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及疏散效率提高的对策论文_余海

谈谈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及疏散效率提高的对策论文_余海

余海

广东永强奥林宝国际消防汽车有限公司 523407

摘要:高层建筑既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象征,又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盛,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然而,高层建筑安全疏散的问题还是被很多从业人员不够重视。本文主要从目前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不足及解决措施2方面入手,探讨了“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及安全疏散效率提高的对策”,旨在与同行探讨学习,共同进步。

关键词: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效率

许多火灾扑救经验告诉我们,高层建筑的防灾减灾工作,要避免重特大事故灾难的发生,关键要把握好四个重要环节:人员的意识、日常的管理、逃生的技术和疏散演练工作。上海高层公寓楼火灾事故是众多高层火灾中的一个个案,这个事件的发生,不仅仅有高楼本身的火灾隐患问题,还涉及了日常管理的种种缺陷。对这栋超过 50 米、楼龄超过 20 年的高层建筑,消防建筑设施是否陈旧、水带盘法是否规范、日常维护更新是否到位,都涉及日常管理。公寓里的居民大多老弱病残,在日常演练缺失的状态下,加上内心的恐慌,根本无法在大火中找到疏散的途径。这栋高楼从法律角度上定义属于民居,对于民居,法律并没有明文规定要对其定期检查,更多时候靠物业公司的管理和居民自防自救。总之,诸多因素导致了严重死伤的恶劣后果。

一、目前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不足

安全疏散设计是建筑防火设计的重要内容,是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原则问题,也是建筑设计成败的关键。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说到底就是人流组织的设计,过去的设计研究除了思想认识重视不够之外,还因为过去的高层建筑功能单一,体量较小,要求较低,疏散设计存在局限性,不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

现代社会的高层建筑往往设在城市的繁华地段,地价高,投资成本高。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部分设计人员认为安全疏散设计主要是为了应付消防审批单位,“红图章”一盖就“万事大吉”。在疏散出口设计方面,实际操作中,一些开发商往往为了节省投资,增加使用面积,减少楼梯、出口等安全疏散通道,或压缩走道、楼梯间及前室的面积,造成了疏散出口不足,疏散总宽度不够,疏散距离过长的结果。

在消防电梯设计方面,有些开发商把应设计成消防电梯的设计成普通电梯,消防前室周围布置各种竖井,把走道排烟口设置于前室口附近,造成疏散方向与排烟气流同向的弊端。在楼梯间设计方面,为最大利用建筑空间,有些开发商往往尽可能压缩楼梯间及其他设备用房的占用面积设计封闭楼梯间的没有设计封闭楼梯间,应设计防烟楼梯间的没有设计防烟楼梯间,同时没有考虑到楼梯的自然通风和防排烟,留下先天隐患。部分设计人员对安全疏散设计的某些概念和标准缺乏正确的理解。比如对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与《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安全的要求和关系认识不清,以致在防火分区的划分,确定疏散距离和疏散楼梯形式等时候会出现原则性错误。甚至什么是疏散楼梯,它与普通楼梯有什么不同判别不清,错误地认为凡是楼梯都可以作为疏散楼梯。这些情形都造成了高层建筑安全疏散的先天不足,成为了我们首要关注的问题。

二、加强防火安全疏散设计

为了尽可能缩短疏散开始时间和疏散行动所需时间,同时延长危险状态发生的时间,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的原理在于,根据高层建筑的火灾特点,如火灾蔓延速度、烟气流动速度等因素设定的火灾条件,通过适当的安全疏散设施设置、设计,以提供合理的疏散方法和其他安全防护方法,保证建筑中的所有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迅速疏散。安全疏散设计是以建筑内的人应该能够脱离火灾危险并独立行走到安全地带为原则,并通过分析各种综合因素以后而采取的防火措施,防止火灾蔓延和保护消防安全通道。安全疏散方法的最终目的是确保高层建筑内任何位置的人员在任何时间都能自由地无障碍地进行疏散,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行动不便的人具有足够的安全度。它的实现以高层建筑实体环境的稳定为前提,在建筑实体环境被破坏之前,被困人员才有可能有疏散的机会。安全疏散设计的内容较多,这里从增加可用的安全疏散时间、缩短人员反应的时间及减短人员疏散的时间三部分提出对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增加可用的安全疏散时间

火灾中对疏散人员构成威胁的因素有火灾产生的烟气、温度、CO 的浓度等,因此可用的安全疏散时间是由这些因素决定,要增加可用的安全疏散时间,就需控制火灾中这些指标都在人体可承受的范围以上,或延长其达到人体可接受的范围时所用的时间。加强防火分区的设计。防火分区是指在设计中将建筑物的平面和空间以防火墙、防火门窗、防火卷帘及一定耐火极限的楼板等分成若干区。防火分区包括楼层的水平分区和垂直分区两部分。在建筑物内采取划分防火分区这一措施,可以在建筑物一旦发生灾时,有效地把火势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阻止火势蔓延扩大,减少火灾烟气的产生,可以延长其达到人体可接受的范围时所用的时间,进而增加可用的安全疏散时间。在高层建筑中防火分区的设计尤其要注意以下几点:

1)由于高层建筑多采用玻璃幕墙,因此要用不燃材料将其与建筑主体结构的缝隙堵住,若玻璃幕墙没有设置窗间墙以及窗槛墙,则应在玻璃幕墙内侧设置实体群墙,其高度应大于

0.8 m 以及耐火极限应大于 1 小时。若设置了窗槛墙和窗坎墙,应用非燃烧材料填充。

2)对高层建筑的中庭部分,应将贯穿中庭的各层当作一个防火分区来计算。当其面积比有关建筑防火的分区的建筑面积要大时,应采取防火分隔措施;跟中庭回廊相通的房间的门,窗等,其防火级别应为乙级,以防止火灾向各层蔓延;跟中庭相通的过厅、通道应用耐火极限不小于 3h 的防火卷帘隔开,或设置乙级防火门。

3)高层建筑中的敞开式楼梯间,应用防火门或防火卷帘隔断;对于自动扶梯,应用耐火极限大于 2h 的防火卷帘分隔。合理设计灭火系统。在火灾发生的早期,若灭火系统有效运行,可起到控制火灾蔓延及发展的作用,甚至可以的火灾初期就将其扑灭。这样因火灾产生的烟雾、CO 等就可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控制,因此应根据不同高层建筑的功能和布局设计出合理的灭火系统。合理的防排烟设施。合理的防排烟设施能控制烟气在建筑物内的流动,在烟气还没扩散到其他防烟分区时就将其排出去,能够确保人员疏散的通道和楼梯间内没有烟气。

常用的防烟方式有:不燃化防烟、密闭防烟、阻碍防烟以及加压防烟;排烟方式则分为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

(2)缩短人员反应的时间

人员的反应时间是指当火灾报警器发出报警时到建筑物内人员开始疏散的这一段时间。高层建筑火灾案例调查表明,人员反应的时间对安全疏散的是很关键的,人们疏散得越早,可用的安全疏散时间就越长,越有利于人员的安全疏散。因此要尽量缩短人员的反应时间,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设计合理的火灾探测系统。不同的高层建筑有不同的使用功能,要依据《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规范》,根据高层建筑的功能及特点,选择合适的报警装置。常用的探测器类型有感温的、感烟的、感光的等,可根据需要选择一种或几种组合使用,以达到减短报警所需时间,延长可用的人员疏散时间。

2)布置合理的火灾报警系统。当火灾探测器探测到火灾时,火灾报警系统应能立即发出火灾报警,通知所有人员马上疏散。此外,还应合理地设置手动报警装置,设置处于明显的

位置,确保当建筑物内人员发现火灾时,能马上按下手动报警装置,而不用花时间去寻找,以达到减短人员疏散的时间。

3)合理布局消防广播系统。当火灾探测器探测到火灾时,除自动报警系统发出警报外,消防控制中心也应立即通过消防广播系统发出火灾报警。消防广播系统的布局应合理,保证能让建筑物内所有人员都清晰地听到,让人员能第一时间开始疏散,同时能避开火源位置。

(3)减短人员疏散的时间安全疏散路线的设计。

火灾中人员疏散的路径为“房间—走廊—楼梯—安全出口”,由这些点所连成线称为疏散路线。人群的路线要一个阶段比一个阶段安全性高,即人们从着火房间跑到公共走道,再有公共走道到达疏散楼梯间,然后转向室外安全处,要一步比一步安全,不会产生“逆流”情况,这样的疏散路线才是安全的疏散路线。因此,在布置疏散路线时,既要力求简捷,便于寻找,还应具有明确的方向性,要避免受火灾中不安全因素的影响,给疏散中的人员带来干扰。疏散楼梯的设计。疏散楼梯是垂直疏散通道的重要途径,也是安全疏散设计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疏散楼梯设计要搞清楚什么是敞开楼梯、封闭楼梯、防烟楼梯,以及要搞清楚作为疏散楼梯的条件、设置这些楼梯的标准。合理布置疏散楼梯的位置,严格掌握疏散楼梯设计的技术要求,包括楼梯的形式、楼梯宽度、栏杆的高度等。疏散楼梯在人员疏散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疏散路线中处于第三安全区域,安全级别需要较高。疏散楼梯的位置应尽量靠近电梯,同时将人员平时经常出入的路线结合起来,根据疏散方向的不同向不同方向延伸。设计过程要要注意避免将疏散楼梯和消防电梯合用一个凹廊作前室,防止火灾发生时,疏散人员和救援人员互相干扰。

疏散出口的设计。安全出入口的位置数量及宽度应根据建筑所允许疏散时间,然后按百人指标确定,同时必须满足《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最少和最小的规定。疏散出口的设计最好能靠近高层建筑标准层,或者分布在防火分区的两端,这样可以在遇到火灾烟气阻碍的情况下,更好的寻找其他疏散方向,避免大家盲目的跟从。在条件允许时,出口应设置在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更好的利用外墙的窗户来排烟。

结束语:

高层建筑林立,火灾事故呈多发趋势,高层建筑火有其自身的发展特点,主要的逃生方式还是由被困人员选择最佳的疏散方式逃生至安全的区域。们不得不承认,当前安全疏散工作还是不能够得到充分的重视,人们面对高层建筑火灾的发生往往抱着侥幸心理,缺乏忧患意识、风险意识,日常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疏散演练走过场,预案分析不细致,逃生装备更新慢,导致了人们在遇到高层建筑发生火灾的时候,才感觉为时已晚。学生通过本文的论述,展望下一步社会各界能更多地关注高层建筑的人员安全疏散问题,更多地关注生命价值。

参考文献:

[1] 罗云庆.超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分析及对策研究[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2

[2] 公安部消防局.中国消防年鉴[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0-2013

[3] 彭溪.城市高层建筑火灾消防及安全逃生途径研究[J].价值工程,2011,7(5):75-76

[4] 马骏驰,李杰,周锡元.考虑火场环境实时作用下的人群疏散仿真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7,14(3):20-25

论文作者:余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11

标签:;  ;  ;  ;  ;  ;  ;  ;  

谈谈高层建筑安全疏散设计及疏散效率提高的对策论文_余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