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莉彦1 孟祥音1 郑颖2 李巨1通讯作者
1.解放军第202医院妇产科 辽宁 沈阳 110003;2.沈阳军区总医院北陵临床部 沈阳 110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率病因、临床特点、处理方法和母儿预后.方法 对4例妊娠合并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现病史、临床表现、骨髓穿刺检查结果进行分型,按不同分型采用个性化化疗方案控制病情,对产前存在贫血和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给予对症治疗,适时终止妊娠,观察母儿预后.结果 我院同期妊娠合并白血病的发病率为10.74/10万均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其中妊娠早期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型(M2 型)1例占25%,妊娠晚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2例占50%,妊娠中期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型)1例占25%.仅1例存在装修接触史.经个性化疗后1例M2型早孕患者因胚胎停育行清宫术后病情完全缓解.1例M4型孕中期患者拒绝化疗,于妊娠21周自然流产之后患者失随访.1例孕晚期M3 型患者经化疗病情稳定后于妊娠33周行剖宫产术分娩一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另1例孕晚期M3型患者并发DIC,经纠正DIC和贫血后行剖宫产术,分娩一健康新生儿术后因出血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共出血3500ml,术后经化疗病情完全缓解.结论 接触化学物质与该病发生有一定关系.妊娠合并白血病可致胚胎停育、流产及胎儿生长受限,孕产妇易并发贫血、血小板减少和DIC,产时及产后易发生出血.母儿预后取决于及早诊断、化疗、对症治疗和适时终止妊娠. 【关键词】 妊娠; 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诊断; 治疗; 预后【中图分类号】R714.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183-01
本文通过对4例妊娠合并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研究对象:自2008年3月至2014年2月间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2医院经妇产科及血液科诊断为妊娠合并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者共4例.患者的年龄为26-41岁,平均年龄(28.5+-4.12)岁均为妊娠期发病并诊断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其中妊娠早期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 型)1例(1号患者),妊娠晚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2例(2号、3号患者),妊娠中期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型)1例(4号患者).3例发病无明显诱因,1例患者自诉近4个月单位装修.
1.2 临床表现及化疗方案1.2.1 临床表现 全部患者均有贫血貌、乏力、发热及出血倾向.详见附表1.
表1 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1.2.2 辅助检查 全部患者均为于妊娠期首次诊断为白血病,血象均明显异常,其中中度贫血2例,重度贫血2例.外周白细胞低于正常1例,异常升高1 例,处于正常范围2例.血小板全部低于正常,最低者6×10/L,最高者23×10/L.合并DIC者2例.1例骨髓穿刺结果提示M2型即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2例骨髓穿刺结果提示M3型即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骨髓穿刺结果提示M4型即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3例患者融合基因检测为阳性,1例未行融合入基因检测.免疫分型结果均符合表型.3、化疗方案:均采用联合化疗法.M2型患者采用MA 方案(米托蒽醌、阿糖胞苷),DA 方案(柔红霉素、阿糖胞苷)及Ara-C+DXM+MTX(阿糖胞苷、地塞米松、甲氨蝶呤);M3型患者采用ATRA+AS2O3+DNR 方案(维甲酸、亚砷酸、柔红霉素);M4患者因经济原因未行化疗.所有患者均给予对症治疗,必要时输红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治疗. 1.3 观察指标妊娠合并本病的分型、发病率、治疗情况及母儿结局.
2 结果2.1 发病情况及疾病分型同期就诊于我院的妊娠妇女人数为37218人,妊娠合并白血病的发病率约为10.74/10万.全部患者均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其中妊娠早期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型)1例占25%;妊娠晚期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2例占50%;妊娠中期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型)1例占25%.1例发病存在诱因,其余3例无明显诱因.
2.2 治疗情况2.2.1 孕早期发病1例(M2型):给予MA 方案(米托蒽醌、阿糖胞苷)化疗,化疗第一疗程缓解期出现阴道流血,胚胎停育给予输血小板悬液及红细胞悬液支持治疗后行清宫术.后继续给予MA 方案及DA 方案(柔红霉素、阿糖胞苷)化疗并鞘内推注Ara-C+DXM+MTX(阿糖胞苷、地塞米松、甲氨蝶呤) 完全缓解.2.2.2 孕中期发病1例(M4型):由于患者经济原因未行化疗,仅给予输血小板、红细胞悬液支持治疗.孕21周+患者突发下腹痛伴阴道流液后自然流产,查胎盘胎膜残留,给予清宫术,该患者失随访.2.2.3 孕晚期发病2例(M3型):1例给予ATRA+AS2O3+DNR方案(维甲酸、亚砷酸、柔红霉素)化疗方案,患者病情控制较稳定后于孕33周+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分娩1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术后继续化疗达到完全缓解.1例(3 号患者)给予输红细胞悬液、纤维蛋白原、血小板等支持疗法,后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分娩一健康新生儿,术后持续阴道流血,遂行次全子宫切除术,2次手术及术后24h共计失血3500ml.后给予ATRA+AS2O3(维甲酸、亚砷酸)方案诱导化疗同时给予维生素C提高亚砷酸疗效;ATRA+DNR(维甲酸、柔红霉素)方案巩固治疗达到分子学缓解,辅以鞘内注射防治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达到完全缓解.4例患者的治疗及并发症情况见表2 2.3 母儿结局4例患者除一例失访外,其余3例患者化疗达到完全缓解,均健在.2例新生儿发育均正常,另2例胚胎停育.
3 讨论3.1 关于发病率妊娠合并白血病的发病率国内外报道不一,国外研究显示妊娠合并白血病的发病率为1/75000,其中急性白血病占88%多发生妊娠中晚期,国内王山米等的报道妊娠合并白血病的发病率约为25/10万.本组4例,均为妊娠合并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占同期妊娠的10.74/10万,略低于国内报道未发现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原因可能是急性白血病发病人群多为年轻人,很多慢性白血病患者已经超出生育年龄.
3.2 关于病因白血病的发病是一个多种病因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目前认为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约5%的白血病与遗传因素有关,本组中无明显遗传因素致发病的患者.家庭及工作场所装修会增加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病风险.本文中的1例患者自述发病前近4个月单位一直在装修,考虑患者患病与装修过程中接触化学物质有一定的关系. 3.3 关于临床特异性表现本文中全部患者孕期均出现阴道流血,其中3例出现皮肤瘀血瘀斑,2例出现牙龈出血.M2及M3型患者出现了肺内感染,2例M3型患者均合并DIC,2号患者还合并有心力衰竭、急性肾衰竭及重度子痫前期,3号患者还合并胸腔积液.
表2 4例患者的治疗情况及并发症
3.4 白血病对妊娠的影响3.4.1 白血病可导致胎盘功能低下,自然流产、早产、胎儿生长受限及胚胎停育的发生率是正常妊娠的3—4倍.3.4.2 妊娠合并白血病患者更易发生病理性妊娠,如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胎盘早剥等.3.4.3 白血病可导致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增加了流产、感染、孕期及围生期出血、DIC及多脏器功能衰竭的风险. 本文4例妊娠患者均有中、重度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是妊娠合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重要特点,必要时应行骨髓相检查.本文中3例患者出现皮肤黏膜淤血瘀斑,2例患者出现牙龈出血,2例患者出现视物模糊、眼底出血,2例合并DIC患者,1例患者不全流产合并失血性休克,1例患者剖宫产术后出血不止,后行次全子宫切除术.可见白血病造成的出血对于妊娠及围产期患者的危害是明显的.
3.5 关于预后妊娠合并白血病患者的预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及早诊断、化疗及白血病能否得到完全缓解.产后出血及感染也容易造成预后不良.本文中2 例晚期妊娠患者均发生了产后出血和肺部感染,但经对症处理后病情并未恶化,化疗后均达到完全缓解,现均健在.本文中2例新生儿生长发育均正常. 可见,妊娠合并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只要早期发现、治疗措施得当争取良好的母儿结局是有可能的.
参考文献[1] 王志启,王山米,等妊娠合并白血病14例临床分析.中华妇产科杂志,[ 2003,38(4):233~235. 2] (王米山,江滨 妊娠合并白血病8例报告.北京医科大学学报,1996,28 [ 1):42~43. 3] 侍庆,王学峰妊娠合并白血病的诊治.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4,[ 20(5):272~274. [4] 曹泽毅 中华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626~627. 5] 孙利环,赵悦淑等1310例城市妇女妊娠期贫血发生状况及相关因素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2);2998~2999.
论文作者:郑莉彦1 孟祥音1 郑颖2 李巨1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9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5
标签:白血病论文; 患者论文; 淋巴细胞论文; 粒细胞论文; 白血论文; 方案论文; 术后论文; 《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9月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