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工作者的审美意识_美学论文

论思想工作者的审美意识_美学论文

论思想工作者的美学意识,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学论文,工作者论文,意识论文,思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个时期以来,思想工作在一部分人眼里是呆板,枯燥的同一语。很少把它与美联系在一起。其实,新形势下思想工作者的美感意识就是自觉运用美学理论,对教育对象在具体的体验和感觉中产生精神上一种不平常的满足和愉悦、怡情和感动,从而使其接受或改变某种思想、观点和行为的心理状态,达到增强号召力和感染力,创造出一种源于自然,极为朴实,友好协调的氛围。

一、优化主体,展现形象美

思想工作具有使对象自觉感化和诚服的非强制性特点。可以说,思想工作的过程就是审美活动的过程。思想工作者是主体,居主动和主导地位,但相对于教育对象,则又是被其评价和审美的客体。一言一行均作为参照系在对象的审视和评价中。因此,塑造一个令人心悦诚服,并产生信赖感的良好形象,在内在的气质和外在的风度上作文章,使工作对象产生美感,对教育者至关重要。

1.人格美 人格美是现实性、理想性的统一。理想的人格是一种完美的人格,既是一种价值目标,又体现在现实的实践活动中。人格的力量指高尚的思想境界、精神境界、政治品德、道德情燥、价值取向等所产生的影响力,是一种高尚的境界和行为的自然渗透和体现。

随着我国正在逐步建立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使人们的价值取向,人生观趋于多元化。表现在学习和工作中难免引起人们心理的不平衡,表现在学习上,出现被动、涣散、不求进取,惰性心理。面对这些新情况,必须花大气力,把视角转向如何提高,改变人们的心理与行为的能力上来,必须依靠非权力影响,即人格的力量。思想工作者人品高尚,易使人们产生敬爱感;思想工作者豁达大度、宽厚仁爱,平易近人,善于求贤,举贤、爱贤,易使受教育者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

思想工作者要具备人格美,首先要具备较好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牢固树立埋头苦干建功立业的思想。其次,作风正派,严于律己和品行端正必然受到人们的尊敬和爱戴;反之,品行不端、作风不正的人,常常被嗤之以鼻。只有先做一个“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有德之士,才能理直气壮地站在教育对象面前,宣传真理、感染他人。

2.才能美 思想工作者一方面要博学多识,具有相应的文史知识、自然知识、系统科学知识和语言思维知识,还要做好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工作,把丰富的知识自觉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进而提高分析判断、组织协调、自我调节及文字撰写等能力。即多看、多听、多思考、多实践、多积累。一句话,思想工作者只有具备优秀的才能,做到口能言之,身能行之,使教育对象口服心服,其信赖和敬佩的美感也油然而生。

3.行为美 行为美指在良好的动机驱使下,思想工作者以身作则,为人先行,以非权力影响力刺激工作对象的效仿意识而产生美感的一种行为和作为。对象不仅听其言,而且观其行。比如在净化环境中。班主任每天早晨带头擦地,并说:“教室不清洁这是我工作不到位,今后不应再有此现象发生”。这不仅是“带头效应”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它表现了班主任行为美的形象,使学员不仅发生美的心理感受,产生其它方式不可替代的教育效果。

二、春风化雨,讲究语言美

语言美是指思想工作者运用语言艺术做到言辞练达、言情生动、以理服人、情理结合,增强说理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起对象的兴致和关注,并使其受到教育启发以至留下深刻印象和记忆的一种活动过程。

1.真实可信——朴素美 思想政治工作是心贴心、面对面、实打实的工作。虽然学员状况千差万别,但我们必须坚持朴实为本的要求,求真务实,讲真话,讲心里话,讲符合客观事实的话,切忌假话空话违心话,这是思想工作者树立威信、保持和影响语言效果的重要因素。工作中如不能把教育为本的朴实道理与人们的思想,生活、工作实际结合起来,朴素美的效应就无法体现出来。

2.言短意赅——简洁美 思想工作者如果总是言之无物,内容冗长简直成了又臭又长的裹脚布。是无法奏效的。简短意赅言之有物已成为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需求和审美标准。尤其是班主任面对不同层次的学员讲话,更应该铿锵有力、启人以思,使学员从中吸取营养,受到启发和教益。这种简洁、明快、准确的语言,必然会使工作对象产生语破疑团的美感。

3.生动活泼——新鲜美 人皆爱美,新鲜能给人以美的感受,更能陶冶人的情操。生动和活泼是新鲜美的组成要件,思想工作者要调动各种手段把思想内容用有声有色的语言活灵活现地表达出来。工作中那些引人入胜的措辞和恰如其分的引句及新鲜生动的事例,犹如一朵朵思想火花,照亮人心,激励斗志,可以收到“以一当十”的成效。对教育对象犹如透明的清泉,令人心旷神怡。

三、喜闻乐见,追求方法美

美学理论认为,美感的特点在于愉悦性和功利性,美感的作用和教育的工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对于教育对象,一方面是得到精神的美感和愉快,一方面是得到理智的满足。思想的升华和情感陶冶,是寓教育于愉悦中,也就是在愉快或感动的心理状态中,潜移默化地受教育。

1.含蓄式 是指工作者不直接说明道理,而将道理暗寓在某一寓义深刻的语言中,即通过名人名言、寓言、警句等寓体间接表达出来。以迂回的方式打动人心,使教育对象通过审美联想,开始在“视通万里”或“思接千载”的意象思维中得到审美的发现和喜悦。同时对新的观点和主张才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实现新的理性升华。

2.引导式 学员从各个侧面走进课堂,开始对学校规章制度及所学科目不熟悉,往往会觉得乏味或感到无用。这时,班主任需要用迂回提示和借物点拨。用一些生动的实例体验到它的意义,实施正确引导,帮助学员主动接受教育,从而使学员产生主动学习愿望,提高思想认识,使教育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让学员在疏导启发中产生美的感受。

3.熏陶式 在新形势下,一定要结合党校学员的思想特点,注重情趣转移、寓教于乐的熏陶式教育。如举办实地考察、各类比赛、重点学习、熏陶教化、横向交流等各种轻松、愉快、艺术和高雅的熏陶方法,使学员在参观,说笑和娱乐中得到领悟,达到调节精神,增长知识、勾通情感、提高觉悟的目的。只限于那些讲课、讨论及总结的比较严肃的形式是不够的。通过这些形式在充满激情的状态中有意无意地受到心灵的感染、情操的陶冶和哲理的启迪,达到精神的升华。

4.渗透式 班主任一定要明白“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切莫犯“急性病”。在以往的教育中,在处理出勤、迟到、早退等棘手问题上,也曾搞过一下子立竿见影的做法,由于大气候的影响,加之成人教育,面对当今社会一些不正常的隐形侵袭,个别习惯势力严重的情况下谈何容易,这种心理上的疾病比肉体上的疾病更难医治,做为班主任就要经受意志的考验,需要有耐心的毅力。必须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确立教育人、改变人是一个长期过程的观点,在方法上有针对性地稳扎稳打,不急不躁,从而让人心悦诚服的接受教育。

5.诊治式 人们常说“良医叩疾方投药”。同样,班主任也要摸准学员的思想脉搏对症下药。不能想当然,而应了解学员的特点、兴趣、爱好、理想和追求。只有切准这个“脉”,找到症结,因人而异,尤其要根据学员的思想情况,不同的文化程度,不同的年龄结构,不同的岗位切准脉搏,对症下药,也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动人之心,启人之志。

标签:;  ;  

论思想工作者的审美意识_美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