在海内外市场形成了一定声势;黑龙江、新疆抓住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市场走势较好的契机,加大工作力度,实现了全年的增长;桂林、西安等城市抓紧时机,推出“总统之旅”,在海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正因为有了各省区市、各旅游城市、各旅游企业的奋力拼搏和积极开拓,才实现了全国入境旅游整体增长,保证了将金融危机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2.城市创优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自1995年国家旅游局倡导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工作以来,75个城市积极响应,其中54个城市经过省级初审、通过了国家旅游局验收,经商中央文明办,将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称号。创优工作经过三年的辛勒努力终于结出了丰硕成果。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对于促进我国旅游业跨世纪的腾飞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创优工作大大改善了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环境。参加首批创优的旅游城市,不论是否获得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都为促进城市旅游环境的改善、强化城市的旅游功能、探索加快城市旅游经济发展的规律做出了贡献,积累了经验。一是创优工作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多数城市形成了“一把手工程”,每一个城市都把创优工作纳入了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格局,在具体工作中采取了明确目标、分解责任、部门联动、督促落实的方式,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落到了实处;二是强化了城市的旅游功能,有效地加强了对重点难点问题的治理,为海内外旅游者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三是旅游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一些城市狠抓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的普及与规范,旅游厕所等设施发生了质的变化;四是有关单位、有关部门都关心创优,自觉参加到创优的各项工作中来,为旅游业的经营和管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其次,创优工作促进了城市向国际化、现代化方向发展。验收标准不仅提出了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具体要求,也为城市国际化、现代化发展描绘了一个基本轮廓,各参创城市都从这一高度和目标出发,明确方向,抓细节的落实,抓具体工作的量化,开创了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新局面。一是城市的基础素质和综合功能有了很大提高,一批城市正在与国际水准接轨;二是改善了投资环境,进一步促进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三是创优促进了城市的绿化、美化、净化、亮化,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广大市民的支持。
同时,创优工作促进了与旅游相关行业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创优的重要内容,各参创城市对此高度重视。各城市参加创优指导委员会的部门有三四十个,通过开展创优活动,把这些相关单位组织和凝聚起来,抓硬件与软件的结合,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合,在城市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中写下了壮丽的篇章。在创优工作中,有的城市提出了“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让心灵与山水同美”的口号,有的城市举行了创优万人签名活动,有的组织了创优知识大奖赛;各城市结合创优开展了生动活泼的“三爱一德”(爱祖国、爱城市、爱旅游、讲职业道德)教育;有的城市克服洪涝灾害影响,坚持创优,体现了伟大的抗洪精神;各行各业围绕创优开展“三优一满意”(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使旅游者满意)活动,促进了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旅游经营单位普遍加强了培训,开展技能竞赛,涌现出了大批先进个人、“青年文明号”、文明示范窗口,产生了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各地的新闻媒体大力配合,普遍设立创优专题、专版、专栏,形成了很好的舆论环境。
此外,创优工作为旅游业的跨世纪腾飞积蓄了后劲。一是城市旅游业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更加突出,以城市为主导、带动乡村、拉动区域旅游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二是城市旅游业的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对旅游工作的认识更加到位,部署更加切实有力,为城市旅游业跨世纪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三是增强了城市的现代旅游功能和文化品位,推动城市树立了更加鲜明的旅游形象,为进一步走向海外旅游市场奠定了基础。四是一批适应21世纪旅游市场的旅游精品正在形成,将引导中国旅游产品的发展方向,提高旅游业在未来市场的竞争力。五是通过创优,各有关方面进一步加强了对旅游经济规律的认识,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强化了服务意识,为旅游业进一步大发展积累了宝贵的人才资源。
3.各级政府和部门更加重视支持旅游业的发展
各级政府对旅游业更加重视和支持,越来越多地体现在建立健全综合政策扶持体系上。一是加快出台扶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去年又有四川、重庆、吉林、河南、湖南、山西等省份和一大批城市做出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目前出台这类文件的省市达到60%以上,较普遍地实现了地方政府对发展旅游业的鼓励和扶持。二是积极推进旅游业的法制建设,去年又有广西、陕西、新疆、哈尔滨等省市出台了旅游管理条例,黑龙江等省发布了旅游管理规章,全国70%以上的省份和旅游城市开始形成依法治旅的格局,使旅游部门管理旅游市场、参与建设项目审批、旅游行政执法等职能进一步得到落实和强化。三是旅游工作的研究决策已普遍列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工作议程。有的省市连续几年由省市政府主持召开旅游工作会,很多省市“一把手”亲自解决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四是财政、计划、统计、民航、工商、公安、侨办、台办、技术监督、环保等各部门对旅游工作更加重视、支持和配合,各新闻单位也主动支持旅游工作,在许多方面形成了发展旅游业的“同台大合唱”。这是1998年各项旅游工作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
4.国内旅游持续发展
国内旅游是我国旅游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军,经过改革开放20年来的努力,国内旅游业的经济总量已达到国际旅游的两倍。去年国内旅游业克服了特大洪涝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势头,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提高了1.8个百分点,为我国旅游业总收入的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去年国内旅游呈现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宣传促销形成较大声势,城市周边景点介绍会、区域性小交会和全国交易会基本形成体系,区域性联合促销与跨区域巡回促销此起彼伏,“旅游一条街”常年固定销售,广播、电视、报刊、小册子和招贴画等公众促销手段广泛采用,形成了较大密集度和覆盖面,在居民生活中产生了明显的消费导向。二是国内旅游发展中的政府主导型作用更加突出,一些省市明确提出把发展国内旅游作为活跃市场、扩大内需、繁荣经济的载体,推出了一系列配套措施,组织了“千百万人游上海”、“广东人游广东”、“百万市民游沈阳”等一系列大活动,刺激扩大了国内旅游消费。三是景点开发进一步加快,各地都有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新景点投入运营,成为促进国内旅游市场繁荣的重要因素;许多大城市形成了环城度假休闲带;黑龙江、云南、海南完善了冬季热销产品;黄山、张家界、峨嵋山等景区探索开发淡季产品;各具特色的观光、度假、休闲、科考、探险、体育、健身、生态旅游和专项旅游产品,基本改变了国内旅游产品单一的局面。四是旅游交通更为便利快捷,国内包机、旅游专列、城际快车、旅游专线车、观光巴士、“一日游”车辆等有较快发展。五是旅游者的自我保护意识明显强化,也促进了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
5.行业管理有了新的开拓
一是加强了旅游市场执法与质量监督。贯彻实施了《漂流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旅游统计管理办法》等行业法规和大批地方管理法规;查处了一批侵犯旅游者权益的案件,严肃处理了一批违规经营者,特别是处理了阳光旅行社,使出国旅游管理进一步规范;各级旅游质监所的效能进一步发挥;旅游标准化工作进一步推进。二是旅游规划工作有所加强。一些地区成立了专门的旅游规划指导委员会,10个城市建立了旅游规划研究机构,四川等8省和80多个地市县编制了旅游规划,国家旅游局首次推出43个旅游发展优先项目,探索通过市场引导投资。三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适应国家扩大服务贸易开放的需要,提高旅行社企业素质,国务院批准了《中外合资旅行社试点暂行办法》,进一步开放了旅行社市场;增辟了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为中国公民自费出国旅游目的地,扩大了内地居民赴香港、澳门旅游的渠道。四是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的进展。国家旅游局通过新一轮的机构改革,机构和人员精简了40%,新增了制定并组织实施各类旅游景区景点的设施标准和服务标准的职能,明确了指导优秀旅游城市创建工作的职能。如期完成了与经济实体脱钩的工作,完成了对部分旅游行业协会的整改工作。一些省市也积极进行了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探索,不同程度地强化了职能、扩大了行业管理的范围。这些改革,对于全面加强行业管理,提高我国旅游行业的规划、管理、协调和服务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从1998年的工作和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三年的成绩和经验中,我们深切体会到:
——旅游业之所以能够迎接挑战,抵御风险,根本取决于我国改革开放20年来的总体成就。我国的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国际地位不断上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这为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年来,中国旅游业得改革开放之利,借改革开放之力,走改革开放之路,当改革开放先导,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是我们抵御金融危机影响的根本保证。中国的旅游业正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壮大起来的。我国旅游业已经形成了较大规模的产业体系,在国际地位、国内协调、产业发展等各个方面已有相应的基础;我国旅游产品丰富、结构趋于合理,开始适应市场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市场互补的能力和优势正在增强;在主要客源市场都已有一定的促销基础,即使一些客源国遇到一些突发性问题,在总体客源市场上仍具有相当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我国的国内旅游业迅猛发展,与国际旅游业在产品及消费上的同一性逐步增强,即使国际旅游遇到了较大的困难,旅游经济主体仍能保持稳定。
——市场在不断变化,产业在不断发展,我们的认识和思路也在调整、深化。1998年初,国家旅游局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分析形势、研究趋势,提出了旅游业跨世纪发展的十大趋势和八大任务,现在看来,起到了预警和导向作用,已成为各级旅游部门、各地旅游企业的共识。去年针对跨世纪发展提出的市场开发需要在对公众促销、联手专业促销、现代化促销手段、客源市场格局、促销经费渠道五个方面实现新突破,经过一年的奋斗,也见到了初步成效。各地根据市场变化,主动调整市场策略,狠抓国内旅游,形成了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出境旅游互补互促的发展格局,增强了在大风大浪中驾驭市场的能力。
——旅游业的大发展必须找到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非常合拍、紧密结合的切入点。实践证明,最近三年开展的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活动,就是这样的切入点。继续抓好这个切入点,大产业、大市场、大旅游的体系才能深化发展,政府主导型战略才能落到实处,各有关方面发展旅游业的积极性才能真正调动和凝聚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我们要认真总结这方面的新鲜经验,推动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并继续在旅游经济发展的其它环节上探索这样的结合方式,适时推广。
二、1999年旅游工作的任务和要求
1999年全行业的中心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旅游业是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战略决策,加快培育和发展旅游业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旅游业被列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旅游业在世界上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占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已超过10%。我国旅游业经过20年来的大发展,在国际市场上已具有相当的地位和竞争优势;国内旅游消费的现实需求性强,市场基础广阔,能够增加和刺激最终消费;旅游业关联带动作用显著,能够促进经济和社会的繁荣;旅游业吸纳就业量大,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可以使我国的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促进区域经济的均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发展旅游业,与扩大对外开放的目标是一致的,与扩大内需的战略是一致的,有利于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完善和优化,有利于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有利于推动区域经济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
旅游业被列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大机遇。在我国旅游业跨世纪发展的关键时刻,中央作出了这一决策,对各地政府重新认识旅游业,重新部署旅游工作,尽快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将产生积极的现实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历史影响,为我国旅游业实现跨世纪的大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把旅游业培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是国家的重托,是我们的责任。全行业必须全力以赴,明确要求,把握机遇,奋力开拓。
——1999年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是很多的。一是国家的宏观经济环境坚实地支持着旅游业的发展。各项改革措施的顺利推进与扩大内需政策的效应会进一步显现,尤其是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我国旅游业特别是中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我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正确决策,提高了我国的大国形象和国际声誉,也使旅游业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今年适逢建国50周年大庆及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国家盛事,世界关注,都将成为难得的促销机遇。二是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已经有比较好的社会基础。已有24个省市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重点产业给予支持和鼓励,一大批城市参与和将要参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创建,它们在经济结构调整中转向加强发展旅游业;国家旅游局连续三年明确坚持“大产业、大市场、大旅游”的方向,各级旅游部门越来越自觉地把工作立足点调整到推动社会各方面共同发展旅游业上来;初步形成的大旅游格局是培育旅游这个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的基石。因此,只要我们目标明确、思路正确,主动把旅游业与国家的发展战略和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旅游业就能够进一步加快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在肯定成绩,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也要充分估计旅游业发展将遇到的很多困难,主要是在国际旅游市场方面。一是亚洲金融危机阴影犹在,世界经济环境复杂,周边客源国的市场前景仍然不明。二是许多国家都在策划2000年的总体形象宣传,搞千年庆典活动,有许多大动作,洲际竞争将更加激烈。三是亚洲国家在经济恢复过程中也更加看重发展旅游业,利用多种手段与我争夺远距离市场客源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因此,如何搞好今年的对外促销,确保国际旅游业的增长势头,为国家增加服务贸易外汇收入,是各优秀旅游城市、各级旅游部门、各个旅游企业首当其冲的任务,是全行业要坚持不懈、下大力气狠抓的第一位工作。
——我们要看到,旅游企业的总体素质还不高,还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形势。一是中央反复强调的“两个转变”的要求在多数企业还没有落到实处。二是旅游企业“小、散、弱、差”的问题多年没有得到解决,内部管理不善、经营管理机制陈旧,“富了和尚,穷了庙”的现象大量存在。三是今年各类机关与所办经济实体脱钩之后,企业被更多地推向市场,需要重新搞好自我定位,重新调整发展战略;随着企业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化,产业重组、企业整合也将进一步深化,许多旅游企业面临新的考验。四是随着中外合资旅行社等多种性质的企业进入旅游业,旅游企业面临的内外竞争压力更大,不开拓市场就要丢市场的形势更加明朗。
——我们还需看到,旅游业发展面临着更高要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潮流。作为一个产业,旅游业是在发展与环境的关系上冲突较少、目标一致的,但在具体项目的开发建设上,因规划设计不当或建设管理不力而造成损害环境质量的问题还是存在的。在全行业牢固树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大力倡导生态旅游的消费方式和生产方式,向全社会展示旅游与生态的和谐统一,进一步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需要各级旅游部门下更大的功夫。
——我们还应看到,旅游行业改革面临着繁重的任务。今年省市一级旅游部门和有关旅游企业,也将开展机构改革和政企脱钩。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搞好这些工作,将有利于促进大产业、大市场、大旅游格局的形成;对于旅游部门来说,将是一场深刻的改革和挑战;对于需要脱钩的旅游企业来说,将面对真正成为市场主体的各种考验。希望各级旅游部门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以坚决的态度、改革的思路和开拓的精神,认真做好相关工作。
1999年全国旅游工作总的要求是:以党的十五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培育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中心,抓促销,拓展市场;抓“创优”,夯实基础;抓生态环境游,促可持续发展;抓服务质量,提高产业素质。今年的工作目标是:实现旅游入境6400万人次,旅游创汇132亿美元;国内旅游6.8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700亿元人民币;国际国内旅游总收入3800亿元人民币,比1998年增长10%。
为了完成上述任务,需要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加大宣传促销力度,确保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共同发展
加大旅游市场促销力度,多方面增加客源,是使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内容。总体方针是既要积极进行国际市场的开拓,又要加强国内市场的促销,使国际国内两个客源市场共同发展,形成互补互促的格局。
在新的一年里,促销工作要抓好四个重点:
1.把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作为'99生态环境游的重点,抓好对外对内促销,努力完成组织海外游客100万、国内游客900万人次参观世博会的任务。同时以此为契机,重点推销系列生态旅游产品,为2000年进一步开拓客源市场做准备。
2.抓住澳门回归的历史机遇,开展多层次促销。各地区要着手组织即时性旅游产品,凭借澳门回归的题材,做好发展旅游业的文章。
3.结合建国五十周年庆祝活动,推动国际、国内旅游走向高潮。尤其是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要抓住这一旅游旺季,搞好对内对外的促销,争取国际、国内旅游业都有较大的发展。
4.着手组织2000年庆典,拟在重点城市举办系列活动;积极筹备“神州世纪游”,旅游业要以更大的魄力和声势迈进新世纪。
国际旅游市场开拓的核心任务是确保入境旅游客源在严峻市场形势下持续增长。在整体促销中,需要努力做好以下六个重点客源市场的具体工作:
1.继续抓好港澳台传统客源市场的促销、接待工作,这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是入境市场不断增长的基础。香港回归以后,与内地的联系明显增强,要注意保持入境旅游的平稳增长;澳门回归,将有利于粤、港、澳三角区域性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有利于形成港澳客人入境游、内地居民港澳游的双向发展的好局面;台湾经济总体稳定,入境旅游仍可争取较多增长,保持和加强对台湾的促销,无论在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是非常必要的。
2.抓住日本这个重点客源市场,争取日本游客来华旅游不断增长。日本是我国对外促销的重点,要注意销售一些高品位、文化内涵更丰富的旅游产品,如把被联合国命名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组成旅游产品,推介九寨沟等新完善的旅游景区;开展好以日本学生、教师为主体的修学旅游和吸引日本女青年为对象的购物旅游,力求在日本市场形成多层次的促销热点。
3.努力开拓美国客源市场,重点做好有实力的大旅行批发商的工作。组织外联能力强的旅游集团和旅游企业赴美促销,促销工作要注意集中力量,形成合力,力争有新突破。
4.继续保持对欧洲、大洋洲市场的促销力度,保持有规模的整体促销和有深度的专业促销。
5.注重周边国家尤其是对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客源市场的开发,从抓好边境旅游入手,逐步培育一个规范有序、持续稳定的旅游客源市场。
6.积极争取韩国、东南亚传统客源市场的恢复和发展。
总之,各地的促销工作都要注意根据客源市场实际,抓住重点,兼顾全面,立足当前,兼顾长远,抓远近客源市场相结合,抓国际国内旅游业相结合,力争今年全国各地区的客源都有新增长。
为了实现上述客源市场发展目标,各省区市、各旅游城市、各级旅游部门、各个旅游企业要加大旅游宣传促销的投入。在此问题上要提高认识,拓宽渠道,形成机制,不断投入。同时要选准市场,多出成效。
(二)进一步抓好创建优秀旅游城市的工作
国内外旅游业发展的实践都告诉我们,城市是旅游业发展的主体,它既是海内外旅游者的集散地和消费中心,也是国内旅游的主要客源地和带动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基地。进一步开展以城市为中心的旅游工作,是促进我国旅游业全面发展、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战略任务。在新的一年里,要进一步深入持久地开展创优活动,使其在以下几方面有新的发展:
1.巩固创优成果。我们将首批优秀旅游城市按类型和得分高低排序,就是为了对优秀旅游城市不搞终身制,形成一种竞争向上的机制。今年上半年,国家旅游局将研究制定《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考核管理办法》,建立城市自查自检、省级旅游局每年复核、国家旅游局抽查的制度,促进第一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创优成果。对海内外旅游者投诉增多、创优工作有明显退步、不能继续达标的城市,将建立一套考核、降位和取消称号的办法。总之,创优工作也要建立一套科学的优胜劣汰的机制。
2.提高创优质量。应当清醒地看到,我们制定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标准,是基于初级阶段的国情提出的,已经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的城市,还只是现阶段中国式的优秀旅游城市,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距离;另外,54个城市之间也有较大差距,有的是“高分入围”,有的是“刚刚够线”。所以,大家对已经取得的成绩一定要有客观、清醒的认识,只有继续不断地努力,才能真正向现代化、国际化的优秀旅游城市迈进。今年上半年,国家旅游局将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创优标准,使之更加完善和科学合理。希望已获得称号的优秀旅游城市,要抓紧整改验收中提出的差距和不足,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和目标,从零开始,搞二次创优。国家旅游局在条件成熟以后,将从优秀旅游城市中优中选优、产生“中国最佳旅游城市”。
3.深化创优内涵。一是要从宏观上进一步处理好城市建设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实现旅游产业的规模性突破,使旅游业发展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与城市环境的改善努力相统一。二是优秀旅游城市要进一步加强“行、游、住、食、购、娱”旅游六要素的协调配套发展,提高旅游业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服务水准,进一步增强旅游综合经济效益,使旅游业真正成为优秀旅游城市的重要产业。三是要把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与创建文明城市的工作进一步结合起来。三年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活动,为创建文明城市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今年,中央文明办将在全国产生50个文明城市,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各优秀旅游城市都要为争取进入文明城市的行列而努力。
4.扩大参创范围。第一批参加创优的75个城市,仅占全国城市总数的11.2%;首批命名的54个城市,仅占全国城市总数的8%,特别是内蒙古、宁夏、西藏、青海等省区还没有城市参加到创优行列中来。说明我们这项工作的广度还不够。我们要继续深入开展创优活动,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使我国具有发展旅游业条件的城市都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创优,并使其中的大多数达到优秀旅游城市的标准。这是促进我国旅游业全面发展、推动旅游业成为各地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大战略举措。关于如何组织第二批城市参加创优工作,国家旅游局将在近期发出通知。
为促进创优工作深入发展,国家旅游局今年将组建中国旅游城市协会,为旅游城市之间交流信息、借鉴经验、相互学习、共同发展,开辟一个相适应的组织形式和渠道。
(三)办好'99生态环境游,探索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99生态环境游的根本意义在于,适应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趋势,提高旅游产品在市场上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这是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内在要求,也符合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
1.开展'99生态环境游,要下功夫搞好社会宣传。促进旅游业持续发展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要精心保护生态环境;开展生态环境游,就是要让大家分享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成果,使良好的环境和生态产生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更好地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实现可持续发展。各省市要结合本地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旅游宣传活动,使生态旅游的影响进一步扩大,生态旅游的产品进一步成熟。
2.为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旅游局拟会同国家环保总局等有关部门,逐步规划、开发、建设一批生态旅游区,包括海洋、山地、沙漠、草原、森林、热带动植物等生态旅游类型。对这些生态旅游区,要合理确定范围,严格加以保护,科学制定规划,分期分批启动。力争使这一批生态旅游区成为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样板地区,成为21世纪我国旅游经济的新的增长点。
(四)积极发展国内旅游,努力促进扩大内需
培育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重头在适应国家扩大内需的战略,大力发展国内旅游。因此,在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稳步适度发展出境旅游的同时,要下大功夫,积极发展国内旅游。
1.发展国内旅游业,也要实施政府主导型战略,培育市场,引导消费,集中力量解决薄弱环节。同时,要注意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防止脱离实际的贪大求洋。
2.要注意处理好国际旅游接待设施与国内旅游接待设施互相补充、互相兼顾的关系。同时,进一步完善国内旅游业的接待体系,促进和鼓励建设一批经济、卫生的大众化青年旅舍、汽车旅馆和家庭旅馆,努力满足不同消费水平和消费层次的需求。
3.重点抓好国内旅游工作中的“一日游”等日常旅游管理,抓好国内旅游市场的治理,做到优质的服务、合理的价格。强化国内旅游质量监督保障体系,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4.不断提高国内旅游组织化程度,这关键取决于旅游企业的集团化、网络化、专业化发展。成熟的大企业集团是推动旅游经营水平提高和国内旅游组织化的重要力量。不论中央和地方的旅游企业,都应强化现代经营意识,具备条件的,要积极向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方向发展。
5.扩大国内旅游,刺激居民消费,根本在于建立全国统一的旅游大市场。旅游发达省市和优秀旅游城市要率先解决限制外地旅游车和旅行社经营等封闭政策,积极促进旅游市场的开放。各地旅游部门在推进企业改革中,要特别防止划地为牢,坚决反对搞地区垄断的错误做法。
(五)旅游部门要转变职能,改善和加强行业管理
改善和加强旅游管理体系,是培育旅游业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我国旅游业跨世纪大发展的重要组织保障。
1.在中央国家机关机构改革之后,今年地方政府将进行机构改革,并实行与所办经济实体脱钩的工作。为此,有关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都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认真搞好自身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要从旅游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以强烈的责任感,做到工作不断、秩序不乱、人心不散;要特别注意处理好省与市这两级旅游局的职能正确划分与工作合理分工的关系,要按照旅游发展的特点、规律,充分发挥市级旅游局在行业管理尤其是治理旅游市场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与创建优秀旅游城市、充分发挥市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作用相一致起来。
2.围绕治理整顿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三个市场,提高企业素质,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旅游法制建设。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是我国旅游业三个方面的市场。这三个市场秩序的好坏和企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旅游经济效益和我国旅游业的声誉。加强旅游法制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建设、管理好这三个市场。实践证明,这三个市场具有重要的内在关联,要统筹兼顾,重点治理出境旅游秩序,大力改进入境旅游接待,全面规范国内旅游市场。要加强标准化工作力度,加强旅游质量监督工作力度,加强旅游执法力度,提高旅游执法水平。
今年将要出台《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和《旅行社资质等级评定标准》,这对于治理三个市场、提高企业素质是重要的工作手段,各地要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3.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国家旅游局将继续抓好局长培训班工作,将继续办好“老、少、边、穷”地区旅游局长培训班,为全国旅游业,特别是为贫困地区培养旅游骨干。同时,要求全国旅游行业抓好职业培训,特别是各地都要自觉地抓好本地区、本系统的岗位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持证上岗率。要扎扎实实抓好旅游院校的工作,努力提高旅游教育水平,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
4.加强旅游行业协会建设。在政府精简机构、转变职能的同时,要进一步加强旅游行业协会的建设,要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抓好调整、整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协会的自律、服务、协调、监督功能,逐步建立政企分开、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协调一致的旅游协会组织体系。国家旅游局将重新组建中国旅游协会,成为中国旅游城市协会、中国旅游景点协会,充实完善中国旅行社协会、中国饭店业协会、中国旅游车船协会等行业协会。
5.充分重视和切实加强旅游安全工作。安全是旅游业的生命线,全行业一定要常抓不懈。今年50周年国庆和澳门回归等历史性盛典活动,安全工作更需切实抓好。各地要抓好安全教育工作,落实各项安全措施,防范各类恶性事故的发生。与此同时,要继续抓好紧急救援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旅游人身安全保险制度。
6.继续大力推进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行业工作重点,继续开展“三爱一德”教育和“三优一满意”活动。去年,中央文明办、建设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向全社会推出十个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有力地促进了景区景点的两个文明建设,在全国引起良好反响。这项工作今年要进一步深化,国家旅游局将会同中央文明办共同研究做出部署。
7.大力开展表彰先进的活动。为宣传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旅游业取得的成就,迎接国庆五十周年,培育旅游业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家旅游局将评选为中国旅游业做出重大贡献的单位、企业和个人,大张旗鼓地予以表彰,在全行业进一步形成树楷模、学先进、做贡献的良好风气。
8.深入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风教育活动。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在县以上机关开展“三讲”教育活动,提高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
同志们,1999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我们旅游全行业的同志们要树雄心,立壮志,再接再厉,奋进开拓,以优异的成绩向建国50周年献礼,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世纪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