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命”的种子悄悄在心中萌发论文_谢苗苗

让“生命”的种子悄悄在心中萌发论文_谢苗苗

——浅谈小学科学的生命化教育

浙江省温岭市大溪小学 317525

摘 要:现代教育越来越关注生命化教育,生命教育的本质是唤醒人的生命感和价值感,它在科学课堂上有着独特的意义。在科学教育中融入生命教育,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科学知识,更能从中了解和体会到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将生命教育的内容和生命教育的特征融入科学中,利用正确的教学观和教学方法来建构科学课堂,可以向学生展示生命的魅力,让学生学会爱惜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重要性,并培养他们的科学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

关键词:生命化教育 科学教育 科学素养

生命化教育是一种关于生命、通过生命、指向生命的活动。结合这一认识,我们可以给生命化教育下一个这样的定义:所谓生命化教育是立足于生命视野对教育的一种重新认识和理解。它以生命为教育的基点,认为教育就是要遵循生命的特性,不断地为生命的成长创造条件,促进生命的完善,提升生命的价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除了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和形成,还要关注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从而使每一个学生获得整体生命和谐的发展。

一、植物是“活”的,值得你拥有

1.植物进课堂,探索奥秘。小学科学探究大部分还是在课堂中实现,三年级开始就是观察身边的一些植物,让学生了解到植物的生命也是有很多神奇之处的,感受一下生命在植物的欣欣向荣,使学生真正融入科学课堂,并且在课堂上找到植物学习中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或者对自己有启发的东西。教师可以再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体会到更深层的东西,对生命的探究和讨论。

2.植物在校园,感受盎然。科学的生命化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要走出课堂,去身边熟悉的地方感受植物的生命,了解植物也是具有生命的。同“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每一个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通过学生对生命的独特性进行研究,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乐趣,从而感受到生命存在的意义。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每堂课的目标都不尽相同,希望学生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了解环境与科学的关系,学会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从中得出对生命的意义,即要尊重生命。

如六年级《校园生物大搜索》,让学生去校园里观察,感受大千世界的植物生命的气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寻找生物在校园的分布,多发现一些植物,多留意身边的生命现象,感受生命的盎然。

二、动物与你同根生,无论大小且珍惜

1.动物相貌各异,本事各有所长。动物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每种动物的科学历史意义不一样,每个科学实验告诉我们的东西不一样。教师要根据自己对课堂的把握,选择对自己有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真正融入科学课堂,并且在课堂上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或者对自己有启发的东西,这可能是一个科学故事,可能是一次实验探究。教师可以再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体会到更深层的东西,对生命的探究和讨论。

2.细微的小动物,也有神奇之处。小学科学课中动物的教学是学生们最具激情的,会动的动物对于孩子们来说就是一番新的天地,要是观察起小动物们,他们可以手舞足蹈。但是孩子们会忽略这些很小的动物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觉得可以任意“践踏”它们的生命,此时的“生命教育”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

三年级的科学教学以观察小动物为起始,如三年级的《蚂蚁》,与同学一起寻找蚂蚁,了解蚂蚁的活动范围,增加了对研究蚂蚁的兴趣;课前先去了解并查阅资料完成对蚂蚁习性的初步认识,通过观察和绘画蚂蚁的样貌,让学生了解蚂蚁的形态,感叹小小的蚂蚁也如此神奇,让孩子们学会爱惜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重要性。

三、体验生命的神奇,感悟生命

1.人类生命最神奇。对生命、生活意义的体验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特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整合,从现在所学到的知识出发,回忆以前所学,从中领悟出一种新的感受。感受生命的价值以及生命存在的愉悦和艰辛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通过教育要让学生认识生命的脆弱,从而爱惜生命、珍惜生命。

2.生命与其他的相互关联。它需要我们把自己融入自然之中,融入社会之中,融入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之中。它是一个文化感受、精神顿悟的过程。因为生命化教育是追求生命活动的精神文化,因此,科学教育中的生命化课堂教学十分重视学生的体验。当今社会,在新材料、新能源等科学革命的领导下,科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带来的环境恶化、能源枯竭等都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那么我们就可以从科学的角度出发,讲讲环境污染问题的来源,讲讲污染的处理,讲讲重金属中毒时怎么处理等等。

参考文献

[1]叶澜 让课堂焕发出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2]钱淼华 生命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8)。

[3]刘文霞 陈黎明 对生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反思[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1)。

[4]吴蓁蓁 科学发展观视域的生命教育缺位与构建[J].未来与发展,2008,(11)。

论文作者:谢苗苗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20年2月总第3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3

标签:;  ;  ;  ;  ;  ;  ;  ;  

让“生命”的种子悄悄在心中萌发论文_谢苗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