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的协调发展_劳务工论文

城市化进程中的协调发展_劳务工论文

城市化进程中的协调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协调发展论文,进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深圳市宝安区在城市化进程中坚持用科学发展观作指导,注重处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城市化与人的全面发展等多重关系,探索出一条城市化的新路子。

一、城市化不能等同于传统的工业化,必须调整优化城市的产业结构,实现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

我们通过对发达国家和国内发达地区城市化历史进程的调研认识到,工业化必然导致城市化,但城市化并不等于现代化,现代的城市化并不能在传统意义上的工业产业化基础上实现。有鉴于此,宝安在全面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主要抓了以下环节。

——优先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从重视经济发展的“量”转向重视经济发展的“质”。城市化的过程,同时也就是产业结构的优化过程。近年来,我们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内地与香港(澳门)实施CEPA的机遇,对那些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主动承接香港和特区内的先进制造业和加工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了产业升级。现在,宝安已发展成为国际制造业和国内出口产品加工基地,成为香港、深圳乃至国外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基地。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改变“重外资、轻内资”的观念。没有民族工业的支撑,城市化就会患软骨病。由于特定的地缘优势,宝安的外资企业一度发展迅猛,而民营经济的发展则相对滞后。为改变这一状况,我们采取包括探索建立民间融资担保公司,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建立民营工业园,扶持知名民营企业发展等一系列有效措施,使民营经济成为宝安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现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提高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不仅仅是增加城市就业和产值问题,也体现着城市现代化的程度。为了实现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在抓好商贸、文化娱乐、房地产等传统行业的同时,利用宝安拥有机场、海港,临近深圳港西部通道的地理优势,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使宝安成为深圳西部物流枢纽。目前,宝安物流业的贡献率(物流业产值或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在20%-25%之间,物流业总产值已经超过100亿元。

——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型农业。城市化要依托农村基础,依靠农业现代化。宝安是深圳市农业生产和出口创汇的主要基地。宝安把发展生态观光型农业作为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一环,使示范农业区成为农业生产旅游观光基地。生态观光型农业的发展,既有利于产业之间的协调推进,又较好地满足了市民不同层次的回归自然的精神需求。

二、城市化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要创造适宜的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全面城市化过程中,我们强调确立规划的“龙头”作用,以产业发展规划为基础,以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为保障,严格控制城市的开发建设,科学引导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是合理利用资源。在城市化过程中,我们坚持既造福当代又福及子孙的长期发展战略,牢固树立节约和保护资源的意识。例如,在土地集约化开发方面,加强土地整合和储备,形成可承接大项目的连片用地。同时,合理调整农业保护用地,有计划地将城市规划区内的农业用地调整出去,既保证了农业用地,又满足了整体规划的需要。此外,积极推行土地招标拍卖,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益。规划与管理双管齐下,严格控制土地的一次开发,重视再开发,有效提高了城区的规划管理和开发水平。

二是加强环境保护。区委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坚持从源头治理污染,保护、治理、建设三管齐下,着重把好“三关”:“引进”关,严禁引进污染性工业生产项目;“补救”关,对所有污染源项目坚决关停并转,治理整顿;“建设”关,加大建设优良生态环境的投入,加大环保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通过实施“青山绿水”工程,绿化覆盖率达到39.1%,有效提升了城区环境质量,市民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为实现环境与经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城市化不只是让居民换“牌子”转”户口”,而需要换“观念”富“脑袋”,全面提高居民素质

城市化包括外在实体层面的城市化的居民内在精神层面文明程度的提升。宝安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把以人为本、提升居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城市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首先,加强现代文明意识教育,实现从“洗脚上田”向“洗脑进城”转变。我们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举办书法、摄影展览等活动,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广泛传播现代文明,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大力开展“做现代文明宝安人”等活动,构建新的价值体系,形成科学理性的行为方式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人人争当文明市民的良好社会氛围。

其次,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实现从“富口袋”向“富脑袋”转变。一个城市的市民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这个城市能否可持续发展。基于这种认识,宝安确立优先发展教育:高标准普及12年教育,着力解决了外来劳务工子女入学问题;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完善区、街道、居委会三级社区教育网络,大力实施青年学业、就业、创业工程,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引导青年树立自强、敬业、开拓的进取意识。目前,宝安已成为广东省教育强县(区)之首。

第三,落实社会保障措施,实现“靠自有物业养老”向“靠社会保障养老”转变。过去,村民们都是靠出租自有物业养老,现在宝安区按照保护原有利益、一视同仁、合理负担的原则,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通过建立最低生活保障,解决五保户问题,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等措施,构建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了原村民人人享有养老保险的目标。

第四,注意维护劳务工的利益,激励广大劳务工共建城市家园,形成和谐平等的社会关系。宝安的外来劳务工超过300万,是户籍人口的10倍。在城市化过程中,我们强化外来劳务工的家园意识,激发他们建设“第二故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重视维护劳务工的利益,构建稳定和谐的社会关系。近年来,我们以“送法进厂”的形式引导劳务工依法维权,使他们的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开展“百万技能人才工程”,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强调发挥政府及工会在缓解劳资矛盾、加强市场监管、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主导作用。以人为本,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活动,满足劳务工的精神需求;开展“同在一方热土,共创美好明天”为主题的各种文化活动,展现劳务工的创造力。2003年,宝安被评为“全国乡村青年文化活动先进县(区)”。重视发挥劳务工在参政议政中的作用。宝安区已有一些外来务工党员当上了党代表、人大代表,贡献突出的外来青年被评上了深圳市“十大杰出青年”。

第五,加强社区管理,实现了从“强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的转变。按照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宝安在城市化的进程中以“小社区、大服务”为改革思路,突出社区的服务职能和科学管理,通过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健康服务中心、文体服务中心、教育站、职工之家、安全文明示范路等社区基础设施,完善了社区的功能,顺利完成了“村改居”工作。在社区管理方法上,以社会效益为主,推广“有偿、低偿、无偿”的服务管理模式,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探索出了社区服务的社会化和产业化之路,努力建设成一批管理有序、环境优美、治安良好、人际和谐的新型社区。

标签:;  ;  ;  ;  ;  

城市化进程中的协调发展_劳务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