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月萍[1]2001年在《PCR-RFLP方法鉴定慢性胃炎、胃癌幽门螺杆菌基因分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应用PCR-RFLP(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andres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analysis)方法对36例慢性胃炎及45例胃癌组织中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菌株进行了检测。用HindⅢ酶切UreB扩增基因产物。结果:36例慢性胃炎HP阳性24例(24/36,66.7%),45例胃癌组织中HP阳性23例(23/45,51.1%),二者无显着性差异。47例HP阳性标本均显示不同的RFLP图谱。胃癌组织中未发现特异性条带。结论:慢性胃炎、胃癌与HP感染密切相关。HP基因具有多态性,HP菌株存在基因型差异。PCR-RFLP方法可对HP菌株进行鉴定并将其分型。
姜海行[2]2001年在《应用基因分型技术研究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家庭聚集现象》文中提出目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人类慢性胃病的重要致病源,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提示人-人传播是感染Hp的重要途径,但有关获得Hp感染的确切途径了解尚少。本研究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RFLP)对家庭内多个成员感染的Hp进行基因分型,以探讨本地区儿童获得Hp感染的可能途径,从而为预防感染及制定防治策略提供有用依据。方法:198名伴有上消化道症状的儿童接受胃镜检查,Hp诊断依据血清抗Hp-IgG抗体,胃组织尿素酶试验,组织Warthin-Starry嗜银染色及PCR扩增结果。采用PCR方法对来自60个家庭中的133名伴有上消化道症状的儿童及其一级亲属直接扩增唾液和胃粘膜中的Hp尿素酶C(UreC)基因,并对扩增产物分别采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HhaⅠ与AluⅠ酶切消化,结合两种酶切类型得出Hp的酶切类型(RFLP-C),通过比较RFLP-C的相似性以评价各个家庭成员获得Hp的可能途径。结果:(1)本地区伴有上消化道症状的儿童Hp感染率为55.1%,男、女Hp感染率无显着性差异(56.3%与52.3%,P>0.05);汉族与壮族儿童感染率无显着性差异(53.3%与57.5%,P>0.05);儿童Hp感染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增。(2)儿童Hp感染的胃粘膜淋巴滤泡形成率显着高于成人(53.9%与23.1%,P<0.05),但儿童Hp感染胃粘膜肠化、萎缩及不典型增生发生率低于成人,其中儿童Hp感染胃粘膜萎缩发生率显着低于成人(11.5%与42.3%,P<0.05)。(3)采用PCR-RFLP方法,在78个Hp阳性的家庭成员共得出22个独立的酶切类型。在28例感染Hp的 儿童中,7例u5.0入 7”8)从唾液中扩增出 HP,在 30例 HP阳性的 亲属中,10例D3.3兄 10亿0)从唾液中扩增出 HP,唾液与相应胃粘膜 中的幽门螺杆菌RFLP{酶切类型一致。对比73例胃体与胃窦HP的 RFLP-C类型,其中6 7例(91.8%,6 7/73)两者是一致的。(4)HP感 染存在家庭聚集现象:在60个家庭中,共有31个6.7九31仔0)先 证儿童与其家属感染HP,有18例侣0.0丸18爬0)先证儿童与其家属均 无感染 HP,仅有 7例(.7兄 7仔0)先证者感染了 HP,而其亲属无感染, 另有 4例“.7兄 4仔0)先证者未感染咖,但其亲属已感染伽。u)HP 感染儿童与其一级亲属的唾液与胃粘膜中扩增出的Hp Ure C基因 RFLP-C类型完全一致;26例(83.9%,26/31)先证者感染的HP与其亲 属感染的HP类型相同,剩余5例门.1兄5侣)与亲属的HP类型不同。 结论:()广西地区有上消化道症状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55.l兄 男、女Hp感染率无显着性差异;汉族与壮族儿童Hp感染率无显着性 差异。u)PCRRFLP分析Hp Ure C基因的酶切类型可靠性及分辨率 较高,直接扩增样本 HP方法简便,可应用于 HP的流行病学研究。u) HP感染儿童家庭内一级亲属感染率显着高于未感染家庭的亲属感染 率,感染成员唾液与胃粘膜中扩增出的HP U” C基因 RFLP{酶切 类型完全一致,同一家庭内感染的 Hp Ure C基因 RFLP类型高度相符, 提示家庭内成员的日一日传播可能是儿重期获得HP的重要模式。
参考文献:
[1]. PCR-RFLP方法鉴定慢性胃炎、胃癌幽门螺杆菌基因分型[D]. 江月萍. 青岛大学. 2001
[2]. 应用基因分型技术研究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家庭聚集现象[D]. 姜海行. 广西医科大学. 2001
标签:消化系统疾病论文; 肿瘤学论文; 幽门螺杆菌论文; 胃癌论文; 慢性胃炎论文; pcr-rflp论文; 基因分型论文; hp论文; 胃粘膜论文; 胃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