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言综合能力提升为目的的语法教学策略研究
王 慧
摘 要: 语法学习是语言学习中的必要组成部分,语法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本文从四个方面指出传统语法课堂中仍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情景创设;多样活动;分层教学;思维发展
一种语言的语法系统的习得是语言学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Wilkings,1976)。语法是一个工具,利用这一工具,语言的创造能力会最终得以发展。语法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难点。《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是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然而现今大部分的语法课堂背离了综合语言能力发展的目的,采用填鸭式教育,把语法规则不经过分解处理直接灌输给学生,导致一部分学生对语法学习产生畏难情绪甚至心理阴影,严重降低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阻碍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本文将以笔者平时的课例观察、教学活动比较以及理论研究实践为基础,梳理和分析此课型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关策略。
一、传统语法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一)创设情景的语言难度高于学生的语言水平,学生无所适从
在许多英语语法课堂中,教师没有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创设情景,而是随意创设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陌生的语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关注语法知识,还要熟悉超出他们理解能力的情境,人为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二)语法知识传授以教师为主体,活动形式单一乏味,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未能发挥
纵观传统的语法课堂,许多教师仍然花费大量时间向学生讲授语法结构和规则,学生在下面不停记笔记,课后还得花很多时间消化笔记内容,学生在课堂上没有机会真正参与课堂活动,课堂效率低下,学生学习兴趣低下。
(三)活动设计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缺乏层次性和梯度性
许多教师设计的活动看似新颖有趣,但是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没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学到用的过程,学生的语用能力难以逐步发展。
(四)活动设计过于机械化,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受到限制
传统课堂中的活动设计铺垫过多,学生不需要思考照搬例子就可以完成活动,学生思维能力难以得到有效训练。
T:We are going to have a New Year party,so we need to clean the classroom.The group leader is working very hard,however,group members are doing other things,so the group leader is complaining to his members,his members are finding excuses for themselves.
二、解决策略
(一)基于学生语言水平,宏观创设所需情景
陕西太白酒的名称取自于当地名山太白山,这种酒的口感也与这一名称十分相符,总体上清新淡雅,给人回味无穷之感。太白酒使用了洁白的瓷器来作为酒器,并使用芙蓉色作为酒瓶的主要颜色。通过这一包装的应用,消费者将能有效的从其外包装中感受到陕西太白酒中所包含的人文背景,以及这种酒“淡雅”的主要风格。结合这一实例来看,陶瓷在酒类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能辅助设计人员将酒类产品自身的风韵表现出来,同时,在这一类包装的作用之下,消费者能迅速地通过对酒类产品外包装的观察了解到这种酒自身的特点,进而依照购买需求进行选择,最终达到提升酒类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在教授8A Unit 5 Grammar“to infinitives”和“May”这两个语法点时,笔者根据学生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设计了My DIY Story 这个宏观情景,把本节课所有的知识点都串联在这个情景中。教师通过介绍自己的DIY作品引出语言点to do:I wanted to make a cake.It seemed to be nice.I forgot to add some sugar.呈现之后,让学生观察这些语句,很容易总结出规律。学生在上个单元刚刚学完DIY,语言储备丰富,理解情景没有任何困难,新知也很容易习得。
在持续强化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传统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的同时,全市组织开展了2处蔬菜生产废弃物的收集处理利用示范项目,组织实施了4处农膜与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回收处理试点项目,正在实施2处水产养殖尾水的净化处理利用项目,将农业废弃物利用的范围从传统的粮食生产、畜牧生产延展到蔬菜生产和水产养殖,进一步扩大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广度。
如,在教授8A Unit 8 Grammar Past Continuous Tense 的过程中,需要操练过去进行时的否定形式,笔者设计了“The excuse game”(图1):
(二)设计多样化活动,还课堂给学生
这个活动的设计兼顾了趣味性和实用性,学生不仅生成了许多精彩的语言如:GL:I was doing the cleaning,you were just looking at girls.S1:I wasn’t looking at girls,I was cleaning the window.而且全部同学积极参与进来,操练面很广。在过程中,语言基础差的同学也在其他组员的帮助下提高了语言运用的能力。
(三)意外伤害保险不到位 个别区县原来由乡镇站为防疫员购买了100元/年的意外伤害保险,除沿滩区外,后来基本都停了。防疫员年龄偏大,走村串户,对每家的猪圈翻进翻出,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狗,难免摔伤或被狗咬伤。虽然,村级防疫员由村级组织聘用,但其工作主要由畜牧部门安排,应该呼吁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有家名叫乐趣园的网站,专门经营免费BBS和聊天室。最辉煌的时候,这家网站旗下集结了国内近百家文学写作论坛(以诗歌写作为主),为一时之盛。那时候,几乎所有诗歌类BBS的聊天室里口水四溅。大家不仅讨论诗歌,也互相拍砖、骂人。脏话连篇。当时的一个流行观点是:我骂你,因为我看得起你,至少你值得一骂。但是,因为“值得一骂”的太多了,所以聊天室里脏话横飞。
图1
再举一个例子 ,“the dog that will fetch a bone will carry a bone”,当它被翻译成中文时,狗和骨头不能按字面翻译,所以需要翻译其隐含义:“说别人坏话的人,也会说你的坏话”。
除了利用已学语言知识创设情景外,还可以利用学生都熟悉的故事或童话,增加语言学习的趣味性。如在教授7A Unit 8 Grammar Present continuous Tense 时,可以采用童话长发公主的故事为背景串联整堂课的语法知识。教师通过以下句子引出进行时结构Princess and her pet are living in the tower now.Look,Rapunzel is standing by the window.Listen,Pascal is talking to Rapunzel.学生掌握基本结构后,根据图片让学生用现在进行时生成句子。美丽的长发公主,浪漫的故事情节,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了期待和乐趣,极大地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情景是指语言交际中可能遇到的情形或场合。以情景为载体指的是围绕话题创设情境,活化教材,激活语法课堂。由于语法规则大都比较抽象,如果教师单纯讲解语法规则,学生难以理解和运用。此种教学模式旨在结合语法内容创设真实的情景,从而突出语法教学的趣味性(廖道文,谢燕清,2015)。情境创设必须围绕语法知识精心设计,从宏观上设计贯穿整堂课的情景。情境创设还需研究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设计学生熟练的语境。学生在熟悉的语境中掌握新的语法知识。
学习是一个能动的过程,学习的发生必须依赖认知主题的积极参与(束定芳,庄智象,2009)。语法的学习不应要求学生机械记忆语法知识和规则,而应该是以语法知识的学习为基础,通过大量有意义、形式多样的练习,逐步实现语法技能的提升,并实现语言交际的目的(王笃勤,2015)。笔者在让学生操练语法内容时,总是设计符合学生学习能力并趣味性和操作性强的活动,使学习过程充满乐趣。
除了此类小组活动形式,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其他丰富有趣的活动,如猜谜、对话、竞赛等。如在操练过去进行时的一般疑问句时,笔者设计了“The freeze game”邀请一个同学上来表演指定动作,过程中教师喊“freeze”,让其他同学猜测“Was he playing basketball? Was he kicking a ball?”学生在猜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运用了许多过去进行时的语句。
(三)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分层设计有梯度的活动
钱希洁(2011)认为,在设计练习时要尽量关注到练习的层次,尽量使练习从简单到复杂、单一到多元、浅显到深刻,从知识的巩固到知识的运用,形成一种不断提升的态势,这给部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了足够的练习平台,使各个层次的学生均能得到相应的发展。
如笔者在教授8A unit8 Grammar Past Continuous Tense时,先利用图片和时间状语呈现过去进行时的结构,观察好结构后,更换图片和时间状语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句子。(图2)在学生对过去进行时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提供有人物、动作、时间状语的表格进行封闭式的操练。(图3)在学生对过去进行时很熟练的情况下,把表格中的人物、动作、时间状语去掉,进行比较开放的操练。(图4)在整个过程中,笔者始终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搭建好学习的阶梯,在学生能够自如运用语言后,一步步撤掉阶梯,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跟上教学的节奏和步骤,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图2
图3
图4
(四)设计开放性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吕国佂,陆峰(2017)认为,教师设计的语法练习应让学生通过完成练习,掌握语法知识,提升语法技能,丰富思维方式,并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如笔者在教授when/while/as时,在让学生掌握了语言知识后,设计了一个“Picture Sharing Game”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笔者先提供一张自己的照片作为示范,此照片以实际生活为题材。汤燕霞(2016)指出,以实际生活为题材创设对话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学生在开展情景对话的活动中需要重新组织语言来完成交际任务,从而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思维,而不是仅仅重复书本上的答案或教师授课内容。学生根据照片内容生成一些用when/while/as构成的句子。在此活动中,学生需要用本课中学会的语言知识生成适合照片情景的句子,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要求很高,学生分享各自照片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两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同步提高。
三、结束语
Nunan(2013)认为,语法学习是一个过程。教师应该在这一过程中设计有意义、形式多样并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练习。同时,语法学习过程应该与提高学生综合运动语言的能力结合起来。教师在设计语法练习活动时不仅要关注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还要注重活动设计的丰富性和层次性,并突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廖道文,谢燕青.“情景—话题—活动”语法教学模式课例与评析[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5.
[2]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 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3]王笃勤.初中英语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4]钱希洁.英语语篇教学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
[5]吕国征,陆锋.初中英语语法练习设计的现状及改进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7(40):33.
[6]汤燕霞.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6(8).
作者简介: 王慧,江苏省张家港市,张家港市暨阳湖实验学校。
标签:情景创设论文; 多样活动论文; 分层教学论文; 思维发展论文; 张家港市暨阳湖实验学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