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9)06-241-01
1.前言
师范大学学生主观幸福感和心里控制源的相关研究的意义
关于大学生心理的研究,有以下几个观点值得借鉴。从发展的观点强调个体心理的发展变化。大学生所属的发展阶段为青年晚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发展课题;从社会的观点来看,生活在大学校园这一特殊的社会环境,是大学生不同于同龄人的显著特点,社会观强调个体心理受团体的影响及团体里个体间彼此的影响。主观幸福感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中,各个心理学家和工作者研究最为深入的领域。心理控制源是由美国社会学系理论家罗特提出,指个体对强化或后果究竟是由自己所控制还是由外部力量所控制的一种泛华预期,即人们对生活所发生事件的一种归因信念,罗特还据此把人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本研究旨在探讨师范大学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控制源的相关关系。有助于提高师范大学学生的心理健康,并为进一步提高其主观幸福感提供一定的方向和指导。
2.研究方法
2.1方法与被试
运用分层抽样法,抽取某师范大学1-4年级135名大学生为受测者,施以问卷测量及收集其基本情况,并对部分受测者进行深入访谈。
在施予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部分受试者进行访谈。研究采用了非结构访谈,按照一个粗线条性的访谈提纲进行非正式的访谈。
2.2研究工具
2.2.1幸福感指数量表(Index of Well-being,Index og General Afect,Campbell etal,1976)
2.2.2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IE,Rotter,1996)
2.2.3将两份量表装订成一份问卷,并编写指导语
2.3研究程序
2.3.1问卷施测
对大一、大二、大三年级的学生,利用其集会时间对其进行团体施测;对大四学生,以寝室为单位进行小团体施测。
2.3.2深入访谈
在问卷施测之前,在受测者中随机选取一些被试,询问其是否可配合主试,在其方便的时间对其进行深入访谈。
访谈提纲:要求受试者提供以下相关信息(1)对目前生活状态进行描述;(2)解释形成这种生活状态的原因;(3)对自己认知(归因)方式进行自我评价。
2.4结果处理
将施测所得数据输入SPSS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研究结果
3.1被试主观幸福感和心理控制源的总体情况
表1.被试主观幸福感和内在—外在心理控制员的得分
MSD
主观幸福感10.6141.9865
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10.903.710
表1列出了本次研究的受试者的主观幸福感和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的平均值和标准差。本研究所采用的主观幸福感指数量表的得分在2.1~14.7质监,分数越高,表示受试者目前所体验到的幸福程度越高。此次问卷调查中的受试者主观幸福平均指数为10.614,高于中等水平。
表2.不通年级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心理控制源差异比较
表2.1 统计结果
年级MSD
主观幸福感低年级10.36272.06318
高年级10.85801.89319
心理控制源低年级10.76193.75334
高年级11.03083.69108
表2.2 T检验结果
tdf显著性水平平均值差异标准误差
主观幸福感1.416126.159—.49534—.34982
心理控制源.409126.684—.26886—.65802
表2.1和表2.2所列出的是将研究受试者按照年级这一维度,分为低年级组合高年级组,分别对两组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控制员进行描述性统计以及两组的主观幸福感和心理控制源的均值作T检验,可得结论,低年级和高年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平均数和心理控制源得分平均数未达到显著水平。
3.2主观幸福感和心理控制源的相关分析
表3.主观幸福感和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的相关系数及
显著性检验
心理控制源
主观幸福感PEARSON相关系数-.314(**)
显著性检验.000
从表3可以看出,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的内在—外在维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即主观幸福感指数越高,则越趋向于内控;反之,主观幸福感指数越低,则越趋向于外控。
3.3对部分受试者进行访谈的结果
本研究对15名受试者中,有8人表示对目前生活状态感到较多幸福感,对当前生活感到满意,有这种情感体验和认真评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有明确的生活目标;(2)有良好的社会支持;(3)较高的自我认同,对生活拥有较大的掌控感。有2人表示无所谓,谈不上幸福与不幸福,对生活也谈不上满意或不满意。有3人表示对目前生活感到不满意,体会到较少幸福感。对生活也谈不上满意或不满意。有3人表示对目前生活感到不满意,体会到较少幸福感。对生活感到不满意,体验到较少幸福的受访者有基于以下几点原因:(1)无目标,对生活感到茫然;(2)与父母、朋友(包括男/女朋友)沟通不良;(3)无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受生活中诸多因素牵绊。
对受访者的问卷进行统分所得结果,个别在接收访谈中岁自己生活表示感到幸福和满意的个体,期主观幸福感指数低于对自身生活不满意、感觉不幸福的个体。通过访谈可知,某些个体认为虽然满意于自己当前的生活状况,但是认为仍有可上升的空间,因此在问卷填写时有所酌情考虑。
总之,对访谈内容进行总结之后可发现,通过访谈法所获得的信息纸质了问卷调查所得结果——主观幸福感和内在—外在的心理控制源之间存在相关,且归因方式的差异对主观幸福感具有预测作用。
最后,本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归因方式影响个体主观幸福感体验,为进一步研究大学生二段主观幸福感和归因方式之间的相关剔红了一定基础。因此,在大学生的心理教育中,要重视大学生进行归因方式的教育,使其矫正归因上的偏差,提高对生活质量的评价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①黄希庭、郑涌《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上海出版社 1999
论文作者:罗琰馨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6月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1
标签:主观论文; 幸福感论文; 心理论文; 外在论文; 问卷论文; 个体论文; 受试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9年6月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