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怎样使课堂“活”起来论文_胡燕

数学教学中,怎样使课堂“活”起来论文_胡燕

(泸州市叙永县叙永镇军田村明德小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行动。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在平时的数学课堂中,我们总觉得有些老师的课堂很活跃,有的老师的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昏昏欲睡,思维呆滞,课堂无欢声笑语。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

一、教师要“活”起来

(一)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

教师首先要转变师生关系,要变板着面孔上课为带着微笑的面孔上课,要与学生平等、民主相处,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蔼可亲的课堂气氛。教师目光所到处,会让学生感到自己备受关注。作为教师,我们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都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学生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特别对于班上的家庭特殊的学生,一定要多关照。其次,教师要实时表扬和鼓励学生。在数学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积极发言,当他们的某个思路或解答方法被老师肯定后,从学生的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很自豪。可见,教师正确的评价也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的因素。期初,我认真调查、了解我们班的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于班上的特殊学生,我单独记录了这部分学生的名字,具体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这些学生的个人情况,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因人而异的辅导教学。在辅导过程中,孩子们不光学到了知识,我们还建立了朋友间的师生情。他们在课堂上学习非常认真,课后积极探寻自己薄弱的知识点,学习成绩有了点点滴滴的进步。

(二)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活兴趣,激发求知欲

教师若不运用多种形式激活课堂,那么课堂便是一团死水。学生没有参与活动,学生的思维也不会活起来,学生所学的和所掌握的无非是教师“灌”进的,而不是学生自己通过语言实践习得的。所以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研读教材,教参,结合学校的实际,学生的实际,做好每一课时的准备,比如教学《圆的认识》,课前布置让学生去生活中的圆的东西,并用圆形物体画一个圆,课堂上通过对圆的两次对折,找到了圆心,认识了圆各部分的名称。再通过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研究出了在同圆或等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运用多媒体、图片、简笔画等让学生的眼睛亮起了,“活”起来,进而使口动起来,思维活跃起来了。有时,我也通过讲故事、笑话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俗话说:好的开头,成功了一半。然后乘胜追击进入新知的学习,他们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好成绩。

(三)活用教材,整活教材内容

教材的内容有限,各单元内容具有独立性,内容较为单一,但是教师若对教材进行整合,把相关联的内容进行整合起来,那么教学内容就更丰富,教学活动更容易开展。在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周长和面积练习课》中,我首先复习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然后出生一个大圆和一个小圆,让学生思考: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有的提出分别计算大圆和小圆的周长和面积,也有的说把小圆放进大圆求圆环的面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了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圆的面积计算,设置了相关的问题:如果将大圆和小圆的距离改变,能求出两圆相差的面积吗?怎么求?此时学生的思维出现了障碍,我引导他们互相交流和探究,经过讨论,通过计算总结,只要把小圆放进大圆里,两个圆的面积之差,就是和圆环的面积方法的一样的,从而把难以理解的知识形象化了。

二、要让学生“活”起来

(一)放权于学生,让学生主动学,体验成功,让学生乐学

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凸现学生主体地位。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师应放权于学生,让他们有发言权,充分说出他们所思、所感、所悟、所疑。问题让他们去提,去议,答案引导他们去找。这样他们才有乐趣,他们才有机会表现自己,才有机会培养创造力。放权于学生,我把课堂交给学生,把黑板、讲台、学具、时间交给学生。数学课中我经常让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演示、板书,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机会。另外我们让学生充当“老师”,角色互换,体验成功的乐趣。对于练习课或试卷讲评课,我们就可以尝试让学生走上讲台,对一些习题的解题思路、方法进行讲解。并及时给予评价,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体验了成功的乐趣。只有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快乐,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持久。课堂上,当学生尽其所能地回答和演练时,教师要适时地作出肯定或表扬。当学生遇到障碍时,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引导他们解决问题,这样适时鼓励、帮助,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二)开展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

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是很有效的方法。为了课堂的“活”有效果,紧而有序,教师可以将课内外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课外自由结对演练,课内表演,既激活了课堂教学,又使学生学到知识。学生思维的培养不能只在一朝一夕,更不可能依靠短短的课堂上40分钟的时间来完成。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能张扬学生的个性,较好地体现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教学平面图形结束后,让学生用所学的平面图拼成一些美丽的图案,这样的实践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是学以致用,体现学的价值。比如在探索《圆的面积》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孩子们把课前准备好的平分若干等分的圆,进行剪拼,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就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通过拼的过程,学生感受到了圆的面积可以转化成了以前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用到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找到了它们的关系,从而推导出了圆的面积公式。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还知道了通过剪拼,虽然面积没有发生变化,但周长却多了两条半径的长度,也就突破了本课时的重难点。这样,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收获是很多,很大的,收获的知识也是难以忘记的,印象非常深刻。

总之,教师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就要多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机会,多给学生提供表现见解的机会,多关注“学生会怎么想”,能使他们的个性潜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学生身上蕴藏的能力将会得以挖掘。“活”起来的数学课堂将成为学生们求知、做人的乐园,成为师生展示个人魅力与才华的天地。 “活”起来的数学课堂将是充满人文气息、富有挑战性与激情的课堂。

论文作者:胡燕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9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8/7

标签:;  ;  ;  ;  ;  ;  ;  ;  

数学教学中,怎样使课堂“活”起来论文_胡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