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电子农贸市场的构想,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农贸市场论文,电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电子农贸市场的结构
农村经济发展在于以市场为导向,发展多种经营,走高效农业之路。而流通渠道的顺畅则是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脱贫奔小康的重要环节。现在各地政府都认识到流通环节的重要性,将积极开拓市场、促进流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要举措。然而,搞活流通仅靠当地政府是不够的,当前流通方式也存在诸多弊端,如流通环节多、费用高、生产者得不到实惠;信息反馈迟缓,产品生产流向盲目;消费市场受地理位置制约,覆盖范围有限等。为此,我们构想建立电子农贸市场,这是电子商务技术在农副产品流通中的具体应用。
根据目前农副产品的流通方式和我国 Internel 的实际应用情况,我们建立电子农贸市场的总体目标是:将成千上万单个的农副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农贸市场、中心、生产资料生产者、最终消费者及有关机关、科研院所等联成一体,形成一个信息灵、交易环节少、流通费用低,能为农产品生产提供生产决策、种植技术咨询、产品销售综合服务的电子农贸市场,有效解决农民“种难”、“卖难”问题,促进农民收入的持久增长,为农民脱贫奔小康服务。
电子农贸市场在层次上分一级电子农贸市场、二级电子农贸市场、电子农贸市场代理点(分站)和公司、顾客。
一级电子农贸市场:是电子农贸市场运作的核心,是市场的经营管理者。所有农产品信息、农贸市场信息均储存在中心主机中,信息的查询、交易的洽谈、合同签订、认定均由该主机完成。一级电子农贸市场还有组织协调电子农贸市场运作;组织收集、处理、传递信息;合同、结算的认证,纠纷调解;制定产品分类标准;制定交易规则;顾客、公司认证等功能。
二级电子农贸市场:是电子农贸市场在各地(各市、县)的分支机构。主要功能是发展客户,本地顾客身份认证;交易合同的认证与担保;代理或监督货款支付,货物的配送、分发服务;纠纷的调解;收集当地农贸市场、农产品价格信息。
电子农贸市场代办点(分站):是电子农贸市场在各地(县、乡)的代办点。各代办点应是独立经济实体,主要功能:公布电子农贸市场各地各类农副产品供需、价格信息,代理农户进入电子农贸市场,提供上网产品的分类、标准。承担货物运送,代理鉴定合同或为合同提供担保、监督合同的执行,督促顾客付款,纠纷调解等。
农民:通过代办点进入电子农贸市场,代办点协助农民按标准将产品分类、分档,报价、运送乃至结算交割。
公司:包括农副产品生产经营公司(集团)和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厂家(公司、集团)。公司通过申请可以以实体形式直接进入电子农贸市场参加交易,出售产品。
顾客:是电子农贸市场的采购者,可以是各地的农贸市场、中心、零售商店或工厂、公司、机关、学校等直接消费群体。顾客经过申请利用 pc 浏览器通过当地 Internet 网进入电子农贸市场。选购产品、支付货款、接收商品。
电子农贸市场是通过网络进行产品展示、选购、洽谈、鉴定合同、付款的。这是它的优越性所在,但因交易中买卖双方不见面,也极易产生纠纷。因此除了应用先进的技术认证手段,在各地均设置二级电子农贸市场、代办点,以协调、解决这类问题。同时为保证电子农贸市场的成功,各地的工商、税务、技术监督、审计、金融等机构的参与也是必不可少的。今后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普及,相应法规、法律的建立和完善,这些附加措施可以逐步取消。
电子农贸市场结构(见图一)
二、电子农贸市场的流程
电子农贸市场与当前农副产品的流通方式有一定区别。农副产品生产者可以直接或委托当地代办点的入网 pc 机进入电子农贸市场销售农副产品(开始阶段,建议从量大品种单一的果品、蔬菜等产品着手)。电子农贸市场汇集各地农副产品批发、零售等价格行情,并将电子农贸市场上待售产品的品种、规格、品质、包装等信息向外发布以供选购。为了满足顾客看货、订货的需要,电子农贸市场为上网产品提供产品的图像展示和产品规格标准以供选购。顾客通过普通 pc 浏览器进入电子农贸市场,任意浏览信息、看货、订货、付款,最后完成产品的交割。流程如下:
1、顾客使用浏览器在电子农贸市场上查看农副产品信息。
2、顾客选择要购买产品。
3、顾客填写定单,包括产品品种、规格、品质、价格、运费、 税费等数据。定单可通过电子化方式从产品供应者处传来。顾客也可通过有关软件与(公司)生产者议价。
4、电子农贸市场经营管理者认证顾客、产品供应者身份, 确认合同有效性,生成具有法定约束力的合同。
5、产品供应者给顾客装运货物, 直接送货至顾客指定地点或送到离顾客最近的配送中心(二级电子农贸市场),再由配送中心将货送至顾客。顾客同时通过银行或通过电子农贸市场在指定日期前支付所有费用。
由于我国金融结算系统电子化程度还不高,电子商务有关法规不健全,因此在系统运行初期,合同产生后,可再交由顾客签名认证,货款的结算也可在当地电子农贸市场的协助下完成。
电子农贸市场流程(图二)
三、电子农贸市场的作用
电子农贸市场所发挥的桥梁作用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打破了农户与市场的地域上的障碍。当前农村交通不便,远离商品集散地,自然环境差,信息滞后等问题是农民进入市场的主要障碍。通过建立电子农贸市场将市场延伸至田间地头,大大缩短了农民与市场的距离,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不利的客观环境的制约,有效解决农民“卖难”问题,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农民直接得到实惠。二是通过有效利用电子农贸市场信息,农民可以信息为导向及时组织生产销售,适应市场的变化。三是通过组织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厂家上网,农民可以更方便采购可靠的生产资料。四是建立农产品疹所,解答、咨询生产中的技术问题和病害防治,解决“种难”问题。五是电子农贸市场上的信息可为宏观管理部门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可使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及时发现问题,为制定、调整农业发展方针、政策提供依据,增强了宏观调控的预期性和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