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科期刊影响因子评价作用之反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因子论文,中文论文,期刊论文,作用论文,评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术期刊的评价历来是学术界关切的重大问题之一。图书馆工作人员和情报工作者对学术刊物的评价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P.L.K.Gross和E.M.Gross就对引文的情况进行过经典的研究,其后的研究包括E.Brodman和她的学生在上世纪40年代对生理学期刊的研究等。伴随计算机的发展,原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编辑出版的《科学引文索引》(SCI)在1960年代出现,它借助计算机技术生成各种统计数据,不仅包括期刊的论文产出,还包括刊物的引文和被引用情况。1975年作为SCI和SSCI的组成部分,期刊引用报告(JCR)正式问世,学术期刊的评价进入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新阶段。
1980年代后期,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报告问世以后,人们对《科学引文索引》(SCI)来源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的关切越来越强,其原因是这一报告按SCI来源期刊收录论文的多少对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了排名。图书馆学和文献计量学研究人员也应声而起,继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1992年问世后,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陆续面世,在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成果评审中影响深远而广泛。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问世十余年来,在弥补中文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引文索引的缺失,为研究提供更为方便、简捷的检索工具,为中文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评价提供一种与同行专家评审互补的量化指标工具等方面,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探索,确实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某些方面某种程度的认可。同时,与SCI被引进中国以后引起的各种不同的反响一样,CSSCI问世以来也引起了各种不同的议论和责难。究其原因可能主要有两个方面:引文索引本身的局限性和使用上的绝对化和误用;主观上宣传推广的误导和指标设置的僵化。
关于引文索引数据作为评价工具的科学性和局限性本人曾作过一些粗略的探讨,有关引文索引数据用于期刊评价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亦作过一些论述①,在此不赘。本文主要就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特点及其期刊影响因子的计算进行一些探讨,抛砖引玉,以期共同促进中文引文索引工作的健康发展,不断完善,更好地发挥它在促进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尽可能降低、避免其负面影响。
一
对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特点的全面论述绝不是我的知识和能力所能及的,在此我仅就其引文特点谈点看法。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引文包括参考文献和注释,注释又包括尾注、脚注和文内注(又称夹注)。注释是中国文科期刊特别是文史类期刊有别于理工科期刊特别是SCI源刊而特有的引文形式。这一点在CSSCI的研制和期刊影响因子的计算中已给予充分的重视。
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与理工科期刊在引用文献类型上的重大区别,在于专著和汇编类文献的比重超过期刊类文献。在1998年-2006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收录论文的引文类型中,前者占引文总数的59%,后者仅为32.3%,其他文献类型约8%左右(见表1),而在SCI收录论文之引文中,90%甚至95%以上都是期刊文献。
从表1可以看出,接近理工科的学科论文之引文中,期刊文献的比重明显高于其他文科学科。心理学、环境科学、教育学、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之比重均占半数以上,管理学和经济学也在44%及其以上。而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哲学、历史学和文学等学科论文的引文中,期刊文献只占其引文总数的8%-15%左右。
一种期刊刊载多个学科的论文是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与理工科期刊的另一重大区别。在SCI的源刊中绝大多数都是学科边界清晰的专业期刊。但在CSSCI 1998年-2006年的60余种来源期刊中,刊登单一学科论文的期刊只有4种,刊登1到3个学科论文的期刊只有29种,刊登10个或10个以上学科论文的期刊占CSSCI来源期刊总数的72.3%,尤其是总数达127种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报和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社会科学综合性期刊中,刊登少于10个学科论文的期刊只有两种,其中一种是翻译论文期刊(已经被排除在来源期刊之外),另一种是财经大学的社会科学版学报。入选CSSCI来源刊3年以上的期刊之发文学科数分类统计见表2。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与科技期刊特别是SCI源刊在其刊载论文的学科数量和引文的形式及文献类型上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些特点严重影响着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期刊“传统”的期刊影响因子的含义和适用范围。
引文索引的研创者Eugene Garfield明确指出:“引文索引原本的目的主要是信息检索。”②期刊影响因子原是为《科学引文索引》选择来源期刊(统计源)而研制的③。承接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以研制、生产引文索引而著称的Thomson Reuters公司在一篇论述“维护期刊影响因子指导方针完整性”的文章中指出:“重要的不仅是期刊影响因子只适用于期刊,而且在不同的学科引文的情况有很大的区别,期刊影响因子应该在学科内应用,当超出其学科范围,‘绝对’的影响因子不能确切反映期刊的情况。”“在2006年的《期刊引用报告》(JCR)中肿瘤学刊物的期刊影响因子高达60以上,而动物学刊物的期刊影响因子最高仅3.8;在同一学科的不同分支专业的刊物中,期刊影响因子差别也非常明显:在2006年的《期刊引用报告》中,影响因子最高的五种物理化学期刊为9.2到19.1,而影响因子最高的五种应用化学期刊仅为2.4到4.7。即使在专业方向上,这些数字也是五花八门的。”“科研界在使用期刊影响因子数据时,要注意其学科专业的区别,对多学科的期刊要有它们自己的标准,要考虑它们最有代表性的不同学科。”“不要利用期刊影响因子去评价个人的业绩,期刊影响因子只能用于评价期刊;而且,在评价期刊时也不要仅仅利用期刊影响因子,这也是《期刊引用报告》为什么还提供了其他诸如瞬时指数(immediacy index)、总引文数、总论文数和引文半衰期等评价期刊的多维指标的原因。”④
上述论述强调了期刊影响因子的学科专业特点,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期刊情况也同样如此,不同学科的期刊影响因子有着重大区别。这种差别来源于刊载论文的不同学科专业自身的特点:发展历史、从业人员数量、研究选题、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的形式等等。各学科论文之篇均被引次数间存在巨大差异,对1998年-2007年CSSCI各学科发文及其被引用情况的统计表明,篇均被引次数最高的是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论文,最低的是宗教学论文,前者的篇均被引次数几乎是后者的10倍(详见表3)。在同一学科的不同专业之间,篇均被引数也同样存在差异。在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中,图书学、版本学、校勘学等专业10年篇均被引次数只有0.271,只占整个学科10年篇均被引次数1.296的五分之一。
期刊影响因子的学科专业特性和它的简单化决定了期刊影响因子用途的专指性。Thomson Reuters公司特别强调指出:“期刊影响因子用途有限,不能断章取义地使用。”“期刊影响因子公式远比理解和应用的复杂性要简单得多。在不同的、复杂的研究领域之中应用一个内在简单、通用的公式,语境就成为决定性因素。公式的简单要求它必须以非常专门的参数用于非常专门的目的,超出其原意的应用可能带来误导。”⑤
Thomson Reuters公司引文索引《期刊引用报告》(JCR)中对期刊的分类并非传统意义的“学科”(discipline),而是主题类(subject category),主题类的类目设置比学科类要具体而多(SSCI和A&HCI源刊分为80多个主题类目),加上英文科技类期刊的专业性很强,因此在Thomson Reuters公司《期刊引用报告》中的期刊类别与其刊载论文的主题类别基本是一致的。而目前通用的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期刊学科类与其刊载的论文的学科类之间的差距很大,如:CSSCI源刊中管理类的一些期刊刊载的论文中相当多的是经济类的文章;民族学类中的民族院校学报,就其刊载论文的学科而言,与综合性大学学报极为相似,而真正民族学的论文比重均不足30%,最低的只有7%-10%。在CSSCI 1998年-2006年的政治学类的54种源刊中,刊发政治学论文不足其刊发论文总数三分之一的就有24种,刊发政治学论文超过其刊发论文总数三分之二的只有9种。
二
把针对以英文为主、期刊类别与其刊载论文类别相对一致的科技期刊的期刊影响因子原封不动地应用于大多是一种期刊刊载多学科论文的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在现实中便带来了新的问题,而科研管理使用的简单化、绝对化和误用更加剧了这些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
问题之一是期刊的入类。
由于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刊载论文的多学科性,由于不同学科论文被引频次的重大差别,因而刊载论文的学科特点对以期刊为统计单元的期刊影响因子影响重大。按“传统”的期刊影响因子排位,一种期刊在不同学科类别的位次是不同的,有时甚至差别很大。有些期刊在一个学科类别中不能进入CSSCI源刊,但在另一个学科类别中就可以进入CSSCI源刊。例如:社科院或社科联主办的某些以人文学科论文为主的期刊如归入社科综合类,则不能进入CSSCI源刊,但在文史类就有可能进入CSSCI源刊;财经院校学报一般均入经济类,在经济类,它们中的一部分并不能进入CSSCI源刊,但如果在刊名中加上“社会科学版”,它们即被列入高校文科综合性学报类,就很可能进入CSSCI源刊;有的外语院校的学报刊载论文中半数左右为旅游专业论文,它们可以入语言学类,亦可以入人文经济地理类,但不同的入类很可能带来绝然不同的结果——或者进入或者不能进入CSSCI源刊。因此,期刊如何入类,就成为有些期刊编辑关注的焦点,也是期刊研究工作人员纠结的问题。
问题之二是干扰了综合性期刊的正常办刊秩序。
期刊分类问题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对刊发以人文学科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期刊的不公,除前述的社科综合类期刊外,在高校综合性学报中,这一问题也非常突出。在历年的期刊影响因子排序中,以人文学科见长的创刊较早的师范院校学报的位次相对在下降,而创刊时间相对较晚的原以工科为主现为综合性大学的文科综合性学报的位次上升明显,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后者刊载论文绝大多数属于被引率较高的社会科学学科。最明显的例子之一是武汉大学两种学报,进入高校“名刊工程”的人文科学版的排名远远落后于未进入高校“名刊工程”的社会科学版。
由于期刊影响因子决定着期刊的排位座次,而管理部门把本应“以文评刊”错位为“以刊评文”,CSSCI源刊的论文和非源刊的论文在科研评价上待遇迥异。因此,作者投稿一要看是不是来源刊,二要看期刊影响因子高低。因而如何提高影响因子便成为期刊编辑关注的焦点。为了提高期刊影响因子,特别是“立竿见影”地提高期刊影响因子,有些人不是从如何提高期刊学术质量、加强规范化建设上下工夫,而是千方百计“走捷径”。还有一些单位和个人,举办提高影响因子的“培训”,鼓励在引文上“做手脚”,甚至“花钱买引用”。也有的期刊编辑有意无意地、也可能是无奈地减少被引频次低的学科论文的发文率(年度学科论文数占年度总发文数的比重),增加被引频次高的学科论文的发文率。有的期刊编辑很无奈地减少了文史类论文的发文量。在CSSCI收录的高校文科综合性学报中,2007年刊载的宗教学和马克思主义学科论文的发文率仅为2000年的84%和58%,而法学和管理学则为137%和129%;在CSSCI收录的社科综合性期刊中,2007年刊载的宗教学和马克思主义学科论文的发文率仅为2000年的77%和74%,而法学和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则为202%和139%。在2000年-2009年CSSCI的所有收录论文中,马克思主义学科的发文率2009年只有2000年的69%,政治学和考古学论文的发文率2009年为2000年的83%左右,法学、体育学和民族学论文的发文率2009年为2000年的128%-130%。
如前所述,“期刊影响因子应该在学科内应用,当超出其学科范围,‘绝对’的影响因子不能确切反映期刊的情况。”相当多的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期刊影响因子学科属性本身就不确切,加上使用的泛化和误用,《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在某些方面已一定程度地有悖于其初衷。采用不正当策划来提高影响因子,不仅不利于期刊的规范化建设和学术研究的发展,而且败坏了学风,干扰了学术研究的正常发展;学科属性不确切的期刊影响因子不利于人文学科的研究发展,特别是在对具有广泛发展前途的新兴专业方向的作用上尤其值得关注。
三
学科属性不确切的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期刊影响因子在现实工作中的不利影响已经显现。要充分发挥引文索引数据分析的科学性和适用性,规避其局限性,杜绝其泛化误用,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引文分析在引进国际通用方法的同时,应充分考虑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期刊的独有特点,修正和完善分析统计指标和方法。
为了弥补现行期刊影响因子对以传统人文学科论文为主的期刊不利的问题,笔者和同事们在长期观察分析后提出用影响因子、被引半衰期和期刊影响广度三者加权来对多学科期刊排序的方法⑥。这种方法通过反映期刊论文学术影响时间长短的被引半衰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人文学科论文比社会科学学科论文被引频次低但被引用时间长而在统计中呈现出的不公平问题;通过期刊影响广度弥补了创刊时间长短和学术影响范围的差别而在统计中呈现出的不公平问题。这种方法的数据比较容易获取,应用的范围也相对较广,但它仍不能充分、全面反映期刊刊载的学科论文的影响,因此它反映的还不是期刊刊载论文学科的真实情况。
要正确全面反映期刊的情况,较好的办法是“以文评刊”,通过对期刊刊载论文的学科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其各学科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并与统计源所有各学科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进行比较,从而得到各期刊各学科论文的相对影响,即期刊刊载论文的学科影响。期刊刊载论文的学科影响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来量化地衡量期刊的影响。其方法大致如下:
(1)计算出每种期刊刊载论文的学科论文的比重
P期刊A学科论文比重=该刊刊载的该学科论文数/该刊刊载各学科论文总数
(2)计算出各学科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
A学科统计源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统计源A学科论文发文被引总数/统计源该学科论文发文总数
(3)计算出每种期刊学科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
P期刊A学科论文篇均被引次数=P期刊A学科论文发文被引总数/P期刊A学科论文发文总数
(4)计算每种期刊刊载的学科论文篇均被引次数相对值
P刊A学科论文篇均被引次数相对值=P刊A学科论文篇均被引次数/A学科统计源论文的篇均被引次数
(5)计算每种期刊刊载论文的学科论文相对影响
P刊A学科论文的学科论文相对影响=P刊A学科论文篇均被引次数相对值*P刊A学科论文比重
(6)计算每种期刊的相对影响
P刊的相对影响=P刊A学科论文的学科论文相对影响+P刊B学科论文的学科论文相对影响+P刊C学科论文的学科论文相对影响+P刊D学科论文的学科论文相对影响+……
这种方法可以较真实地反映期刊的学科特点和学术质量,可以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采用不同的指标或指标组合,以较好地满足不同单位不同目的的不同需要。但是,其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比较复杂,尤其在统计源范围广、数量大的情况下,论文学科数据特别是准确的论文学科数据的获取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因此,这种方法比较适宜精细的特定目的的、统计源较小的应用。
注释:
①袁培国、吴向东、马晓军:《论引文索引数据用作评价工具的科学性和局限性》,《学术界》2009年第3期;袁培国:《期刊评价中引文索引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②Eugene Garfield,"The Concept of Citation Indexing:A Unique and Innovative Tool for Navigating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Current Contents:Clinical Medicine,January 3,1994.
③Eugene Garfield,"The Agony and the Ecstasy:The History and Meaning of the Journal Impact Factor," Presented at the fif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Peer Review And Biomedical Publication,Chicago,September 16,2005.
④Thomsen Reuters,Preserving the Integrity of The Journal Impact Factor Guidelines from the Scientific Business of Thomson Reuters,http://forums.thomsonscientific.com/t5/Citation-Impact-Center.
⑤Thomson Reuters,Preserving the Integrity of The Journal Impact Factor Guidelines from the Scientific Business of Thomson Renters.
⑥袁培国、吴向东、马晓军:《多指标加权值对多学科学术期刊排序初探》,《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标签:影响因子论文;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论文; 科学引文索引论文; 文科专业论文; 人文社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