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税收政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税收政策论文,经济增长方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关键,是今后1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必须贯彻的重要方针。就我国现状,要实现这一转变,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及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税收作为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自然与此息息相关。本文就此提出具体的税收政策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一、经济增长方式的内涵
目前我国理论界对此问题看法不一。本文认为所谓的粗放型和集约型经济增长就是马克思《资本论》中所讲的外延型和内涵型扩大再生产。即单纯或完全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却没有提高生产率而实现的经济增长就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通过提高生产要素的生产率而实现经济增长的即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分析这一概念,可得出如下观点:
(一)粗放型经济增长要受资源稀缺性的限制,是有限的;而集约型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力要素及管理水平,是可持续的。
(二)粗放型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不是互相对立的,而是相互交织,同时并存的。外延的扩大到了一定规模,就会产生规模效益,生产要素的效益可充分发挥,就有内涵的扩大,可见粗放经营中也有集约经营;同样,生产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也不是不要求增加投入,没有成本的。因此,任一国家的经济增长方式实际都是两种方式的交织。只是各国资源优势不同,生产力水平不同,因而谁主谁铺有差异。
(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发展生产力。集约型肯定是效益型,但粗放型不等于浪费型,我国现实中出现盲目扩大投资规模,重复建设而引发开工不足,设备闲置的无效投入,并不是粗放型增长的必然结果,而是我国传统计划体制的必然产物。
因此,我国在资源、资金、人才等经济资源制约下,要提高经济效益,必须加速科技发展,实现以集约型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
二、税收与经济增长方式的关系
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两者相辅相成。
(一)经济增长方式对税收的决定作用
1.它制约税收收入的总量增长。税收收入是随着经济增长总量的增减而增减的。在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下,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主要靠投入要素的增加,而增量M部分相对较低,这就决定税收收入增长速度低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在集约型增长方式下,经济总量稳定增长的同时,效益提高,M相对增加,即使税率不变,税收收入增长规模和速度也会自动提高。
2.它制约税收收入结构。由于高消耗、低效益、高产值、低利润,在税收上表现为流转税占比重很高,而所得税比重极低,如1994年,我国流转税占全部税收收入的71.7%,所得税仅占15.9%。且流转税增长24.1%,企业所得税仅增长6.6%。这就决定现行税制必须以流转税为主体税种。如果以集约型增长方式为主,即使其他条件都不变,也会因为M的增加而相应增加所得税收入。
3.它制约税收宏观调控作用的发挥。税收调控能力的大小主要通过税收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来体现。近些年来,这一比重持续下滑,由1991年的12.32%,降至1996年的9.15%,极大制约了税收调控作用。
(二)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促进作用
1.促进公平竞争市场机制的确立,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前提条件。而税收可通过一系列立法、执法手段,充分发挥资源配置,公平分配等职能,极大促进这一前提条件的早日形成。
2.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宏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以微观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基础,因而必须首先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税收可利用自身优势,规范国家与企业间分配关系,监督企业加强内部经济核算等,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3.完善宏观调控体系。税收作为宏观调控体系的重要环节,有自身一系列调节手段,尤其在控制投资规模,引导投资方向,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具有不可替代作用。
4.促进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集约型增长方式的主要手段就是科技进步。世界各国鼓励科技进步的政策中,税收优惠政策都是最重要的。因此,通过税收对科技的优惠政策,调动科研及技术推广和投资的积极性,极大推进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三、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税收政策
由上分析,可知税收政策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有巨大推动作用。借鉴他国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提出以下税收政策。
(一)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税制,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创造前提条件。
转换机制,最根本还是利益关系的调整,而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焦点就是财税体制。而且改革实践也说明财税体制改革一直是先行,为经济体制的改革创造有利条件和环境。具体措施有:
1.改进税制结构,逐渐提高所得税比例。逐步实现流转税和所得税并重的税制结构,从长远看,将有利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2.完善税种。首先拓宽增值税的征收范围,简化税率,更好体现增值税的中性原则,消除现存的税负不公现象;其次是统一企业所得税,尽快建立独立的企业所得税会计制度,规范税基。同时还要改革目前按行政隶属关系划分企业所得税的做法,以利于企业公平竞争。
3.规范税收优惠政策,明确税收立法权限。目前存在各地区间税收优惠政策攀比现象,直接影响国家产业结构和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计划,不利于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改革目前以地区为标准的、形式单一的直接税收优惠措施——减免税,实行以产业为标准的多种形式的税收优惠政策,有利于消除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同时规范各级税收管理权限,确保税收法规的严肃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4.进一步规范分税制税收管理体制。取消目前以行政隶属关系划分企业所得税和以行业划分营业税收入的办法,严格按税种划分收入,或实行同源不同率的分税办法,切断企业与政府间的行政隶属关系,以利于政企分开。
(二)促进现代企业制度和运行机制建立,规范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具体包括:
1.深化税制改革,为企业竞争创造公平的外部环境。前边已讲过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的改革,在此还要谈谈资源税。由于现行资源税征收范围很窄且种类单一,也存在企业间税负不公问题。因此,进一步扩大资源税征收范围,并完善级差资源税收以利于企业公平竞争。
2.开征社会保险税,取消“企业办社会”。我国企业能否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按市场规则运行,关键是如何卸去企业经营以外的职能和负担。最突出的表现在“养老”和“冗员”方面。由于行业特点、历史及其他原因,造成企业间离退休职工、富余职工等各不相同,而这些会直接增加成本降低效益,不利于微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因此,必须解放企业,让出该由社会承担的责任。所以,开征社会保险税应是良策。既可以使企业轻装上阵、公平竞争,又可使职工无后顾之忧,提高劳动生产率。
3.加强税收对股市的调控,以推进股份制及产权转让制度的进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组织形式多种多样,其中股份制是主要形式。要使生产要素在不同地区、产业间自由流动和重组,必须有一个健全的股市及产权交易市场。其中税收就是一个很重要的调控手段。目前,我国也制定有与股市有关的税收法规,但针对性不强,且不科学。如对股票转让证书据征3‰印花税,这种固定税率不利于调控股市的冷热、股价波动;加之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源泉控制不力,股东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很困难。随着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国有大中型企业股份制试点的进行,必须加强制订有关的税收政策,保证股市及产权转让的正常运行。具体可采取以下对策:①实行幅度税率的印花税。②对股息、红利单独计税,并实行源泉控制。③开展证券交易所得税。④对股份制企业超过票面价格发行的溢价收入,征收所得税。
(三)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根本就是提高劳动者素质,扩大和改善劳动对象,变革劳动工具,提高劳动生产率。正如邓小平所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70%,而我国仅为30%左右,相差甚远。所以,我们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全面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具体应采取以下税收政策:
1.积极组织税收收入,增加财政承受能力,为政府加大对科技的直接投入提供资金保障。
2.制订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作为国家间接投入,让利于企业,引导和鼓励企业自身增加科技投入,逐步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发达国家的企业投资占科技投资的50%,而我国仅占23%。为进一步推进科技进步及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适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必须重新调整现行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具体措施如下:
①制定财税部门鼓励科技进步有关法规和条例,并使之长期化、制度化和法律化。
②科技税收优惠的重点应针对具体研究项目。现行的针对泛泛的整个企业的税收优惠措施,易出现滥用优惠现象。国家可编制技术发展目录,并建立一套严密的立项登记、成果验收、鉴定制度。对最终成果验收不合要求的,取消享受优惠的资格,并追回资金,否则按骗税行为处罚。
③改革科技投资税收抵扣制度,并建立与科技有关的加速折旧制度。我国于1996年9月颁布的《关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关税收问题的规定》,不仅享受优惠的面窄,并限于盈利企业。这就与科技优惠的目标相悖。因而要扩大其范围,并允许以后几年摊销。同时,对科研有关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实行加速折旧政策。
此外还要注意对科技鼓励要适度,不能使被鼓励者产生依赖和特权思想。我国于1991年颁布《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税收政策的规定》,只规定了享受减征15%所得税的开始日期,而没有规定停止之日,这种长期实行税收优惠的政策,可能形成保护落后,限制市场机制,影响资源配置。因此,必须根据科研项目的性质区别对待。
标签:经济增长方式论文; 税收论文; 科技论文; 税收政策论文; 税收原则论文; 经济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企业所得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