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取石治疗胆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胆管结石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术式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胆道探查取石)与实验组(5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取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0%)明显低于对照组(14.0%),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胆管结石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取石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胆道探查取石。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取石术;胆管结石;有效性;安全性
胆管结石属于临较为常见的胆石症,胆管结石的发生与个体饮食、居住环境、遗传具有密切的联系,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胆囊切除联合胆道探查取石,传统胆囊切除为开腹手术,近些年我国腹腔镜微创手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1]。本次研究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取石治疗胆管结石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对我院2012年3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胆管结石患者分别给予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胆道探查取石与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取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会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入院后均出现腹痛、发热等症状,B超、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患者符合胆总管结石临床诊断标准。实验组5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4:11(28/22),患者年龄在25岁至75岁,中位年龄为(53.28±1.25)岁。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7:23(27/23),患者年龄在23岁至76岁,中位年龄为(53.31±1.24)岁。参与本次研究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排除标准:(1)排除既往有其他腹部手术病史患者。(2)排除合并其他部位结石患者。(3)排除合并脑、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患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均给予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胆道探查取石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护理人员适当将患者腰背部垫高,给予患者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于患者右上腹部经腹直肌做一长约15厘米的手术切口,逐层分离皮肤、皮下组织进入腹腔后,观察患者胆囊、肝门组织后分离胆囊动脉、胆囊以及胆囊管,摘除胆囊摘后牵拉胆囊管,于胆总管前壁做一长约2厘米的手术切口,探查胆管进并将胆管结石取出,确认胆管内无结石残余后修剪好T管,并将其插入胆总管,缝合胆管切口,放置引流管,关闭腹腔。
1.2.2实验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取石术进行治疗,患者取头高足低仰卧位,于患者脐下1厘米处做手术切口以建立气腹,分别于右腋前线肋缘下、右锁骨中线肋缘下、剑突下偏右做手术切口,置入腹腔镜以及相关仪器,在腹腔镜下观察胆囊、肝门等相关脏器结构,常规分离胆囊管、胆总管、胆囊动脉,切断胆囊动脉并夹闭其近端,牵引胆囊,参考对照组行胆道探查取石术。
1.3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等相关手术指标。
(2)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胆道感染、胰腺炎、胆漏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整理,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症其相关计量资料(±)平均数表示用t验证;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其相关计数资料(%)百分数表示用X2验证;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具体情况(见表1),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实验组肛门排气时间早。
表1 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 [、n]
2.2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具体情况如下
实验组1例胆道感染、1例胰腺炎、1例胆漏,共有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对照组3例胆道感染、2例胰腺炎、2例胆漏,共有7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0%VS14.0%),X2验证,X2=5.104,数据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结石症治疗方法较多,绝大部分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需切除胆囊,传统胆囊切除术为开腹切除胆囊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相比对患者局部造成的创伤大,患者术中腹腔脏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空气中的尘埃可对腹腔内肝胆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刺激,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4]。本次研究显示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取石的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25.62±14.25)min、术中出血量为(61.25±8.62)mL、肛门排气时间为(1.58±0.52)天、平均住院时间为(7.62±1.25)天,实验组相关手术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明显低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实验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住院时间短,术中出血量与并发症发生率低。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取石治疗胆管结石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管辉球,张俊华,徐恩文等.输尿管导管胆道引流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内镜治疗非扩张性肝外胆管结石112例中的应用[J].中华消化杂志,2015,35(10):697-699.
[2]张铭,李伟.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7):99-100.
[3]王怀志,苑军正,汪海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管结石原因分析及处理[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6,10(2):179-180.
[4]杨大卫,傅继宁.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与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胆胰管造影(ERCP)联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价值[J].中国农村卫生,2016,21(20):12-12,14.
论文作者:李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6月下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7
标签:胆囊论文; 患者论文; 胆道论文; 胆管论文; 实验组论文; 结石论文; 腹腔镜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6月下第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