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效率提升的若干方法论文_倪昊

基于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效率提升的若干方法论文_倪昊

国家电投集团青海光伏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61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光伏产业由于特有的可再生性和清洁性而发展迅速。提高光伏发电效率是光伏发电并网运行的重要指标。并网逆变器最大功率点跟踪和并网控制策略对发电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该方法局限于外部环境稳定的条件分析。光伏组件输出特性受光照强度和环境温度及方阵最佳倾角等的影响突出。但是,当实际光伏电站运行中发电效率低时,上述几种因素往往不能作为其有效的要素。当光伏电站发电效率低时,传统意义中的最大功率点跟踪、太阳光照强度和环境温度等不能作为可用于实际分析的要素。

关键词:光伏电站;发电效率;研究

引言

我国的光伏发电行业发展模式将逐步由补贴驱动转变为成本驱动。改变传统的粗放式运维和管理模式,努力控制风险、提升运维管理水平、提高光伏电站的安全高效运行,是光伏发电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光伏电站的运营指标分析是了解电站发电能力及营运水平,掌握电站运行状态的途径。精益运维与技术监督工作则是围绕设备进行的,目的是提高设备设施可靠性,提升电站技术和管理水平,可保障光伏电站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高效运行。

1分布式光伏电站运行影响因素分析

在分布式光伏电站运行过程中,容易受到外界环境、设备以及人员等因素影响,从而影响供电质量和效能。想要不断提升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效率,需要结合运行情况,加强各个环节的要素调度和统筹分配,才能有效降低隐患,提升整体运行效能。在分布式光伏电站运行方面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自然环境等因素影响

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运行,通常是需要依靠太阳光源辐射来获取相关的能量,进而确保电力能够得以生产和输送,在光伏接收过程中自然因素往往不可控,一旦发生雷雨雪等天气,加上灰尘的覆盖,将会对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所以需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根据天气情况做好防范,最大限度保证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的稳定性。

1.2设备方面的影响

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运行涉及到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设备配置,一旦设备出现故障,将会直接影响电能的产生和输送,所以需要对常用的设备,比如光伏电池板进行性能检测,还要加强电力转换系统构建,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设备的日常运行水平,满足电力供应的需求。此外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运行还容易受到人员因素的影响,如果设备管理人员等操作不当或者责任心不够,对安全隐患排查等不重视,将难以保证整体电能的输送。

1.3可靠性影响因素

通过对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站进行研究和分析,目的是能够有效提升电量生产效率,同时为今后的电力企业建设提供参考价值。在目前的电力企业运行效率分析中发现,由于设计出的运行效率值与实际运行效率值间有较大的差别,这就能够对产生的原因进行充分的分析,同时也能有效保护电力企业的产生的经济价值。所以根据运行计算公式,通过计划规定的时间,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屋顶式光伏发电设计出的电力能源值进行计算,同时在收集整理实际运行中产生的电力能源值进行比较。然后在利用公式进行计算,从而能够最终确定出现的电力能源差距。围绕电力企业生产效率和运行状态,通过分析和对比发现,由于存在的可靠性影响因素,会随着运行时间的改变和变化,并会导致最终数据产生误差。如果将产生的误差作为参考数据,会导致后续的电力生产发生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降低电力企业的生产效率。所以作为屋顶式光伏发电站的影响因素,需要对可靠性原因进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最终确保电力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不受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光伏电站发电效率提升

2.1光伏电站精益运维管理

光伏电站可规范作业流程,编制作业指导书。将倒闸操作、维护检修、设备巡视等工作统筹规划,对运行与维护各项工作职责进行分工,采用“无人值班,少人值守,集中监控、检修”的运维管控模式,可提升电站生产运维的集约化管理水平,达到减人增效的目标。1)光伏电站调整运行方式,降低厂用电率。结合光伏电站不同负荷时的功率因数来设置无功无偿装置运行方式。如某地面并网光伏电站外送线路33.7km,白天发电负荷在2万kW时,逆变器自身所发无功刚好能达到电网考核点功率因数为1,结合调度在功率因数低于0.9时进行考核,最终确定将无功装置的运行方式调整为:负荷超过1万kW上时停运,跌落至1万kW时投运,定补2.35MVar。此举能够满足电网对功率因数的考核,同时优化主变、箱变档位,有效降低了综合场用电率。2)光伏电站合理安排维护时间,减少发电损失。由于光伏电站的特殊性,除草、清洗、维护等工作尽量选择在清晨、傍晚或阴雨天(辐照度低于200W/m2的情况下)进行,严禁选择中午前后或阳光比较强烈的时段进行除草、清洗。

2.2定期维护

在完成分布式光伏电站建设后,要求电力企业建立完善的管理组织,通过有效的控制手段和措施,对电力生产设备和运行效率进行密切的监控。通过实时的监控,能够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及时的掌握,同时按照生产方式和工作计划,对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目的是能够确保发电设备保持稳定的发电能力,同时也能减少电力设备出现的故障问题。所以为使电力企业生产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电力企业要制定详细的维护计划,并明确岗位责任,对维护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使维护人员掌握正确的设备维护方法,从而能够确保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故障问题,使电力生产更加高效持续的进行。

2.3加强分布式光伏电站运行的安全质量全面检查

对于分布式光伏电站而言,发电效率的提升需要做好基础工作,所以应当注重质量安全的全面检查,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运行需要依靠太阳能电池接收板,所以要重点做好太阳能电池接收板的环境卫生清理,避免出现灰尘覆盖等情况影响发电效率,此外还要加强设备的统一调度管理,确保专人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和检修,加强技术人员的能力和素质培训,提高他们精细化管理意识和规范化操作水平,筑牢安全防线,利用专业知识有效排查各类隐患风险,切实提升发电效率。

2.4设备型号的选定

通过我国多种科学技术的应用,能够对电力生产设备的使用和运行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对分布式光伏电站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需要电力企业综合考虑运行效率和经济效益,围绕企业的发展和自身技术能力的优势,为光伏电站选择合适的生产设备,通过设备型号的选定和应用,为企业在今后的光伏发电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在目前分布式光伏发电站建设中,通常使用的设备型号,需要根据发电效率和运行状态进行考虑。所以为提升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的运行效率和发电量,选择合适的设备型号投入到发电生产中,能够有效提升光伏发电的生产效率。

结语

总之,在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和维护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发电效率,需要加强标准化建设,确保设备型号匹配,并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还要加强施工规范管理,加强团队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分布式光伏发电站的安全高效运行,进而为电能的正常输送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玉,张振涛,莫寒.光伏发电量的预测综述[J].制造业自动化,2015,37(11):27-30.

[2]尹靖元,等.一种可实现两组池板独立MPPT控制新型双逆变器光伏并网变流器[J].电工技术学报2015,30(12):98-105.

[3]田春筝,蒋小亮,丁岩.考虑电压波动和光照变化的并网光伏发电系统暂态特性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2015,48(5):680-684.

论文作者:倪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9

标签:;  ;  ;  ;  ;  ;  ;  ;  

基于分布式光伏电站发电效率提升的若干方法论文_倪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