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 蓓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武台镇中心校 273302
摘 要:我们现在正在展开的“主题性阅读”,是以语文教材为基础,根据教材的编排体系,提炼出阅读主题,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在课外阅读中引导,让课内阅读成为课外阅读的凭借和依托,让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扩展和补充,在课内习得阅读方法,并将其延伸至课外,运用到课外读物中,扩大课外阅读量,实现语言的积累,并提高阅读的品鉴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主题阅读 教学实践 方法
一、主题阅读,是习得方法、迁移运用的阅读。
“‘主题阅读’,就是以教材主题为主线,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将阅读方法由课内习得迁移到课外应用,让阅读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中,教师手中的教材不是无味的、干巴的“跳板”,只需在此驻足片刻,就直接奔向课外阅读那个“广阔”的天地;而应在一个单元中选出一至两篇文质兼美、最具代表性的文章,与学生一起在课堂上细致地品读深思、解读品析、质疑解惑,去品味蕴藏在语言文字背后的深意,习得写作的方法。一堂课后,要让学生在方法上得到指导,于情感上得到启迪,主旨脉络更加清晰具体。同时“课内得法”要马上迁移运用于“课外阅读”中去,实现了“课外阅读”往“课内前移”的理想状态,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量,相同时间内同一个单元的教学中“主题阅读教学”比普通的单元教学多了五倍的阅读量。随着大单元教学法的切入,随之而来的是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大胆的变革和创新。不变革,如何能完成如此大容量的教学任务?因此有了特级教师陆恕的“读占鳌头”、“一读解千愁”的精辟教学法,课堂上书声琅琅,学生读中识字,读中理解感悟,读中明写法表达,这怎能不是一种省时高效的教学法呢?以读代讲,少了老师的繁琐分析,孩子们直接与文本亲密接触,文本的美言美语要比老师的教学语言强得多。也有了让学生有思考地读书的“批注式阅读”法,还有了让学生悟其神的“情感式诵读”。
二、主题阅读,是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阅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回看我们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正走在“一课一课地教”、“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问”、“一个点接着一个点地讲”的路上,课堂上孩子们干得最多的事情是“顺着老师的意思满堂回答”,课后孩子干得最多的事情是“完成铺天盖地的试卷”、“做完一本又一本的练习册”。当这一叠叠的试卷、一本本的练习册完成后,你让孩子们下笔写写东西,你会突然发现,孩子们笔下凄凉。时间长了,你还会发现原本眼睛会发亮的孩子们,在语文课堂上已经黯然无光。所以这一切是多么的可悲啊!师生们就这样痛苦地一日复一日地重复着上演着“少、慢、差、费”的语文教学悲剧:老师苦不堪言,痛心地说,什么学生啊,讲了这么多,都是不会读、不会说不会写!学生苦不堪言,讨厌地说,什么语文啊,做了这么多,都是不理解、不会写的!
小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特别是刚跨进校门的孩子,不超过十五分钟。而且低年级的小学生从对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逐渐发展到对学习的内容和需独立思考的作业感兴趣。窦桂梅老师根据自己的实践探索认为:“借助于主题,……在学生入情入境的情况下,再来进行语言的学习、推敲,同时达到深化情感、磨砺思想的目的。这就好像每一个戏剧的引子、每一个风景点的引道一样,先把孩子从声、光、色的世界里引进语言的殿堂,然后教师仍旧借助主题给学生指出一个个路径,让学生有可能走进更多的作家、更多的文本,进行更丰富的语文实践,他们的收获才会更大。”而主题教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们在一堂课中往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如实体情境、模拟情境、想象情境、问题情境、语表情境,吸引住小学生们。
三、主题阅读,是促进学生心灵成长的阅读。
在主题阅读中,倡导“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思想;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情感;一个主题,就是儿童的一个智慧世界”。主题拓展阅读,就是围绕单元课文的某一方面或某一模块所进行的拓展阅读。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帮助学生在某一方面的阅读面更为广泛,阅读思考更具深度,学生对单元阅读主题的把握也更为清晰。
比如:窦桂梅老师在教授《朋友》这一主题阅读教学中,通过“朋友”这一主题,将更多的关于朋友的课外读物推荐给学生,将听、说、读、写各项语文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将对朋友的各种认识各种知识,如“朋友应该互相帮助,互相谅解,互相取长补短”、“朋友应该记住恩惠,洗去怨恨”、“朋友应该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等等整合了起来,建立起了比较全面而深刻的“朋友”概念,为学生今后在生活中正确识友交友待友打下了基础。我想学生从这一主题中学到的关于“朋友”的理解,必将促进其心灵的成长,对其一生也会影响深远。
开展主题性阅读的研究与实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会读书、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对小学语文阅读由课内向课外,由以教科书为本位向大信息、多元化知识开放,由应试教育向读书滋养人性、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转变,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2]窦桂梅 “主题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人民教育,2004,(12)。
[3]高国华 《农村小学语文主题性阅读的研究》。
论文作者:蒋蓓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6月总第19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1
标签:主题论文; 学生论文; 课内论文; 朋友论文; 课外阅读论文; 这一论文; 孩子们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6年6月总第19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