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节_心理健康论文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节_心理健康论文

教师的心理健康与自我调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理健康论文,自我论文,教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

教育部2002年14号文件指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方面,为教师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提供必要的条件。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从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教师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学会心理调适,增强应对能力,有效地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按照这一指示精神,当前学校在管理中应采取各种有效措施,维护和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学校管理者在这方面应切实提高认识,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提高学校管理科学化水平,创设一个有利于维护教师身心健康的良好管理环境。在这方面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满足教师合理需要。

这里所说的工作环境主要是指良好的管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学校领导班子应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学校领导对教师应给予充分的尊重、理解、信任与支持,要在学校内营造一个团结、奋进、和谐、宽松的良好氛围,高度尊重教师劳动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实行民主参与的管理制度,给广大教师充分的工作自主权。领导者不仅要关心教师的工作和学习,而且要关心他们的思想和情绪,要针对不同特点的教师容易出现的思想问题,及时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最大限度地化解消极因素,调动积极因素,使广大教师在学校中能够产生安全、温暖、自尊、自强等积极感受,这才是学校管理者应当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

2.适当控制工作负担,减轻工作压力。

教师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常常是导致教帅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应采取有效措施,减轻教师的过重负担和过大压力。具体措施有: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量,杜绝超负荷工作的现象;奖惩标准要合理,改变单纯以考试成绩作为考核惟一标准的做法,防止把社会竞争的压力全部转嫁到教师的身上;分派工作任务时应尽可能照顾教师的兴趣爱好,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利用工作丰富化的技巧,改善教师的工作态度,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减少职业倦怠的消极体验。

3.健全完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学校在管理中应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激励环境,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这一激励机制应包括合理、明确的工作目标;公正、合理的奖惩制度,奖惩标准一定要有群众基础;提职、晋级等涉及教师个人利益的重大事件的实施过程要努力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减少不必要的挫折感;奖励方式要多样化,要充分满足广大教师在职业理想、工作成就、个人发展和物质生活等方面的合理需要,使广大教师通过努力工作,就能使自己的合理需要得到充分地满足。

4.改善人际关系,创设和谐气氛。

良好的人际关系本身就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环境,对教师的心理状态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在学校里领导者应注意改善各方面的人际关系状况,如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等,努力创设一个温暖和谐、民主平等、团结合作、心情愉快的人际环境。与此同时,还要建立一个有效的人际关系协调机制,一旦在工作中发生一些矛盾和冲突时,应有适当的途径和方式帮助当事人尽快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5.健全完善心理支持系统。

在学校中建立一个完善的心理支持系统,是今后学校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所谓心理支持系统是指一系列能够为教师提供心理服务和心理援助的有效措施,理想的水平是健全一套包括心理辅导机制、心理诊断服务、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宣泄场所等专业设施和措施所构成的完整系统。当前,大多数学校中一时还难以达到这一水平,但至少应在各项管理措施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先进理念,创设一个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营造一种人文关怀的良好气氛,这些措施本身就能起到有效的心理支持作用。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

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根本措施,除了改善管理环境外,更重要的是要从挖掘内部潜能入手提高他们的自我调节水平。这里可以提出以下几项建议:

1.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人生观的不同会对人们的心境产生长期而稳定的影响,因而对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教师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基础。

2.培养积极的工作态度。

工作态度不同,心理感受就会截然不同。有崇高的理想追求,会感到生活充实,有幸福感;没有崇高的理想追求,常会感到精神空虚。工作态度积极,会表现出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创造精神;工作态度消极,会表现得消极、被动,墨守成规。工作态度不同,心境会有很大不同。态度积极者会不断进取,不满足现状,喜欢探索性地工作,在工作中会感到乐趣无穷,工作紧张也觉得是一种享受;工作态度消极,会把自己变成“教书匠”,重复性地做着简单劳动,必然会感觉枯燥无味,工作成了一种负担,心境时常处于消极状态。在工作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工作兴趣,增强自我效能感、使工作内容丰富化、充分认识工作的意义与价值等途径,使自己的工作态度变得更加积极起来。

3.改变不合理的思维方式。

人的认识水平是决定心理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正确、合理的思维方式是使心理健康发展的前提。人一旦陷入思维的误区,就很容易造成认知偏差,从而导致挫折与困扰。人们常见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主要包括:(1)不合理的比较方式。如总是与所得多于自己的人比较,以己之长比彼之短,以自己的价值尺度和行为准则为标准与他人作比较等。这样比较的结果,越比越不平衡,越比越烦恼气愤。(2)情绪恶性循环的思维模式。“情绪不好——往坏处想——情绪更坏”。习惯于这种思维模式的人,大多心眼较小,遇事过于敏感,把简单的问题看得很复杂,把小问题看得很大,把个别问题看成普遍问题,甚至心存畏忌,无端猜测。当陷入这种思维方式不能解脱的时候,就会整日生活在恶劣心情之中。(3)钻牛角尖。这种人的思维特点是:单向、封闭、形而上学、绝对化。爱钻牛角尖的人,不是和别人较劲,就是和自己较劲,因而常常处于不良情绪状态之中,人际关系也不可能好。(4)完美主义。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对什么事情都要追求尽善尽美,不允许有任何一点瑕疵与疏漏,稍有不足,便感到无法接受。持这种思维方式的人永远也不会感到满足,永远也没有快乐。对上述种种不正确的思维方式,都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帮助教师作出调整,使之走出思维的误区,避免种种不必要的苦恼。

4.提高教师对挫折的耐受能力。

作为一个现代人,必须能够承受各种压力与挫折,做到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同时又要善于运用各种合理的自我调节方式来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保持自己的心理健康。这是适应现代社会的基本素质。要使自己能够具备这样的素质,可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1)正视现实。许多因为生活或工作上的不如意而感到烦恼的人,常常会有一种共同的心态,即不能接受某些既成的事实。他们总是用最好的可能来做参照,总在幻想:要是……该多好。按照这个思路想下去,只能使自己陷在恼怒和痛苦的泥潭里不能自拔。这些人的问题在于不能正视和接受这些不可否认的现实。如果我们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这些事,用“自行负责”的态度对待这些事,心理感受就会有所不同。(2)合理宣泄。面对压力或遇到挫折时,心中淤积的消极情绪会对身心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采取合理宣泄的方式将其释放出去,是一种自我保健的有效措施。合理的宣泄方式通常有:倾诉、自我宣泄、音乐调节、运动调节等。(3)学会放弃。古人说得好:“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人生的历程就是不断作出选择的过程,选择就要有所取舍,选择与放弃是同时并存的。当你发现某个目标实现的概率很小时,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放弃,做到“该放手时就放手”。一旦真的放弃了那些本来就不现实的目标,人们常常会有一种一身轻松的感觉,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解脱。(4)自我放松。自我放松的方式方法很多,适合教师选用的主要有:聊天、购物、观影、听音乐、小型聚会、外出旅游、体育锻炼等;此外像钓鱼、养鱼、养花、养鸟、下棋、打牌等休闲活动和娱乐活动都能起到心理按摩的作用,使高度紧张的精神得到很好的放松。

上述各种调节方式如能很好地加以利用,就能使自己的精神状态得到有效的控制,经常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进一步增强心理适应能力。

标签:;  ;  

教师心理健康与自我调节_心理健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