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敬 郭 芳 张 怡 张 静
云南省昆明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云南 昆明 650031 作者简介:高敬,2000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工作单位:昆明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室.
【摘要】 目的:对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疾病的临床运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所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者86例作为观察对象,按就诊前后顺序分成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之上,对实验组患者采取茵栀黄口服液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95.35%)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76.74%),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治疗后2d、5d、8d的血清总胆红素值均低于常规组相应时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对新生儿黄疸患者采取茵栀黄口服液治疗,疗效甚佳,且可有效地缓解患儿症状,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茵栀黄口服液;血清总胆红素【中图分类号】R272.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968-02
新生儿黄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新生儿期病症,其临床特征表现为皮肤、巩膜、黏膜黄疸.此病一般分为两种,即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1].前者通常无需治疗,可自行痊愈;但是若为病理性黄疸,那么必须及时采取有效手段对其加以治疗,否则将对新生儿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造成影响.鉴于此,笔者对我院所收治的43例新生儿黄疸患者采取茵栀黄口服液加以治疗,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所收治的新生儿黄疸患者86例作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均满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2]中关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且均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或超过24小时,经皮测胆红素在8mg/dl以上.将感染、早_______产儿、新生儿溶血病者予以排除.按就诊前后顺序,将全部患者均分成两组,即实验组与常规组.实验组43例,男24 例,女19例;出生日龄在1~7d之间,平均日龄为(3.5±0.4)d;体质量在1900~3800g之间,平均为(3052.3±185.2)g.常规组43例,男26例,女17例;出生日龄在16h~8d之间,平均日龄为(4.3±0.6)d;体质量在1900~3750g之间,平均为(3066.5±173.6)g.在临床基础性资料上,两组患儿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对该组患儿予以常规治疗,即保暖、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以及保肝等治疗,同时再对患儿予以蓝光照射治疗,即选取双面光疗箱,且将温度设定在30~32℃之间,湿度维持在55~65%之间[3].在进行光疗前,需采用黑布将患儿的生殖器、双眼等遮挡住,且对灯光距离进行合理的调整,一般是设定在20~25cm 之间,以保证受光的均匀性,每日持续治疗时间在8~12h 之间.实验组:对上述基础之上,对该组患者予以茵栀黄口服液进行治疗,即一天三次,一次2ml,持续治疗一周.治疗期间,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值以及黄疸消退时间进行密切的观察. 1.3 疗效判定标准[4] 通过治疗,病人的临床症状已消退,血清胆红素恢复至正常状态,全身或局部皮肤黏膜黄疸消退,为显效;通过治疗,病人的临床症状有所缓解,血清胆红素较治疗前有所降低,全身或局部皮肤黏膜黄疸有所缓解,为好转;通过治疗,病人的临床症状并未得到改善,血清胆红素并未下降,且黄疸并未消退,为无效.总有效率等于显效率与好转率之和. 1.4 统计学分析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数据展开分析,其中,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χ2 检验;计量资料以 (x- ±s)表示,t 检验.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临床治疗效果情况分析 通过治疗,患儿的临床症状得到一定的改善,其中,实验组中有26例为显效,15例好转,2例无效,总有效率等95.35%(41/43); 常规组中有19例为显效,14例好转,10例无效,总有效率等76.74%(33/43).组间总有效率相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指标情况分析 具体见下表1所示,由表可知: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血清总胆红素值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患儿治疗后2d、5d、8d的血清总胆红素值均低于常规组相应时间,存在显著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变化情况(x-±s,μmol/L)
注:?与常规组相比,P <0.05.2.3 黄疸消退时间情况分析 实验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为(4.64±1.22)d,常规组为(7.73±1.84)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3 讨论新生儿黄疸是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儿科疾病,患病后患儿往往会出现黏膜、巩膜以及皮肤发黄,同时还伴有体温增加、躁动以及食欲下降等症状. 有关资料显示[5]:八成以上的早产儿和六成左右的足月新生儿会发生黄疸,尤其是在出生后2~3天内.一旦患有此病,应及时进行治疗,否则会对其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病情严重者还可能诱发胆红素脑病,最终导致残疾.临床上对于新生儿黄疸疾病的治疗方法有许多,例如药物、换血以及光疗等,但是,上述治疗手段均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换血术,其对医疗技术有比较高的要求,
且极易引起诸多不良反应,因而在临床上的运用有所限制.而光疗是一种使用较为普遍的治疗手段,其作用机制表现为:通过氧化和异构化功效,使患儿身体中尚未结合的胆红素转变成水溶性,同时与胆汁或尿液一同排泄出去,以达到降低血清胆红素,预防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目的.虽然光疗的治疗效果显著,但极易引起一些并发症,例如皮疹、腹泻以及核黄素缺失等.因此,对新生儿黄疸疾病的治疗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茵栀黄口服液是一种中成药,其是由诸多中药的提取物炼制而成的,其主要的中药成分有金银花、栀子、黄芩、茵陈等,以上几种中药相配伍使用,可起到利胆、保肝、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的功效.此药物能够经由对肝脏酶系统的诱导,加速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入、结合以及排泄,具备缓解或避免肝细胞受到损害,加速肝细胞的再生或修复,提升肝脏解毒作用,强化消炎、抗菌等功效.另外,茵陈的提取物为绿原酸、香豆精,这不但具备利胆与促进胆汁分泌的分泌的功效,同时还可抗炎、保肝以及拮抗溶血[6].栀子的提取物为栀子甙,其可强化胆囊的收缩,加速胆汁的排泄.而黄芩的提取物是汉黄素、黄芩甙元以及黄芩甙,其不但能够减少谷丙转氨酶,且可保肝护肝、利尿、清热.上述三种药物相协同,即可起到显著的退黄功效.
通过本研究发现,实施茵栀黄口服液治疗的实验组患儿,其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患儿,即95.35%vs76.74%;另外,从黄疸消退时间与血清总胆红素值变化情况来看,实验组患儿均优于常规组患儿,差异显著.该研究结果和沈彩燕等[7]人的研究相似,在其研究中,对新生儿黄疸患儿采取茵栀黄口服液治疗,结果显示采取茵栀黄口服液治疗的54例新生儿黄疸患者其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8.15%,显著高于另一组患儿(94.44%);另外,其住院时间、胆红素恢复正常时间以及治疗后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优于另一组患儿,差异显著.由此可见,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对新生儿黄疸患者采取茵栀黄口服液治疗,疗效甚佳,且可有效地缓解患儿症状,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张昆艳,戴秀华,刘树艳等.茵栀黄口服液联合布拉氏酵母散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5,18(3):269-270. [2]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437-444. 3] 王汉玲,王向农.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 2014,21(10):1369-1370. 4] 喻娅婷,田静,周小琳等.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102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3,15(9):35-36,37. [5] 黄玉萍,鲍志强,郑建敏等.茵栀黄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J]. 右江医学,2011,39(6):723-724. [6] 张志新,闫利红,王长华等.金双歧联合茵栀黄口服液、茵栀黄口服液单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比较[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9):369 [7] 沈彩燕,王坚英.茵栀黄口服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6):995-996.
论文作者:高敬 郭芳 张怡 张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9
标签:黄疸论文; 新生儿论文; 实验组论文; 口服液论文; 患儿论文; 胆红素论文; 血清论文; 《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