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_精神文明论文

论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_精神文明论文

试论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精神文明论文,试论论文,地位论文,作用论文,建设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法分类号 D648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的决议》中指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关于精神文明建设思想。”“强调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教育人民成为‘四有’人民,教育干部成为‘四有’干部,特别要教育好青年、教育好后代。”按照这一理论决议,要对广大干部群众深入持久地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要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科学文化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只有通过教育才能真正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一、教育是维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手段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特征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为基石,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的树立,道德情操的养成,政治纪律、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的增强等,往往需要“采取讨论的方法,说理的方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就是说用教育和疏导的方法去解决。”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维系要靠全社会共同努力,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各种手段,形成综合效应。在各种维系精神文明的手段中,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教育这一手段,他早在1985年9月就明确指出:“当前精神文明建设,首先要着眼于党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改善社会风气要从教育入手。教育一定要联系实际。对一部分干部和群众中流行的影响社会风气的重要思想问题,要经过充分调查研究,由适当的人进行周到细致、有充分说服力的教育,简单片面或武断的说法是不行的。群众关心的实际生活问题和时事政策问题,各级领导一定要经常据实讲解,告诉大家客观的情况以及党和政府所作努力,并且对群众所反映的不合理现象及时纠正。群众从事实上感觉到党和社会主义好,这样,理想纪律教育、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才会有效。”[1]邓小平同志这里所讲的教育是指思想道德教育,更广泛地讲是指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正如邓小平所说,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是我们战胜困难、克敌制胜的精神武器。尤其当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条件下,由于某些消极因素影响,一些人经不起腐朽生活方式诱惑,开始腐化变质,党风、社会风气出现了许多令人焦虑的情况,一句话我国精神文明遇到严重挑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对广大人民来说还是要通过教育。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根本的问题在于教育人。开展对广大干部群众内容广泛的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是坚持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大计。

二、教育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特殊性所决定的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是思想道德建设,而思想道德建设是意识形态的东西,意识形态具有它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规定了它的特殊本质,决定了它的特殊发展规律,由于它的特殊本质及其发展规律,决定了它只有靠不断地、反复地、分层次地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各种手段进行诱导教育,才能逐步积累,奠定好基础,收到由量变到质变的效果。

思想道德建设具有的特殊性,一般可概括为:一是政治性。不同的阶级社会要求用不同的思想道德观念教育人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一代新人。二是渗透性。思想道德作为意识形态的东西是流动的、扩散的,它渗透于人的政治活动、经济活动、文化活动中,并对这些活动产生正向的或负向的作用。而且它不受地域的阻隔而互相渗透,如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也会渗透到我国,因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一定要用共产主义的道德观念、价值观、人生观教育人民特别是青少年,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渗透侵蚀。三是渐进性。人的思想道德需要长期修养,靠潜移默化、循循善诱,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经过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就是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全社会全方位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各种手段进行教育,用春雨润物的精神才能渐进地收到由量变到质变的效果。四是反复性。人的思想道德,树立起来并非一劳永逸,易出现反复,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建设需要作长期的不懈努力,不断的教育培养才能巩固发展。五是层次性。思想道德是有层次的,人的思想道德水平也是有层次的。因此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对不同层次的人应提出不同的要求,施以不同的教育。六是继承性。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思想道德都有继承性,这是由于思想道德的历史性所决定,尽管每一时代占主导地位的思想道德都是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思想道德,但并不排斥上一时代的思想道德在该时代的继续起作用。因此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思想道德就一定要批判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

由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我们必须从政治高度认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从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角度处理好思想道德建设中的问题。因此,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纪律,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乃至整个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和灵魂。所以说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从一定意义上反映出一个人、一个干部的政治水平和把握全局的能力。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讲政治、讲正气、讲大局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就要求党员干部从政治高度认识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从改革入手,狠抓落实,强化管理,采取讨论的方法、说理的方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教育和疏导的方法,联系实际针对不同的人施以不同的教育,不断地分层次地进行诱导教育,才能收到由量变到质变的效果,才能真正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基础工程建设好。达到构建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这是一项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政治意义和实践意义的基础工程。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教育是群众掌握理论的重要渠道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是盲目的行为,而是自觉的行为,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科学的理论是反映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理论,只有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才能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协调和统一,才能使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科学的意义和内涵,使人们的理想和信念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但是,社会的发展和实践告诉我们任何一个理论、一种正确思想和道德观念,从来就不是靠自发觉悟而是靠后天习得,需要社会倡导教育和灌输。列宁早在1901年曾就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意识教育问题在他的《怎么办》一书中指出:“阶级政治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给工人,即只能从经济斗争范围外面,从工人同厂主的关系范围外面灌输给工人。”[2]“由此自然产生出俄国社会民主党应该实现的任务:把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自觉灌输到无产阶级群众中去,组织一个和自发工人运动有紧密联系的革命政党。”[3]列宁后来又指出:“教育共产主义青年,决不是向他们灌输关于道德的各种美丽动听的言词和准则。教育并不是要这样。”[4]列宁是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后,无产阶级掌握政权之前的历史条件下提出这一原则的。他明确地指出了无产阶级不能自发产生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必须经过无产阶级政党向他们反复灌输。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的历史事实证明,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仍然需要向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进行灌输。正如邓小平同志在1981年3月所说:“我看应当搞学习运动,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同志的著作。”“现在,有些人发议论,往往只看现象,原因是理论和实践都没有根底。只有打下根底,才能真正纠正错误,包括纠正‘左’的‘右’的错误”。[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是要向人民群众,特别是向青少年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灌输,引导他们逐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只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人民群众才能逐步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这不仅是我们社会主义要坚持对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灌输,而是因为西方资本主义的统治者也在不停的向人民进行资产阶级理论和思想的宣传、灌输,如果社会主义不坚持教育、灌输的原则,资本主义思想就会乘虚而入。正象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1999:不战而胜》这部书中向社会主义发动的挑衅中所说:“下个世纪最大的挑战之一是,不要停留在赞叹和沉弱于享受我们的技能,而要开始利用它解决意识形态对立的人们之间存在深刻分歧。这些分歧目前存在,将来也还将存在。”他又说:“我们与苏联的竞争是军事、经济和政治性的,但美苏之争根源在于意识形态,苏联想要传播共产主义和毁灭自由,而美国则要防止共产主义和传播自由,如果我们在思想意识中败北,则我们所有的武器、条约、贸易、外援和文化联系都将毫无用处。”这是1988年初尼克松向社会主义国家发动的意识形态方面的进攻,也可看出资产阶级政治家对资产阶级理论宣传教育的重视,正是由于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方面宣传力度加大,苏联的削弱,致使苏联在意识形态方面败北而解体。但西方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方面的进攻并未减弱更没有停止,而是针对中国社会主义加大了宣传资本主义思想观念的力度和广度。如果我们不加强向人民群众教育、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价值观、人生观,就等于放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阵地,让西方资本主义搞“西化”、“分化”,那还有什么社会主义可言,这是何等的危险!因此,我们一定不能丧失警惕,一定要坚持对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育、灌输,这才真正抓住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我们必须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观点,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个事业的大局中来考察,放到整个世界的大局中来考察,才能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建设精神文明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在当代中国,向人民群众灌输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必须大力宣传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理论博大精深,科学地回答了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摆脱贫困和愚昧,如何走向富裕、民主和文明,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并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在新时期各项工作的根本指针和中华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支柱。全面、正确、积极地坚持和实践这一理论,是我们党和国家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根本保证。”因此,只有用这一理论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才能形成全民族、全社会伟大的共同理想和不可动摇的精神支柱,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中保护清醒的头脑和坚持正确方向。因为历史和现实的事实反复证明,凡正确的理论和思想,一旦被人民群众掌握,成为他们的思想和精神武装,就会变成改革社会、改造世界的巨大的物质力量,就会对革命、建设和改革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正如马克思在1943年指出的那样:“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根本。”[6]

四、教育是提高人的素质的关键,以人为本又是精神文明建设根本

人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主体,人的素质高低决定着社会精神文明程度高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必须牢牢抓住提高人的素质这个根本。而人的素质提高关键是靠教育。教育是传播先进思想和弘扬社会正气的重要手段,各级各类学校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传播精神文明,培育“四有”新人的重要阵地。各种社会教育同样如此。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在人的整体素质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因此,无论过去或现在教育都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需要出发来塑造一代新人,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因为人是决定历史结局和国家命运的根本力量。正象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7]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只有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才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只有提高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精神文明建设才算真正落到实处。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精神文明建设总的指导思想,也是精神文明建设总的要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根本任务,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的总结,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正处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跨世纪时期,实现“九五”和2010年奋斗目标,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性根本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两大转变不单纯是经济行为,它涉及到人的精神状态、思想道德水准、科学文化程度等方面,是经济、政治、思想、科学文化诸因素交互作用共同推进的过程,这必然对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出更高要求。这两大转变是一场空前的社会变革,它必然对人的思想观念、思维定势、行为方式提出挑战。这场社会变革势必牵涉到利益格局的重新组合,人们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观念更会引起强烈震动。这既为社会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也使人们遇到前所未有考验。同时,我们还面临着国际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压力。西方敌对势力不愿看到中国的统一强大,坚持对我们推行“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经常利用人权、民族、宗教、经贸等问题挑起事端,干涉我国内政。在这种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迫切问题是必须在大是大非和大风大浪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应当在“酒绿灯红”的诱惑和腐朽思想文化侵蚀面前保持高度警惕,在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面前做到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一定要对广大人民进行持久的有效的科学文化知识及思想道德教育,进行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党的优良传统,教育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使他们逐步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精神境界。用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教育人民,提高他们的自觉性,增强免疫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通过一系列的教育,人们才会逐步树立起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有了共同理想,才能激发出人们巨大的革命热情和献身精神,才能形成高尚的道德和良好的社会公德,自觉遵纪守法,保证统一行动,齐心协力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总之,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提高人的素质,振奋人的精神,升华人的境界,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才真正抓住了根本。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优秀的智力支持,提供正确思想保证,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

注释: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44页、145页。

[2]《列宁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213页。

[3]《列宁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209页。

[4]《列宁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355页。

[5]《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81页,第382页。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第460页。

[7]《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80页。

WW华凌

标签:;  ;  ;  ;  ;  ;  ;  ;  ;  ;  ;  ;  ;  

论教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_精神文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