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南1 李爱梅1 林 欣1 陈 虹21.解放军第187中心医院 海南 海口 571159;2.解放军第303中心医院 广西 南宁 530021
【摘要】 目的 探讨特重烧伤后肠源性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488例特重烧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选患者中60例发生肠源性感染,根据患者治疗后肠源性感染预防及护理对策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预防护理,实验组采用综合性方法预防护理,比较两组预防护理效果.结果 488例特重烧伤患者中60例初诊早期肠源性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2.3%,71例伤后48h禁食且伴休克,肠源性感染发生率为39.4%;138例伤后48h禁食,肠源性感染发生率为9.4%;55例伤后早期肠道营养伴休克肠源性感染发生率为21.8%;224例伤后早期肠道营养肠源性感染发生率为3.1%;实验组预防、护理后心理顾虑评分、生理问题评分、信任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特重烧伤后实施综合性方法预防护理能够降低肠源性感染发生率, 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特重烧伤; 肠源性感染; 预防; 护理方法【中图分类号】R64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036-01
近年来,综合性方法预防护理在特重烧伤患者中广为使用,且效果理想[1-3].为了探讨特重烧伤后肠源性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对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特重烧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我院收治的488例特重烧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入选患者中60例发生肠源性感染,根据患者治疗后肠源性感染预防及护理对策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有患者30例,男21例,女9例,年龄为(21.6~78.9)岁,平均年龄为(45.7±3.1)岁,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护理时间为(14~30)天,平均病程为(18±5)天;对照组有患者30例,男17例,女13例,患者年龄为(20~61)岁,平均年龄为(37.4±1.3)岁,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治疗时间为(20~45)天,平均病程为(25±5.6)天.患者对预防方案、护理措施等有知情权,患者年龄、病程等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预防护理,方法如下:特重烧伤患者入院后告知患者即将进行的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快速、充分的补液复苏治疗,纠正代偿性隐匿性休克,同时做好患者细胞保护治疗和抗感染等常规治疗[4].1.2.2 实验组 实验组采用综合性方法预防护理,方法如下:(1)循环复苏.根据相关实验结果显示:特重烧伤患者休克渡过平稳与否和患者早期肠源性感染关系密切.烧伤后容易引起全身血液灌流不良,从而造成肠黏膜损伤,烧伤后循环复苏延迟,增加了肠黏膜绒毛间质广泛性水肿[5].因此,患者烧伤后必须严密的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在烧伤抗休克输液公式接触少加入液体总入量;输液过程中应该在8h内进行补充晶体液、水、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减少第三间隙血浆渗透压.(2)早期肠道营养.对于不能进食者,可以经过鼻肠道营养管,持续均匀的滴注营养液.食物或营养液加入1g/kg天谷氨酰胺,则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早期肠道营养[6].(3)抗生素.特重烧伤患者早期肠源性感染预防中必须根据患者情况早期使用光谱高效抗菌素,降低早期肠源性感染的损害程度[7]. 1.3 观察指标记录、分析60例特重烧伤患者早期肠源性感染发生率;记录患者预防及护理后相关指标,如:心理顾虑、生理问题、信任感等.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软件分析,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均数±方差)表示,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488例患者早期肠源性感染发生率本次研究中,488例特烧伤患者中60例初诊早期肠源性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2.3%,71例伤后48h禁食且伴休克,肠源性感染发生率为39.4%;138例伤后48h禁食,肠源性感染发生率为9.4%;55例伤后早期肠道营养伴休克肠源性感染发生率为21.8%;224例伤后早期肠道营养肠源性感染发生率为3.1%.2.2 两组患者护理后相关评分比较本次研究中,实验组预防、护理后心理顾虑评分、生理问题评分、信任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预防、护理后相关评分对比(X±s,分)
3 讨论特重烧伤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率较高,患者烧伤后由于肠黏膜屏障功能受到损害,从而造成肠道细菌发生易位后倾入其他循环或脏器, 从而造成患者发生肠源性感染[8].早年间,Markley等人进行了一次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无菌烧伤动物的生存率显著高于普通烧伤动物,无菌动物在烧伤前服用大肠杆菌组显著低于未服用大肠杆菌组(P<0.05),由此说明:对于特重烧伤而言,肠道内的细菌可能参与烧伤整个病程的发展[9].后来,崔凌云等人[10]进行了一次实验,实验中采用异硫氰荧光素标记肠道菌对烧伤动物进行追踪,实验结果显示:对于特重烧伤动物肠道菌可以移到血液与肝、脾、肾等器官内.本次研究中,488例特重烧伤患者中60例初诊早期肠源性感染,感染发生率为12.3%,71例伤后48h禁食且伴休克,肠源性感染发生率为39.4%;138 例伤后48h禁食,肠源性感染发生率为9.4%;55例伤后早期肠道营养伴休克肠源性感染发生率为21.8%;224例伤后早期肠道营养肠源性感染发生率为3.1%. 为了降低特重烧伤患者肠源性感染发生率,综合性预防护理在临床上得到广为使用,且效果理想.综合性预防护理和其他预防护理方法相比优势较低,患者入院后通过加强患者抗休克治疗,能够保护其肠黏膜血液供应,防止肠黏膜进一步损伤;综合性预防护理实施过程中通过对烧伤坏死组织的去除, 封闭创面,能够有效的防治肠源性感染发生率[11].综合性预防护理实施过程中通过早期肠内营养补液能够有效地提高S-IgA 的分泌,改善患者肠黏膜营养状态对损伤黏膜的修复,从而能够有效的防止肠道细菌和内毒素的移位. 同时,综合性预防护理实施采用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以及维生素E、维生素C以及维生素A 等氧自由基抑制剂能够有效的保护肠黏膜屏障.本次研究中,实验组预防、护理后心理顾虑评分、生理问题评分、信任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特重烧伤后实施综合性预防护理能够降低肠源性感染发生率,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治疗预后,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1] 黄明君,何凌霄,刘雪梅.大肠癌患者术前不同营养状态与术后恢复效果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9,25(11):1-3. [2] 黄明君,王正东,吴颖,等.1例大肠肿瘤病人术后营养支持方式的循证护理[J].护理研究,2010,24(4B):1029-1030. [3] 柳继,谈莉君,桑征,等.肠内营养不同灌注方式的效果评价[J].上海护理,2012,12(4):44-45. [4] 李梅,陈亚文.颅脑外伤昏迷患者鼻饲肠内营养四种干预方法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7B):19-20. [5] 黄明君,李卡,蒋理立.胃手术后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患者的循证护理[J].护理学报,2013,10(7A):48-50. [6] 张爱萍,彭燕,陈鑫,等.双歧杆菌对严重烧伤患者肠源性感染的防治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2012,13(12):78-79. [7] 肖帅,刘龙飞,孙鑫国,等.不同时机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源性感染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1):45-47. [8] 姚山川,韩遵华,欧阳兴.烧伤复合伤肠源性感染25例治疗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7):2603-2604. [9] RiceT W,MoganS,Hays M A,etal.Randomized TrialofInitialTrophic Versus Full - energy Enteral Nutrition in MechanicallyVentilatedPatientswithAcuteRespiratoryFailure[J].CritCareMed,
论文作者:林明南1 李爱梅1 林欣1 陈虹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9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3
标签:烧伤论文; 患者论文; 性感论文; 肠道论文; 实验组论文; 率为论文; 营养论文; 《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9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