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基于需求的国家社会科学信息系统设计与网络规划_社会网络论文

网络环境下基于需求的国家社科信息系统设计与网络规划,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网络论文,信息系统论文,需求论文,环境论文,国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信息需求是信息系统发展的基本出发点,然而我国社科事业组织管理的现状难以满足用户不断发展的社科信息需求。网络环境的形成对于我国社科信息事业的管理已经并将继续产生巨大的影响,如何根据网络环境提供的技术条件,按照满足社会需求的最大效益优化我国社科信息系统结构,强化系统功能,是信息管理领域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以分析网络环境下我国社科信息总体需求为基点,对我国社科信息事业及其资源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提出2001-2010年我国社科信息系统设计与网络规划的基本构想。

1 系统分析

1.1 社会发展分析

系统是由特定的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在系统之处,还存在着外部环境。社科信息系统是与社会环境有着广泛联系的开放系统。用户社科信息需求的产生与社科信息系统的发展受社会环境及其发展状况的制约。因此,研究社科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管理,就必须对当前和未来我们所面临的社会环境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

世纪之交,我国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1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2〕提出的要求和目标:今后五到十年, 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到2010年,要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推进改革和发展的同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法制建设要取得显著进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这个目标的实现,将为本世纪中叶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面就当前和未来我国社科信息系统所面临的一些主要环境进行分析。

(1)经济增长

进入21世纪初,我国将开始实施第三步发展战略,大约用半个世纪的时间,完成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任务。“十五”计划和新世纪头十年,是实施第三步战略的起步阶段。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制定的“十五计划建议”,再次强调“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的新形势,面对国内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任务,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众多矛盾和问题,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都要求我们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即在5-10年的较长时间内保持7-8%左右的较快增长速度。而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就必须以结构调整为主线,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应该看到,上述两个根本性的转变将全方位的影响用户的社科信息需求与社科信息系统的设计,就经济体制的转变而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将进一步解放生产力,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注入活力,使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从而为用户社科信息需求的实现和社科信息事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物质基础。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将极大的激发社会的信息意识。引起社会各行各业对以市场信息为中心的社科信息需求的不断高涨。最后,经济体制的转变必将影响人们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进而对社科信息系统的管理目标、管理体制和系统结构等产生巨大影响。

就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言,今后经济领域的主要任务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效益为中心,积极发展以信息产业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其中心就是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把经济建设真正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知识传递保障系统的信息服务部门(包括社科信息机构)得到进一步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2)信息化建设

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信息化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是衡量国家现代化和综合国力的标志。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正因为如此,尽管目前我国工业化水平不高,但党中央、国务院仍然高度重视我国的信息化建设。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目标的建议中,把“加快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作为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引导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相并列的经济建设的四项主要任务中第二项提了出来。在“十五计划纲要”中,把“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预期目标之一。其目的就在于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支持工业化,工业化和信息化携手并进,实现跨越式发展。

事实上,作为我国信息经济主导产业的信息产业在“九五”期间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成为国民经济发展中最为突出的行业之一。 如2000年我国邮电业务总量达4725亿元。是1995年988.9亿元的4.8倍,“九五期间”年均增长36.7%,以高出国民经济二三十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我国互联网自1996年中国公用计算机联网正式开通以来,在短短的几年内,陆续建起了300多家ISP公司、1000多家ICP公司, 国家一系列“金”字工程陆续投入使用,电子商务、网络媒体、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信息应用与服务得到了迅速发展〔3〕。截止2001年6月底,我国上网计算机数约1002万台,互联网用户约2650万户,CN下注册的域名总数达128362个,与1997年相比,互联网用户增长40多倍,域名注册增长30多倍。〔4〕据报导,“十五”期间,我国信息产业增长速度将超过 20%,市场规模及出口创汇比2000年翻一番,产业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提高到7%左右〔5〕。另据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张春江最近提出,中国互联网未来将向五个方向发展。一是互联网在国内将迅速普及,预计到2005年上网计算机将达四千万台,上网人口达到15%左右;二是宽带瓶颈约束将消除,能满足用户多方面的网络需求;三是网上大量增加中文信息量,中文将成为网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一;四是网络媒体、电子邮局等新业务将迅猛发展;五是网络终端将实现多元化,价格也会逐步下降〔6〕。可以预计, 未来五到十年我国信息化将会出现新的跨跃式发展。

作为信息经济物质基础的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将从两方面影响社科信息事业的发展,一方面由于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社会信息传递的微观机制正在将继续发生根本的宏观变化;另一方面是在信息服务领域,随着各类产业化运作的信息服务机构的崛起,社会信息传递的宏观机制也在发生根本性变化〔7〕。很明显, 这两个根本变化将对我国社科信息系统的组织机构和网络结构的设计产生重大影响。

(3)政治、文化与教育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政治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健全民主制度,逐步形成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推进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党政机关的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这就给社科信息系统提出两个课题:一是如何开展社会化的信息服务,为决策者提供社科信息保障;二是如何更好地为决策服务,使社科信息真正成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资源。

党的十五大报告强调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8〕。在网络环境下, 面对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和综合国力剧烈竞争,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面对小康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信息需求,社科信息机构在组织民族优秀文化信息资源上网和传播先进的社会科学知识方面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哲学社会科学是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要点》在阐述“十五”期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目标时指出:今后五年,要在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上,开拓新视野,进入新境界;在对21世纪初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重大问题的研究上,作出科学回答;在基础研究、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综合研究上,取得新突破;在对时代脉搏和重大问题的准确把握、敏锐反应中,培植学科发展新的生长点〔9〕。显然,这一研究目标突出了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时代性、 应用性、综合性和国际化发展趋势。这就必然要求社科信息机构提供更为有力的信息服务。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发展目标,明确指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九五”以来,在继续普及义务教育的同时,加大了教育结构调整的力度,扩大了高等教育招生规模,提高了全社会成员的文化素质。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达到556.1万人,比1995年增加265.5万人,增长了1.1倍,基础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由“九五”初期的50%提高到2000年的85%〔10〕。“十五”期间教育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进一步巩固,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高中阶级教育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力争分别达到60%左右和15%左右。一个国家教育水平的高低,与国家社科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发展关系密切。教育的普及使社科信息用户队伍不断扩大,国民文化素质的提高要求社科信息系统的功能更加强大。

(4)地区差别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自然条件又有巨大的差别,由此造成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之间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并有扩大的趋势。在经济方面,1990年西部地区(8省)GDP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为16.2%,东部地区占53.9%,1995年西部地区下降为13.9%,1999年进一步下降为13.3%,下降趋势十分明显。1992年东部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为西部的1.9倍,1995年扩大为2.1倍,1997年再度扩大为2.2倍, 东西部地区的差异是十分明显的〔11〕。在文化教育方面,据1999年《中国统计年鉴》中贫困地区人口普查显示,西北地区文盲半文盲占15岁以上的人口比例为陕西16.52%,甘肃28.65%、青海42.92%、宁夏25.56%、新疆11.44%,除陕西和新疆外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而其人均受教育的年限大部分省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可见西北地区的教育水平很低〔12〕。尽管“十五计划纲要”把“地区间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预期目标之一,但地区之间经济文化差距的形成有其长期历史的原因,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在国家社科信息系统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这上因素。

1.2 社会需求分析

几乎所有的社会成员都具有不同程度的社科信息需求。因此,对于我国社科信息需求的调查分析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艰巨工作,为了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需求状况,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文献普查和网上调查三方面汇集资料。在问卷调查中,我们于2001年2月-6月对具有代表性的东部地区(北京市、上海市)、中部地区(江西南昌市)和西部地区(青海西宁市、甘肃天水市)的四类主要用户(社科研究人员、工商企业人员、高校文科教师与文科学生,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或在读高校学生)发放问卷1400份,实际回收问卷1197份,回收率为86%。根据上述资料,以下我们从我国社科信息需求总量、网络环境下我国社科信息需求发展趋势和各类用户需求变化特征三个层面上作出分析。

1.2.1 我国社科信息需求总量

我国社会各类型各层次用户的规模,可以大致地反映社会对社科信息需求的总量。我国社科信息用户宏观上由三部分用户构成:(1 )科研专业人员。2000年末,我国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926万人,其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81万人,科学家和工程师156万人〔13〕。另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社会科学院系统总人数近10万人,这是一支吸收和生产社科信息的骨干力量〔14〕。(2)学生与教师。2000 年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从普通小学到高等学校)共招生5535.1万人,全国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含成人技术培训学校培训学员人次)32384.9 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556万人;成人高等学校在校生354万人,研究生在校生30.1万人。全国普通高中在校生1201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在校生1295万人。全国初中在校生6256万人,普通小学在校生13013万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生37.8万人。另据报导,1996 年初我国普通学校和成人学校专任教师总数985万人〔15〕。(3)一般用户。除学校教师、学生和科研专业技术人员之处具有阅读能力和文化的人口可称之为一般用户。根据2000年11月1 日进行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全国总人口为129533万人,其中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26583万人。在祖国大陆的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为8507万人,占6.72%,即大陆人口中有118076万人(占93.28%)均有一定程度的社科信息需求〔16〕。按照“十五计划纲要”及国家正在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随着未来五到十年教育事业的加快发展,我国受教育人口的比例和国民的文化素质将进一步提高。

1.2.2 网络环境下我国社科信息需求发展趋势

以网络信息需求为先导的社科信息需求全方位增长,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与应用,使社会信息化进程加快,用户对信息资源的依赖性加大,出现了以网络信息需求为先导的社科信息需求全方位增长势态。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 )每半年发表一次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从1997年10月31日到2000年12月31日,我国网络用户数量以平均每半年翻一番以上的速度迅猛增长,到2001年6月30日,又从2000年底的2250万人增长到2650 万人〔17〕。值得提出的是,网络用户对社科信息的需求程度,据CNNIC最近一次(2001年7月)调查统计,用户在网上最主要获得的前10项信息中有7项属于社科信息,还有2项也包含有社科信息。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科信息用户队伍的规模(包括网络用户)正在迅速扩大,多项调查结果显示,以前认为很少利用社科信息的用户(如自然科学技术工作者、高校理工科学生、农民)正在成为社科信息的积极使用者。调查结果还表明,用户对社科信息需求的范围正在不断扩展,主要表现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社会动态、经济管理、法律政策、金融证券、商贸行情、求职求学、交通旅游、休闲娱乐等方面信息需求的大量增加。(2)重视利用电视、广播、 网络等以满足对动态信息和灰色文献的需求。由于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全球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时间显得特别宝贵,用户普遍关注信息的新颖性和及时性,在网络环境下,为充分发挥社科信息(尤其是社会动态信息)的效益,用户十分重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动态新颖信息,在一些地区和用户群中,现代传播工具尤其是网络已经成为他们获取社科信息的主要途径。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北京,上海地区85%以上的用户(包括社科研究人员、工商企业人员以及高校文科教师与学生)都把网络查寻作为自己获取社科信息的首选途径。由于条件限制,中西部地区(南昌、西宁、天水)的高校教学人员和中部地区(南昌)的工商企业人员(西部此类用户未调查)则普遍把电视、广播、报纸作为获取社科信息的首选渠道。另外,青年用户对网络信息的利用普遍高于中老年用户〔18〕。社会科学工作者特别需要灰色文献,但在以前,由于灰色文献生产数量少,传播途径不规范,用户获取灰色文献非常困难,因特网出现后成为灰色文献信息最佳的传播渠道。因特网上形形色色的网站、电子信箱和各种搜索引擎等为用户发布和搜寻灰色文献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根据CNNIC 和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董小英博士等的调查结果,大部分用户都把EMAIL作为使用网络服务的首选,而WWW浏览和搜索引擎也是用户最常使用的网络服务〔19〕。据本课题组问卷调查,尽管目前许多用户还没有上网,但将来准备上网的用户达到99.8%。这表明计算机网络在满足用户社科信息需求方面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市场。(3 )印刷型书刊仍然是多数用户获取社科信息的主要信息源。尽管网络在满足用户社科信息需求中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印刷型书刊仍然是我国大部分地区多数用户获取社科信息的主要信息源。据CNNIC的调查,到2001年6月底我国网络用户人数(2650万人)仅占我国社科信息用户总数(祖国大陆除文盲外具有一定文化的人口为118076万人)的2.23%左右,从用户地域分布看,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的上网用户的比例明显低于京沪等沿海发达地区。也就是说大多数用户除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获取动态性社科信息外,对社科知识系统学习和理论研究的主要信息资源仍是印刷型书刊。据刘维英对吉林省2465名各种类型读者的调查结果:图书、报纸和期刊仍是用户的三大主要社科信息源〔20〕。董小英的调查显示:对任何专业、年龄、学历职业背景的用户来说,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仍然是图书馆。本课题组问卷调查表明,文科教师和研究人员仍以图书机构书刊为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而工商企业人员和文科学生以电视广播和网络为获取信息的最主要途径。表1反映出不同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的优先程度。

注:①表中数字代表优先度。

②数据来源:本课题组,网络环境下社会科学信息需求调查统计材料。2001-8-6

(4)提供丰富的网上中文信息是社科信息用户强烈要求解决的问题。用户上网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取各方面的信息,尤其是获取中文信息和国内信息,这一点不仅在CNNIC历次调查中得到确认, 与被本课题组对各类用户社科信息用户社科信息需求的问卷调查所证实。但中文信息不够丰富一直是用户认为互联网令人失望的三大问题之一(前两个问题是速度慢和收费贵),而这又与因特网上大型中文数据库和中文网站太少(尤其是信息量大的中文网站太少)密切相关。社会科学研究有着较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所以对于社科信息用户而言,提供丰富的中文信息和国内信息就显得尤其重要,在网络环境下,国家社科信息系统的设计要把建立大型中文数据库和中文网站,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网上中文社科信息资源作为一个重点问题来解决。

(5)用户对精品社科信息的需求日益迫切。 信息爆炸与信息污染是阻碍用户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的主要障碍之一。网络环境的形成使这一问题进一步加剧。由于因特网缺乏集中统一的管理机制,网上信息发布具有很大的自由性和任意性。缺乏必要的过滤和质量控制,造成学术信息、商业信息、个人信息甚至有害信息混为一体,使用户在网上获取自己所需的有用的社科信息更加困难。据本课题问卷调查,各地区的各类用户都把信息质量不高作为网上查询社科信息的主要障碍之一,而在北京、上海这两个网络信息用户集中的地区,更是把网上社科信息质量不高列为仅次于速度慢和费用高的第三大主要障碍。在最近一次的CNNIC调查中,用户把网上信息内容杂乱、不真实、不健康列为互联网最令人不满意的地方中的第四项(前三项为速度慢、收费贵和中文信息少)。因此,加强对社科信息的筛选与加工(包括网上数字化信息和印刷型信息),积极开展网上社科信息导航,为用户提供更多高质量的精品信息,是今后社科信息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使命。(待续)

标签:;  ;  ;  ;  

网络环境下基于需求的国家社会科学信息系统设计与网络规划_社会网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