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的大力发展,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也提出了很多实质性的具体要求,引发了建筑行业内的广泛讨论。而水文地质问题因为对建筑工程整体的稳定性和质量效果有着严重的影响,所以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广泛关注。本文作者根据从事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多年的实际经验,对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危害问题展开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并且给出解决水文地质问题的相关对策,希望能对建筑工程行业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危害;对策
引言:
在工程施工之前对工程进行地质勘察,能够使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充分了解当地的地质情况,从而进行施工设计和施工工艺的选择。水文地质问题因为其能对工程造成严重影响而被列在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位置。我们应该充分研究水文地质问题对建筑工程存在的影响,深究影响形成的原因,从而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保证建筑工程的建设质量,加强建筑工程的效率,从而推动建筑工程行业长足而稳定的发展。
一、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危害分析
我国以往的土地工程建设项目中,对水文地质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程度,对工程建设地的水文地质参数一概而过,导致了很多建设工程深受其害,因此,在今后的工程地质勘察之中,要重点进行水文地质的勘察工作。水文地质的勘察工作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应该依据工程所在场所内进行岩土体性质的勘察,因地制宜的进行地下水与地表水对于建筑项目的所造成的影响,从而预测出水文地质因素对工程施工造成的危害,给出工程设计的整改与优化方案。对地质的勘察应该充分以工程总体结构为基础进行勘察,对于地表基础持力层进行多项勘察,了解持力层中软质岩土和膨胀土的分布结构,同时要考虑到地下水作用于基础结构时所造成的软化与膨胀现象,在基础下部存在着承压含水层的情况下,要对于含水层进行突涌可能性的相关测算。地下水开挖基坑时,必须进行相关的富水性和渗透性的实验,保证工程用料能够符合当地水文地质的相关条件,并对人工用水对于基坑的影响以及土体沉降系数过大导致建筑物整体失去稳定性的可能性做出相关的评价[1]。
二、岩土水理性质的研究方法
岩土水理性质即是指地下水与岩土相互作用而体现出来的性质,它是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的重点研究项目。岩土水理性质不仅会影响基坑结构内部的稳定性,还会使建筑物的上部结构发生形变。水稳定性过弱的岩土会降低建筑物的稳定性,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建筑物的断裂和垮塌。对岩土水理性质的研究应该从其与水结合的相关性质作为切入点研究,具体包括岩土软化性、岩土透水性、给水性、持水性以及液塑性等。岩土软化性即是指岩土在与水结合后,由于其内部的连接密度被水削弱,从而使土体整个瓦解的特性,软化性的研究应该从岩土的颗粒、元素组成以及组成结构入手研究;岩土透水性即是指整个岩土体在水的应力作用下,岩土容许水透过其表面的性能,岩土的颗粒结构越细越不均匀泽其透水性便越弱;给水性是岩土内部水从岩土空袭中自由流出的能力,这种性质一般采用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进行测定;持水性即是指含有水的岩土在重力的作用下排水之后,岩土内部整体含有水的性能,这种性能通过持水度进行表示;液塑性是指粘性的岩土由于水分含量的不同,表现为固态、可塑状态以及流动状态的形式,其保持状态的临界值即是液塑性的临界值,能够反应出工程所在地水文地质的显著差异。通过多种方法进行岩土水理性质的检测,能够使工程施工前明晰当地的地质构造,从而进行施工材料的选择与施工工艺的设计,为工程的建设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地下水对工程项目的影响
地下水是水文地质问题中重要问题,它能够导致地下水位的升降以及提升地下水对于建筑物下部土体的压力,压力达到临界值时就会对建筑物造成严重的危害。当前对地下水的勘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就是地下水是否会造成潜水位的上升。地下水潜水位的上升原因分为很多种情况,一般情况下它会受到当地的土地含水层的结构与分布、相关岩土的性质与结构等地质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降水量和当其气温的水文气象因素影响,还会受到农业灌溉、工业生产排水等人工因素的影响,常常受影响的方式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影响。潜水面上升会对工程项目产生严重危害,比如地下水对工程的基础结构造成腐蚀、岩土体产生位移和崩塌、岩土体整体强度和刚性被地下水破坏软化、地下洞室被水淹没从而导致工程基础上浮,从而造成工程失稳。第二个方面就是地下水水位的升降造成的影响,地下水位的升降会引起岩土的不均匀形变,当地下水水位升降频繁时,会使岩土结构的膨胀与收缩往复,从而导致岩土最终因为不断的涨缩而破裂,最终造成地基结构破裂,引起工程结构的破坏,同时地下水的频繁升降还会引起岩土土层相应的胶结元素的丧失,造成了土质松软,含水率和孔隙度变大,增加了土体的沉降值,降低了图提的承载力,为工程的整体基础造成了不良影响[3]。
四、解决水文地质问题的对策
水文地质的问题会对工程建设项目造成巨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在工程项目施工准备阶段时,就应该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工程地质勘察,勘察主要以了解工程建设地的水文地质情况为主,全面掌握当地的水文地质情况,包括岩土的结构以及地下水的含量情况,对相应的情况进行有效及时的勘察和检测,并给出实际有效的数据并记录;水文地质的勘察应该具备一定的系统性和专业性,使用国家规定的有关标准以及规范作为检测规范,全面优化水文地质的勘察方案,确保地质勘察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技术人员要能根据不同的水文地质问题,结合项目建设的实际要求提出有效的对策,为工程质量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水文地质的勘察中应该使用更具精确性的测量工具和检测仪器,需要时要进行机械设备的应用,确保测量数据能够符合实际情况,为后续的建筑工程设计奠定了牢固的数据基础;水文地质勘察在进行前,要做好详尽的勘察准备工作,检测前相关技术人员要详尽的观察岩土结构,并相信分析施工地段的地形地貌、地质地层的结构以及含水层的含水量以及水流速度,这一系列准备工作会为水文地质勘察做好充足的基础;在勘察过程中,技术人员要严格遵守工程的施工要求,充分的了解所有与工程相关的具体资料和设计文件,熟悉当前施工对于土层强度的要求以及建筑工程的结构类型以及地基工程所用到的施工工艺,只有做到详细全面的了解工程施工材料,才能有效的解决水文地质问题对于工程的影响;施工人员在地质勘查的过程中,不能只凭借自身的工作经验进行勘察,容易出现相关参数采集不清楚以及对地质勘查工作的主体工作造成缺陷,在勘察前,务必要使技术人员多方面明晰水文地质勘察规范与理念,优化地质勘查制度,保证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能够被有效解决[4]。
五、结束语
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问题能够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所以我们必须对其加以足够的重视。本文以工程地质中的水文问题做为切入点,详细的论述了岩土水理性质的研究方法以及地下水活动对工程项目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水文地质问题的相关对策。从而起到加强工程对水文地质问题的勘察力度,减少水文地质问题对于工程的影响,保证建筑物的整体结构的稳定性和整体性,从而推动建筑工程行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亮.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分析及对策[J].房地产导刊,2018,(21):163.
[2]权讲利.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分析及对策[J].大科技,2018,(8):158-159.
[3]余文倩.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危害及对策研究[J].魅力中国,2016,(31):312.
[4]余文倩.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的危害及对策研究[J].华夏地理,2016,(9):151-152.
论文作者:侯少华,李超群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6
标签:水文地质论文; 岩土论文; 地下水论文; 工程论文; 结构论文; 工程地质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