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研究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效果。方法:选择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100例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修复治疗,将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表示为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不良反应相比较,观察组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不良反应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效果十分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研究。
【关键词】: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效果
恒上前牙龈下牙折为临床常见口腔疾病,患者受损牙齿根冠根折部位若在牙龈0.2-0.5厘米左右,则需切除多余的牙周组织,但切除后易导致剩余组织无法密合修复体,易增加并发症风险,对修复效果造成影响[1-2]。本文通过分析两组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的各项情况,总结其治疗效果,具体见下文描述。
1.资料/方法
1.1基线资料
以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取例数和时间分为为:100例、2017年6月至2018年8月;观察组患者50例、对照组患者50例。
观察组(50例):组内男性34例、女性16例,年龄在8-26岁,平均为(17.33±1.09)岁。
对照组(50例):组内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在9-26岁,平均为(17.86±1.82)岁。
将2组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性别、年龄等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用P>0.05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可比性成立。
1.2方法
对照组
应用传统修复治疗,具体内容:首先清理牙折断边周围牙周组织,后依次进行止血、消毒等处理,维持3个月后实施牙周手术,采用粘骨膜瓣翻瓣术治疗病牙两侧各相邻的牙齿,将病牙以及周边牙的牙槽骨进行充分暴露,对病牙和周边牙处于同一水平面进行明确后,缝合粘骨膜瓣,直至伤口完整愈合后行烤瓷牙全冠修复处理。
观察组
应用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具体内容:对病牙实施根冠治疗,并观察1周到2周,若无不良反应,则给予其牵引正畸治疗,首先选择适宜的牵引钩,即厚度在0.06-0.08厚度的不锈钢丝,将其固定在根管部位,作为牵引桩,并制作成U型牵引弓,牙根牵引距离即牵引桩直至牵引弓的距离,治疗后每周复查一次,并对牵引弓和牵引桩的位置变化进行观察,待完成治疗后,对断齿采用牙冠长术进行修复[3]。
1.3观察指标
对比和分析组间(观察组、对照组)指标: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 SPSS21.0统计软件,涉及计数资料资料用卡方检验,用率表示;涉及计量资料资料用T值进行检验,用均数表示;指标中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对比以P<0.05作为是否存在差异性的标准。
2.结果
2.1对比2组治疗效果
观察组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表示为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两组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不良反应相比较,观察组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不良反应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3.讨论
牙折主要是由于受到外源性暴力所致的牙齿折断,通常发生于恒上前牙位置,且存在牙周炎症和牙龈的损伤,若牙折位置延伸在牙龈下2mm左右,即可出现恒上前牙龈下牙折[4]。在治疗方面,首先应清除残余的牙体和牙周组织,再进行修复治疗。而由于牙折位置较深,若采用传统的断牙修复方式无法达到预期疗效,同时对患牙美观造成影响。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是一种新型治疗方式,其能够固定好桩冠和牙根,同时能够保证正确的牵引方向,也能随时调整弓角度,进而保证牙齿的固定以及充分切合,提高修复有效率,且能够降低不良反应。但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在牵引弓固定粘结过程中,需根据病牙邻牙情况进行操作,从而有效降低邻牙组织不良反应发生风险。②在牵引断牙根桩时,需对中径进行调整,行视觉误差法,同时调整牙齿修复美观度。③牵引弓和牵引钩的距离应在牙龈下深度以上,不得小于4mm。④由于手术治疗时间较长,医护人员应加强与患者沟通,告知其相关内容和注意事项,使其能够做好充分心理准备,提高其主动性和依从性,减少医患纠纷[5]。⑤在实施牵引操作后,一旦出现牙槽骨冠方移位情况,需给予其牙龈成形术进行修复治疗。
本文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表示为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不良反应相比较,观察组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患者不良反应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牙体牙髓正畸联合修复治疗恒上前牙龈下牙折效果十分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与探究。
【参考文献】:
[1]米广平, 雷小朋, 范晶. 牙体牙髓正畸联合应用于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的疗效分析[J]. 贵州医药, 2017, 41(7):744-745.
[2]陈晓芸, 蔡巧玲. 牙体牙髓正畸联合处理恒上前牙龈下牙折疗效比较[J].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8, 34(2):103-105.
[3]黄振, 施捷, 陈贵,等. 牙周-正畸-种植-修复联合治疗重度慢性牙周炎五年随访一例[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17, 52(2):81-85.
[4]孙舒寒, 张豪, 高丽,等. 上颌中切牙外伤后正畸-牙周-修复联合治疗一例[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18, 53(6):428.
[5]管丽敏, 逯宜, 鲍庆红,等. 龈下残根正畸修复联合治疗的临床研究[J]. 陕西医学杂志, 2017, 46(2):224-225.
论文作者:唐亮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
标签:牙龈论文; 牙髓论文; 患者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正畸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