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它历经百年还能焕发机与活力,就是因为它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而这一理论品质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需要我们正确把握其实践的精神实质,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完善的过程。作为科学理论的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随着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生相伴逐步丰富、充实、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社会主义事业的进步,马克思主义理论必将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因此,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必备品质。
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思想内涵
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它作为发展的科学,认为自然界、社会和人类的思想始终处于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不承认世界上有任何终极状态和终极真理。马克思从来不满足自己既有的理论成果,总是面对时代问题,面对客观实际,面对实践发展,敏锐地洞察和把握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并根据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类认识取得的最新成果,来修正、完善、发展自己的理论。因正是这样从时代性问题出发研究哲学理论,使马克思主义不再是以建构抽象的形而上学体系,给人类永恒不变、包治百病的绝对真理为目的。因为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如果不与具体的不断变化的实际相结合就会变为僵化的教条。[1]
在马克思看来,理论研究必须面向实践、面向现实世界,认识和把握现实生活,关注人和人类命运。马克思指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 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 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恩格斯同样认为,在辩证哲学面前,“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 绝对的东西、神圣的东西;它指出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在它面前,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什么都不存在”。[2]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的革命的本质,既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内在根据,也是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集中体现。
二、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保持着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在于它是一门发展的学说。其一,马克思主义理论存在着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内在自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不把马克思主义看作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把它当作不断发展和不断创新的理论。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3]这种理论上的清醒和自觉,无疑成为马克思主义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和自身动力。其二,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科学,社会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俄国革命要求突破马克思主义,中国革命要求突破俄国革命的模式,无一不是具体革命实践的需要,实践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门发展的学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开放性也决定了它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多层次的理论,它不仅仅是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还是历史和时代精神的逻辑统一,是兼收并蓄和创新发展的统一。这种理论本身蕴涵的开放性决定了它一定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内在品质还深深根植于它的科学性。在认识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方面都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态度,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革命,它的形成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所以它的发展也是科学的;作为在实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科学,马克思主义以严格的客观事实为依据,它在发展过程中同一切事实不相符合的唯心主义做坚决的斗争。所以,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发展的又一内在动力。
三、实践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一)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要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实践中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基本原理。一方面,我们要认清并深入批判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的错误。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是各种背弃马克思主义的企图和做法的主要理论根据。这种论调把马克思主义看成了一成不变的东西,不懂得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它必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类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地得到充实、丰富和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要坚决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倾向。在现实生活中把马克思主义当成教条的大有人在,他们表面上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所折服,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万应不变的良方,但一旦从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上找不到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或运用现成答案不能完全解决新的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时,就会指责人们的实践偏离了马克思主义,就会认为马克思主义“没用了”。因此教条主义不仅会使人们思想僵化,从而窒息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而且它与那种否定和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倾向之间也是内在相通的。
(二)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要从现当代世界和中国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理论作为一种既成的东西,总是具体的、历史的,有其内在的深刻的局限性,相比较于鲜活、生动的社会生活,理论的东西可以说是静观的、稳定的,甚至是滞后的。因此,是理论必须与时代共同前进,而不是时代与理论并留。不应是时代去适合理论,而应是理论来适应变化了的时代,这也正是与时俱进的应有之义。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迅速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整个世界和我国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人们面对客观情况的急剧变化,思想上、意识上出现混乱是必然的,加之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和思想渗透,造成了各种思想文化观念相互碰撞激荡的局面,致使人们在一些重要的问题上界限模糊、是非不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和创新,用科学理论指导解决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
参考文献:
[1]王桂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J].社会科学辑刊,2003(6):13.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81页。
作者简介:强巧丽(1988——),女,汉族,甘肃省静宁县,硕士研究生,单位: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论文作者:强巧丽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5年10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7/7
标签:马克思主义论文; 理论论文; 与时俱进论文; 科学论文; 恩格斯论文; 马克思论文; 品质论文; 《文化研究》2015年10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