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读语言学习表达范式
读是学生和文本之间最直接的接触,倾注感情的诵读更是学生和文本的深层次交流,因而阅读教学中应当从语言文字着手指导学生,细细品读,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读中体味文本语言特色,领会表达方式的特点,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体悟遣词造句的神奇。通过学习与模仿,将学习结果,固定下来。如教学《石榴》一课,引导学生品读精美语句:熟透的石榴高兴地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成熟的喜讯。
师:这个句子,老师很喜欢,读着读着,我感受到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的石榴,而是有了生命的(娃娃)
2.你们也读读这几句话,看看你还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石榴有了生命?根据学生说随机点”咧嘴笑、急切地扒开、张望、报告喜讯等词,让学生模仿形态展开,想象说石榴怎么这么开心?在看什么呢?有什么好消息告诉我们呀?
再指导朗读石榴娃娃是多么可爱让我们用朗读表现出来。
师:这段写石榴的话,轻声读一读,说说你更喜欢那一句?
出示:石榴成熟了,露出满满的籽儿,这些石榴从绿黄色的叶子中露出来。
3.小结写法,指导齐读。是啊,把石榴当成人来写不仅写出了石榴的可爱,写出了作者对石榴的喜爱。
4.石榴娃娃真可爱呀。出示橘子树上的不同照片。(有的三个结在一起,有的两个结在一起,还有的单独一个。)仔细看看他们都在干什么?选择一幅图也把他们当做娃娃来说一说。
学生交流:橘子娃娃孤独地躲在树叶间,好像十分不开心。
橘子娃娃拥抱在一起跳双人舞。
橘子娃娃像三个形影不离的小伙伴在商量事情。
三个橘子娃娃像三兄弟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庆祝胜利。
《石榴》这一课是一篇状物的散文,作者运用拟人化语言,丰富的想象,把石榴看做小娃娃,通过“高兴的笑了”“笑了咧开了嘴”“笑破了肚皮“”等一系列,拟人的动作,将石榴的形神栩栩如生的展现在读者眼前,语句中洋溢着奇特的现象和浓浓的喜爱之情,让学生为之感染,同时也洗的遣词造句的技法。
二、.品读表达形式,领悟写作技巧。
1.关注单元训练点。
教材中即使同一个单元的课文在写作技巧上也各有侧重点。因此,在钻研教材时不能孤立片面,而应建立纵向与横向联系。在深度解读不同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单元训练点,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某些技巧的练写。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课文安排了《卢沟桥烽火》《半截蜡烛》《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
三篇不同的课文及一篇习作《老师不在场时》。教学时充分考虑这三篇文章在写作上的共同点:1.按照时间或者事情发展顺序,写清事情的经过。2.是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进行“”一波三折的描写,表现人物的爱国情感。在阅读教学时,让学生细读文本研读语言,感受人物语言描写的精妙—作者细致的观察,抓住人物说话时的丰富表情,动作,内心世界,展表现人物品质。同时为了落实抓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的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拓展阅读《渑池之会》《三打白骨精》《三顾茅庐》等故事,让学生感受到这种写作方法,能使文章内容生动,情节起伏,吸引读者。单元练习时让学生趁热打铁,写出老师不在场的趣事,写趣事的一波三折,一切就水到渠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了解表达的特点
特点记述文本与众不同的特质,是最具教学价值的。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解析表达的特点,为其拨云见日,发现阅读的价值。
在教学《三打白骨精》一课的教学中,我关注到表达特点,进行了这样的教学设计。在学习了“变成美貌的村姑”,“变一成老婆婆”,“变成一个老爷爷”,这三个故事后让学生自读自悟的形式展开教学,引导他们从故事的阅读中,发现作者写故事的方法,表达特点就在读读写写实践中得到印证和学习。
师:既然两次就可以打死白骨精,为何作者要再安排三打呢?
生:因为一打是打风波,二打,打出故事的高潮
生:三打,打出悟空的勇敢和智慧。
师:是的,故事中采用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使故事生动曲折,扣人心弦。这正是一波三折的叙事方法魅力所在。
师:请大家再读读《渑池之会》说说你的见解,感受一波三折的写作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品读三折,感受一波三折的故事写作方法及魅力。再拓展阅读学生对一波三折的写作特点深入内心。
3、学习表达的方法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可见要是倾吐合法度,关键在于是否有吸收得法。而阅读教学是学生吸收语言秘密的主要途径。阅读教学意在于引领学生通过对文字的阅读,学习叙述表达的方法。因此`教学时,应该在相对隐蔽的,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对语义表达起到积极作用的特殊方法上下功夫。
例如在教学《天游峰扫路人》时在引领学生通过品读描写天游峰的语句,让学生明白课文通过形象的语句,具体的数据,侧面烘托的描写感悟到天游峰的高和险的特点,让学生明白可以多种方法描写一个事物的特点。在通过品析人物语言,外貌动作等语句感受天游峰扫路人的乐观,豁达的品质。最后在引领学生回顾全文提炼写法。
师:课文题目是《天游峰扫路人》分明是写人的文章,可文章中却花了那么多笔墨描写天游峰的高,险,陡等描写,这与文章内容不符,多余的应该删去。
学生经过讨论:
生:文章插入天游峰的描写,更能衬托出扫路人的艰辛。
生:文章插入听有分的描写,更能反衬出扫路人坚强不息,乐观的精神,我觉得这样写很好。
4.关注细节描写
作家戒林曾说:“”我读过许多中小学生的作文,不少平淡无味,大抵相近的情节往往是作品限于平淡,而让人难忘怀的还是那些富有生动细节的作文,因而,习作中细节描写,是人物魂魄所在。因此要关注细节描写。六年级下册《天游峰扫路人》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扫路人是茶,既平淡又芳香怡人,令人回味无穷,这种平凡中闪烁着伟大的魅力就蕴藏在文中的细节描写。
“引”,“沏”,“扫”等动作写出了老人热情,认真负责,不怕辛苦。
“不累,不累,我每天早晨扫上山,傍晚扫下山扫一程歇一程,再把好山好水看一程。”“30年后我照样请你喝茶。”轻松、悠闲的爽朗的态度,体现了老人的自信乐观豁达。“瘦瘦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这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从外貌描写中,看到了一位朴实勤俭善良的老人,神态“轻松悠闲,朗声大笑”这种神态描写,也值得品读,饱含的老人爽朗乐观。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品读这些细节,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如何进行人物描写,学生也了然于胸。接着结合课后习作进行写人练笔,学生便能自觉地从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等方面把人物全面写生动,文章的感染力大增强,学生的习作能力也得到提高。
“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敏锐的触觉,活用教材,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方法,留住的是课堂的无限精彩,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使学生写作实践中能“化为践履侣,左右逢源。”
论文作者:林巧红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学生论文; 石榴论文; 方法论文; 习作论文; 语言论文; 人物论文; 一波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