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措施论文_张天卒

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措施论文_张天卒

中铁二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市政工程公司 广东省广州市 510000

摘要: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加强对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提高路基的承载能力,降低软土地基中的水分,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地基的稳固性,还能延长路桥的使用期限,从而为车辆安全行驶提供有利条件。文章主要对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措施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有效改善软体地基的地质特性。

关键词:路桥;软土;路基

引言

道路桥梁建设能促进各个地区之间的交流,还能够增加我国的经济发展。但是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路桥施工经常会遇到土质疏松、稳定性极差的地域。这种软土地基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对路桥造成一定的损失,如地基塌陷导致路桥毁坏,地基土质硬化导致路桥使用寿命大大减少。所以,软土地基的处理非常的重要,处理不当时,就会埋下安全隐患问题,威胁到人们的出行甚至是生命安全。

1软土路基的特点

软土一般指含水量大、高压缩性、低承载力、抗剪强度低的细粒土。主要可分为淤泥、淤泥质土、泥炭、泥炭质土等。就软土路基的性质来说,表现为天然含水量丰富、强度低、空隙大,会对道路桥梁施工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在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土路基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抗剪能力低。排水的固结条件差决定了软土地基具有抗剪能力低的特点,排水时,软土地基抗剪能力越低,固结的程度就越差,二者的关系是呈正相关,反之同样成立,如果固结的程度提高了,软土地基的抗剪能力也就提高了。三是,稳定性差。当出现雷、雨、雪天气时,大部分软土地基都会出现问题。在没有任何外力的情况下就可发生自然沉降。尤其是路桥竣工投入使用之后,在强负荷的影响下,地基会持续发生沉降现象,而且沉降得非常不均匀,给施工人员造成困扰。因此,当施工中遇到软土地基时,如果不采取行之有效的处理方法,一定会降低桥梁的施工质量,甚至会在路桥竣工后,影响车辆的安全行驶,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四是,渗透性强。软土地基最典型的特点就是含水量高、空隙大。通常软土地基的天然孔隙比是1~2,不超过4,而含水量则可达到75%,这些特点都会让软土地基的渗透性增大,从而降低抗剪能力。在市政道路工程中,软土地基是比较常见的,此时必须要借助科学、合理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有效的解决这类问题。市政道路工程软土地基的处理水平不仅关系着工程的建设周期、工程造价等,同时也会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质量管理水平。鉴于此,对市政道路工程施工中软土地基的处理技术措施进行分析,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措施

2.1强夯法

在道路桥梁工程中,能用强夯法的工程比较少,一般情况下,强夯法只适用于黏性土、碎石土或者湿陷性黄土这类砂性土质的软土地基。强夯法即借助重锤从高出快速落下所产生的冲击力下砸,使得原本比较松软的软土地基在强力的击打下,密度越来越高,最终达到坚硬、紧实的目的,以此来提升地基的承重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强夯法的操作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所用时间也相对较少,效果却很明显,同时其操作成本也比较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道路桥梁工程的经济收益最大化。因此在砂性土质的软土地基中,强夯法比较常用。

2.2换填法

在道路桥梁施工中,软土路基的深度如果相对较浅,那么可以使用换填的方法进行施工处理。换填技术主要把道路桥梁路基下的软土路基进行清除,然后填入一些稳定性能好、抗压能力强的材料,从而来提高道路桥梁中软土路基的承载能力。但是在施工中需要注意的是,在换填施工完成之后,必须要对其进行反复的整固,使其最终形成硬垫层,增加道路桥梁路基的强度。换填施工法具有以下几种方式:爆破法、抛石法、埋填法等。抛石法,由于收集石料比较简单,所以比较适合用在市政道路工程排水条件较差的地方,而且在施工过程中,不需要在做其它处理所以使用较多。埋填法就是在道路桥梁路面的土层比较脆弱时,先将道路桥梁路基中的水排除,就可以使用埋填法。一般在施工中,施工人员必须根据实际的施工地质条件进行选择性施工,确保道路桥梁路基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2.3砂砾垫层法

采用砂砾垫层技术处理法,一般都是在施工进程得到合理控制,并且砂砾质量良好的基础上,通过提高软土路基的排水效果都采取的处理措施。该处理技术的作用机理是当砂砾垫层厚度适中后,来提高排水面,进而促进地基中的水分快速、有效排出。在荷载作用下,软土路基能的排水凝固速度会明显加快,从而促进整体结构抗压强度的增加。砂砾垫层中所应用的材料主要是中等、加粗的干净砂砾,其中含泥量比较少,具有良好的凝固效果。在实际施工之前,施工人员首先需要对基层进行压实和洒水工作,对砂砾表层进行仔细检查,确保其呈湿润状态后才能够正式施工。

2.4表面排水法

在路桥施工过程中,要想对软土地基进行有效处理,施工人员要加强对表面排水方式的重视,降低软土地基对路桥的危害,提高施工质量。由于软土地基中有较多水分,通过表面排水方式能够对软土地基中的水分进行排放,这样不但能够提高软土地基抗载能力,还能增强软土地基的渗透性,从而提高地基的稳固性,为接下来的施工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路桥工程中,施工人员要认识到表面排水方式的重要性,使其在路桥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力度,确保施工人员对软土地基有一定了解,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处理方式,最大限度内降低软土地基的含水量,促进桥梁建设持续发展。在对路桥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要加强对机械设备的使用,这样不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延长路桥的使用期限,提高工程经济效益。

2.6水泥搅拌固化技术

水泥搅拌固化方法一般在饱和软土地基中应用较为广泛。水泥搅拌固化加固法的主要依据的是水泥的水化凝固力,在需要进行加固处理的软地基部位安装机械设备,然后在机械设备中投放一定量的水泥,在搅拌的过程中,水泥会和软土中的水分发生反应,以此来对软土地基进行固定。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一是,在水泥拌和过程中,机械设备的位置应该保持不变,以确保加固的有效性;二是,在水泥与软土共同搅拌前,要在其中加入适量的水,拌和均匀后再投入到机械设备中,以此来保证搅拌的和易性。虽然水泥搅拌固化加固法具有较好的加固效果,但是由于其施工前的准备工作较为复杂繁多,相应的施工技术要求也较高,因此,在实际的应用中不太广泛。

2.7粉煤灰碎石桩加固技术

粉煤灰碎石桩加固技术就是将碎石、粉煤灰、石屑等与水泥拌和在一起,并将拌和物浇筑在软土地基上,形成高强度的桩结构,达到软地基加固的目的。粉煤灰碎石桩加固法具有流动性强和桩基牢固的优点,并且施工工序较为简捷,材料消耗也比较少,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利用粉煤灰碎石桩加固技术很容易出现堵管现象,主要是在泵送混凝土的过程中出现。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粉煤灰碎石桩加固法的提升速度比较慢,混凝土很难在较短时间内被排出。还有一种原因是泵送软管的弯曲半径比较小,混凝土在弯道输送时的流速就会降低,容易出现堵管现象。若不及时解决堵管问题,那路桥软基加固效果则会受到影响。

结语

综上所述,软土路基是道路施工中常见的一种问题,由于得不到很好的处理,软土地基在长期运行的状体下发生不规则的沉降,道路项目的整体结构产生变化,严重的话还会造成坍塌等危险问题,这都会给道路的建设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人员伤亡。在应用软土路基加固技术时,需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加固技术,做好每个环节的有效管理和把控。软土地基的处理方式有很多,但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软土地基的处理要以提高稳定性、增加强度,从而控制地基沉降为最终目的,以此来保证道路桥梁工程建设的质量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夏丽华,陈建刚.分析公路施工中软土路基的施工技术处理[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11)

[2]陆恒昌.路桥工程施工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解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7,(15):279.

论文作者:张天卒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1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0

标签:;  ;  ;  ;  ;  ;  ;  ;  

道路桥梁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处理措施论文_张天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