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完整的资本市场是多元化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发展的必然趋势_投资论文

建立完整的资本市场是多元化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发展的必然趋势_投资论文

建立完备的资本市场是多元化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市场论文,完备论文,市场主体论文,主体论文,趋势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格局的形成,随着我国金融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的深化,市场主体多元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发展,已为资本市场的建立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与此同时,只有最终建立完备的资本市场,才能最终建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新格局。可以说,经过十多年的改革,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已初露端倪。据国家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1996年全社会国家资产投资总额22974.03亿中,按经济类型分,其中,国有经济投资额为12056.2亿元,占总投资的52.4%;集体经济投资为 3660.6亿元,占15.9%,个体经济投资3211.2亿元,占14.0%;联带经济投资为126.9亿元,占6.6%;股份制经济投资为1035.1亿元,占4.5%; 外商投资为1876.6亿元,占8.2%;港澳台地区投资835.5亿元,占3.6%;其他经济投资为172.0亿元,占0.7%。而从资金来源上看,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家投资为629.7亿元,占总投资的2.7 %; 国内贷款4576.5亿元,占19.5%;利用外资2747.4亿元,占11.7%;自筹和其他投资15465.4亿元,占66.1%。由此看来, 建立完备的资本市场已成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1、 建立完备的资本市场是培育和发展多元化投资的需要。

随着社会主义社会所有制关系的调整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各种所有制形式的企业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具有自我约束机制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市场主体投入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必然导致投资主体多元化。企业只有成为自主决策的投资主体,既要通过多种融资形式和筹资渠道取得投资,又要敢于承担投资的风险和享受投资带来的收益,才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市场主体。其实,早在多年以前随着投资体制改革,随着“拨改贷”的改革,政府已将国有企业推入投资市场。但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具有投资决策和资本营运能力的市场主体,必须起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通过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使企业经营者拥有企业法人财产权,从而使其拥有企业资产营运的决策权,即享有投资和经营的自主权。投资自主权应是企业经营自主权中最核心的内容。而和投资自主权相联系的则是投资收益的分配权。企业只有享受投资的收益,才能敢于承担投资的风险。多年来,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正是顺着这样一条思路展开的。这是其一。

其二,要使企业成为投资决策和企业资产的营运者,则必须实现金融资本形式多样化和融资渠道多样化,即必须建立比较完备的资本市场。随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我国企业的经营模式发生了两次质的飞跃。随着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经营模式逐渐完成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飞跃,从而使企业管理在市场竞争中上了一个新台阶。而随着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深化,在以产权为纽带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改组的进程中,国有企业的经营模式又发生了由生产经营型向生产经营和资本经营相结合型的第二次飞跃。为此,不仅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拓宽企业投融资渠道,而更为重要的则是,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比较完备的资本市场。完备资本市场应包括资本交易多样化,资本交易法制比较建全,资本交易比较规范,同时辅以有效的监管。舍此,建立多元化投资主体只能是一句空话。

因此,市场主体多元化和融资投资形式多样化,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企业具体的融资能力和采用的融资形式,则由企业的经济实力和信用所决定。

2、建立完备的资本市场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

十五大明确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改革,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为此,我们要进一步推进国有企业的制度的创新。在此基础上,要象十五大报告指出的那样“要采取多种方式,包括直接融资,充实企业资本金。培育和发展多元化投资主体,推动政企分开和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由此可见,建立完备的资本市场,不仅是培育和发展多元化投资主体的需要,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在传统的计划体制下,国营企业是按着国家投资,国家直接经营的模式建立起来的,即国营企业的建立由国家计划立项、财政拨款、银行结算,由政府任命官员经营管理。从而使得传统的国营企业产权不清、职责不明、政企不分。同样,在这种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银行不过是国家财政的出纳,造成企业融资形式和渠道单一,企业过度依赖国有银行的“输血”,更谈不上什么资本市场了。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们的国营企业已变为国有企业,即国家所有,企业经营。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还必须迈出关键的一步:即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必须将企业的改造和改革、改制结合起来,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投资主体和企业资产营运的主体。为此,必须在建立较完备的资本市场的前提下,使得企业资产形式多样化和融资渠道多样化。完备的资本市场不仅包括以银行为中介,以间接融资为主要形式的资金市场;还应该包括以各类证券机构为中介,以直接融资为主要形式的证券市场;同时也应包括各种信托投资、产权交易、债券发行等多种融资形式和融资渠道。而西方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股票市场则是资本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证券市场,不仅是拓宽国有企业融资渠道的需要,也是加速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需要。股份制虽不是现代公司制的唯一形式,但毕竟是现代公司制的一种重要形式。

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有利于所有制和经营权的分离,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运作效益。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际上就是用公司制改造我国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在现代公司制度中,清晰的目标产权关系、完善的公司法人制度和有限责任制度,构成其主要特征。而股份制则是现代公司制比较典型的形式。在股份制企业中,有效地实现法人所有权、股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同时,也实现了企业实物资产与价值资产分离,有利于保持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完整。其次,在股份制企业中,股票对企业所负的责任是以投入的资本为限,这种有限责任制度更有利于吸收资本,保持企业的稳定,有利于保持投资人的权益。最后,在上市股份制企业中真正实现了产权的市场化、商品化、货币化、证券化,从而有利于市场机制对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在条件比较成熟的情况下,通过对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既可改变企业政企不分、产权不清晰的状况,又可以把国家、企业、职工的权益通过股份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企业通过股份改革,既可以充实企业的资本金,也可以改革企业的组织管理形式。

建立完备的资本市场,不仅是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需要,而且,随着我国国民收入结构的调整和居民投资意识的提高,也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所证实。据有关资料显示,截至1997年10月,深、沪两市发行的上市公司已有810余家, 发行股票总额为1774亿元;发行B股的公司为101家,境外筹资50亿美元;境外上市公司为35家,筹资65亿美元。股票市场的发展为企业进行有效的增资减债,优化国有企业资产结构,促进企业经营机制转换,起到其他改革措施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应看到,随着我国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和我国居民总体收入水平的提高,也为资本市场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虽然,从总体上看我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人民总体收入水平还不高。但是,随着改革的发展,我国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已发生了质的转变。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改革初的1978年,在国民收入中,国家、集体和个人所得的比重分别是32.8%、9.9%和53.3%; 而到1990年,这三者的比重分别是16.2%、11.2%和72.6%。由此形成个人收入快速增长和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大幅度上升的态势。1978年,全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还只有210.6亿元;到1995年则增加到29662.3亿元,增加了140倍。当然,居民个人收入增加不是一件坏事。但是, 对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国家财政在国民收入中占的比例过低,中央财政在国家财政中占的比例过低,国家财力过于分散,必然会大大削弱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为此,我们要在逐步提高国家财政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例的基础上,顺应这一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变化的趋势,加速资本市场的建设,特别是稳步发展以直接融资为主要形式的证券市场。从而通过多种融资形式和融资渠道,建立起一种有效地将居民储蓄转变为投资的运行机制。

3、建立比较完备的资本市场, 进一步发展以直接融资为形式的证券市场,也是化解和防范金融风险和进一步深化我国金融体制的需要。

随着我国国民收入格局的激烈变动,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余额大幅度增长。但是,在融资渠道不畅和融资形式单一的情况下,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改革不到位的情况下,单一的以银行为中介的间接融资形式,必然使得投资和融资渠道不畅,从而大大增加金融的风险性。近两年来,虽然中国人民银行几次调低银行存贷款利率,但银行储蓄存款仍在直线上升,亦说明这一点。在资本市场中,作为间接融资的银行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但投资的直接风险则由银行来承担。在我国金融机构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在政府财政和银行的关系还没有理顺之前,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最终则由国家承担。这固然可以大大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信用,但是也增加承担金融风险的压力。在以证券机构为中介的直接融资中,则使得我们的股票所有者成为直接投资者,既承担投资的风险,又享受投资的收益。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则实现投资渠道和融资形式多元化,而融资形式的多元化必然化解由融资渠道单一而诱发的金融风险。即将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则由国家、金融中介机构和企业、投资者多方承担,从而大大增强了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

当然,在证券市场发育不完善、不规范,并缺乏有效的监管情况下,由于某些金融机构和上市公司及企业的违规炒作,使股票交易中出现过度投机,也会引发股市以及整个金融市场的震荡及波动。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股票市场的规范管理,从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及上市,以及股票的发行和交易,以及上市公司的财务分配诸环节,都要逐步纳入法制化的规范管理。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上市公司、证券交易所、有关金融机构的监管,加强对整个直接融资过程运作的监管,要坚持查处证券发行和交易中的各种违规行为。随着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货币期货市场等资本市场的发展,我们要逐步建立结构合理、渠道畅通、形式多样的资本市场,使我国资本市场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多元化,必然导致资本市场和融资形式多元化,由此,将最终打破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单一的国家出钱办企业的模式,为最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资本市场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同时,也给政府的宏观管理赋予新的内容。政府必须逐步学会运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通过有效的控制货币发行量,通过制定各种金融法规引导资本市场健康的发展,并依法加强金融中介机构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完善的多元化的资本市场,使其高效、有序的运行,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的发展。

标签:;  ;  ;  ;  ;  

建立完整的资本市场是多元化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发展的必然趋势_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