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全面改革中编辑出版专业的发展_教学计划论文

高等教育全面改革中编辑出版专业的发展_教学计划论文

在高等教育整体改革中发展编辑出版学专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高等教育论文,编辑出版论文,专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从1984年胡乔木同志作了提倡建立编辑学专业的重要批示之后,我们就积极落实这一精神,和新闻出版署一起研究决定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三所学校试办编辑学专业。经过15年的努力,编辑学专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我们国家的出版事业包括新闻专业、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质量较高的人才。他们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做出的成绩也是比较突出的。

1998年教育部在修订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时,考虑到编辑出版学专业已经初具规模,并具有了独立为一门学科的实力,将其列入了目录。同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又批准了北京印刷学院出版系和河南大学文学院招收新闻学和传播学研究生,方向为编辑、出版和发行。目前,编辑学专业蓬勃发展,专业教育内容和模式逐渐成熟、规范。我国高等教育经过近二十年的整体改革,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这里我要谈的是,在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日益深化的背景下,编辑出版学专业如何谋求新的发展。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思路。

去年,我们在武汉召开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工作会议,这是解放后召开的第一次这样的教学工作会议。因为以前是分科开的,比如文科教学改革会、理科教学改革会、工科教学改革会等等。这次召开的是全学科的,包括文理工农医等的教学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教学改革取得的成绩经验,研究了当前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会议代表普遍认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得力,操作平稳,在广大师生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取得显著成绩。当前高等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专业口径过窄,人才培养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落后,教学方法死板,人文素质教育偏弱等等。提出了今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贯彻教育方针,更新思想观念,拓宽专业口径,改革内容方法,注重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

二、加大高等教育改革力度,加快速度,力争在重大项目上有所突破。

第一,各个学校要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在原有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进行新一轮的教学计划修订。去年教育部关于这个问题发过一个文件,文件里对修订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要求等都作了一些规定。比如在修订教学计划时要注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毕业生能够达到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要求。达到这一目标,就要在教学计划里作周密的安排。现在有不少专业是经过调配、合并而成的,如法学类原是五个专业,现在是一个,绘画专业是由原来的四个合并成一个。目前的编辑出版学专业就比编辑学专业面扩大得多了。这就需要在修订教学计划的时候,在课程设置方面有一个合理的构思,否则就会像以前有的学校试办文科实验班一样,搞成了文史哲三块“搭积木”式的教育计划。这次修订教学计划的时候,要根据我们在某个专业所规定的要实现的培养目标来设置课程,使教学计划能够达到科学、合理,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

第二,圆满完成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1994年我们制定面向21 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 列入计划内的项目有221个大项目,900多个子项目。参加课题研究的有近万名专家教授,其中有许多是中科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前几年重点是在调查研究阶段,最近两年重点是抓成果。我们计划到2000年抓好出版1000本高水平的教材,制定100 个左右的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方案。现在,有不少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已制定好,正在进行试验,效果比较好。现在可以说,面向21世纪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计划正在顺利施行。

第三,进一步开展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国家教委在1995年开始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乃至整体素质。我们先在52所重点大学试点,经过近三年试验,影响很大,成绩显著。去年教育部决定采取两项重大措施,一是成立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进行研究和指导。经过各大学申报,专家评审,最后教育部批准了32个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基地。这就标志着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已由试点向全国高校展开,而且要把这项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从某种意义上说,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我们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突破口。所以这也是作为我们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来抓的。改革开放以后,中央国务院领导非常重视教育改革,在前几年已经开过两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今年6月份,中央召开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 主题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各校一定要重视这项工作,并认真做好。

大学生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业务素质是本领,身体心理素质是本钱。现在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对于理科的学生重点是加强文史哲、艺术方面的教育,对于文科的学生重点是加强自然科学知识的教育。我到中山大学历史系和学生座谈的时候,学生对教学改革方面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我说:“把你们提的意见归纳为一点,就是说大学生要扩大知识面,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知识的学习,即科技发展史,科技发展的前沿等等,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原来我们提出素质教育要“三注重”,即注重素质教育,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个性发展。现在,随着文化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我们又提出“三提高”,即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广大教师的文化素养,提高大学自身的文化品位和格调。一个学校的文化品位和格调是非常重要的。上次我去北大,他们的教务长就告诉我,学生到了北大呆上三个月以后你不让他学习他也要学习,这就是北大人文素质熏陶的作用。南京大学的一位副校长到哈佛大学研究两年,他回来对我说,哈佛大学研究空气比较浓厚,你要是不会研究到那里呆上几个月也学会研究了。所以说一个大学文化品位和格调对培养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加强文科基地建设。过去我们对文史哲等基础学科专业有些不够重视,致使这些学科办学很困难。1994年,我们根据文史哲等基础学科面临严峻问题的实际情况,以及文史哲等基础学科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决定建立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我们认为,文史哲学科是非常重要的。任何一所综合大学,一所师范大学,如果她的文史哲、数理化等基础学科上不去,那么学校的整体水平很难提高。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收国外优秀的科学文化成果,都要有坚实的基础才行。另外,文史哲基础学科包含的传统文化是有中国特色的,它关系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弘扬和整个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所以,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高等教育来看,发展势头很好,都需要重视文科基础学科。1994~1995年国家教委批准有关高校建立51个文科基地,84个理科基地,60个工科课程建设基地,去年又批准13个经济学的基地。每年国家对这些基地投入资金约六七千万,其中对理科基地投入较大。从这几年的基地建设情况来看,教师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非常认真刻苦,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基地在自身建设和教学科研成果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们要对这几年基地建设的经验进行总结,采取措施,进一步推动基地建设,把基地建设得更好。同时也要把基地建设的经验及时地介绍给其他有关学科和学校,以推动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和科研工作。

近几年来,教育部对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进行评价,收效很好。接受评价后的有些学校讲,这次评价对他们学校的改革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评价分三种类型:第一,是对“文革”中和“文革”后的新建院校进行教学工作合格评价,这项工作准备到2000年告一段落;第二,是对建校历史较长、水平较高的学校进行教学工作优秀评价。前两年试点对四所理工科大学进行了评价,现在正在对南京大学等四所学校进行优秀教学工作评价,以后进入“211 工程”建设的大学要进行教学工作优秀评价。第三,对介于接受教学工作合格评价和优秀评价之间的学校,进行教学随机性评价,现评价方案已制定出来,并在一些学校进行试评。

以上四个方面的工作,是我们近几年抓的主要工作,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工作。今后,我们将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加强宏观管理,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速度,力争在一些重大项目改革上有突破性进展,取得教育改革的新成果,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质量人才。

三、关于编辑出版学专业的教学改革问题。

首先,要加强对编辑出版学专业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地把这个专业办好。从历史上讲,一些有识之士对编辑出版学专业非常重视,我们要充分发扬这一传统。编辑学专业是胡乔木同志亲自提倡建立的,他是经过调查研究,根据我国新闻出版事业发展的需要提出来的。从新闻出版行业的发展看,现在从事实际工作的专业人才为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还需要我们大力培养出一批编辑出版学专业人才,来充实编辑出版队伍。另外,前段时间出版业老是出问题,我想如果我们培养出的人才立场坚定,政治素质好,能够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的立场、观点分析问题,研究问题,打好基础,对他今后更好地工作是很有益处的。从国际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潮流看,国外这个专业、行业发展很快,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我们的教育要国际化,走向世界,因此,我们也要办好这个专业。我们希望各有关学校要从思想上重视编辑出版学的教学研究工作,在实际行动中采取一些措施来支持和保护这个专业的发展。请有关部门的领导也要看到这个专业的重要性,要看到其美好的发展前景,采取措施,争取把这个专业越办越好。从目前用人单位的情况看,我国的新闻出版单位,急需这方面的人才。今后我们的高等教育要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具体到某个专业还要适应它那个专业对相关行业的需要。编辑出版学专业首先要适应新闻出版事业的需要,为我国新闻出版事业做出贡献。

其次,关于编辑出版学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由于我国编辑出版学专业起步较晚,师资力量比较匮乏,我们可以采取两项措施:一是把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同志吸收到高教队伍中来;另一措施是多为中青年教师创造一些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机会。在培养人才和加强科学研究的问题上,高校要和实际部门结合起来。在研究过程中要注意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要坚持马列主义的指导;二是要贯彻“双百方针”,发扬“民主”,允许不同意见的发表,繁荣和发展编辑出版学专业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

目前,要制定好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学计划,研究本科生、研究生教学计划的衔接问题。首先要把本科生的教学计划制定好,再讨论研究生的教学计划。经过去年的专业调整,这个专业的名称定为编辑出版学,许多人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但我们主要是从拓宽专业口径、扩大学生知识面、加强素质教育来考虑的。从今后的发展来看,我认为这个名称还是比较合适的。我们在学术上可以讨论,但是在修订教学计划时,在以后的教学改革方面,大家要按教育部颁布的专业目录的要求来修订教学计划,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防止把编辑学方面的课搞几门,出版学方面的课搞几门,发行管理方面的课搞几门,凑在一起搞一个计划。要从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从实际部门对编辑出版学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来研究制定教学计划,构建一个比较科学的、合理的、符合人才成长规律的、能够培养出适应21世纪编辑出版部门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教学计划。经过修订后的教学计划要做到以下几个有利于:第一是要有利于培养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的人才;第二是要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三是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第四是要有利于充分发挥本校本专业的优势,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总之,希望编辑出版学专业在已有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从制定教学计划等基础工作入手,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速度,在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改革力量的推动下,蓬勃发展,日趋成熟。

标签:;  ;  ;  ;  ;  

高等教育全面改革中编辑出版专业的发展_教学计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