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大学 陕西西安 710054
摘要: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任何优秀的设计,主要通过施工反映出来的,质量是工程治理成败的关键,任何一个环节和部位出现问题,都会给工程质量带来严重的后果,直接影响到地质灾害的防治效益,甚至返工重建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工程质量是地质灾害防治的生命,加强施工管理,尤为重要。鉴于此,本文对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质量管理进行了分析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灾害;质量管理;防治
一、施工组织设计编制
施工组织设计是以施工项目为对象编制的,用以指导施工的技术、经济和管理的综合性文件。包括整个施工现场的布置部署、人员配备、机械设备安排、材料组织、环境保护、施工方法的确定、关键工序的施工方法等。它体现了实现基本建设计划和设计的要求,提供了各阶段的施工准备工作内容,协调施工过程中各施工队、各施工工种、各项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但有部分施工单位仍未按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前未认真组织工程技术、材料设备、经济计划、工程造价等人员熟读图纸、深入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和研究各项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只根据设计施工单项目简单编制或者在网络下载修改,所配备人员、设备等不符合实际,加之审查不严,使得施工组织设计成为摆设和只作为工程竣工的相关资料而已,未能真正起到指导作用。
二、理程序建制度,以制度促管理
地质灾害防治责任重大,意义深远,它的防治不仅可以保护库区数十万人民生命财产,巩固移民建设成果,更能有效地保证三峡工程的安全。工程质量关系到治理工程的成败,始终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严格基本建设程序,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用制度约束行为,杜绝任何质量事件的发生。鉴于二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时间紧、任务重、要求严,正式启动之初,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了《三峡库区秭归县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工程管理办法》、《三峡库区秭归县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工程实施细则》、《三峡库区秭归县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和《三峡库区秭归县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其中明确了市场准入条件,项目报建到正式开工的程序(即规划批复以后,从勘查报告→可研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开工报告→竣工验收)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以及建设、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在工程管理中的权力和义务。正因为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建立了比较完善和系统的管理办法,才使二期地质灾害防治过程中的工程管理工作做得有理有节、有条不紊、忙而不乱、疏而不漏。从市场准入开始、招投标、各参建单位的选定、方案的论证、各个阶段的审查、开工报告以及开工后的管理一直到竣工验收,都能做到有章可循,并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很好的发挥其资源优势,严格工程管理,加强质量控制,得以最终取得初步竣工验收16个治理项目取得优良工程的好成绩。
三、现场技术质量管理
施工过程中,部分施工单位没有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配备相关人员,尤其现场技术质量管理不力。项目、技术负责人等未按要求对项目进行管理,并且有项目负责人在项目完工后都没有到过现场和根本不清楚项目具体情况现象。首先,施工中每道工序未按要求进行技术交底,交底人、接收人未签字明确责任。项目组未认真组织各班组长学校技术规范,让每个作业人员熟悉质量验收标准,未严格按设计要求组织施工。其次,未能加强对原材料的管理。部分施工单位所购原材料进场时无材料员、质检员联合验收,“三证”等资料不全,钢筋、水泥等不经复验合格,样品未经项目部、监理或甲方验收合格而直接使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混凝土大多采用人工拌合,强度得不到保证,而有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进场的水泥、砂子等未按要求进行检验和试验,往往在编制竣工报告时随意取样、制块报送检验和试验,并未严格按照试验配合比计量和抽样检测,且在取样时无监理现场取样见证。为加强对原材料的管理,未经检验和试验的材料、未经批准紧急放行的材料、经检验和试验不合格的材料、无标识或标识不清楚的材料、过期失效、变质受潮、破损和对质量有怀疑的材料等一律不得使用。当材料需要代用时,应先办理代用手续,经设计单位或监理单位同意认可后才能使用。现场取样时必须有监理现场取样见证。
四、隐蔽工程的验收管理及关键工序的监控
(1)隐蔽工程的验收管理。对于技术性强、且对分项分部工程质量起重大影响的施工内容,在其正式开始实施或下道工序施工前,必须有技术人员、质检员进行技术复核并有相关签字、记录。所有隐蔽工程必须经监理工程师和相关验收单位签字认可后才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如浆砌石挡土墙灌浆不饱满、基槽开挖未至持力层等,应严格按照坐浆法施工,基槽开挖至设计高程后应报监理组织设计、地勘、业主单位参与验收。项目部对从事隐蔽工程的操作人员及质量管理、验证人员必须进行资格认证,必要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保证参加隐蔽工程施工的所有相关人员持证上岗。隐蔽工程施工时,技术人员编制该隐蔽工程的《作业指导书》,下发至施工作业班组。《作业指导书》对施工方法、质量要求、验证方式、验证人员等作出明确规定,对操作人员进行详细技术交底,并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对隐蔽工程配备的施工机械设备,施工前由机械管理部门人员进行验证,确认其是否符合《作业指导书》要求的施工能力。同时须配备与规定质量要求相符的检验、测量、试验设备,由分部试验、质检部门人员进行验证。在施工过程中,技术负责人组织技术、质检人员,对其进行专项检查和监控。保存对隐蔽工程作业人员和机械设备、检验、测量、试验设备的验证记录及过程参数的监控记录,并根据施工过程的实际情况,在必要时对隐蔽工程进行重新界定和确认。(2)关键工序的监控。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关键工序的监控。技术人员在技术交底时以清楚实用的方式,提供操作规程、方法和操作要求,或编制技术操作规程,必要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上岗操作人员在明白工艺、质量、操作要求后进行操作。在施工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质检员对过程参数和过程产品进行监控,并做好检查记录。
5、严格审查,杜绝任何质量隐患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我国尚属于一种摸索和探求的过程,没有现成的管理办法和成套的技术标准。因此,在设计文件的审查中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严格的把关,有些项目,从勘查报告到初步设计甚至要经历十多次的评审。设计文件最重要的是结构安全问题,如果设计有问题,结构受力就不合理,安全系数不够,就不能保证结构安全,更不能有效地防治地质灾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一般情况下,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施工图设计文件没有强制性要求审查,但秭归县的所有项目都聘请了有关技术和经济方面的专家进行了严格的审查,真正实现了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凡未经审查批准的,不得使用,从源头杜绝了因设计而带来的质量隐患。
质量控制应该是由直接生产者来保证质量。业主单位在选择参建单位时,主要是通过资质管理、市场准入等手段来保证生产者的质量。同时在施工招标过程中,严格进行了资质审查,主要采取资格预审和资格后审两种形式,为选择优秀的施工队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质灾害防治是采取人为措施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有效地防治,以达到减少损失,避免人员伤亡。所以防治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质量甚为重要,对灾害的防治起着决定作用。
参考文献
[1]常立功.川气东送管道典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应用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4.
[2]王立平.面向服务的县级地质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研究[D].浙江大学,2014.
[3]胡凤燕.G108秦岭灾害天气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研究[D].长安大学,2014.
[4]朱忠荣,李新哲,滕世宇.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索赔管理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14,01:103-107.
论文作者:王智嘉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7
标签:地质灾害论文; 工程论文; 秭归县论文; 人员论文; 技术论文; 质量论文; 项目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