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进化的meme理论及其难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难题论文,理论论文,文化论文,meme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meme范畴的内涵与文化进化理论
meme一词源自英国著名科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1976年出版的《自私 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其含义是指在诸如语言、观念、信仰、行为方式等的传 递过程中与基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相类似的那个东西。为了读上去与gene( 基因)一词相似,道金斯去掉希腊字mimeme(原意是模仿的意思)的词头mi,把它变为
meme,这样的改变很容易使人“联想到跟英文的‘记忆’(memory)一词有关,或是联想 到法文的‘同样’或‘自己’(meme)一词。”[1](“meme”在国内有译为谜米、拟子、 文化基因的,本文认为译为文化基因比较合适,但鉴于尚无统一译法,所以仍然沿用“ meme”原文)。在道金斯提出meme概念之后不久,许多学者如苏珊·布莱克摩尔(Susan Blackmore)、理查德·布罗迪(Richard Brodie)、阿伦·林治(Aaron Lynch)秉承道金 斯的观点,积极撰文阐明meme的涵义和规律,尝试建立文化进化的meme理论。著名哲学 家丹尼尔·丹尼特(Daniel Dennet)也很赞同meme的观点,他在《意识的阐释》、《达 尔文的危险观念》中应用meme理论阐释心灵进化的机制。现今meme一词已得到广泛的传 播,并被收录到《牛津英语词典》中。根据《牛津英语词典》,meme被定义为:“文化 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递”。[2](P4)
根据道金斯等学者对meme的定义,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meme的涵义:meme 是复制因子;模仿是meme的主要传递方式。
meme理论家认为,“任何一个事物要构成一种复制因子必须具备遗传、变异和选择三 个特征。”[3]meme具备这三个特征吗?在他们看来,meme是具备这三个特征的:meme具 有遗传性——meme传播的过程就是meme遗传的过程。如某种宗教信仰传播时,宗教信仰 作为meme,不断地在信仰者身上遗传;meme具有变异性——meme的传递过程并非都是完 善的,如人们在转述一个事件时,或许会添加一些细节,或许会删减一些内容;meme具 有选择性——meme的传播能力是不同的,某些meme更易于被传递,另一些meme则从来得 不到传播。如我们学唱歌曲时经常会发现,有些歌曲比较容易记忆,并能很快传播,有 些歌曲则很少被传唱。
在提出“meme是一种复制因子”的观点之后,道金斯还进一步阐释了meme传递的机制 。他认为模仿是meme传递的主要方式。以“思想meme”为例,当一个人听到或读到某个 好的想法后,他把这个想法传给他的朋友,接着他的朋友又把这个想法传递给其他的人 ,这个过程就是模仿,通过模仿,想法从一个人的脑中传到另一个人的脑中,不断地被 复制传递。不仅是“思想meme”,其他类型的meme也是通过模仿这一方式传递自身的。
以meme为核心,meme理论家把文化的传播看做是meme自然选择的结果,例如布莱克摩 尔强调“有关文化进化的meme理论,其全部要点就在于将meme视为一种独立存在的复制 因子。这就意味着,是meme的选择在驱动着观念的进化,而观念的进化必须有利于meme 的自我复制,而不是有利于基因的自我复制。这是将meme理论与先前有关文化进化的理 论区别开来的一个巨大的差异。”[2](P42)meme理论反对基因决定论的观点,它以进化 的规则系统为框架,试图把文化进化和生物进化都包容于同一个形式的选择理论之中。 其实,早在meme观点形成之前,美国心理学家唐纳德·坎贝尔(Donald Campbell)就意 识到了这一点,认为有机进化以及文化进化之所以彼此类似“是因为它们都是演化的系 统,而对于所有的演化系统而言,都存在着复制单元的盲目变异和对其中某些变异的选 择性保持以及对另一些变异的选择性淘汰。”[2](P30)霍姆斯·罗尔斯顿(Holmes
Rolston)也认为,“选择理论超越了生物和文化,自然选择和文化选择是关于变异和保 留的更形式化的理论的子集。”[4]也就是说,进化是以复制因子的遗传、变异和选择 为基础的规则系统,它作为一般规律是与运行于其上的物质基础相脱离的。同一规则系 统可以在不同的物质材料上运行,当规则系统运行于生物体时,基因作为复制因子推动 着生物的进化;当规则系统运行于文化心理领域时,meme作为新的复制因子推动着文化 的进化。复制因子不断地被选择,生物世界和文化世界便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多样性,超 越于meme和基因之上的进化系统为两者提供了一个共同的解释框架。
二、meme存在的合法性及争论
meme提出后,对于meme理论能否成立褒贬不一,有些学者认为meme理论不仅可以为文 化进化提供新的阐释,而且可以解释意识、自我意识等问题,但是也有一些学者认为
meme理论还不成熟,存在着诸多问题。从目前双方讨论的论题特性来看,争论的焦点主 要集中在以下一些问题。
(1)能确定meme存在吗?反对meme理论的学者认为,因为我们不知道meme的组成结构, 所以不能确定meme是否存在。他们坚持,只有在找到meme存在证据的基础上才能进行
meme理论的研究。但是布莱克摩尔认为,现在还没有必要去探究meme的物质组成,我们 工作的重点应在于研究meme理论能否提供新的解释框架。她认为,从meme的定义便可明 确meme是存在的,只要模仿发生,就必然有某种事物被传递,这种事物就是meme。现在 的meme理论还不够成熟,无法通过仪器观察到meme的存在,可以先假定meme存在于大脑 之中,只要模仿发生,被传递的东西就是meme。
(2)能确定meme的单位吗?如果meme存在,我们能确定meme的单位吗?由于至今无确定答 案,一些学者主张,既然我们无法确定meme的单位,就应该彻底摒弃meme的观点。但是 丹尼特认为可将meme的单位定义为能够可靠而大量地复制自身的最小成分。道金斯提出 只要具有足够的拷贝忠实度,就能够成为自然选择的独立单位,不必严格区分究竟是一 个动作、一段旋律,还是一个节奏是一个meme。布莱克摩尔也认为,没有必要划分meme 的单位,单位大小的确定不是成为复制因子的条件。在生物学中,我们也不能完全确定 基因的单位,但这并没有阻碍遗传学的发展,在她看来,单位大小的不确定性并不会影 响meme理论的发展,我们只需明确meme是任何通过模仿而传递的东西,不必对这些相互 竞争的信息进行划分。
(3)meme传播的具体机制是什么?对于“模仿是否是meme传递的惟一方式”这一问题, 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了质疑。这些学者认为,如果把meme概念严格限定在模仿的条件下, 将过于局限meme的范畴,反而阻碍meme理论的发展。不通过模仿获得的社会行为同样也 可以成为meme,在meme的社会传递过程中还存在着其他类型的作用机制。对此,布莱克 摩尔并不赞同。她坚持认为,meme仅以模仿的方式传递,因为模仿作为社会学习的一种 ,核心在于模仿过程中出现了新的行为,正是这种新的行为本身通过从他人身上拷贝过 来被模仿者习得。其他类型的社会学习只是因为“刺激突显效应(stimulus
enhancement)”或“位置突显效应(local enhancement)”使学习者在环境的刺激下强 化已有的行为,并不复制新的行为。这也就意味着,没有出现新的复制因子,没有发生 meme的进化。
(4)meme的进化是“拉马克式的”吗?一些学者认为,生物进化和文化进化有着显著的 差别:生物进化是非拉马克式的,文化进化却是拉马克式的。布莱克摩尔对此并不苟同 ,她认为,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文化的进化看做是拉马克式的。文化进化是非常复杂的过 程,存在着两种非常重要的进化机制,即“对结果的拷贝”和“对指令信息的拷贝”。 虽然可以将“对结果的拷贝”理解为拉马克式的,将“对指令信息的拷贝”理解为达尔 文式的,但是最好应将“拉马克式”这个术语限定在遗传学领域之内,没有必要把生物 进化中的所有概念如表现型、基因型、携带者、获得性遗传等都移入meme理论中来理解 文化的进化,不然会造成极度的混乱。
(5)meme传播的非数字性质影响传播的保真度吗?反对meme理论的一些学者认为,基因 的传播在性质上是数字化的,meme则不是。也就是说,即使meme存在,其传播过程的保 真度也是很低的,不能够支持进化过程。但道金斯和布莱克摩尔认为,进化过程并非必 须以数字系统为基础,关键在于复制的质量,即以保真度、多产性、长寿性三个指标来 衡量。传递过程的高保真度与传递过程的数字化性质之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当meme以 魏斯曼式进化方式即以“对指令信息的拷贝”方式传递时,同样具有很高的保真度,绝 不亚于数字化信息。
目前这种争论还在继续,预计争论的平息将诉诸于对meme理论的经验检验,我们相信 ,进一步的科学研究会给予我们答案。
三、meme之争的评价启示
从上述争论来看,争论的实质在于文化中是否存在着meme这种复制因子,以及由此能 否得出结论:文化进化是meme自然选择的结果。支持meme理论的学者认为meme真实存在 ,他们看到了文化进化和生物进化相似的一面,即文化进化和生物进化中都存在着某些 性状的遗传过程,但他们把这种相似性绝对化,使文化进化和生物进化都服从于同样的 自然选择规律。反对meme理论的学者强调文化的特质,认为文化不能被分割成独立的信 息单元,而是统一的整体,但他们往往从结构和功能的角度对文化现象进行描述,忽视 了用自然科学方法对文化中相似特性的遗传机制进行分析。
我们认为,meme之争的价值在于启发我们从一种新的视角对文化进化机制进行研究。 问题并不在于meme理论家为我们解决了多少问题,而在于他们提出了多少问题。可以说 ,自从19世纪,文化人类学者泰勒、摩尔根等系统地提出“文化是进化的”观点以来, 这种观点并未得到所有学者的赞同,甚至在20世纪前期,美国人类学界出现了一种反进 化主义的思潮。直到20世纪中期,由于斯图尔德、怀特等学者的倡导,进化论才在文化 人类学中重新复苏。但是,20世纪的新进化论也并不是没有问题,还存在着很多局限。 在这样的背景下,meme理论的提出有助于人们重新思考进化范式在社会领域的应用,人 们可以综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成果,不仅仅从技术、能量的尺度对文化进 化进行宏观描述,而且可以从复制因子的角度深入探讨文化现象(如研究文化传递过程 中的异同点,文化与人类心智的关系等问题),为最终解决文化进化机制奠定基础。
当然,也需注意到,meme理论还面临着许多目前不能解决的难题:首先,现有的科学 证据并不能确定meme的存在,meme仅仅是一个构想的概念,只是在理论上可行的。虽然 meme理论家假定meme存在于人类大脑中,但是科学家利用现今的科学仪器并不能观察到 meme的物质组成。其次,不能确定meme储存和传递的机制。在meme理论家看来,meme作 为一种信息,是通过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拷贝而不断传播的,模仿是meme传递的主要机 制。但是我们还不能确定模仿的机理,我们不能确定文化之间的相似性是由于模仿产生 的,还是其他的学习机制造成的。由于meme储存和传递的机制直接与大脑的记忆原理相 关,最终还是要把希望寄托于脑科学的研究。我们并不能匆忙地认为能够以meme为基础 ,建立一门新的文化科学,meme理论的发展前景取决于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在我们看来 ,即使文化复制因子存在,也应该谨慎地在生物进化规律和文化进化规律之间进行类比 ,不能简单地将生物进化规律类推于文化领域,因为任何规律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如 果超出了其适用范围的有限性应用于所有的领域,就会形成一种新的科学迷信。自然规 律是与社会规律不同的:自然规律可以独立于人的活动发挥作用;社会规律不仅实现于 而且形成于人的活动之中,离开了人的活动,社会规律不复存在。文化进化规律是社会 规律,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我们不主张从人的活动之外把规律输入文化领域, 反对把复制因子的自然选择规律看做是抽象的规律凌驾于人的活动之上。在我们看来, 人类是自身的主人,并不是自然选择自我实现的工具。我们反对meme理论家的一些观点 ,即把人类看做是meme复制自身的机器,认为“我们的各种观念并不是我们自己的创造 物,它们的存在也不是为我们的目的服务的”。[2](P14)他们把人的观念看做是一些自 主且自私的meme,认为这些meme的一切活动,都是旨在自身的被拷贝、被复制。按这种 观点,我们就变成了meme的躯体化的“寄主”,完全受客观规律支配,处于异化状态。 我们认为,只要有自由意志,就不能仅仅以复制因子的自然选择理论解释文化现象,应 该从我们自身出发而不是从我们自身之外去寻找规律。
总之,meme理论还不很成熟,还存在着诸多局限,但是meme学者研究问题的方法以及 他们的一些思想对我们仍旧是有启发作用的。我们相信,随着科学的发展,我们会更深 入透彻地探讨文化这一复杂现象,并最终能够科学地解释文化的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