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大学生学习普通话的障碍及提高策略
王妍妮
(河池学院教务处,广西 宜州546300)
[摘 要 ]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为了更好地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传播先进思想文化,提高普通话水平已成必然趋势。壮族大学生学习普通话既受到地方方言制约,也受到自身认知水平和心理因素的影响。高校可以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维度,采取相关的有效策略,以提高广西壮族大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关键词 ]壮族大学生;普通话;学习障碍;策略
一、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意义
普通话是我们国家的通用语言,它是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在民族和地区的交流与融合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做好语言的统一,是推动经济文化更快更好地发展的前提条件。
(一)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省份。全区有壮族、瑶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而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语言。这些独特的少数民族语言,是我国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中重要的一笔。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地区之间、民族之间人口的流动,人们的交往与交流也不断增强和紧密,而普通话作为一个重要的相互沟通的桥梁,其作用已经日益显现。
文中主要研究了Boost变换器与逆变器电机级联系统的稳定性,首先对Boost变换器进行了开关元件平均建模与阻抗推导,基于闭环小信号控制框图求出其闭环输出阻抗;然后基于阻抗比判据,分析了全速度范围内级联系统闭环稳定性及电感电容的影响,通过搭建的仿真模型进行验证;最后,基于前文理论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引入虚拟电容改良稳定性的方案,通过阻抗分析和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在物品收发、保管的过程中,由于计量错误、检验疏忽、管理不善、自然损耗、核算错误等原因,有时会发生物品的盘盈、盘亏和毁损现象,从而造成物品账实不相符。为了保护企业流动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做到账实相符,企业必须对物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确定企业各种物品的实际库存量,并与账面记录相核对,查明物品盘盈、盘亏和毁损的数量以及造成的原因,并据以编制物品盘点报告表,按规定程序,报有关部门审批。保证工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同时提高管理的效率,保持合理库存量,加快库存的周转等。配送中心建立库存管理系统,使货品管理工作规范化、系统化、程序化。
首先要确保完善高速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制度,并且要为公路桥梁的养护配置专门的专业型养护工程师,选择专业性强的、有责任感的人员从事桥梁养护维修工作。针对桥梁的维修养护制定专门的计划,采取检查和维修相结合的方法,并且要建立起完善的养护检查维修档案,明确记录高速公路桥梁的使用状况及发展状态和趋势等,然后根据其发展状态进行专门的维修保养。
(二)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和科学知识
大学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高校生源变得广泛和充足,一所高校的生源来自祖国的东西南北。由于地域差异和自身语言基础的不同,各地学生对普通话的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北方的学生觉得自己的普通话更接近“标准音”,存在一定的优越感;广西的学生相比之下略显不足,而受到地方方言影响较重的学生更会感到自卑。壮话与普通话的发音、词汇、语法差距大,壮方言的学生更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和自卑的心理。同时,大学生更爱面子,他们更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害怕说错或者说得不够标准而被人笑话。这些消极的心理对壮族大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了重要影响。大学生的年龄已经不是语音习得的最佳阶段,他们使用母语或方言交流已经成为习惯,在家庭环境中绝大多数时间使用母语或方言交流,到了校园或社会环境中,他们要根据表达对象来转换语言进行交流。当母语、方言和汉语无法顺利转换时,苦恼与焦虑的情绪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二、壮族大学生学习普通话的障碍
(一)地方方言制约
首先,高校教师要为学生做好表率,校园内坚持使用普通话交流。我们的教师来自于不同地区,当遇到“老乡”时,地方方言会脱口而出,这样能拉近双方距离,更显亲切,但是不利于校园“推普”环境的营造。另一方面,由于受到方言影响,个别教师在使用普通话教学、交流时也会产生阻碍或者误解,因此教师自身的普通话水平也需要不断提高。良好的语言表达既可以使人际交流更加畅通无阻,也会为课堂教育教学增色不少,更能增加教师的自身魅力。
(二)认知水平限制
另一方面,人是群体动物,为了获得安全感,他们要与周围的社会群体保持一致。当周围的人们都使用壮话时,自己如果不说,便会有不合群之嫌,也会受到排斥。因此,一些壮族大学生会放弃使用普通话而使用地方方言,从而获得群体归属感[4]。
(三)心理因素影响
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国家的一切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先进的文化理念,都使用统一规范的语言来传播。这就要求各族人民无论自身拥有什么样的母语,都要掌握全国通用的语言,并且要能够运用这种规范的语言来接受和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这样既能保证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能与时俱进地接受国家、地区的先进思想理念和文化知识,从而提高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因此,国家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既是各地区、各民族共同发展的长期需求,同时也是国家为培养高知识水平和高素质人才的需要[1]。
壮族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等条件的制约,文化发展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相对发达地区较低,学生对于先进文化和知识水平的接受能力也受到一定限制。课堂教学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反映出,尽管都是通过高考筛选进入大学的学生,由于入学门槛高低不同和文、理、工、医等专业的差别,学生对汉字的了解和掌握的程度也是参差不齐的。部分学生表现出来的识字量非常有限,有的是确实不认识字,有的是认识字却无法准确识别平翘舌音或者前后鼻音等,还有的对汉语拼音都没有完全掌握。而实际上,汉语拼音的教学在小学阶段已经完成。在日常的口语交流中,平翘舌音的出现频率较高,如果掌握不好势必影响普通话水平的高低。
三、提高壮族大学生普通话水平策略
(一)从学校角度而言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普通话的意义所在,因为这是学习普通话的直接动机和动力。要让学生明白,学好普通话能与人产生良性互动,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更能增强自信心和个人魅力。同时,要倡导每一个大学生成为新时代推广普通话“宣传员”,要以此为荣,更要去掉“不说家乡话就是忘本”的观念[6]。广西壮族大学生在学习普通话过程中,易出现畏难情绪、自卑等心理特点。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学生关注和帮助,当学生取得进步的时候,积极鼓励会有助于学生树立自信,帮助学生逐渐消除羞怯、畏难情绪,或使其消极心理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合理设定学习目标,让学生体会到进步的喜悦,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多练。广西是多方言地区,学生同时掌握2~3种方言很常见,他们会根据谈话对象的不同转换语言和使用相应的思维模式。方言使用频率高,普通话使用频率自然会变低,这不利于普通话的学习和提高。课堂上,学生要按照教师的要求配合练习;课后,要跟着教材中的配套音频进行模仿练习,也可以借助网络媒体平台,选择优秀的诵读作品来练习,还可以向电视节目主持人学习。养成每天坚持读书的习惯,量的积累必然有质的飞跃。在校园中要争做“推普小标兵”,改掉以往看交流对象选择方言的习惯,坚持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普通话,增加使用普通话的频率。当然,少说方言并不代表普通话可以完全取代方言。方言是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语言,这些富有民族特点的语言承载着独特的人文、历史背景。普通话的传播和推广,并不意味着磨灭或取代民族语言,相反,我们要对其给予尊重和保护、传承和发展。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壮族学生会不断地切换使用母语和普通话。而当其普通话水平已经提高到一定阶段,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已经基本不存在或者影响很小,并且其自身能够准确辨别方言和普通话的区别的时候,我们也不反对其在特定场合使用多语言交流。毕竟,能够实现普通话和方言两者和谐共生,是人们的最美期待,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尊重。
(二)从教师角度而言
我国有55个少数民族,而壮族又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是广西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广西的壮语由于使用地域的不同也存在较大差别,体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壮族的民族语言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泰语支。壮语分为北部方言和南部方言两大方言区,北部方言有桂北、柳江、红水河、邕北、右江、桂边、邱北七个土语,分布区域宽广,使用人数占壮族总人口70%;南部方言有邕南、左江、德靖、砚广、文麻五个土语[2]。广西壮族的大学生在这样错综复杂的环境下学习普通话,无法避免受到壮方言和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这种影响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壮族学生对于母语具有特殊情感,尤其是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遇到老乡,使用本族方言交流成为必然的选择。有的壮族大学生是在掌握了母语的基础上学习汉语的,学习过程中两种语言交汇使用,这就无法避免地出现模糊不清或者张冠李戴的现象。壮语和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各有特点,例如,壮语标准音音系有23个声母、78个韵母、9个调类,而且调类的调值因土语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北部方言没有送气声母等。这些巨大的差别,制约了壮族大学生对汉语的学习,掌握起来难度自然也很大[3]。
首先,高校要做好顶层设计,根据本校实际合理制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对普通话课程进行定位和课程设置,如课程性质、开课学时、授予学分、授课对象等。对于师范类专业的大学生,可以把普通话设置为必修课程,学时32个课时左右,由省级以上普通话测试员进行授课,系统学习普通话。对于非师范类的学生,可以设置为公共选修课,让学生自主选择。还可以提供免费的普通话考前培训课,培训两个小时,专门讲解考试攻略等。此外,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开展各种级别的沙龙活动,如针对考过了二级甲等想达到一级乙等的学生开设普通话高级班,针对二级乙等想考二级甲等的学生开设普通话中级班,针对未达到二级乙等的学生开设普通话提高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来选择课程。普通话的提高是一门技术活,不仅仅需要下苦功夫,方法得当才能事半功倍[5]。通过专业教师的指导,学生明确地认识到他们自身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和练习,这样才能加快提高普通话水平的步伐。
(三)从学生角度而言
1.多听。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准自己的不足,使用正确、科学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和练习。课上课下做到勤说、多练、多听,训练普通话的听说能力。语言的学习和其他课程不一样,不张嘴、不练习、只学理论不开口,是无法取得进步的,任何技能的习得均是如此。多听教材中的音频资料,听新闻联播或中国优秀的广播电台,进行模仿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才会逐步养成规范的发音,培养出良好的语感,做到语言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才能实现普通话水平的提高。普通话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和毅力。
其次,高校要大力推广普通话,营造良好氛围。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语言环境的营造是很重要的。在校园里要把普通话作为统一、规范的通用语言,要求全校师生在课上课下,统一使用规范的普通话进行教学和日常交流,要使标准的普通话成为校园里思想传播、信息交流、师生互动的规范范式,努力创造以普通话为交际和思维工具的语言环境。加大推广普通话的宣传力度,发挥校园媒体的示范作用。借助每年一届的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每年9月的第三周)活动,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大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激发广大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兴趣和热情,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积极性,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和人文氛围。还可以通过校园广播、LED电子大屏幕播放中华经典诗词的优秀作品,这也是增强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
检察院审前监督权新论——以监察体制改革为视角的分析 ………………………………………………………… 刘甜甜(4.58)
3.多问。在学习普通话的进程中,学生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候学生要积极请教老师或者学得比较好的同学,不能对问题一知半解,听之任之或者自行忽略。不去解决的问题永远是问题。遇到问题多问、勤问,会少走一些弯路,提高学习效率。向别人询问的过程,也是获得更多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的过程。这些方法和技巧能够在未来的学习中对自己有所帮助。此外,还可以“问”词典。老师和同学无法时时刻刻帮助自己解决问题,他们的解答也未必绝对正确,当产生疑问或遇到模棱两可的问题时,学生可以自行借助权威工具书查询,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
4.多积累。语言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既要学习理论,又要掌握技能,更要不断地丰富自身知识储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学生需要大量阅读书籍,尤其是优秀的作品和经典之作,品味其语言和文字的艺术魅力,培养美感,提高自己的语言涵养。要养成勤读书、做笔记的习惯。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学生词汇量增加了,语感增强了,语言的悟性定能有极大的提高,普通话就会越说越好,越说越自信,最终能够轻松愉快地驾驭语言,同时还陶怡了情操[7]。
秸秆直燃发电技术为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提供了良好的结合点,提高了农民的收入,逐步建立了产业供给农业的长效机制,平衡了城乡发展。我国秸秆直燃发电产业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定将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起来,形成一个新的朝阳产业。
四、结语
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和现实的需求。普通话既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又能加强交流,对社会经济发展、提高文化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普通话的推广与普及、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提高,高校责无旁贷,任重道远。学校要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积极提供相应平台,营造良好氛围;教师要发挥示范作用和提供教学指导,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运用普通话,最终实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这也是社会对应用型人才提出的内在要求。
[参考文献 ]
[1] 景志明.民族地区普通话推广的传播学思考[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54-56+88.
[2] 倪大白.侗台语概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0:16-17.
[3] 莫幼政,甘芳明.壮族学生普通话学习的难点及应对策略[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84-87.
[4] 赵君.普通话学习与使用中的障碍心理浅探[J].青海教育,2011(6):51-52.
[5] 王妍妮,杨静.翻转课堂在地方高校普通话教学中的尝试运用[J].大学教育,2018(1):156-158.
[6] 唐蓉青.普通话教学中学生训练障碍分析[J].湖南教育(B版),2017(4):42-43.
[7] 李彬,王斌.讲好普通话的障碍及其学习方法[J].新课程学习(中),2011(4):92.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9)02-0102-03
[收稿时间 ]2018-06-27
[基金项目 ]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语言文字研究专项课题“广西壮族大学生普通话语音习得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5ZYG016);2017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少数民族文化在地方高校特色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7KY0553)。
[作者简介 ]王妍妮(1982-),女,广西百色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教学管理。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