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华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是当前我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操作环节,结构力学教学课程具有一定学科理念性和学科概念性以及学科技巧性。在高校路桥专业结构力学基础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不应只是单纯的进行基础力学知识传授,而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学习兴趣,之后在此基础上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主要目的,使高校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促进路桥专业结构力学教学课程教学的长足发展。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高校路桥专业结构力学课程教学现状,对路桥专业结构力学课程教改细则和要点等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希望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关键词:路桥专业;结构力学;课程教改;探索
引言
工学结合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如何在职业教育中体现并突出工学结合的教育理念是世界各国在职业教育模式探索中都十分重视的问题,很多职业教育相对比较发达的国家也推出了很多符合本国职教特点并行之有效的职业教育模式,例如德国的“双元制”、美国和加拿大的“合作教育”、英国的“三明治”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澳大利亚以行业为主导的“TAFE”模式等。
工学结合一直是我国教育部大力提倡的办学方法,至2005年起教育部陆续发布了一系列文件来指导我国职业技术院校工学结合工作的发展,其中包括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等,这些文件明确指出了在我国大力推行工学集合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对校企联合办学培养模式的指导意见,至此工学结合、校企联合培养已经成为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的一项重要指标。
教育部2006年启动了的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示范性建设项目,明确规定学生工学结合时间不得少于半年。各高等职业院校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为保证工学结合的顺利进行,提出了多种模式与方法。在这些探索实践中仍有一些关键问题需要解决,如路桥建设周期长,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建设全过程的工学结合;路桥建设点多、面广,岗位能力要求、工作内容差异较大,学生在施工现场的教学、指导无法集中安排;路桥建设多为野外作业,学生安全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监控,容易发生人身伤亡事故等。
同时由于学生在工学结合实践学习期间,不能作为企业员工参与生产实践,但企业仍需承担一定社会责任和经济责任,因此对工学结合参与积极性不高,学校因考虑一定安全问题,而不得不损失工学结合的办学效果[2]。在此背景下,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结合长期以来工学结合办学模式总结并构建了全新的工学结合模式,即“引工地进校园”。
一、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路桥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综合实践性强,理论与实践完全统一难以实现,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教学方式呆板,学生动手能力差。在路桥工程相关专业的实验课中,相对于理论课而言,安排的课时是较少的,例如桥梁检测技术课程,理论学时为32学时,而实验只有8学时。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在试验前,实验老师提前完成试验构件,给出详细的试验操作步骤以及数据记录表等工作,而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需思考试验操作原理和查阅相关资料,只需按指示就可以完成试验,最后的工作只是记录和统计数据等。③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学生缺乏思考和真正的动手能力,这种被动学习模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是极为不利的。
(2)实验教学体系不完善。在路桥工程专业教学中,实验课与理论教学两者一般是独立的。④⑤例如在进行土的密度、含水率等实验教学时,往往只通过理论讲解和演示,而忽略基础试验的安排。单独进行理论教学缺乏实验辅助教学,这种方式会让学生感觉枯燥无味,难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对知识的接受困难;若只进行实验教学而忽略理论则显得实验项目单一,学生会对实验产生迷茫心理,不懂其真正的原理。在现实的教学中由于场地和课时安排等原因,一般难以将理论与实践同时进行,因此,对该专业的教学系统性不强,导致实验教学效果不明显,对整体而言,实验教学体系是不完善的。
(3)实验教学仪器更新太慢。近几十年来,随我国土木事业的快速发展,土木专业人才需求急剧增加,原有实验设备陈旧且明显满足不了实验教学的需求,⑥例如大多数实验室仍采用以往的手动机械加载装置,而目前自动液压系统更安全和准确。所以真正用于提供学生实验设备不多,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差,创新思维局限于一定范围。
(4)实验教学成绩考核不规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对学生成绩的考核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实验课中对学生考勤情况;二是通过学生完成实验后的报告撰写,⑦单从这两方面考虑其实是不公平的,因为在一般试验中,大多学生只是通过观察试验现象,根据数据遵循以往的报告进行填写,出现的报告雷同是常见之事,考核的成绩并不能代表真正的评判,有失公平性。
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是目前在实验教学当中普遍存在的,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和创新素质提高,达不到实验教学的真正标准。
二、路桥专业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学方法改革探究
新型路桥专业结构力学课程教改摒弃了传统路桥专业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思想,师生双主体式结构力学教学模式现已生成。教师集多种职位于一身,教师是教学管理者、教学执行者、教学指导者和教学促进者,适时给予路桥专业学生课堂参与权利,有效发挥出学生学习主动性、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生学习创造性,以便顺利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2.1新型路桥专业结构力学课程教改更加注重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众所周知,结构力学课程内容相对丰富且形式多样,所以在进行结构力学教学过程中将所有知识都讲解透彻较不现实,同时也是没有必要的。教学内容精讲是必然的,但部分学习章节和教学内容均可由学生自学达到学习目的以至有效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要想达到良好的课堂自学效果,提高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此时必须对学生加强教学指导,切记不能放任自流。此条首要一点就是要使学生明确课堂自学的重要性,因为教师在课堂内不可能向学生传授全部教学知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知识更新周期相对较短,课堂所学知识会逐渐老化,同时也会逐渐过时,假设此时不能及时更新自身知识和补充知识,就会使学生失去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竞争能力。其次,在路桥专业结构力学课堂学生自学内容选择过程中,进行现行教材讲解时,多余教学内容和课堂精讲内容除外的部分内容皆可用于学生自学,自学学习内容选择以相对易学为选择原则,在先易后难前提下不会对整体路桥专业结构力学课程教学框架造成影响。在自学方法上可进行正确引导,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提出具体要求,对部分参考文献加以指定且提供对应有关结构力学的经典试题和新型试题等,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导。最后一点就是要加强路桥专业结构力学课堂自学效果检查,自学效果检查方式以自学小结方式和作业情况方式以及课堂提问方式为主,路桥专业结构力学课程教学中的部分内容讲解可由学生直接负责,在师生间相互讨论的同时由教师做课堂总结。上述课改策略均受到广大师生一致好评,这样不仅有效检查了学生课堂自学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自身综合素质等均会得到提高。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自学内容已被正式纳入路桥专业结构力学考试要求之中,严禁学生不重视自学内容。
2.2新型路桥专业结构力学课程教改更加注重教学实践
当前我国高校路桥专业结构力学课程实践教学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讨论式教学法,合理运用讨论式教学法可进行适当的师生集体交流,并且可以开阔学生思路以至有效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和学生之间、老师和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和学习思想,达到相互引导、共同进步的学习目的。在进行讨论选题的过程中,应对自学内容进行适时讨论,教师质疑、学生自学和课堂讨论三者有机统一便可得出最终学习结论。学生自学中的学习难点可以在学生交流、学生讨论中得以解决,启发式教学可正确引导学生学习中不断提出问题,经过研究与探索正视一些学习难题,试图找出问题解决办法和问题解决途径。科学合理的运用启发式教学可燃起学生学习欲望,并能引导学生遇到难题时的自行思考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之上敢于提问、敢于发言。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课堂问答,应注重课堂知识提问深度和课堂知识提问广度,就此类问题而言,教师应摒弃个人对应作答教学观念,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同时敢于提出问题,在自行思考的前提下相互告知,让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讨论。此类实践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题展示大多应具一定代表性,此类例题应有利于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基本原理的理解,课堂教学内容难点易于解决。还需要提到的一点是,例题展示和例题解析有利于启发学生思维并有助于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分析讨论。最为常见的例子就是,梁和刚架内力图绘制习题课上,让学生讨论如何运用内力图规律――减少控制截面数目――减少支反力的求解。通过这样的分析讨论,加深了学生对基本力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力学原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性思维。比较讨论在结构力学课程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原理(如力法、位移法)、重要方程及参数的物理意义(如力法、位移法方程,柔度、刚度系数等)容易混淆的概念在课堂上进行比较讨论,不仅能巩固已学知识,而且能澄清模糊的认识和修正错误的认识。
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目前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引发对改革相关措施的思考,提出实验教学改革的几个方面,并通过对比传统的简支梁桥检测实例的分析,实践证明该措施起到明显的成效,对验证实验教学方法、改善实验室建设条件以及培养新型的路桥工程不同专业人才提供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周建郑.测绘类职业院校工学结合“三保单”模式探索.测绘科学.2011.07
[2]刘勇.北京国际桥梁结构评估研讨会论文集.2013.07
[3]谢正东.浅谈改革交通学校路桥专业教学与发展公路建设的关系.云南交通科技2016.01
论文作者:李郭英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学生论文; 力学论文; 结构论文; 工学论文; 专业论文; 课堂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