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为什么买不到朋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买不到论文,朋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小王子》第21章,狐狸对小王子说了以下一番话:“人类再也没有时间了解任何东西了。他们都到商人那边去买现成的。可是贩卖朋友的商人根本就不存在。所以人类就再也没有朋友了。如果你想要朋友的话,那就驯养我吧!” 作者圣修伯里在这里告诉我们:人类已活在一个高度商品化的社会,许多事物都已在市场变成有价商品,供人们直接用钱购买。但“友谊”拥有某些特别性质,使它难以变为商品,因此无法在市场出售。一个人要有真正的友谊,就必须放弃商品逻辑,花时间去了解那些你在乎的人,并用心建立起驯养的关系。 这里带出一个看似平常却不易答的问题:为什么友情不能用钱来买?小王子对此或许不感兴趣,因为在他生活的小星球,玫瑰、日落和食物都不需用钱来买。但在地球,这却是个大问题,因为大部分地球人一生都在拼命追逐金钱,然后拼命用钱购买各种商品,并相信拥有愈多商品就愈幸福。对他们来说,世间几乎没有东西是钱买不到的。 什么是商品?商品是市场上供出售的物品和服务。它有几个特点。它是有价的,价钱高低视乎市场供求,而非其本身的价值;它是随时可转让的,标准是价高者得,谁有钱,谁就有权拥有;它是工具性的,目的是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因此也就随时可弃——一旦拥有者不再需要又或找到更好的替代;它是冷冰冰的,流动方向纯粹由价钱决定,而不牵涉任何情感。在市场中竞逐商品的人,主要动机是为自己谋求最大利益,因此人际关系是工具性和策略性的:有用则合,无用则分。在这样的社会,个体遂很容易变成经济人:自利、计算、防范、习惯以金钱来衡量事物并作为行为准则。 什么是友谊?友谊是人与人之间基于自愿而建立的亲密关系。当一个人和另一个人成为好朋友,他们就会彼此关心互相扶持,甚至在有需要时牺牲一己利益去帮助对方。最好的朋友,是在你最为困顿潦倒时,仍在你身边陪着你走的人。朋友之间还会有高度的信任,可以互相倾诉秘密而无需担心被人出卖,也可以在危难时将最重要的事情交托对方且深信对方一定能办好。在友谊里面,我们无保留地向对方敞开却又不要求拥有对方,并尊重彼此的独立人格。当然,朋友还愿意投入时间去经营彼此的关系,共同经历生命的悲喜起跌。这些一起走过的路,使得每段友谊都变得独一无二且不可取代。 经过上述分析,我们遂能明白,为什么狐狸说贩卖朋友的商人根本不存在,因为友谊不可能是商品。试想如果有人说,“来买我吧,只要你出个好价钱,我就可以做你的好朋友,提供一种叫‘友谊’的服务给你”,大家一定会觉得极为荒谬。问题不在于这个人是否值这个价,而是当友谊有价,朋友之为朋友的那些关系就会变质,甚至不再存在。 在这里,我们看到狐狸的洞见:世间不是所有活动都可以任意转为商品。如果我们硬要那样做,内在于那个活动的价值和意义就会消失。这些价值和意义一旦消失,我们就无法通过这些活动来实现自我。我们遂有所缺失,遂难言活得完整美好。 难道不是这样吗?没有人会否认,友谊对我们每个人都非常重要。没有朋友的生活,干涸孤独无趣。但在一个高度商品化的社会,我们将很难找到真正的友谊,一来是许多人误以为真的可以用钱来买朋友,结果自然是水中捞月,徒劳无功;二来是就算见到两者之别,但由于长期活在功利计算和敌意竞争的商业环境,我们遂逐渐失去驯养友谊的能力和心态。建立友情,不仅需要时间,还需要用心。如果我们习惯于视人为工具,麻木于用钱衡量一切,我们就会自行闭起友情的门:不是没有可结交之人,而是你不让朋友走进你的生命。 依此类推,当婚姻成为商品,爱情就会变质,因为人们爱的其实是钱而不是人;当教育成为商品,教育就不再是为了追求真理和完善人格,而成了经济投资,讲求的是成本和回报;当土地成为商品,人们就会只见到楼价,却见不到土地与人的情感依存;当医疗成为商品,医生的天职就会很易由救急扶危变成利润至上。活在今天的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具体而微地感受到,生活中许多领域在慢慢被商品逻辑入侵,从而边缘化和腐蚀这些领域原来的意义,继而改变我们的情感、价值和人际关系,最后败坏我们的生活。 圣修伯里也许没有看到,商品化其实是个制度问题。如果我们无法阻止生活世界被商品逻辑过度垄断,无法确保不同领域享有相对独立自主的意义,活在其中的个体即使内心清楚驯养的重要性,他的选择的空间也将非常有限,因为赋予其驯养意义的社会基础已被掏空或被替换。举例说,即使你愿意用心去爱,但当社会根本不承认爱的意义或干脆视爱为一种商品时,你的爱也将无处着落。在那一刻,你或会意识到,商品社会看似多元的背后其实有着异常单一的金钱霸权。这里所谓的霸权,不是说别人有钱你没钱,而是即使你有钱,你也再找不到那些曾经存在的未被商品化的生活方式及其所承载的价值和情感。如果你不愿屈服,你遂必须在人群中承受异乡人一样的孤独。 出路在哪里?我们真的还有故乡吗?就算有,我们又真的愿意放弃商品化过程带来的无比的效率和快感吗?作为个体,面对无坚不摧的金钱逻辑对不同意义领域的殖民,我们又是否有勇气有能力在每天的细微生活里站起来对体制说不,借此维持生而为人的某些基本尊严? 这些问题不会困扰小王子,却是现代地球人无法逃避的存在之问。也许在谈出路之前,我们要先见到问题,意识到问题对我们为何如此重要。以下这段话或许能给我们一点启发:“如果我们假定人就是人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合乎人性,那么你就只能以爱交换爱,以信任交换信任。”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非要以金钱来交换爱和信任,我们终将失去我们的人性。这是谁说的?马克思,1844年《巴黎手稿》。标签:友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