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八大正确路线中断的原因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共论文,路线论文,正确论文,原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K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215(2001)03-0047-04
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次会议,八大路线是正确的,“它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1]但这条正确的路线瞬间中断,原因何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们解放思想,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本文仅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研究成果作一简要概述。
一、全面建设思想准备不足说
大多数研究者这种观点,此观点的理论依据是邓小平同志在中共十二大开幕式上的讲话。邓小平指出:“1956年召开的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分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形势,提出了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当时党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思想准备不足,八大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2]这种观点实际上是对邓小平论述的扩充和解释,但论述有所侧重,可分为三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思想准备不足”是从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来考察的。石仲泉认为中国革命的全面胜利来的如此之快,出乎预料,而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也仅用了七年的时间,比预想的快得多。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党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及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不可能像后来那样认识的深刻,党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阶段性、艰巨性、长期性和曲折性认识不足。当社会主义建设遇到新问题、新矛盾时,党很自然地想起了革命战争年代某些成功的经验,把它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而社会主义建设远比革命战争年代的事复杂得多。即使过去某些成功的经验,也不能简单地照抄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正是面对这样一些新问题,八大以后没能解决好,八大的路线没能得到坚持。[3]
第二种观点具体阐述了“思想准备不足”是哪些方面准备不足。表现在:(一)“八大对于我国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是否还存在阶级斗争的问题,虽然从总的方面作了某些论述,但尚未作出明确的科学的回答。”以至八大后在全国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极少数右派分子向党进攻时,党和毛泽东同志把形势估计的过分严重,严重地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造成了严重的扩大化错误。党的八届三中全会,重新提出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否定了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提法。(二)“八大对如何把我们的重点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复杂问题,由于缺乏实践经验而没有展开深入的讨论。”反映出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还缺乏充分和深刻的认识,因此人大提出的许多正确的观点没有在实践中坚持贯彻下去。(三)“八大虽然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强调要坚持群众路线,反对官僚主义,加强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等等。但是对一些问题还缺乏足够的认识,也未能制定出严谨有效的具体措施加以保证。”由于以上三点,这就妨碍了八大的正确路线的贯彻执行。[4]
第三种观点认为“思想准备不足”,只能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去分析。八大召开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刚开始,缺乏经验特别是缺乏曲折发展的经验教训,因而党不可能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得很深刻。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党也只能认识到当时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程度,不可能像今天这样认识的深刻。[5]
二、八大路线本身隐含着中断因素说
八大路线形成之时,就已经隐含着中断的因素。其理由是:(一)尽管八大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但由于理论准备不足而呈现的不稳定性,以及三大改造后期过急过快,使1956年矛盾较多,为整风转向反右埋下伏笔。(二)八大虽然提出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而在此之前,党内急于求成的“左”的错误也在经历着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三)理论上的反个人崇拜和实践上个人专断的滋长。(四)八大路线本身的局限性,表现在八大提出的一些思想观点本身就存在着缺陷和不完备的方面。如八大决议把主要矛盾的实质表述为“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容易使人们误认为我们国家的问题只存在于生产力方面,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无需改革和完善。再如,在总体上肯定苏联模式,没有突破以产品经济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传统模式等。所以,八大路线在其提出之日,就已经隐含着中断的因素和必然性。[6]
也有的学者认为,八大本身有其历史局限性。比如,对战略重点转移的认识尚不彻底,对坚持党内民主和坚持民主集中制未能制定有效的具体措施等。这种局限性导致八大路线未能坚持下去。[7]
三、阶级斗争惯性说
许多研究者在探讨八大正确路线中断的原因时,都把阶级斗争惯性作用作为八大路线中断的一个主要因素。认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阶级斗争仅仅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也不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对此党的八大取得了共识。但在国际上发生波匈事件,国内一些地区发生了工人罢工、学生罢课等事件后,尤其是党在“整风”中,出现极少数右派向党进攻的形势下,使党在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时,指导思想产生了偏差。由于传统的阶级斗争思维方式和政治感觉的惯性作用,夸大了社会矛盾中的阶级斗争成份,夸大了阶级斗争中的敌我矛盾的比重,对国内政治形势作出了错误的估计,从而断然改变了八大关于主要矛盾的正确论断,重新把阶级斗争当作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致使反右斗争被严重扩大,党和国家的民主化进程被迫中断。这一错误思想由指导国家政治生活扩展到经济领域及其它领域,这就偏离了八大的正确路线。[8]谭双泉、熊吕茂的《中共八大正确路线中断原因浅析》[9]以及沈春敏的《对“八大正确路线中断的原因”分析》[10]也持有类似的观点。
四、反右扩大化说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作为一种外部因素,反右派斗争的严重扩大化是八大路线贯彻中断的重要原因之一。著名学者胡绳认为:“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八届三中全会上改变了八大一次会议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毛泽东在全会初期的讲话中提出,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在全会的小组讨论中,不少同志对此表示怀疑。他们认为党的八大关于这个问题的结论仍是正确的,不能由于发生了反右派斗争就改变八大的结论,不应当把一时激化的阶级斗争,当作长期的主要矛盾。另有一些同志则认为经济领域中的阶级斗争虽然已经基本解决,政治和思想领域中的阶级斗争仍将是长期的,仍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毛泽东在会议后期的讲话中,否定了前一种意见。”“1957年右派进攻的事实证明意识形态领域内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谁战胜谁的斗争确是没有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完成而自然结束。但是怎样处理好这种斗争是个复杂的问题,在这方面党还缺乏经验。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实践,反映到理论上,动摇和修改了八大一次会议关于我国社会主义矛盾的科学论断。”[11]
五、中共主观认识上的偏差说
八大正确路线中断是由于中共认识上的偏差所致。认为:“没有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是‘八大’正确路线中断的根本原因。”究竟什么是社会主义,党的八大认识还不十分清楚。尽管党的八大对社会主义建设从理论上作了突破性的探索,但党还没有认识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因而,一旦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变化,就偏离了八大的正确路线,走上了自认为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道路。同时八大正确路线的制定,并不是出自党自身经验的总结,它主要借鉴的是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教训。因此,对这条路线的正确性,我们党自我的实际感受并不深。作为八大路线的制定者,应该说对本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缺乏科学的认识和准备的。[12]
六、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失误说
有的学者认为,八大正确路线之所以不能在实践中坚持下去,是由于党的主要领导人毛泽东探索失误所致。表现在:(一)毛泽东对国际国内突发政治事件及其趋势的估计,得出两条错误结论,从而否定了八大关于社会主义矛盾的正确判断,使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走上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歧途。(二)毛泽东对经济工作中主要错误倾向的错误判断,以及“不平衡经济发展战略”的提出,否定了八大经济建设方针,从此我国经济建设走上了“大跃进”、大折腾的曲折道路。(三)毛泽东关于“正确的”个人崇拜的观点的提出,否定了八大关于反对个人崇拜的正确思想,使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遭到极大破坏。(四)在建成社会主义标准问题上,毛泽东强调以完成单一的所有制为重要标准,实际上否定了八大坚持的以发展生产力为建成社会主义的第一标准的马克思主义原则。[13]
七、干部队伍素质说
从根本上说八大路线的中断是由于干部队伍还不具备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质,缺乏对新形势、新问题的正确认识和把握,还存在着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等错误的思想和作风,致使认识与行动严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违背客观规律。表现在:(一)干部的理论素质差。由于长期革命战争环境和建国后繁忙的恢复国民经济工作,使许多干部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整、系统地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致使我们的一些干部,甚至是负重要责任的高级干部理论水平不高。他们还不能熟练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分析、解释、处理新形势下面临的新问题。如1956年下半年,国内一些地区出现了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农民闹退社风潮时,他们不知如何处理,有的处理了,也把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当成敌我矛盾,使矛盾激化。(二)干部的思想素质不高。面对全国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改造和“一五”计划的成功,一部分干部滋长了骄傲自满情绪,诱发了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的作风;另一部分干部沾染上了旧社会思想作风的残余,贪污腐化,违法乱纪。尤其是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命令主义的思想和作风,不仅没有随着整风运动得到彻底纠正,反而随着反右扩大化和“大跃进”及人民公社运动又得到进一步发展。这样的思想作风大量存在,使八大的正确路线在实践中很难贯彻下去。(三)干部队伍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当时90%以上的干部只有初中文化程度,大中专以上文化者仅占1%,这样的干部队伍素质与八大确立的进行工业化、现代化建设方向远远不相适应。所以,八大正确路线中断与当时干部素质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有着内在的联系。[14]
八、其它原因说
第一种观点强调八大路线制定、执行中外在因素的影响。认为八大路线制定的非常仓促,因此制定者本身对它缺乏深刻的认识,执行起来也不那么坚决。特别是党中央领导核心毛泽东对八大路线持保留态度,这是八大路线中断的决定因素。再加上外部形势的变化,使八大探索逐步偏离了正确的轨道。[15]
第二种观点是从制度上,更深层地探究了八大中断的原因。认为八大后正确的趋势被错误的趋势所取代,是缺乏国家民主和党内民主强有力制度所致。[16]
此外,有的研究者认为中国是一个封建历史漫长的国家,封建专制主义的遗毒在思想政治方面对我们党必然产生一定的影响,直接表现是“家长制”、“一言堂”、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使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集体领导原则不断受到消弱和破坏,从而在组织上根本失去了坚持八大路线的可靠保证。还有的学者认为,毛泽东主观认识上“空想论”的滋生发展导致了八大路线中断等。
综上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八大正确路线中断原因的课题研究,在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果,使人们看到八大路线的中断,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既有历史原因,也有当时的现实原因;既有理论上的不足,也有实践上的失误。尽管如此,但仍有一些方面需要我们努力。
第一,尽管有些研究者得出了新结论,但由于所用材料的陈旧或雷同,使新观点显得苍白无力,说服力不强,所以我们还要不断挖掘新材料。
第二,研究视野还应拓宽。从目前的研究状况看,许多研究者更多地是从八大前后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历史传统,以及领导层尤其是核心层的思想和言论变化着手,而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其它方面对八大路线的影响研究不够。如八大后各地、各行业贯彻八大的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功的经验和教训?当时基层干部是怎样理解和执行八大路线的?民众心理怎样?等等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只有这样得出的结论,才能更全面、更准确、更科学。
第三,理论上还要增加探索的力度。如我党长期的斗争实践中形成的工作作风,以及成功的经验,对八大路线的制定和实施究竟产生什么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八大的继续,为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路线能够坚持下来?而八大的路线却很快中断?为什么八大后党的正确发展趋势不能扼制错误发展趋势?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的政党为什么不能随时纠正自己的失误?类似的问题还很多,都需要从理论的高度加以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