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及其启示_劳动生产率论文

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及其启示_劳动生产率论文

持续增长的美国经济及其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美国经济论文,持续增长论文,启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表现

目前美国经济在经历了1990—1991年的经济衰退之后,已进入第八个年头的持续增长,成为仅次于60年代越战期间92个月和80年代里根时期106个月的第三次最长的经济复苏。据统计,92年1季度至98年1 季度,年均增长率近3%(见图1)。政界、商界和经济学界异口员声称这段时期为黄金时代,也有人称之为“新经济时代”。

美国目前经济状况可以用“三高”和“四低”来加以概括“三高”是高经济增长率、高劳动生产率、高出口率,“四低”是低通货膨胀、低失来率、低财政赤字、低利率。

主要标志是:

1.经济稳定、持续增长。1992—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3%,达到10年来最高水平, 联邦储备局即时调整利率以防止出现经济过热现象,从而使经济稳定、适速的增长。这是目前美国最适宜和理想的增长速度,也是可以持续增长的速度。虽然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但由于国内需求的支持,美国经济仍然持续增长。

2.劳动生产率逐年提高。1992至1997年劳动生产率以年均2.5 %的速度增长。高新技术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推动了美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90年代的劳动生产率比80年代高出1倍以上,在通常情况下, 低失业率与高薪本是矛盾的,而只有高生产率才能解决,连年保持较高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对就业占与工资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高技术产业成为美国的新一轮经济增长点。

3.出口贸易额大幅度提高。1992—1996年美国出口增长了35 %,1996年美国的出口额已达到8300亿美元左右,比上一年增长6.5%, 占GDP中的比重由1994年的10.7%,上升到12%,97年出口继续增长12 %,98年初增长10%左右,实现了自1988年以来最少的贸易逆差。

4.通货膨胀率持续走低。1990—1996年美国通货膨胀率保持了年均2.4%的低水平。为了防止通货膨胀重新抬头, 美国政府目前实行低通货膨胀下的经济适度增长方针,即宁肯牺牲经济增长速度,也要严格控制货币和财政的适度从紧政策。1995年美国在控制通货膨胀方面实现了“软着陆”,1996年美国经济继续保持增长势头,但消费物价上涨率控制在1.8%。目前,美国的通货膨胀率是31年来最低的。

5.失业率大幅度降低。失业率已降至公认的“充分就业”水平以下,自1992年以来,失业率逐年下降,1996年初降至5.8%,1997年11 月降至4.6%,1998年5月降至4.3%,这是自1973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高科技学科的毕业生求职易、薪酬高,即使以往难以安置的人文学科毕业生现在的机遇也好得多,呈现未曾有过的最好的谋职市场。

6.财字赤字连年下降。1992年财政赤字为3353亿美元,1997年财政赤字已降至226亿美元,比1996年的1073亿美元下降了78.94%。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已连续5年下降,美国政府和国会已计划在2002 年实现平衡预算。财政赤字减少,增强了人们对美国经济发展的信心,促进了长期利率的下降,推动了投资市场的繁荣,对美国公司吸纳资金和扩大投资起到了积极作用,从而成为美国经济近年来稳定增长的原因之一。

7.利率保持较低、较稳的水平。自1990年下半年起到1993年末,利率大幅度降低,短期利率降到2.5%,长期利率下降到不足7%。1995年以后近3年在失业率不断下降的趋势中,美国又多次调低利率。 目前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5.5%。值得注意的是, 美国是在低失业率状态下保持低利率,这打破了传统的经济学理论。

美国“新经济”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经济呈现“三高”、“四低”的特点,对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提出了挑战,同时也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总结了宝贵的经验,更为中国发展市场经济提供了研究和借鉴的机会。

二、美国经济增长缘何持续、稳定

美国作为典型的现代市场经济,其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和基础在于两个方面的进展,一是技术创新,二是制度创新,二者互动之下,使美国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更加适应和更能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全方位的国际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以致美国经济再次领先于其他发达国家,成为超强经济大国。

1.以抑制通货膨胀为调控主要目标,货币政策作为主要调控手段

进入90年代,美国政府的决策者和经济学界在控制通货膨胀、削减财政开支和贸易赤字、进行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方面,取得了越来越多的共识。维持低通货膨胀下的适度经济增长,使国民经济保持稳定和持续增长成为政府和货币当局的重要目标。美联储坚持对通货膨胀采取预防为主的方针,宁可放慢经济增长速度,也要防止通货膨胀失控。1990年美联储实行的紧缩政策虽然使经济出现衰退,但也加快了美国企业的结构调整。1995年美联储的紧缩措施不仅使通货膨胀得到抑制,并使经济实现了“软着陆”。现在,美联储对美国经济的监管获得了普遍的支持和信任,通过对经济的技术分析,它提出对经济发展趋势的预见,及时对经济政策作适当的微调,引导宏观经济形势消除隐患,减轻通货膨胀和压力,保持稳定和协调发展。因此,政府在宏观调控上是以抑制通货膨胀为调控主要目标,联邦储备局的货币政策作为主要调控手段。

美联储成立于1913年,其主要职责是制定着美国的货币政策和金融规章制度,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对联邦储备银行和商业银行的业务实行监管。它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只对国会负责,不受来自其他方面,包括白宫的影响。1987年8月格林斯潘出任美联储主席至今, 这段时间可谓美联储运作最成功的一段。 格林斯潘手中掌握的经济监控数据多达14000多种,是其前任的3倍,他注意加强对经济形势的预测分析,及时小幅调整利率和货币供应量,调控经济增长速度,减少物价、工资上涨的压力,引导投资和消费。几年来,每当经济出现过热迹象时,联储总是毫不犹豫地以预防为主,紧缩银根,保证经济稳定、持续增长。1994年,美国经济强劲复苏的形势下,联储未雨绸缪,自1994年2 月以后的一年内,连续7次提高利率, 使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商业银行间隔夜拆借资金的利率)和贴现率(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贷款的利率)分别达到6%和5.25%。 美联储货币政策在降低通胀率和失业率两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取得较好效果。这一套措施已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作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改革和遏制通货膨胀的方案加以采用。

2.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劳动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美国近年来建立起一个所谓的“国家创新体制”,即在政府的直接参与下,加强科学、技术、生产、市场和政府这5 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协调,推动技术创新活动;实施“技术”产业政策,主要内容有强调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传统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以推动美国的产业升级。1993年9 月美国提出建立“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即电子计算机互联网络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让各方面更快掌握科技信息,加速科研成果的商品化。1994年美国研究与开发投资达1730.2亿美元,已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61%,超过日本和德国两国研究与开发投资的总和(1707.4亿美元)。1996年美国企业在计算机和硬件领域的投资达到2120亿美元,约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的1/3,而同年美国对一般工业设备的投资是1300亿美元。1996年7 月美国国家科技委员会发表的《科技与国家利益》的报告认为“技术领导地位与美国国家利益关系重大”,“美国创造知识的速度以及利用新知识的能力,将决定下一世纪美国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市场信息化和高新技术的普遍运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电子计算机的普及“信息高速公路”的应用,使市场的信息交流变得十分便捷,市场信息的透明度也越来越高,这使得商品的流通和交换,以及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的速度和效率,远远超过了过去的年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又使原有美国企业的技术改造发生了质的变化,大批计算机进入了生产、制造领域,使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和库存的控制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使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美国90年代的劳动生产率比80年代高出1倍以上,也高于日、德、 法、英等国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据统计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幅中有1/3来自信息业,高技术产业对于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占27%,而传统的支柱产业:建筑业和汽车业各占14%和4%。 高新技术产业的效率为美国降低通货膨胀、增加出口、提高公司盈利提供了可能。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已大大增强了美国的国际竞争力。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出版的《1996年世界竞争力年鉴》的排名,在国际竞争力的八大要素中,美国有四大要素(国内经济、金融、基础设施、科技)名列世界第一。在另四大要素中“国际化”列第二,“政府”列第七,“管理”列第十,“人民”列第十五。从总体国际竞争力来看,美国名列世界第一, 日本由1993 年的首位下降为第四, 而德国则名列第十。 1997年5月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又公布了当年的评比结果, 美国继续保持大幅度领先,已连续四年排名第一,而日本则跌至第五,德国跌至第十四位。

3.拓展国际市场,扩大出口贸易,为美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冷战”结束后,以区域一体化为先导,统一的全球市场体系正在形成,世界经济的持续增长,特别是亚洲和拉美新兴市场的兴起为美国大市场提供了有利条件。美国政府及时地抓住了这一点,提出了“新兴市场”的概念,并把开拓新兴市场作为贸易政策的重中之重,在这方面比欧洲占了先机。从目标市场来看,美国采取的是“全面与重点相结合”的多边贸易战略,“全面”表现在美国通过GAIT和WTO 积极推进全球自由贸易协议的实现与执行,“重点”表现在美国将东亚和拉美两大地区作为未来主要的新兴市场,积极筹建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 )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NAFTA协定生效后,美对加、 墨出口与投资大幅增长,1996年美国农产品出口创历史最高纪录达600亿美元, 其中对加、墨出口占120亿美元。此外,在克林顿执政的第一个四年间, 美国还同别的国家和地区签署了200多个重要的贸易协定, 进一步拓展新兴海外市场,海外市场的扩大,为美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992—1996年美国出口增长了35%。 1996 年美国出口额已达到830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2 %。 出口的增加为美国创造了多达1150万个新的就业机会,对经济的发展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

三、对我国经济的启示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国内经济的改革、调整以及加大对外开放和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力度,美国经济的再次腾飞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1.政府宏观干预政策必须具有科学性。我国经济体制正在由非市场型向市场型转变,确立运用市场机制配置社会资源,但不直接因此放弃削弱国家政府对宏观经济的科学性调控职能。政府要干预经济,但不直接干预市场力量,调控目标要有重点,对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变量,尤其要严加监控,不轻易放松。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应将通货膨胀作为主要监控目标,建立一系列科学决策的指标,从量上严格监控,用科学、理性的态度对待宏观调控。

2.大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将科技转变成生产力。我国为了迅速发展民族经济和建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正在制定和实施本国特色的经济发展战略,但在当今产业科技化、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我国要想促进经济的持续迅速发展,就必须把发展科学技术置于战略核心地位,加大对科技和教育的投入是振兴经济最根本的保证。 我国近年来科技和教育占GDP的比重呈下降趋势,大多数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更是微乎其微, 这是令人担忧的。

3.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国际经济合作,但必须慎重行事。我国必须针对本国国情和国际经济组织的不同机制区别对待,在国际贸易中我国常采用的三种形式:一是参与国际性的经济组织,二是参与地区性的经济组织,三是同他国的双边合作。在第一种形式中,我国要致力于加入WTO的谈判,并取得发展中国家应有的地位, 在第二种形式合作方面,主要是参加APEC的投资与贸易自由化,但应采取削减关税的措施。目前国际贸易的重要趋势是高技术含量商品所占比重数量增加,增幅是所有商品中最快的,美国已拥有大量高新技术产品的优势,因此,我国必须在提高本国产品科技含量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国际贸易。

标签:;  ;  ;  ;  ;  

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及其启示_劳动生产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