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理论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_元认知论文

元认知理论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_元认知论文

元认知理论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地理论文,理论论文,中学论文,教学中论文,元认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成为一个独立的、自主的、高效的学习者,即通常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以教师指导下的学习为主,学生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学习者。那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元认知训练,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一、元认知理论简介

元认知(metacognition)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J.H.Havell)于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的。所谓元认知就是指人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的认识,是对自己如何在感知、如何在记忆、如何在思维的一种自我认知。元认知与我们通常所说的认知不同,通常意义上的认知是指人们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例如对教材内容的感知、理解、记忆和运用。元认知具有很强的能动性——能帮助人评价自己的认知过程和调节自己的认知过程,确保认知过程的效率。元认知结构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方面。

元认知知识就是个体关于影响自身认知活动过程和结果的因素的认识,即对影响认知活动的个人因素、任务和目标因素及策略因素的认识。元认知体验是人们从事认知活动时产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在认知任务的完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是对知的体验,也可以是对不知的体验,在认知活动之前、之中和之后都有可能发生。元认知监控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对象,不断地、适时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元认知监控是认知的核心。

上述三个方面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元认知体验基本上是由人们已经获得的元认知知识所形成的;而元认知知识又由于元认知体验为其提供有关认知个体、认知任务和认知策略的信息而不断得到发展;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体验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实现着对认知活动的监控。

二、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的重要性

1.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要求

当今社会,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学习型社会正在向我们走来,终身教育的理念已深入人心。从这个意义上讲,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其重要性远远超过了掌握知识本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报告中明确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为未来的学校教育指明了方向和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

2.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是提高中学地理教学效率的要求

众所周知,学生地理学习动机不强一直是困扰地理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关资料表明,在教学中进行学习策略指导,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一定的提高,尤其对学习成就动机的提高作用非常显著,但是如何将学习策略内化为学生自己的学习策略,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进而对学生深层次的动机产生作用,主要受学生的元认知水平的影响。可见,在地理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也是改变目前地理教学效率低下的状况的需要。

3.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是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

国内外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元认知在个体的学习、记忆、理解、注意、交往、问题解决等方面的活动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通过元认知训练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思维活动水平及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中学生处于特定的发展阶段,对于未来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可以为实现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元认知水平的途径

笔者认为,只有将元认知理论的共性规律,科学地运用到地理教学之中,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从而取得最佳的地理教学效果。

1.完善学生的元认知知识

(1)增强学生对自身认知特点的意识。在同类内容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学习,以充分了解自己的认知特点。例如:在进行地理名称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利用地图查找地名法、地名诵读法、地名意义识记法等,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比较,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是将地名落实到地图上进行学习效果好,还是诵读的效果好,抑或……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清楚地了解自己是善于视觉学习,还是听觉学习;是善于机械记忆,还是理解记忆等等。

(2)加强学生对学习任务和目标因素的意识。加强学习任务性质、特点、要求的意识性的养成,对于学生合理分配学习时间和注意力非常重要。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合理设置教学目标,过于笼统的目标可分解为若干个便于操作的子目标;教师还应有意告诉学生地理知识的分类,并因类别不同而有不同的特点与学习方法。如地理分布知识的学习要运用好地图、略图,来说明分布的范围、地域、分布的格局、规律,既要寓知识于骨架之上,同时还要注意阐明地理事物的相关性。

(3)提高学生的条件性知识水平

这里所指的条件性知识是指关于某种认知策略是什么(what)、它所适用的范围(where)、以及怎样(how)和什么时候(when)应用的知识。学生具备了这些知识,才能将习得的策略有效地迁移到未训练的情境中,灵活应用各种策略去达到特定的目标。这是元认知训练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关键之所在。

布朗(A.Brown'1983)在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感受自控训练法”,就是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为何、何时运用不同策略,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练习不同策略,提供掌握不同策略的机会。这种方法在提高学生的条件性知识水平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在中学区域地理教学中,教师不需面面俱到地对每一个区域都进行讲授,而应有意识地选取典型的区域重点讲解,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策略;然后再运用变式和比较的方式向学生呈现其他的区域,帮助他们进一步明确如何运用这一策略。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陈述性地理知识的教学,同时它还适用于程序性地理的教学,例如,在讲授等值线判读的方法时,并不需要教师穷尽所有的等值线,只需要清楚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各自的含义,找一个有代表性的范例详细加以讲解,再从不同的角度设计问题,以促进学习策略的内化。

2.丰富学生的元认知体验

如前所述,单纯地教给学生元认知知识是不够的,还应丰富学生的元认知体验,因为元认知体验不仅影响任务目标的确立,它还影响着个体的元认知知识,并能刺激元认知策略的产生。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创设能帮助学生积累元认知体验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产生元认知体验,并不断提高这些体验的精确度。地理学科中蕴涵着大量的有利于丰富学生元认知体验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创设一种能使学生带有情绪体验的教学情境,并根据相关内容设计合理的教学程序和环境氛围,帮助学生学以致用,并在完成实践任务的过程中不断积累自身的元认知体验。例如通过调查、社会实践、典型个案和影像资料分析等方法,创设地理情境,可以带领学生观察当地的地形、地质构造,进行内外力地质作用的分析;还可以结合教学利用当地一次降水过程,让学生观察、记录降水过程前后的天气状况,并向学生提供气象台近期有关的气象信息等,让学生分析降水的特点、成因,预测未来天气。经过亲身体验,体会到乐趣,学生会更加留心身边的事情和周围的环境,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

3.提高学生的元认知监控能力

(1)帮助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笔者认为,学生元认知监控能力的实质是对认知过程的自我意识和调控,即反思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经常地提醒学生问自己是否知道在做什么,对学习任务是否清楚,以前遇到过这类问题吗,能认定自己是正确的吗,这个方法能用于其他的同类问题的解决吗。如果学生没有达到学习目标,则要追问为什么,并要求学生自己总结原因。

(2)引导学生修正自己的认知缺陷。课堂上,教师要尽可能为学生多提供一些能展现认知过程的机会,并督促学生注意其他同学的认知过程。提出的问题,先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互评,然后再向学生展现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与正确的思维过程相对照。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发现与归纳地理思维方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也有助于学生不断修正、调节和支配自己的思维活动。

(3)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元认知监控需要依靠个体的内部反馈来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教师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剖析自我、自由地评价他人,从而为学生提供反馈的条件和机会。逐步引导学生从以教师为主导的外部反馈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内部反馈,并逐渐成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4)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心理学认为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学生的迁移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他们的元认知水平,有效的迁移表明学生能认知、调节自己的学习活动。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其一是要注意挖掘地理学习之间的共同要素,提高学生对地理学习共同要素的知觉力;其二是强化地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教学,提高学生概括和同化地理知识的能力;其三是教给学生良好的知识结构。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提倡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以确保认知过程的成功和高效的时候,千万不能否认学生的认知能力的重要性。众所周知,元认知对学生的认知过程起着控制、协调的作用,其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制约或促进其他方面的发展包括认知策略的发展。但是如果学生的感知、记忆、思维、言语水平很低,那么他就很难体验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就不可能很好地监控、调节自己的认知过程。

标签:;  ;  ;  ;  ;  ;  ;  ;  

元认知理论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应用_元认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