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化:挑战传统图书出版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出版业论文,电子化论文,传统论文,图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出版业的发展有其时代背景,其发展壮大,必然离不开相关大的技术支持。文字的出现,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印刷技术的革新……每一次技术上的进步都直接影响到出版业的发展。图书出版是传统信息传播的一大渠道,虽然后起的广播与电视,成为信息传播的新宠,但对传统出版业并未造成太大的冲击,更未危及传统出版业的生存。但是由电脑带动整合的多媒体传播技术浪潮,则使传统的出版业面临挑战。
电子化对传统出版业的影响
1994年底,《新闻出版报》报道了一条消息:“《深圳晚报》实现了编排全程电脑化”,“在《深圳晚报》编辑部中,记者写稿,部室主任审稿,正副主编定稿,编辑组版,都甩掉了纸和笔”,“记者们只要打完稿件,通过(计算机)网络往部室主任和责任编辑库里边一传就完成了任务。然后责任编辑、部室主任、正副总编辑坐在电脑前改稿,拼版,把关,取消了录入员、校对员,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减少了报纸的差错。”虽然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家出版社实行编辑全程电脑化,但多媒体传播技术对传统出版业的冲击不可避免,传统的图书编辑流程将发生重大变化。
图书形态的多样化。印刷将不再是图书的主要制作方式,而图书也不必以纸张为惟一材料。非纸印刷的电子图书由于声、光、动画等媒体展现的优越性,以及用户界面的友善性,将使电子图书受到相当多读者的欢迎。电子图书中存储的信息与印刷型图书类似,但其结构与功能较之印刷型图书要复杂得多,信息是“活的”,不是静态的,收录了图像的电子图书更是如此。电子图书又分两种形式。最原始的是磁盘形式,即以硬盘或软盘作为存储的载体,用软盘进行发行。这种形式适合信息量不大的文本或数据库的出版传播。它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既可灵活地控制发行数量,又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内容进行增改,从编辑、修改到出版,周期非常短,在印刷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今天,可成为激光照排的母版,两版同出。
电子图书的另一种形式是光盘图书。光盘图书以其大容量、良好的交互性、快速检索、存放携带方便、保存时间长等优势,已成为电子出版物的主要类型,并向小型化、功能多样化发展。另外,通过计算机网络可发送信息资料库、电子报刊、电子图书等电子出版物。
未来传统的印刷图书,乃至有声读物,虽然不会完全被淘汰,但势必会失去其主流的独占地位,电子出版物以它独特的功能和纸书无法比拟的优势将成为信息时代的主要出版方式和发展的潮流。
图书使用方式的变化。电子图书的使用方式与传统图书有着很大的差距。除了翻阅方式全面电子化外,将来甚至可能实现用声音而不必用手来操作翻阅。而且在使用的过程中,允许读者就任一个节点作纵向、横向的深入探索,并允许读者就内容依自己的需要作增补、删改或注释。此外,传统的图书,同一时间只能容许一人阅读,而多媒体电子图书则可满足多人同时阅读一篇作品或一本书的需要。
出版工作方式的更新。出版电子化对图书出版业来说,最直接、最表面化的影响便是工作方式的更新。以前编辑们工作离不开纸和笔,剪刀加浆糊,出版电子化则使电脑摆上了编辑们的办公桌,换笔已成为出版业的新潮。文字编辑可以用电脑来编辑、修改、校对、排版;美术编辑可以用电脑来创意、设计。功能强大的文字处理系统,方便实用的绘图设计软件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不仅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而且工作质量也得到进一步的保证。
三、出版管理手段的强化。计算机技术运用于出版业有效提高了出版社的运行流程。出版电子化的全面实现,各种书籍出版过程的一体化,使现代出版业的各个流程即从信息的采集、修改、储存到最后的发送都可由电脑来完成。出版管理者通过电脑管理体系不仅可以从面上了解编辑、出版、发行、财务等各职能部门的情况,而且可以具体了解每一本书的生产进度、成本核算等情况,以便即时采取措施,加大管理力度。
电子化对传统编辑工作的影响
在电子出版业时代,编辑作业环境将因编著工具的完善化而减少无创意的人力浪费,编辑节省的人力将转移到作品内部的结构与规划上,编辑的地位也将因此而获提升,因此编辑必须具备的能力,也将有别于传统编辑。
(一)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编辑与创作的特点分析
与传统出版物的编辑工作相比,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的编辑与创作具有以下一些独特之处:
再创作问题。传统的编辑工作一般不涉及再创作问题,只是进行审稿、加工整理、段落安排、标点、名词术语的一致性等修改润色工作,著作者对作品的内容和结构负责。而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却不同,编辑人员在审查确定各部分媒体如文本、图像、音乐、视频后,只是为建造高楼大厦准备了材料,还必须参与创作人员的总体设计、详细脚本设计,按总体设计组织各种媒体素材,突出作品要表现的主题、用户界面、检索方式、美术和音乐效果等都需要进行二次创作。
编、著、出版一体化。长期以来,传统出版物的编辑与创作形成了著(译)、编、印、发一条龙的模式,编辑者与著作者之间有明显界限,而电子出版物的情况却不同,编辑者与著作者的合作将占去出版工作中的绝大部分工作量,传统出版中的编、著界限分明的模式将会被电子出版中的编著一体化所取代。编辑工作者、著作者、出版者完全可以由一个集体来充当,集编著、制作、出版、发行于一身。虽然电子出版物的编辑人员侧重于策划与监督,但总体设计、详细设计、资源的编辑与准备、系统集成都需要编辑工作者与著作者、出版者的密切配合。
从另一个角度讲,由于多媒体知识、电子出版物知识、图文处理技术的普及,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的编著也不会永远是一部分专家的“专利”,将会有很多其他专业的人员根据自己的创意、掌握的素材及工具参与或独立编著多媒体作品。一些简单的电子出版物,如纯文本的电子图书等在输入稿件后,经自己编辑排版,通过有关机关检查、注册后,即可进入网络上的联机数据库,进行加密和解密处理后,即完成了出版过程,供他人使用。
系统工程。传统出版物的创作属于一种“个体行为”,一部分作品从写作、组稿、编辑到出版的全过程的每一部分都是某一专业的一个人或几个人负责完成,责任界限明确,比较容易组织协调。而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却不同,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一个多媒体作品创作中,每一种媒体都需要专业人员负责,如文本创作人员、程序设计人员、图形处理人员、音乐创作人员、录音人员、美术人员。每一个专业又须配置专门设备,如多媒体计算机、扫描仪、录音机、摄像机等。首先是组织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然后各专业人员分头组织资源,进行系统集成,安排各种类型的用户进行测试,最后压盘制作。每一项任务、每一个过程,方方面面都需要编辑创作人员的精心安排、周密组织实施。所以电子出版物的编辑创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二)电子化给传统编辑工作带来的挑战
书面编辑成为屏幕编辑。由于作者软盘投稿的比例不断扩大,编辑必须借助计算机等设备从事日常编辑处理工作。编辑不必在纸上勾勾画画,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对稿件进行修改、增补,并观察修改后的效果。这对于版式的设计、调整,尤有益处。
编辑排版自由化。传统编辑排版所受到的版面、字体、字号等限制将被电脑排版系统彻底打破。在版面图形设计上,一般的电脑软件都可以根据编者的需要,随意设定版面参数;在字体上能产生许多铅排所根本没有的新字体;字号上,不少软件都打破了传统的字号分级,可以实现无级变倍,以点线等参数随意设置字体的大小。
从候时校对到即时校对。由于编辑直接在计算机上进行编辑排版,校对工作不必像传统图书出版流程那样,一次次地排版出校样,编辑可以在计算机上边编边校。
出版工作重心将转向出版社。由于编辑直接排版,大大简化了排版工作,传统印刷厂的排印车间将逐渐由出版编辑所取代。
电子化对作者工作的影响
电脑将成为作者必备的基本工具。电脑对于作者的必要性,一般想到的是电脑修改文稿、贮存文稿的方便,其实更重要的是节省编辑人力的需求。目前许多学术期刊,都已要求作者按一定的格式寄送磁盘文稿,而在网络普及之后,更是直接利用网络传输即可。因此,未来作者可能没有自愿成为“电脑文盲”的自由,否则将有沦落为“拒绝往来户”的危机。
作者传统的独立性和独尊性将受到严重挑战。传统图书出版业,作者一向享有崇高的地位与自由性。在电子化时代,参与化、视觉化、听觉化的要求,将给作者的这种传统地位带来严峻的挑战。传统图书出版对作者的文稿编辑所能作的加工有限,作者对他的作品可以说保有相当的独立性和独尊性。而在电子出版业中,尤其是儿童电子书,作者所提供的文稿,通常编辑都还要给予相当幅度的深加工,甚至需要软件工程师的介入。因此,在电子化时代,作者的作品可能需要遭受某种程度的分割,也就是作者的独立性相对地受到影响。就吸引力来说,传统图书对电子图书可以说是处于媒体竞争弱势,如摆高姿态拒绝为电子图书创作,作者可能将面临生存危机。妥协则必须接受“降位”的事实,同时也意味着必须让出一部分版税给别人分享。
作品屏幕化的挑战。这是对作者创作方式的挑战。所谓屏幕化指的是电子图书作家创作时必须考虑到将来他的作品是以屏幕为展现舞台,如何考虑屏幕的有机结合来创作他的作品,并开放给读者相当自主性的探索,是电子图书作家比传统作家要受更多束缚的地方。由于受视觉化、听觉化的要求,传统以文字阅读为独尊的时代,将随多媒体的到来而结束。
电子出版物的出现,给传统出版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编辑、作者应及时转变观念,学习掌握新的信息技术,适应电子化时代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