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探析论文_肖丹丹

“互联网+”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探析论文_肖丹丹

湖北美术学院 肖丹丹

摘要:当代大学生在互联网日益成熟的时代下成长,与新媒体接触频繁,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具备时代所赋予的新特征。本文立足于分析“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与挑战,进而探讨“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探索。

关键词:“互联网+”,“新媒体”,“变化与挑战”,“创新性探索”

从2015年5月,“互联网+”行动计划首次被提出以来,中国进入万物互联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正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方式,同时也对在校大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本文以“互联网+”时代特征为背景,厘清在校大学生思想状态所呈现的新特点,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挑战,在先进思想政治理论的基础上探究讨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工作计划,通过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探析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培养的可行性机制。

一、“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变化与挑战

当前,在校大学生以“95后”为主,这个年龄层的大学生都是伴随网络技术成长起来的一代,与新媒体接触最为频繁,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推动“互联网+”发张的中坚力量。受“互联网+”的影响,“95后”的大学生同样具备时代所赋予的新特征。

(一)互联网影响和改变了大学生的成长状态

首先,“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生面临更加多元化的学习选择。网络是一座丰富的“知识储备库”,学习知识的场所不再局限于教室和课堂,网络空间给他们提供了新的知识来源; 其次,“互联网+”成为学生社交的主要方式: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大学生可以跨越空间,随时和世界上任何角落的人互动交往,每天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交流,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习惯和生活方式;最后,“互联网+”成为大学生新的消费娱乐空间:网络信息的兼容并包和快捷方便,让渴望自由、追求时尚和注重刺激的年轻大学生找到了放松自我的自由世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分昼夜、足不出户地在网络空间购物娱乐,成为“宅男”“宅女”。

(二)“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受到互联网和各种思想观念的冲击,导致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更加早熟,喜欢个性化,依赖网络,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为独生子女,承受能力差,价值观不成熟,难以辨别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据近年来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可发现,网络诈骗、非法校园贷事件明显呈递增状态,大学生频繁因网上刷单、借贷等线上活动落入不法犯罪分子的陷阱。现实中的“00”前后出生的大学生,在网络日益完善的环境中成长,见证了信息化新媒体的发展变化,衣食住行也更依赖网络,大多数的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少对真实社会环境正确判断,“宅男”、“宅女”式的生活习惯更强化了当代大学生不成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致使学生们缺乏独立自主的分辨判断能力和正确的选择导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探索

(一)培养学生树立网络安全意识,营造优质校园网络氛围

在“互联网+”模式下,互联网一方面为高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带来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冲击高校的传统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厘清这一现状的前提下,应利用网络准确把握在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互联网+”意识,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针对性。为此,在新生入学之初,可以组织开展“网络安全知识教育”主题班会,提示学生积极适应新环境,防止沉迷网络游戏,警惕个人信息泄露,预防非法入侵网站,培养学生科学用网的意识和习惯;另外,利用QQ群、微信群和公众号等,搭建大学生情感交流平台,增进学生和老师间的沟通和了解,分享学术研究成果和专业竞赛信息。

(二)运用“互联网+”增强互动性,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在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时,以激发大学生参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导向,综合分析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进行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之上,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消息,发布心理健康活动月学生互动交流状况,号召在校学生积极参与才艺大赛,提倡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来。与此同时,利用微博和官方网页,设立互动空间和学术交流平台,连续向学生播报党支部开展的专题讨论活动、党支部学习教育活动以及党员发展会议,并在互动空间内向学生展示专业讲座成果资料和各种竞赛的优秀获奖作品。

(三)借助“互联网+”完善思政教育教师队伍

面对别网络重重包围的大学生,应坚持以开放的心态审视网络,以开明的心态看待网络中的大学生,提高思政教育教师的综合素质,转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互联网有效融合,使网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相辅相成,从而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同时,积极打造和利用互联网教育平台,针对学生现阶段思想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或者已经存在的思想倾向,有目的性的开展思想网络教育,帮助学生疏导心理上的难题。同时,设置网络小窗口,为学生解答问题,提供心理咨询与辅导。另一方面,除了在网上教育外,还应特别重视线下教育,在日常的学生工作和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掌握学生近期思想中潜在的问题。实践证明,网上线下教育双向并用,传统的思政教育内涵和新型的“互联网+”工具的有效结合,能够为学生营造优质的互联网环境,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打下坚实基础。

时代在不断发展,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止步不前,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要求。“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于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对于“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索是将互联网作为一种更加有效的传播手段,结合传统的思政教育,摸索出一条符合时代要求、有效的新思政教育模式,为国家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全福.“微时代”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研究 [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6(7).

[2]孙凯鹏.网络化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8)

[3]陈庆鹏.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党建工作探析[J].党建工作,2016(7).

[4]许宁.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举措[J].教育与培训,2016(6).

[5]梁小娟.微媒体视域下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及路径创新探究[J].西昌学院学报,2016(9).

论文作者:肖丹丹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11月总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2

标签:;  ;  ;  ;  ;  ;  ;  ;  

“互联网+”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探析论文_肖丹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