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古诗密码,练有效表达,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古诗论文,密码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这里的语文实践指的就是语言文字的运用。那么古诗教学中如何选择好语用点,挖掘古诗中独特的言语表达形式,体现古诗类文本的语用功能呢? 古诗的语言具有含蓄性、跳跃性、精炼性等特点。教材在编排时对其语言形式的目标指向并不明晰,这就需要教师在解读古诗文时,对其“语用”目标有一定的关注,设计有效的语言训练,来达到提高学生“语用”的能力。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苏教版教材为例,谈谈古诗语用点的选择。 一、解选词密码,练“精准”表达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古人作诗向来注意遣词造句,这也正是古诗文能成为我国文化瑰宝的一个原因。许多古诗就因一字妙用,而使整首古诗的意境得到完美的表现。古诗词的这一大语言密码,便是我们在古诗词教学时要重点关注的内容。教师要善于解开精准字词的密码,要教会学生用词凝练而精准。但这一种语用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练就的,就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具有在平时的每一堂古诗词教学课上,关注古诗词中的精准字词,带领学生品味咀嚼精准之本领。 例如,在教学五上古诗《游园不值》时,古诗中的一个“扣”字就蕴藏着密码。我在教学时,首先引导学生将“扣”字与“敲”字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让学生感悟这个“扣”字的妙处之一是扣出了对主人的尊敬,之二是扣出了对春天的喜爱。接着让学生用“扣”字口头说句话,学会在生活情景中准确运用这个“扣”字。最后我出示几句古诗句,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字词来完成诗句,进一步训练学生推敲字词、用准字词的语文能力。 古诗中这样的字词还有许多,只有教师善于解开古诗中用得精准的字词的密码,引导学生进行揣摩、推敲、运用,那么学生表达的准确性才会不断提高。准确表达这是古诗语用的第一重境界。 二、解留白密码,练“具体”表达 学生的表达准确了还不够,接下来往往面临的是写不具体的问题,因此,教会学生表达具体是古诗语用的第二重境界。古诗的语言很精练,都不超几十个字,但就是在这寥寥几十个字的背后却藏着许许多多。正是古诗这语言精练的特点,为我们教学提供了很多的空白点,只要我们教师善于挖掘和捕捉好这些空白点,引导学生进行语用训练,那么正好可以用具体的文字来帮助古诗重现意境。解开古诗中留白的密码,就能训练学生展开想象,进行具体形象的表达。 例如,五下《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描写的是夏天的西湖雨急来急去的情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走进诗境是本诗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我抓住了这首古诗中最后一句“望湖楼下水如天”留给我们的空白来进行语用训练。我追问学生:雨过天晴,望湖楼下究竟会是怎样一幅美景呢?难道就只有作者提到的水和天美吗?在我的启发下,让学生动笔展开想象写下雨后望湖楼下的美景。 古诗的语言是十分凝练的,因此在古诗中藏着许多的“空白”点,教师如果善于捕捉这些空白点,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语用契机,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走进古诗意境,更好地以写促读,让学生学会表达得更具体。 三、解意象密码,练“深刻”表达 表达除了准确、具体,如没有深度还是苍白的表达,因此,表达还要学会“深刻”,这便是古诗语用的第三重境界。怎么才能让学生的表达变得深刻呢?教师在文本解读时应始终关注诗歌中的经典意象,探寻品析这些经典意象所表达的文化深意,进而引导学生借鉴、内化、运用。 例如,在教学六上《观书有感》这首古诗时,这首诗就有学生很难理解的意象——“半亩方塘”。这“半亩方塘”与“观书”究竟有何关系?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我利用一组填空来帮助学生感悟哲理:( )能使池塘变得清澈,就像( )能使人心智变得更加开阔,更加敏锐一样。学生就不难说出:源源不断的活水能使池塘变得清澈,就像不断读书汲取知识能使人心智变得更加开阔,更加敏锐一样。通过填空实现浅层次的语用,但就是这一浅层次的语用使得这首古诗的教学难点被攻破。这首古诗作者就是善于运用暗喻这种手法,借用“半亩方塘”这一意象,使得自己观书后的感想深刻化、含蓄化,读来令人回味无穷,倍感意味深长。 为了让学生学习这种含蓄又意味深长的表达,选取准确的意象是关键所在。因此,我也设计了一个语用练习,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读书感悟:( )能使( ),就像( )能使人( )。有的说:“阳光能使大地变得温暖,就像书籍能使人变得睿智。”有的说:“雨露甘霖能使枯萎的花草变得鲜嫩可爱,就像读书能使人摆脱贫困。”还有的说:“一泓清泉能使沙漠中的植物得到滋润,就像书籍能使人饥渴的灵魂得到慰藉。” 其实作者选取的意象都是经过反复思量的,肯定有它的独特之处,只要我们教师善于解开“意象”背后的深刻内涵,那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带给我们的人生哲理,还可以帮助学生习得这种含蓄、深刻的表达能力。 四、解形式密码,练“生动”表达 表达准确、具体、深刻了,是否就是完美的表达呢?回答是否定的。古诗语用的第四重境界就是“生动表达”。怎么才能做到生动地表达?这就必须要关注到古诗的言语形式。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这个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的秘密——形式,教师如果不引导学生加以关注,学生就会缺失感受“言语表达形式”的能力。正如潘新和教授所言:“就文本教文本,教得再卖力、再艺术、再别出心裁,也是死路一条。”我非常赞同潘教授的观点,将阅读教学的重心,从解读“写什么”转向探究“怎么写”,用“写”的任务来驱动“读”,让学生读一篇文章,不光要知道写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作者是如何写的,发现写作表达的奥秘及规律。我觉得古诗词教学亦是如此,除了引领学生读懂古诗意思外,同样也要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是怎么写的。 例如,在教学六上练习5中沙白的一首《秋》时,语言浅显易懂,就一句话,因此,我把教学重点就放在了发现作者的写法上。我首先引导学生发现这首诗只有一句话的特点,接着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将秋天写生动了,然后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还选取了秋天的典型景物“红叶”来以点带面写,这首诗堪称绝妙。最后指导学生学着诗人这些写法也来编写一首小诗《秋》。于是在孩子们的自由独立创编下,一首首精彩的小诗随之出炉了。 稻田里长着稻子一片,如一块金毯上面睡着秋天。——程雨昕 树枝上挂着柿子一只,似一盏灯笼里面藏着秋天。——印楠 花园里开着菊花一朵,如一把小伞下面撑着秋天。——王锐 虽然孩子们的语言只是模仿,还十分稚嫩,但从学生的练笔中我欣慰地感到他们学会了语言的简洁,学会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也学会了选取秋天典型的景物来以点带面的写法。这些言语形式就是我要通过这首小诗教会学生的,真正实现以读促写。只要长此以往训练,相信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一定会大大提高。关注表达形式的细读是不断擦亮语言的过程。教师要用敏锐的触感去体悟古诗文独特的言语表达形式,挖掘特别的、经典的、可供训练的语言材料和范式,来实现教材的“语用”功能。只有关注古诗的言语形式,才能帮助学生练就“生动”的表达。 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的应用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在古诗教学中,用敏锐的触感去解开古诗中蕴藏的独特的语言密码,选择好语用点,才能训练学生有效地表达,进而教好古诗词。解读古诗密码实践有效表达_语言表达论文
解读古诗密码实践有效表达_语言表达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