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归原始,追求自然和淳朴,让自由和灵动激活语文课堂。如此,教师会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孩子们的身上,注意他们的情感变化,重视他们的探讨状研究,灵活应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本文就如何构建小学语文生态课堂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态课堂;课堂教学
新课程这一大背景之下,各式各样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时常使我们的教师感到应接不暇、不知所措。而在这一背景之下,怎样理解并把握小学语文这一课程的实质,真正提升课堂活动的效率呢?这是一个值得深究的重要课堂。
一、小学语文生态课堂具备的特点
1、互动性
以往在课堂当中,老师的教学模式大多是请学生阅读课文――给课文分出段落和中心――分析文章的写作方法等,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与老师缺乏必要的沟通和互动,信息的交流量非常小,这就让本来还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小学生容易对语文课堂产生厌倦,上课容易走神不专心,最后也得不到成长。因此,在生态课堂上应当注重于学生的互动,灵活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改变传统语文课堂的沉闷气氛。另外,这种互动也应当扩展开来,将家庭和社会也加入到语文教学中,实现联合共赢的目的。
2、成长性
“可持续发展”这个理念在教学中的最终目的还是落在发展上,也就是要关注学生的成长。成长本身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有着未知性,也充满了可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时刻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教学工作,必须强调保护学生的个性以及思想的独特性,激励学生进行创新,要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和道理应用到生活当中去,做生活的主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是不是能够根据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进行整合。小学生相对成长性更好,性格多变,心理也容易产生变化,因而教师更要关注学生的成长,及时的因势利导,让学生健康的、快速的发展。
3、稳固性
就像前文提到的,我们教育的目标,一是成才,一是成人。事实上,成人比成才更重要。自古以来,我们的教育理念都是“欲成才先成人”,也许将来不是每一位学生都能成为卓越的科学家,但是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社会做出贡献。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当引导学生做一名“乐知者”,让他们爱上学习,乐于探索,对生命充满激情;应当引导学生养成勤思多问的好习惯,与其他同学能够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应当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能吃苦,能经受困难的磨砺,明白“吃得苦中苦”的道理。对于学生的培养,一定要从小打好基础,在稳固了根基之后,将来才能走的更远更好。
二、构建走进生活的生态课堂
生态系统论认为,任何一个系统只有是开放的,与外界的环境有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系统才是有活力的,才能不断发展。生态与生活紧密关联,生态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完全可以联系生活,依托生活,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活动空间,因为现实生活是语文学习肥沃土壤,所以要注重语文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坚持向生活延伸,把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与社会生活紧密连接起来。例如阅读大量古诗词后,学生明白了《岳阳楼记》里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以拿来称赞我们的好领导;需要学会在中秋佳节的时候用苏轼《水调歌头》里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自己美好的祝愿;需要在离别母校时。懂得吟着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与好友互勉……这种简单的要求,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使他们摆脱考试的束缚,走向从容,乐于阅读。
三、设计精彩的导入
在课堂上,努力创设美妙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其中徘徊、观赏、留恋、陶醉,才能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并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灵性飞扬。比如在上《女娲补天》这一课时,设计了如下的导语:“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神秘的地方。(多媒体播放音乐《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学生随着音乐节奏拍掌。我说道:“今天我们要踏上乡间小路,哼着乡间小曲,嗅着乡间花香,开始我们的乡间之旅,我们生活在乡村,你看到了家乡的哪些美景?”学生回答:“我看到了金灿灿的菜花,绿油油的麦田”“我看到了流淌的小河”“我看到了竞相开放的桃花梨花闻到了扑鼻的花香。”老师再给以学生及时、准确和灵活的评价语言,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使学生走进了课本。这样的导入能引导学生由此及彼,联想到相关的内容,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选择适切的学习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必须适应学生学习,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必须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的教只有适合学生,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才能更积极、有效地学习。不同的学习方式适用于不同的学生,建立多元化的可供选择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体验成为现实。学生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质。
《九寨沟》以生动的文字精心描绘了九寨沟奇丽美妙的自然景观。文章三、四自然段,如数家珍似的描写了九寨沟奇丽原始的自然风光和那里的珍禽异兽。一位老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为了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文中的美景,设计了多种学习方式供学生选择。
读:把自己喜欢的美景用朗读的形式,读给同伴听一听。
说:学生自由讨论,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画:结合课文插图,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把自己的想象画一画。
……
学生自主学习后,按照各自选择的内容,分为几个大组开展活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了合作学习活动,思维与思维碰撞,智慧与智慧交流。学习方式的选择,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取长补短,各有提高。在学生选择和实践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分享彼此的经验,进而转化为个体奋发向上的内驱力。
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的过程,而是师生教学相长的过程,是充满生动与活泼的体验历程,教师不仅需要课前的精心设计,更要善于捕捉课堂上即时生成的活动资源。相信,在新课标的春风下,伴随着生态课堂的成长,这一目标的实现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王小军.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建议.小学教学研究,2011(23)
[2]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3]李森.新课程呼唤课堂的生态平衡与优化[J].网络科技时代,2008(3)
论文作者:张琦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5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生态论文; 课堂论文; 这一论文; 乡间论文; 教师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