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脑卒中患者压疮的预防性护理措施论文_莫海燕

浅谈脑卒中患者压疮的预防性护理措施论文_莫海燕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530021

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 通过对我院神经内科55例脑卒中患者的皮肤护理,总结了几种脑卒中患者压疮的预防方法和护理措施:首先应用量表在患者入院24小时内进行压疮危险因素首次评估,随着治疗的实施和病情进展随时进行再评估,以免遗漏高危病例,之后根据患者病情、存在的问题及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个体化预防措施,同时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等。结果 55例脑卒中患者在住院期间未发生压疮。结论 积极有效的预防是减少压疮发生的重要手段,通过不断的评估,详细、有效的、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大大降低了压疮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脑卒中患者;压疮;预防性护理措施

“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较高,缺血性卒中的发病率高于出血性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0%~70%,是指由各种原因所致的局部脑组织区域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患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较女性多,严重者可引起死亡。患者在病程中可出现肢体瘫痪、意识障碍等严重的临床表现,且存在不同程度的大小便失禁,营养失调及代谢障碍等,通常需长期卧床治疗,所以卧床期间护理稍有差池极易发生压疮。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发生持续性缺血、缺氧、营养不良等引起神经营养紊乱及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导致局部软组织溃烂和坏死[1]。经常发生在长期卧床患者的骨突部位,如臀部、髋部、骶尾部、耳廓、枕骨结节、肩甲部及足跟等处[2],一旦出现压疮,患者免疫力低下状态极易发展为全身感染,从而不利于原发病的治疗及转归。

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神经内科2013-08—2014-09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康复期患者55例,其中男37例,女18例,年龄45-79岁,平均62.2岁。肌力评估:1级6例,2级14例,3级或以上的35例,其中完全不能自理的20例,部分自理的31例,自理的4例。压疮评估:≤9分6例,10-12分14例,13-14分25例,15-18分8例,≥19分2例。

2评估;

2.1患者入院24小时内进行压疮危险因素首次评估,运用Braden危险因素评估量表(最常用的量表,具有简短,易行,经济,无侵袭性的特点,并具备容易和准确的预测存在压疮发生危险性的能力。)识别压疮的高危人群。

2.2患者入院后压疮危险因素性评估要定期或随时进行评估,而且对病人的评估应该是持续性的,以免遗漏高危病例,因为随着治疗的实施和病情进展,入院时候不存在或潜在的危险因素会产生或表现出来。

3脑卒中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

3.1局部因素

主要指外在压力、摩擦力和剪切力对受压部位皮肤的联合作用。

3.1.1 垂直压力是最主要的因素,局部组织遭受持续性垂直压力,特别在身体骨突部位。如长期卧床或坐轮椅,局部长时间承受超过正常的毛细血管压是2 kPa~4 kPa,外部施加的压强超过4 kPa就会影响局部组织的微循环。何化英[3]等研究指出在皮肤受到持续压力达9.33kPa(70mmHg)2h时,就会出现不可逆的改变。

3.1.2摩擦力主要作用于皮肤,能去除外层保护性角化皮肤,增加皮肤对压疮的敏感性。如床单皱褶不平或搬动患者时拖、推、拉均会产生较大摩擦力。而皮肤被擦伤后受到汗,尿,大便等侵蚀时,易发生压疮。

3.1.3剪切力由摩擦力和压力相叠加而成,与体位密切相关。患者坐位或半坐位时,身体下滑,皮肤与床铺之间出现摩擦力,加上身体垂直方向的重力,从而导致剪切力的产生,引起皮肤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压疮。

3.2全是因素

患者病程中全身情况与压疮的发生关系很大。全身因素包括昏迷、瘫痪、全身营养不良、年老、体弱、长期发热、恶病质、水肿等。

3.2.1瘫痪、感觉功能障碍是首要因素 脑卒中患者常常丧失活动能力或活动能力受限(如瘫痪,感觉减退患者),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另外由于年龄较大,皮肤松弛、干燥,缺乏弹性,皮下组织萎缩变薄,皮肤易损性增加,极易发生压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2意识障碍是关键因素 意识障碍使脑卒中患者长时间处于一个固定的被动体位,不能随意地改变体位,造成局部长时间受压,发生压疮的危险性增高。

3.2.3大小便失禁、大量出汗、长期发热等湿热的环境也是发生压疮的潜在危险因素。

3.2.4营养状况 全身营养缺乏,肌肉萎缩等危险因素,如皮下脂肪减少,皮肤对外来压力的耐受性减弱;免疫功能障碍,各种营养成份摄入不足等使皮肤的抵抗力降低,从而易导致压疮的发生。

4脑卒中患者发生压疮的预防性护理措施

4.1皮肤评估

加强对高危患者和高危因素早期识别能力,在脑卒中患者入院后,首先对其做一个预防性皮肤评估,患者入院后压疮危险因素性评估要定期或随时进行评估,而且对病人的评估应该是持续性的,以免遗漏高危病例,同时对长期卧床老年人、瘫痪、昏迷、贫血、营养不良、肥胖,大、小便失禁、糖尿病患者等压疮高危人群及时发现并关注。针对本组55例入院患者进行皮肤评估,评估结果:≤9分6例,每天评估,10-12分14例,隔日评估,13-14分25例,每周评估2次,15-18分8例,每周1次,≥19分2例。

4.2减轻压力、解除压迫是预防压疮的主要原则,又是治疗压疮的先决条件。本组有50例需翻身的患者,其中严格制动的8例,督促翻身的10例。首先护理人员要定时给患者更换体位,在病情允许情况下,每2 h给病人翻身1次,如特殊情况每1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要防止推、拉、拖,拽等动作,半卧位时,床头抬高<30°,时间<30min/次,侧卧位时应保持床铺与病人呈45°,而45°是预防压疮的最佳体位[4]。背部垫一软枕,使一部分重力压在软枕上,另一部分落在臀大肌上,避开了骨隆突处。对本组8例严格制动的病人给予卧气床垫,通过充气放气,利用压点移动的原理,使患者身体各处受压均匀。每隔1~2h托起病人骶尾部10min左右。减轻患者软组织所受的压力,促进受压部位的血液循环。

4.3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要保持脑卒中患者床位干燥平整、清洁无渣屑,定期用温水给患者擦浴与全身按摩,护理人员经常检查患者受压部位,做好交接班,对大、小便失禁,多汗或者分泌物比较多的患者,要及时清洁并擦干皮肤,做好会阴护理,保持患者衣服与皮肤清洁干燥。

4.4营养的合理补充

在其病情允许范围内,要给予患者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质饮食,从而增强人体的抵抗力与组织的修复能力。无法进食者可用肠外或肠内营养治疗,保证给患者各种营养物质供给,每日进水不低于2000ml,满足其代谢需要。

4.5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指导

医护人员应经常深入病房与患者谈心,以了解、分析、矫正患者的心理障碍,克服负性情绪。谈心过程中态度要诚恳、亲切、有耐心和同情心,使患者在心理上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同时医务人员要及时的、有效的和患者及家属沟通,对其进行预防压疮知识的宣教,让其认识到压疮的危害性,同时让其学会压疮的预防方法,并积极参与护理及配合治疗,从而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4.6 为了科学的实施压疮的护理管理,建立责任护士、护士长(或压疮质控员)、护理部三级监控网络,实施压疮三级监控管理流程是很必要的。因而护理人员也应主动通过多种渠道学习与提高,除熟知皮肤的正常生理、压疮形成的原理外,在护理患者时能正确执行评估及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达到最大的预防效果。

5结果

经过我科的科学治疗与精心的护理,55例患者住院期间均无压疮发生。

6结论

脑卒中患者一般情况下都需要长时间卧床,相关的医学研究证明患者卧床时间和压疮的发生时间具有明显正比关系,卧床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压疮。压疮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护理工作中较为棘手的问题,它不仅影响主要疾病的治疗效果,导致患者住院日数增长,医疗费用增高,而且增加患者的痛苦,严重时可因继发感染引起败血症危及生命。可见,压疮一旦发生不但加重病人的病情和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也增加了病人及卫生系统的经济负担。所以,护理人员要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正确评估脑卒中患者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及时采取有效的个体化护理措施,包括消除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局部护理和营养支持,同时应与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是其充分认识到压疮的危害,积极有效的参与护理,从而做到医患同行,共同降低脑卒中患者压疮的并发率,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参考文献:

[1]来艳丽,扬社琴.浅谈压疮的预防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346-347.

[2]薛淑清.脑卒中患者压疮的预防护理[J].药物与人,2014,10(27):255.

[3]何化英,杜峻,王素芳,等.压疮危险因素预测及预防护理研究进展[J].护理进修杂志,2005,20(9)∶803.

[4]房颖,王玉芝.不同体位时压疮好发部位的体压[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3,23(9):441.

注:基金项目:广西医疗卫生科研课题(编号:2012295)

论文作者:莫海燕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6

标签:;  ;  ;  ;  ;  ;  ;  ;  

浅谈脑卒中患者压疮的预防性护理措施论文_莫海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