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巍
(大安市第一人民医院 吉林 大安 131300)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0-0094-02
肺炎支原体是导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一种常见病原体,这种社区获得性肺炎称为支原体肺炎。该病可在人群中流行,约占各种肺炎的10%,严重者可致死亡。支原体肺炎患者的突出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影像学呈现多样化改变,诊断特异性相对较差。笔者对我院近年来行CT检查的120例支原体肺炎患者患者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患者CT检查所见的特点,为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合理治疗提供客观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以我院近年来行CT检查的120例支原体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组患者均经血清学证实。
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95例;年龄范围在18~58岁之间,平均(中位)年龄为33岁。
1.2 临床表现
起病较缓,潜伏期2~3周。约1/3患者无症状,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咽痛、咳嗽、阵发性刺激性呛咳是其特点。发病初有乏力、头痛、咽痛、发冷、发热、肌肉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头痛显著。发热高低不一,可达39℃,持续2~3周。2~3天后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如阵发性刺激性咳嗽,咳少量黏痰或黏液脓性痰,有时痰中带血。少部分患者可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体温恢复正常后可有咳嗽,伴胸骨下疼痛。
体检可见咽部中度充血,双侧扁桃体和颈淋巴结可肿大。胸部一般无明显异常体征,可闻及干性或湿性啰音,10%~15%见少量胸腔积液,多伴有肝功能异常和特异性心肌酶升高。
1.3 影像学检查
本组患者均行胸部CT检查。扫描参数:电压120kV,管电流110mAs,层厚1mm,准直0.75mm,时间0.5s,螺距1.1,扫描范围自胸廓入口至后肋膈角。
所有影像资料均由2名以上医师共同阅片,如有分歧时经共同协商得出一致诊断结论。
2.结果
患者胸部CT检查表现为肺胸膜及纵隔淋巴结病变,其中49例患者出现单纯肺病变,15例患者出现单纯胸膜炎,5例出现单纯淋巴结病变。40例患者同时存在肺病变和胸膜炎,7例患者同时存在肺病变和淋巴结病变,4例患者同时存在肺内病变、胸膜炎和淋巴结病变。
肺病变包括肺实质病变和肺间质病变,其病灶分布范围较为广泛。其中24例患者病变在右肺上叶,31例在右肺中叶,44例在右肺下叶;33例在左肺上叶,44例在左肺下叶。
患者胸部CT检查的肺内病变主要表现:56例患者见小叶间隔增厚,55例患者见小叶中心结节,15例患者见网状结节影,64例患者见磨玻璃密度影,34例患者见单小叶炎症,27例患者见实变,4例患者见条索影。
患者胸部CT检查表明,13例患者出现纵隔和腋窝淋巴结增大,8例患者见右侧胸膜炎,12例患者见左侧胸膜炎,35例患者见双侧胸膜炎,均为反应性胸膜炎,本组患者可见胸腔积液。
3.讨论
支原体肺炎是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伴肺炎,过去称为原发性非典型肺炎。本病一般起病较缓慢,初期无明显症状,少数患者可发展为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脑炎,病情有复杂化倾向。溶血性贫血、多发性关节炎、神经系统综合征等为常见的肺外并发症 [1]。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支原体肺炎主要发生在儿童和青年,近年来成人支原体肺炎患者并不少见。40岁以上肺炎患者中,支原体肺炎的发生率均在15%以上。
目前临床确诊支原体肺炎的主要依据是:不同时期双份血清支原体滴度呈4倍增高或降低,但是病情早期支原体抗体滴度常呈阴性,这影响临床早期诊断。肺部X线检查可辅助诊断。肺部X线检查可见模糊云雾状或均匀一致的阴影,近肺门部较致密,向外逐渐变浅,边缘不清楚,通常不侵犯整叶。绝大多数为一叶受累,以下叶多见,左下最多,右下次之,侧位20%左右有少量胸腔积液,10%左右见肺不张,偶见胸膜炎,肺部病变通常在2~3周吸收,完全吸收需4~6周。
由于支原体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无细胞壁,因此β-内酰胺类抗生素治疗无效,治疗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通过支原体细胞膜抑制蛋白质合成可以取得较好的抗支原体作用。如果未能早期诊断并选用合适药物治疗,常会延误病情。
本组支原体肺炎患者中,年龄最大为58岁,未见老年人罹患该病,且以女性患者为主[2-3]。患者行胸部CT检查表现为肺胸膜及纵隔淋巴结病变,其中49例患者出现单纯肺病变,15例患者出现单纯胸膜炎,5例出现单纯淋巴结病变。40例患者同时存在肺病变和胸膜炎,7例患者同时存在肺病变和淋巴结病变,4例患者同时存在肺内病变、胸膜炎和淋巴结病变。肺病变包括肺实质病变和肺间质病变,其病灶分布范围较为广泛。其中24例患者病变在右肺上叶,31例在右肺中叶,44例在右肺下叶;33例在左肺上叶,44例在左肺下叶。肺内病变中,56例患者见小叶间隔增厚,55例患者见小叶中心结节,15例患者见网状结节影,64例患者见磨玻璃密度影,34例患者见单小叶炎症,27例患者见实变,4例患者见条索影。同时,13例患者出现纵隔和腋窝淋巴结增大,8例患者见右侧胸膜炎,12例患者见左侧胸膜炎,35例患者见双侧胸膜炎,均为反应性胸膜炎,本组患者可见胸腔积液。
结合本文结果,笔者认为成人支原体肺炎胸部CT检查结果有以下特点:①以肺部病变为主、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均可受累。②肺内病变以肺间质病变为主,表现为细支气管炎及支气管肺炎,包括小叶中心结节、小叶间隔增厚,网状结节影,磨玻璃密度影,条索影,单小叶炎症,实变,肺不张。③两肺下叶病变多见,但有学者报道支原体肺炎无好发部位[4]。④本病经积极正规抗感染治疗后,多数患者的病变在2~3周内全部吸收或残留少许纤维索条改变。有5例患者左肺下叶病灶抗感染治疗3周后病灶无吸收,在治疗4周后病灶才有所吸收,可见部分患者病灶影像表现为吸收缓慢是支原体肺炎的另一特点。
单凭影像学检查,支原体肺炎难以与继发性肺结核、间质性肺炎、大叶性肺炎和支气管肺炎相鉴别[5]。此时必须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早期正确诊断和治疗支原体肺炎。主要疾病的鉴别诊断依据:①浸润型肺结核。发生于上叶的支原体肺炎很少累及外带,无结节影和空洞,无结核中毒症状,治疗2~3周后可完全吸收;肺结核抗痨治疗一般2~3个月才能吸收。②小叶性肺炎。两侧病变,好发于中下肺,无明显间质改变,肺门及纵隔淋巴结不大,临床症状较重。③病毒性肺炎。双侧弥漫性间质性病变,肺野透亮度增加;支原体肺炎常单侧呈肺段分布,局部透亮度降低。④过敏性肺炎。病变密度淡而均匀,游走性,吸收迅速,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
综上所述,成人支原体肺炎CT表现有多样性和特异性较差的特点,早期诊断困难。对CT表现为节段性不达到胸膜下的浸润病变,并伴间质性改变的高热患者,应及早进行PCR[6]检查以明确诊断,以便早期治疗,获得满意疗效。
【参考文献】
[1] 刘又宁,陈民钧,赵铁梅等.中国城市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665例病原学多中心调查.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6,29(1):3-8.
[2] 张晓晔,张伟,朱敏等.成人支原体肺炎的CT影像表现.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23(7):1026-1029.
[3] 曲丹,林琳,李胜岐.成人支原体肺炎的CT影像特点.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0,26(2):269-271.
[4] 谭晔,潘纪戍,杨正汉.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CT表现.中华放射学杂志,2002,36(12):1112-1114.
[5] 安瑞馥,张国安.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CT表现.临床肺科杂志,临床肺科杂志,2010,15(6):860.
[6] 尤兰华,陈杭薇,栗琳等.多聚酶链反应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的体会.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05,3(1):34-35.
论文作者:闫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30
标签:患者论文; 支原体论文; 肺炎论文; 胸膜炎论文; 淋巴结论文; 小叶论文; 下叶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20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