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校增值——校长的新追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校长论文,学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校长的传统角色与追求
谁来评议校长?用什么标准来衡量一名校长的工作?对这两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基本上决定了校长的不同角色和追求。
建国以来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学校的举办者、主管者、主办者三位一体,角色模糊,即政府办学校、管学校,学校是国家机构的一个组成部分,校长是政府任命的,在计划体制内,校长由政府来评议,评议校长的标准主要是看校长在多大程度上完成了政府下达的计划任务。
之后,因学校和教育举办者主体发生分化,社会力量办学打破政府办教育的垄断权,民办学校建立了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使学校与政府建立了民事法律关系,而非单纯的行政关系,这一新关系建立的标志即学校被赋予了独立法人资格,办学自主权被逐步下放,校长作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学校的法人代表,与政府部门间不再完全是单一的纵向的隶属关系,而兼有横向的平等的民事关系。学校与政府关系的变化,使是否依法办学成为评议校长的新标准,评议方式为,政府部门依法对学校办学行为作出督导评估。校长身份由行政“职务”变为“法人代表”,其追求则以“合法”作为底线。
但校长不会满足于对底线的追求,恰遇我国教育改革浪潮,从教育思想观念到课程体系、到教育教学微观领域的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变革,使校长在此中找到了用武之地,一些校长以锐意教育改革为追求而成为名校长,自有其历史背景。在校长发动、主持、组织、参与的学校教育改革中,校长在校内的身份已不完全是“行政”的,还有“学术”的身份。校长更积极地引入和依靠大学和其他研究机构的学术力量,并在校内以行政力量和学术力量共同推动了学校的教育改革。因此,校长不仅追求其作为法人代表的底线“合法性”,更追求作为“学术代表”的学术性与创新性。
二、变革社会中的学校生存与发展问题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发育并日益成熟,对公办学校而言,原已熟悉并可驾驭自如的政府行政力量和学术力量都可能失灵。是因为学生和家长在市场条件下的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已经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这种需求最终转变成择校的具体行为,他们选择可以使自己获得满意的优质教育服务,而不完全是政府、学术、学校所宣称的优质教育服务。
一方面,学生和家长的教育需求被激发,另一方面,教育由纯公益向产业方向的适度变迁,更刺激了学生和家长作为消费者的主体身份觉醒。因而,学校仅仅依靠政府力量和学术力量已不能完全确保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学校不得不面对强大而残酷的市场力量,不得不研究复杂而多变的教育市场需求,并在市场上确定学校鲜明的市场定位。虽然目前看来市场力量作用于学校的力量并不是十分强大,但在教育资源开始过剩、教育市场开放程度大的发达城市,即使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学校感知并适应市场力量,已经是不容置疑的事实了。
因此,校长的身份将再一次变迁,成为一个“职业”,这个职业不仅善于顺应政府、学术力量,还要有足够能力顺应市场力量,并将这三种力量平衡好,这个平衡三种力量的校长不是“政府官员”,不是“学术带头人”,而是学校“经营者”。校长的职业新身份追求的不仅是令政府满意、令教育学术界满意,还要努力令学生和家长满意。而衡量校长的标准,将不仅是“合法”和“合科学”,还要“合市场需求”,用合市场的话说就是校长要为学校保值和增值。校长在他任期内为学校保值和增值,才有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因此,如何使学校增值至少是保值,是校长职业新身份的新命题。
三、质量提升与功能性价值问题
学校的功能主要提供教育服务。因此校长为学校增值必须致力于教育服务质量提升。什么样的教育服务质量是高的?政府、学术、市场都满意的教育服务才是真正优质的教育服务。政府有一系列规章和以国家名义下发的课程标准来规定教育服务行为的行业标准,并通过督导部门或其他中介机构来检查评估学校所提供的教育服务质量是否达到标准,或超过标准的程度。学校教育服务也不完全是消极地照章办事,教育服务的特殊性使教育服务充满个性化和创新性,因而学校必须为个性化和创新性的教育服务寻找“合理性”,以自证新型的教育服务为优质。
但政府、学术机构、学校宣布教育服务为优质,并不一定真正优质,教育服务对象是受教育主体,在市场条件下,也是消费者主体,自然要求拥有对教育服务的评议权,虽然其评议不是内行的。因此,优质教育服务就是令行政、学术、学生和家长满意的教育服务。
对优质教育服务的重新认识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教育的诸多问题。其中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现代的教育?如果我们将教育置于当前和今后的市场条件下去认识,我们认为教育不是一种赐予,而是一种特殊的精神性准公共服务产品,教育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特殊的消费过程。因此,教育服务被定义为“通过教育服务产品促进学生发展并令其愉悦的特殊服务”。
如果上述定义可以成立,那么,提升教育服务质量将有如下要旨:
1.按政府规定与学术要求、家长需求、学校愿景和实际可能,制订学校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标准、质量过程、质量评估等一系列文件,并成立相关部门实施监控。
2.建立了解学生和家长需求,向他们作出教育服务质量承诺,并设法令其满意的机制,这一机制的运作应有一个部门承担。
3.课程被视为学校教育服务的主要产品,正是这一产品集中了国家意志、学术要求、学校文化、学生和家长需求,而这四者随社会经济文化变迁,也应持续改进和开发,学校应有相关部门承担这一工作。
4.教师是学校教育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对其工作的评价应完整体现教育服务要义,即(1)考核评价其执行质量标准情况,是对其质量结果应实施目标管理;(2)考核评估其提供课程产品的过程及结果,是否有课程产品预订目标的高达成度;(3)考核评估其提供全部教育服务的学生和家长的满意度与受学生欢迎程度。
如果学校按此要旨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实施了教育服务质量体系,并按质量方针,满足了政府、学术、学生和家长的要求或需求,那么可以说学校已提供了优质教育服务,这所学校因实现了学校功能性价值而可以被称为是优质学校。校长的工作首先就是调动各种资源,按一定的战略,逐步提升学校教育服务品质,从而为学校增加功能性价值。
四、品牌经营与附加性价值问题
学校功能性价值的实现,并不能完全解决学校在市场条件下的生存问题。尤其是在教育服务基本处于“同质化”情况下,学校品牌是制胜法宝。对学校来说,品牌是学校的一面旗帜统领了高效的学校管理,也是向社会、家长、学生作出的质量承诺和保证;对学生和家长来说,选择一所学校的品牌,就是选择了一种身份和体验;对社会而言,品牌学校的存在,将影响到社会文化潮流。
学校品牌是以校名为主的标识组合,包括名校、名课程、名校长、名师等,组合了学校教育性和附加价值的内涵,为社会、家长和学生提供认为值得选择的理由。校长经营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经营学校品牌,使其增值,即品牌作为无形资产的增值,和社会美誉度的增加。
学校品牌经营包括以下内容:
1.品牌定位。学校根据差异化优势、学生和家长特点、地域文化特点,为学校确定一以贯之的品牌个性。如上海北郊学校品牌定义为幸福温暖、大气活跃、开放自信的个性特征,是基于北郊学校是三校合并的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学校所在区域学生家庭处社会中上层,虹口教育改革氛围较好,贸易与服务业是虹口区支柱产业,虹口区的文化底蕴决定了教育的开放度和灵动之气。
2.品牌外显。学校校徽、用色、建筑、标识语、仪式、刊物等均应实现品牌定位的设计。
3.品牌价值诉求。品牌之所以成为品牌,是品牌背后的价值观诉求的永恒一致性所决定的,不应因社会经济文化的变化而轻易变化。
4.品牌增值战略。有步骤地利用政府力量、学术力量、市场力量打造名校长、名课程产品、名师、名校,其个性是一致的,其背后的核心价值观是内在统一的。品牌最终增值表现为学校师生和家长的忠诚度提升,学校社会知名度提升、学校在教育内部和外部的美誉度增加。
品牌增值以学校功能性价值提升为基础,又诉诸于诸多附加性价值的提升,从而使学校无形资产增值。这是当前校长作为“职业人”的一个全新课题。
五、现代学校文化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
公办学校是在有限教育市场中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不在质量、品牌、资金、设施设备、人才等有形的资源和优势,而是学校文化,正是无形的文化持续影响和支撑、调动了质量、品牌、资金、设施设备、人才,从而在教育市场上形成竞争力。一名关注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校长,不应仅仅关注一般的竞争优势,而应重视学校文化对学校资源的引导和整合力量,持之以恒地精心塑造学校文化。
传统的学校文化必须重塑,是因为这种学校文化阻碍着学校参与市场竞争,已不完全适应现代社会历史潮流。新型的现代学校文化是主张开放开拓的文化,是宽容的和张扬个性的文化,是合作型竞争的文化。这种文化的价值观核心是“人”,将人的幸福置于第一位,不是去替人创造幸福,而是消除导致人不幸福的种种“人”加之其上的限制,使其“人性”得到足够的尊重,其权利获得充分的保障。
现代学校文化塑造首先是形成学校关怀与尊重人性的三个世界:
1.求真的知识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们以学习为使命,自由表达,平等对话,大胆创新,形成学校学习共同体。
2.向善的人际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们坦诚相见,互相关怀,弱势群体受到关爱,人们用爱相互感动,这里的信条“已所不欲亦勿施于人”。
3.幽美的心灵世界。这个世界里,人们都有梦想,心灵经常受到洗涤,艺术是这里的常客,人们的精神心灵需要获得了更大的满足。
现代学校文化塑造还应引领与检点学校制度,其要义是将教师的教学自主权还给教师,释放教师的全部潜能:
1.完备学校契约制度。这一制度将教师定位于职业人,与学校间通过契约建立平等的关系,互为权利义务,学校各部门、工作岗位责权利相统一。
2.学校治理方式。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建立“校内人才市场”,在行政力量、学术力量、市场力量共同作用下完成最佳配置,并实施教师自我管理。
3.学校组织结构。加强对学校强势力量的监督,实现同心圆式的组织结构。
4.学校管理制度。以质量为轴心,以人性化为主要方式,以契约性为主要手段,以团队合作为风格。
现代学校文化塑造是个长期而艰辛的工作,学校文化又与社会历史文化变革息息相关,因而,校长要将学校文化作为学校核心竞争力来打造,就必须胜任学校文化领导者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